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東山歲月記憶中的老手藝,你見過幾個?

2021-01-13 東山網

"好手路",是東山人對一個靠手藝謀生的人,最真心實意的讚賞和肯定。島上有許多這樣的手藝人,他們在小島的慢時光裡,細細雕琢、慢慢生活,一雙巧手引人讚嘆。

圖 | 微博@XIAOXIN-ING

一起來看看,這些充滿東山記憶的老手藝,你見過幾個?

生活類

丨剃頭丨

「剃頭」,是如今老一輩的東山人還會用的說法。在東山島的銅陵鎮,這裡有家古早味十足的理髮店,據說已經經營了四十多年,不少東山人小時候還曾來過這裡理髮。

圖 | 微博@MorningStar在這裡

這裡的每一樣都還保留著過去的樣子,老師傅們藉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簡單工具,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運動,左右配合,工具輪番上陣,上下兼顧、協作,過了一會,由長變短,面目一新。

圖 | 微博@MorningStar在這裡

丨手工竹椅丨

過去,在每個東山人的家裡,都有這樣一把手工竹椅,一坐上去,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如今可能只有阿嬤家裡才有了。

圖 | 劉建龍

手工竹椅的製作從鋸竹竿、劈竹片到制竹釘等,前後有十幾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需要耐心和體力。做好的竹椅放在家中,會從最初的翠綠到最後的暗紅,越來越舒適,越老越有味道,承載著每個人每個家庭不同的記憶。

圖 | 劉建龍

丨修表丨

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都是他們的兵器,他們讓凝固的時間行走,為人們帶來了便利,如今計時工具多種多樣,掏出手機就能看時間,你還找得到這樣的修表師傅嗎?

圖 | 微博@小兵從軍

傳統文化類

丨剪瓷雕丨

剪瓷雕是東山島寺廟建築中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它是運用剪裁的瓷片鑲嵌在屋脊、厝角、簷下照壁的建築裝飾藝術,成為東山廟宇屋簷上一道亮麗風景線。

圖 | 微博@Napoleons

它至今仍流行於閩南、粵東和臺灣一帶,東山島上分布最多。各種不起眼的碎瓷片在老藝人的巧手擺弄下,便能變作一道立體的風景,很是神奇。

圖 | 陳偉凱

丨木雕丨

木雕是東山島一門傳統而古老的手藝,它無懼冰冷機械,靜靜地將巧妙匠心注入每一件獨一無二的手工作品之中。它承載著手藝人的滿滿誠意,大到廟宇裡栩栩如生的雕刻、家裡的家具,小到一個紅龜粿印,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圖 | 微博@東山島高更山居民宿、淡鹹

丨海柳雕丨

東山島的海柳雕工藝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海柳雕的製作,是利用海柳奇特的自然形狀和天然色澤,運用剪枝、磨、鑽、雕鏤等多道工序,進行藝術加工。

圖 | 陳佛順海柳藝術

以造型奇特,清雅別致,色澤油亮而成為閩南工藝之上品。因其充分利用海柳的紋路進行雕刻,凸顯莊嚴華麗、雍容華貴的藝術效果,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和欣賞價值。

圖 | 網絡

丨手工織漁網丨

漁女們嫻熟地掛上鉤、理開線,一梭一線,一拉一系,循環往復。織漁網是曾經漁家兒女必會的一項生活技能,也是東山島的漁業傳統文化,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許有天手工織網會被完全替代,但仍衷心希望這些勞動人民的智慧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圖 | 高山景行

美食類

丨肖米丨

東山肖米從明朝時期就從中原傳入東山,它的製作工藝,更是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島上是婚宴、過年過節必備的一道地方名小吃。

圖 | 微博@講話會結巴

選用上等蘿蔔、白菜、豬肉、蝦、比目魚、蔥等為原料。吃時配以黃芥末、辣椒,味道十分鮮美,油而不膩,甘甜可口。

圖 | 微博@小夕醬

丨燒腱靈丨

燒腱靈是島上一種傳承上千年的美食,時常被當作首席菜。選用雞、鴨、鵝腱作為主材料,混合白砂糖、醬油、花生等調味料,用豬網油卷緊緊成筒狀,用鋼叉穿起來,擱置在木炭爐邊烘烤,慢慢翻轉直至烤熟。

圖 | 微博@iSea海濱

烤燒腱靈時,必須等到爐中木炭表面燒成白色,炭火中沒有一點菸氣上升,才可以進行燒烤。鐵叉上的包裹物要不停翻轉,不能讓網油烤出的油滴入炭火中使之冒煙,還要注意掌握好火候,這樣烤出來才能外香裡嫩。

圖 | 網絡

從前,時光很慢,一生只夠做一件事。老手藝人歷經了歲月變遷,俗世沉浮,卻依舊初心不改。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編輯 | 叉燒

相關焦點

  • 老手藝,或許即將消失了,你見過幾個?
    老手藝,或許即將消失了,你見過幾個?推磨很辛苦,通常需要兩人一起或輪流,旁邊還要站個添磨的,話說添磨也是一種技術活啊,不僅要快還要準,不然很容易就被磨杆子打手。棉花匠 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很多人都會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
  • 那些逐漸消失的老手藝,你還記得幾個?
    01.修舊手藝人大家在生活中肯定都見過從事自行車修理、配鑰匙、換鎖芯、修鞋、補鍋、縫補等修舊工作的人,他們長期駐紮在城市的街角或者小門店內,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修舊服務,在城市服務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補充作用。
  • 即將消失的老手藝 年輕人好多都沒見過
    說起老手藝,往往代表的就是曾經的生活,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過去記憶當中的「生活」不經意間就消失了,今天跟隨甲乙拼圖鏡頭一起去重溫那些老畫面,看看你都記得幾個?釘馬掌,很多人都沒見過就消失了,你知道為什麼要釘馬掌嗎?
  • 農村有3個老手藝將要消失了,非常的可惜,你們見過幾個?
    文/隨風飄散農村有3個老手藝將要消失了,非常的可惜,你們見過幾個?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很多農民的生活都是非常好,有不少農民家家都蓋起了兩層小洋樓,有的農民家裡還買起了小轎車,但是這樣的生活也導致農村有很多東西都已經開始漸漸消失了,比如說以前農村種的老手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農村的老手藝,看看你們還知道幾個。
  • 民間老手藝正在悄然消失,也許這些絕活你都沒見過
    民間老手藝正在悄然消失,也許這些絕活你都沒見過文章素材來源於網際網路,歡迎點擊關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在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逐漸被機器所代替,民間的一些老手藝也正在慢慢的消失,從小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差不多都是沒有見過這些手藝吧。但是這些「民間絕活」都是農村人的記憶。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其中三個常見的老手藝。其一:彈棉花。
  • 中國正在慢慢消失的傳統民間老手藝,你能認識幾個?
    中國正在慢慢消失的傳統民間老手藝,你能認識幾個?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大機器工業生產的衝擊,使一些東西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這是歷史發展的慣性。許多我們熟知的老手藝,正在悄悄遠去,甚至消失,速度之快,令我們吃驚!
  • 留住傳統 守望鄉愁 微紀錄片《磐安記憶》傳承失落的老手藝
    留住傳統 守望鄉愁 微紀錄片《磐安記憶》傳承失落的老手藝 2020-12-18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些民間老手藝,看看你還知道幾個!
    你們小時候見過這些嗎。小編是北方人哈!手工鑄鋁鍋小時候,家裡用壞的鋁壺,鋁鍋,各種鋁製品都攢著,每每聽到有鑄鍋師傅的吆喝,村子裡的大娘大嬸們就趕緊把家裡攢著的那些拿到街上讓鑄鍋師傅給鑄上一口新鍋。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各式各樣的鍋隨處都能買到,材質也是越來越安全健康。手工鑄鋁鍋行業也就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了。
  • 正在消失的老手藝
    如果沒有印象,問問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 或許,他們會給你講述一個那個年代的故事 彈棉花 時代在發展,這些老手藝的生存空間被擠壓的來來越少,老手藝漸漸隨歲月遠去,也許只有文字、圖片和我們的記憶知道它們曾存在過。
  • 細數重慶老茶館,那些鎖在記憶中的味道……
    四月間,天氣好太陽曬得人暖洋洋非常適合喝下午茶但記憶中那些老茶館已經漸行漸遠今天,馬老溼帶你一起去追尋記憶中的味道>>>>交通茶館歲月裡的重慶,在此靜候你的到來。
  • 城市記憶,即將消失的東山街巷
    廣元老城的東山街巷在鳳凰山(也叫東山)的南側,依山勢而傾斜向上,止於山之頂,大部分是頗具川北特色的穿鬥式房屋,青瓦斜椽,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建築印記。凌亂的街道,逼仄的裡巷,凋敝的院落,低矮的商鋪,滄桑的石階,很有年代感,深藏著一段溫情歲月。
  • 也許你跨過山河,卻不知道東山是這樣的!
    也許你見過巍峨的大山路過嫋嫋的山村見過氣勢磅礴的黃河見過浩瀚星空但你可能不曾見過這樣一抹令人震撼的「東山藍」圖|馬蜂窩素木旅拍玩樂 跨過山河,在每一處都綻放著精彩圖|廝人是槍頂街是全縣歷史最為悠久的老街它承載著許多人的童年記憶和鄉愁在這裡你能感受到尋常巷陌裡的人間百態圖|東山新聞網
  • 細數吳中東山的美食 哪些最勾魂?
    你若問,這個小鎮上到底藏著多少美食?在東山,人們常說:「三春茶葉四月梅,紅棗蜜桃喜相連;初夏端陽枇杷熟,夏至楊梅滿山甜;五月李子掛滿樹,花紅採摘七月間;石榴大,葡萄鮮,銀杏板慄趕秋天;雪柿紅時蟹橙黃,洞庭桔紅霜降邊。」
  • 廣州的記憶:東山少爺和西關小姐
    體面氣派的東山古典雍容的西關經過歲月的洗禮依舊不失光彩無風花自落蟬鳴街更幽穿過靜謐無聲的東山湖橫跨典雅清幽的西關大屋佇立無邊陰霾的夜空之下你會目睹無數不可攀爬之山相繼傾覆不可逾越之海乾涸成田誤入民國舊時光
  • 細數那些你記憶中只敢在放學路上的美味!
    細數那些你記憶中只敢在放學路上的美味! 還有許多童年的零食讓美食君懷念 快往下滑動看看 這些暴露年齡的零食 你都吃過幾個吧~ 口哨糖
  • 農村這些正在消失的老手藝,你知道的有幾個?
    農村很多的老手藝,有些是因為時代發展,已經不被這個社會所需要;有些是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無人傳承。總之,很多傳統手藝正在逐漸消失。磨剪刀來,戧菜刀……這句似唱戲般悠揚的吆喝聲一直存在於陌上花的腦海中。別看那時農村人家自己也有磨刀石,可磨出來的剪刀、菜刀怎麼都不如手藝人磨過後鋒利。那會的一把菜刀、剪刀都是可以用十數年的,鈍了,經手藝人一打磨之後又鋒利無比了。
  • 一位純正的東山少爺,他記憶中的廟前直街……
    吳偉鵬,一位土生土長的東山人,對東山對新河浦情有獨鍾,並周結了一批同道中人。幾人一拍即合,編撰出版了《東山記憶》一書。該書由吳偉鵬負責採訪和策劃,雷鳴夏先生負責撰寫、整理和聯繫老東山,何志達、陳夢醒負責攝影。
  • 民間老手藝:生絲熟夏布,做煞老師傅
    龐師傅檢查舊瓦蒸是否還可用 要知道一個瓦桶碎一張 這泥坯的成功率只有75% 長此以往,不要說辛苦錢掙不了 說不定連吃飯錢還得自掏腰包呢 所以,真正能串出一個好瓦蒸的師傅 其實也沒有幾個
  • 細數《寶石寵物》中的那些記憶深處的人
    細數《寶石寵物》中的那些記憶深處的人《寶石寵物》是2009年由Sanrio公司出品的動畫作品。描寫擁有寶石般眼睛的兔子和熊等可愛「寶石寵物」和人類朋友之間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裡面都有哪些人物吧!紅玉鈴子主人公紅玉鈴子 ,《寶石寵物》中的主人公,虹色學園國中2年級生。
  • 時代年輪,細數記憶
    全國各地人民群眾懷揣著對首都的無限嚮往高哥一曲《我愛北京天安門》,來自香江和寶島的美麗旋律《月亮代表我的心》《外婆的澎湖灣》令無數青年陶醉,鄧麗君的名字從此成為這一代人最深的記憶……那時候,歌聲代表他們的愛,他們熱愛祖國也熱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