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時代,先普及一下知識,町,讀音:ding。
室町時代(1336-1573年),此時間對應的是中國元末直至萬曆元年。
室町時代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南北朝,第二個時期是戰國時代。這裡的南北朝和戰國時代是指日本史上的朝代,並非中國歷史朝代。
不知道讀者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是否看過我之前的文章。在講述室町時代的之前,需要先講解日本歷史上的三個知識點。
第一、天皇、將軍、大名、關白、幕府等在日本史上是什麼意思?
天皇:最初是日本最高統治者,具有道德和宗教特徵的「皇帝」,後期雖然天皇失去了最高統治權,但是依舊具有道德和宗教上的象徵意義,所以即使失去統治權,在日本史上其他統治者(將軍、大名等)幾乎沒有殘害天皇的事件。
將軍,例如足利將軍(家族)、德川將軍(家族)等。在日本史後期,天皇失去最高統治權,實際統治者就是將軍。
幕府,首先是幕府的命名,例如鎌倉幕府、室町幕府。鎌倉和室町都是地名,所以顧名思義,某某幕府,就是某地建立的政府,實際由將軍統治。
大名,日本的大名就是諸侯,不過諸侯權力是沒有將軍的權力大的。擁有自己的武裝,在日本史上,大名往往實力強大,威脅將軍,形成下克上的局面。
關白,簡而言之就是與將軍對應的最高文職官員。
第二、了解完這些,還需要了解一下日本的封建時代。
前幾篇文章裡面也有介紹,日本的封建時代和中國的封建時代是不一樣的,不僅僅時代不一樣,意義也不同。
日本的封建時代是歐洲式的封建時代。也就是說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統治者,大名。大名擁有自己的武裝,雖說聽從於將軍,但是往往出現「反叛」,或者說下克上的局面。各個大名都有自己的領地,在自己的領地上有絕對的權威,至於是否聽從幕府調遣,需要看幕府的實力或者利益。
第三、室町時代的前後,以及室町時代的劃分。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講述的是日本的鎌倉幕府。鎌倉幕府的滅亡,雖然不是由於蒙古的佔領而滅亡,卻是因為蒙古的攻擊而滅亡。蒙古兩次進攻日本,都被大風颳飛了,這裡不是誇張。
蒙古進攻完歐亞各國之後,下一步就是進攻日本。開始忽必烈派出使者要求日本對蒙古稱臣,日本卻不承認蒙古的統治,所以殺掉了蒙古使者,於是忽必烈準備兩次海上東徵。
日本幕府殺掉蒙古使者後,就知道蒙古一定會攻擊日本。所以北條氏(鎌倉幕府統治者)傾全國之力,防止蒙古來犯。雖說蒙古被大風颳走了,但是當時日本幕府耗盡財力,致使日本各地大名不滿,紛紛討伐北條氏的統治,致使鎌倉幕府滅亡。
室町時代的劃分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南北朝以及戰國時代。
關於南北朝的出現其實說起來很簡單!(1335-1392年)
鎌倉幕府是由北條氏族組建和統治的,由於蒙古的侵犯,鎌倉幕府走向衰亡。自鎌倉幕府滅亡後,群雄並起,此時後醍醐天皇返回京都重掌朝政。看到沒,最關鍵的時候日本天皇的優勢凸顯,畢竟天皇在日本是道德和宗教的象徵。
天皇對於百姓而言,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這裡沒有誇張。直至二戰結束,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才慢慢的從神壇走向民間。
鎌倉幕府滅亡後,就是由後醍醐天皇掌握時局。雖然實力沒有眾多大名實力強大,不過一聲令下,還是會受到擁戴的。後醍醐天皇掌握時局,立刻宣布賞賜眾多大臣,其中足利尊氏被賜予極高的官位,但是並不在中央關鍵職位掌權。
說到這裡兩句話說清日本南北朝出現的原因:
一、北條氏反叛,足利氏去平叛回來後,幽禁後醍醐天皇,天皇遁逃重建朝廷,稱之為南朝。
二、足利氏擁立另一個皇室成員成為光明天皇,重新組建朝廷為北朝。
自此以後日本進入南北朝時期,經過近50年的戰亂南北朝經過談判獲得統一。之後不久變出現更加混亂局面,從此進入日本的戰國時代。
下篇文章,我們將會講述日本戰國時代的出現,以及整個室町時代的發展。
感謝各位的觀看,如果喜歡,希望關注作者,收藏點讚文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