黃河之水哪裡來?

2020-12-23 鵝說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李白的千古名句,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也一直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爭相謳歌的對象。但是你千萬不要以為「天上來」只是一種誇張的修辭,關於黃河的源頭,人們一直以來考證的都不是特別清楚。我們今天就聊聊關於黃河源頭「變遷」的故事。

距今2500年的《爾雅》是最早述及黃河源頭的文獻,它記載「河出崑崙虛,色白」。意思是黃河發源於崑崙山,而崑崙山在古人的概念中其實是包含了阿克坦齊欽、巴爾不哈、巴顏喀拉三座大山的。對比今天確認的黃河正源——位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這一記載可以說是非常準確了。

-------------------------

西晉著名的志怪小說《博物志》儘管腦洞大開,但在描述黃河源頭這件事上竟然出奇的靠譜,裡面說「河出星宿海」可以說是非常準確了。所謂「星宿海」,其實是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一小塊山間盆地,這裡地勢低洼,匯聚雪山融水,並且沼澤水窪密布,足以成為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或上遊的蓄水池。

-------------------------

其實在晉朝以前,更多的人想當然的認為黃河的源頭應該是離巴顏喀拉山不遠、但面積更大的青海湖。殊不知「星宿海」裡也有兩座大湖,分別是鄂陵湖和扎陵湖。事實上,黃河是在青海和四川拐了幾個大彎之後,繞到「星宿海」這兩座大湖上的。在晉朝之後,這兩座大湖被普遍認為是黃河的源頭,並被賦予了崇高的意義。

-------------------------

「星宿海」這兩大湖的重要性從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松贊幹布就是在這裡迎娶了文成公主。此後,在唐朝和吐蕃的「蜜月期」,很多唐朝官員和旅行家專門來此完成「覽觀河源」的夢想。不過從那之後,中國人對黃河源頭的探訪就完全停滯了,沒有人沿「星宿海」繼續上溯,一直到清朝。

-------------------------

由於清朝的皇帝都非常重視藏傳佛教,並對藏地充滿嚮往,中國人終於又有機會從「星宿海」的兩座大湖繼續向上溯源,並找到了當時被稱為「阿勒斯坦郭勒河」的卡日曲,而它正是黃河的真正源頭。儘管黃河的真正源頭已經找到,但還是缺乏充足的證據支撐,而直到上個世紀中葉,黃河源頭也一直曖昧不清。

-------------------------

2008年,「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正式認定卡日曲就是黃河的源頭。「卡日曲」在藏語中意為「紅銅色的河」,那是晚霞倒映在河水中的顏色。根據國際上對河流正源判斷的三條慣用標準:「河源唯長」、「流量唯大」、「與主流方向一致」,卡日曲完全符合。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根。

-------------------------

在2008年的那次考察中,科考隊不僅確認了黃河的源頭,同時也在同一地區確認了長江和瀾滄江的源頭,於是「三江源」的名字誕生了。在這片被稱作「中華水塔」的土地上,蘊含著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是真正意義上「母親河」的「母親」。

——本文轉載自【鵝說】APP

相關焦點

  •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水到底哪裡來?
    我們沿著蜿蜒在山西和陝西間的黃河峽谷中的公路溯河而上時,一股滾滾濁流在叢山中奔騰。每當兩岸的山嶺緊鎖,但見水從巖石間湧來,又從山腳下消失。而峰迴路轉,眼前豁然開朗時,又看到在赭黃色的群山與灰濛濛的天空融合的地方,飄遊出一根土黃色的帶子。當我們最終站在壺口瀑布前,在震蕩山谷的喧騰水聲中仰望傾瀉下來的黃河之水時,就再也不會懷疑詩人是過分誇張。
  • 黃河之水到底哪裡來?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水到底哪裡來?我們沿著蜿蜒在山西和陝西間的黃河峽谷中的公路溯河而上時,一股滾滾濁流在叢山中奔騰。每當兩岸的山嶺緊鎖,但見水從巖石間湧來,又從山腳下消失。而峰迴路轉,眼前豁然開朗時,又看到在赭黃色的群山與灰濛濛的天空融合的地方,飄遊出一根土黃色的帶子。
  • 冬天黃河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當到了冬季以後,北半球的雪山冰川都處於冰封狀態,不可能再提供融水了,此時降雨又少,那麼黃河冬季的水是怎麼來的呢?有的朋友會說黃河冬季水都凍上了,不需要補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雖然每年黃河水都會結冰,但總體上不是實冰,特別是中下遊地區,結的冰僅僅是表面的一層,冰層下面仍然會有湍急的河水。
  • 到了冬天,黃河流域降水稀少,黃河的水來自哪裡呢?
    一條河流補給來源可以是大氣降水、冰川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等多種補給方式, 黃河流域是溫帶季風區的河流,一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約佔70%左右,冬季降水少,冰川積雪也不會融水,地下水對黃河補給來說,補給量也沒有那麼大,兩岸大湖泊也沒有,為什麼黃河水依然是川流不息,冬季黃河水從哪裡來呢
  • 冬天,黃河源頭都冰凍了,那黃河裡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當到了冬季以後,北半球的雪山冰川都處於冰封狀態,不可能再提供融水了,此時降雨又少,那麼黃河冬季的水是怎麼來的呢? 有的朋友會說黃河冬季水都凍上了,不需要補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雖然每年黃河水都會結冰,但總體上不是實冰,特別是中下遊地區,結的冰僅僅是表面的一層,冰層下面仍然會有湍急的河水。
  • 生命之水黃河來
    寧夏沙坡頭黃河本刊訊:九曲黃河,從雪域高原的然而長期以來,守在黃河邊的景泰,望著滔滔的黃河遠去,卻無法擺脫乾旱缺水的命運。「走了一站又一站,荒沙灘上無人煙。無水渴死沙漠邊,逃難人兒命運慘。」當地的一首歌謠,道盡了景泰百姓的心酸。
  • 黃河之水從哪來?從羅布泊到星宿海,一波三折的黃河探源史
    自古以來,它就和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黃河中下遊地區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那問題是,黃河的源頭在哪裡呢?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水真的是從天國傾瀉而下的嗎?青海積石山《山海經•北山經》記道:「敦薨之水
  • 中國交響樂團《黃河大合唱》黃河之水天上來 朗誦:瞿弦和
    《黃河大合唱》 之「黃河之水天上來」 作詞: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指揮:李心草 朗誦:瞿弦和 演奏:中國交響樂團
  •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魂在山西
    黃河從巴顏喀拉山(巴顏喀喇山)孕育起源,出崑崙,穿大漠,驅流沙,越草原,入河口,一路滾滾西來,奔湧東流,受到巍巍呂梁山脈的阻擋,在老牛灣幾度徘徊,幾番激蕩,最終「敲開」山西的大門急轉南下,衝過龍口,跨越「三門",環繞鳳凰嘴,東出馬蹄窩,開闢了左帶呂梁、右襟陝北、長達725公裡、世界上最狹長的晉陝大峽谷
  •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此十八彎
    黃河之水天上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豪邁的詩句,正是這裡黃河的寫照。這裡的黃河水自西向東而來,西邊的遠山與天空融為一體,極目遠望,黃河的來處,天高地遠,茫茫蒼蒼。黃河看上去漸遠漸小,最遠處成為一根細細的線條,正仿佛是從天上緩緩流來的一道溪流。
  •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歷來就有許多文人騷客面對黃河有感而發,那麼,都有哪些描寫黃河之景的唐詩呢?一起來看看吧。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裡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徵怨》筆法巧妙,境界闊大《徵怨》是唐代詩人柳中庸創作的一首邊塞詩。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
  • 在世界最大的黃色瀑布,看「黃河之水天上來」
    來源:新京報網地點:山西、陝西亮點:壺口瀑布受持續降雨影響,黃河壺口瀑布近日出現「水岸齊平」景觀。從岸邊遠眺,主副瀑布連接形成綿延數百米的瀑布群,黃河水奔湧而下,如萬馬奔騰,吸引了很多遊客。黃河壺口瀑布是國內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流經秦晉大峽谷,行至山西吉縣和陝西宜川之間時,300多米寬的河水被兩岸束縛,壓縮到20至30米的寬度,躍下河溝,好像從大酒壺中傾出,形成「千裡黃河一壺收」的景觀。
  • 母親河黃河的起點和終點在哪裡?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了華夏子孫,她在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黃河全長5464公裡,是我國第二長河流,僅次於長江。黃河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呢?簡單地來說,黃河的幹流從青海開始,流經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這九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在古代,華夏民族主要活動在黃河中下遊地區,黃河上遊地區人煙稀少,歷史上很長時期人們對黃河上遊地區的關注度並不是太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人們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大,對黃河上遊地區投入的關注就逐漸增多,開始探尋滔滔黃河的源頭究竟在哪裡。
  • 飛越黃河九曲第一灣 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美風景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中國網9月21日訊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它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黃河,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
  • 黃河之水天上來,豈能與黃河大合唱相比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我國大詩人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他以如椽之筆描寫了黃河之水近些年來旅遊業的興起,黃河的壺口瀑布成為了大熱景區,香港回歸前的那次飛躍黃河的表演,至今記憶猶新。上周的西安之行,我們就把中途的第一站放在了這裡。非常幸運,周四晚上到達山西臨汾的吉縣壺口鎮後,我們入住了一個鄉村旅館,老鄉說今天是景區第一天復工,明天可以早點去參觀,除周六日外,門票還免費。
  • 黃河之水天上來,流出永和「乾坤灣」,來看看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當她流過永和縣閣底鄉境內時,優雅地擺動著幾個身影,一幅曠世絕世的神奇畫卷呈現在世人面前:一個巨大的「S」型大彎!典型的黃土地貌,奇駿的晉陝峽谷,壯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文明史跡,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永和段,在晉陝峽谷中呈「S」字形蜿蜒七灣,是中國黃河上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密集的蛇曲群—乾坤灣。可以俯瞰永和乾坤灣的各種景點和太極廣場,這裡是中華龍的起源,黃河流過,從高空俯瞰,乾坤灣在山間蜿蜒盤旋,「巨龍」騰空而起。
  • 到此一遊|在世界最大的黃色瀑布,看「黃河之水天上來」
    地點:山西、陝西亮點:壺口瀑布受持續降雨影響,黃河壺口瀑布近日出現「水岸齊平」景觀。從岸邊遠眺,主副瀑布連接形成綿延數百米的瀑布群,黃河水奔湧而下,如萬馬奔騰,吸引了很多遊客。黃河壺口瀑布是國內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流經秦晉大峽谷,行至山西吉縣和陝西宜川之間時,300多米寬的河水被兩岸束縛,壓縮到20至30米的寬度,躍下河溝,好像從大酒壺中傾出,形成「千裡黃河一壺收」的景觀。
  • 淡水魚在海裡會死,黃河水又要流入渤海,那黃河的魚只能去哪裡?
    正如黃河水的確最終注入了渤海,而流動的黃河水勢必會攜帶一些淡水魚一路向下。然而大家都知道,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裡生存的,那黃河水中的淡水魚最終都去了哪裡? 簡單點說,不管黃河水攜帶了多少淡水魚,就黃河下遊和入海口的地形特徵來說,黃河裡的淡水魚都不可能全部湧入渤海。
  • 你從哪裡來——科學家揭示黃河「前世今生」
    在漫長的歷史中,九曲黃河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她的形成與當時的氣候環境有什麼關係?黃河中上遊的泥沙從哪裡來?蘭州大學教授潘保田帶領該校地貌與第四紀環境研究團隊,經過近30年的深入研究,回答了上述問題。研究者們多以宏觀地貌分析與定性沉積描述作為觀點支撐,而對黃河形成時間缺乏系統研究。上世紀80年代末,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李吉均門下攻讀博士學位的潘保田開始從事「黃河發育與青藏高原隆起問題」研究,也由此開啟了他近30年的「黃河夢」。「要想知道黃河出現的時間,首先要找到『河流階地』。」
  • 壺口瀑布:在世界最大的黃色瀑布,看「黃河之水天上來」
    地點:山西、陝西亮點:壺口瀑布受持續降雨影響,黃河壺口瀑布近日出現從岸邊遠眺,主副瀑布連接形成綿延數百米的瀑布群,黃河水奔湧而下,如萬馬奔騰,吸引了很多遊客。黃河壺口瀑布是國內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流經秦晉大峽谷,行至山西吉縣和陝西宜川之間時,300多米寬的河水被兩岸束縛,壓縮到20至30米的寬度,躍下河溝,好像從大酒壺中傾出,形成「千裡黃河一壺收」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