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伊寧之夏:走進喀贊其,品味舊時光

2020-09-18 哈薩克斯坦新觀察


【原創】 哈薩克斯坦新觀察


與哈薩克斯坦毗鄰的中國新疆西部小城伊寧市,在眾多去過當地的哈薩克斯坦人的記憶中,仍保留著獨特的美食和精美的手工藝品的影子。本期,《今日絲路》報記者將帶您走進新疆北部唯一以維吾爾族民俗風情為主的大型原生態人文景區——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尋找屬於伊寧的符號、顏色與味道。


被旅遊「喚活」的老手藝


「喀贊其」在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鑄鍋為業的人」,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喀贊其誕生出皮鞋製作、馬鞍馬鞭製作、建饢坑等眾多手工業態。


如今的喀贊其,仍有居民繼承著祖業,51歲的阿布都許庫爾·阿布都卡德爾(以下簡稱「阿布都許庫爾」)就是其中之一。當地人都稱他為「坤琪」,在維吾爾語裡,是皮匠的意思。


阿布都許庫爾說,製作手工皮鞋,最難的工序就是上鞋楦。


走進阿布都許庫爾的店,瀰漫著皮具的味道,阿布都許庫爾正用鞋楦給一雙雙皮鞋做固型。


「這是老年客戶定的鞋子,裡面是羊皮,外面是牛皮,我們做皮鞋講究的是柔軟和舒適。」阿布都許庫爾說,做手工皮鞋,最難的工序就是上鞋楦。


做手工鞋是阿布都許庫爾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在喀贊其做手工皮鞋的35年以來,他已記不清自己做出多少雙皮鞋。


從鞋皮的裁剪、上模、縫製等過程下來,阿布都許庫爾最快一天也只能出一雙皮鞋,除去原料,每雙皮鞋他能掙到30元人民幣。


隨著商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品牌鞋店開始落戶伊寧,為當地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款式和種類的選擇,這也讓阿布都許庫爾的客戶數量開始縮水。


「2000年後,來我這裡訂製皮鞋的基本都是老人了。」阿布都許庫爾表示,儘管做鞋不掙錢,但是他實在喜歡這門手藝,因此在喀贊其繼續堅守著手藝。


阿不都許庫爾說,喀贊其的發展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未來,他相信隨著更多遊客的腳步,他的皮鞋將會走向更遠


2007年起,伊寧市對喀贊其片區進行保護性開發,硬化了街區道路,完善上下水等基礎設施。十餘年以來,喀贊其街區風貌不斷地在換顏,藉助旅遊的窗口功能,手工藝作坊也煥發新的活力,讓伊寧有了更多的立體名片。


「現在買鞋子的遊客來自中國各地,我的六個徒弟也開始創業,用他們的雙手打造著各自的事業。」阿不都許庫爾說,喀贊其的發展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未來,他相信隨著更多遊客的腳步,他的皮鞋將會走向更遠的地方。


被遊客喚醒的老民居


喀贊其的各個街巷,分布著中西風格結合的各類建築,尤其一些百年歷史民居以傳統風貌和多元化的風格,讓喀贊其有了「民居博物館」的美譽。


目前,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共有85家民俗家訪點,其中17家是全職家訪點。在眾多家訪點中,阿急葉木·伊則孜(以下簡稱「阿急葉木」)的家總能讓遊客忘記時間的滴答聲。


還沒踏進阿急葉木家的大門,就聞到廚房裡飄出抓飯的香味,在她家家訪,不僅能品嘗到維吾爾族的傳統美食,還能在葡萄架下,慵懶地感受愜意的時光。


這兩年,考慮到家訪的人氣,當地政府為阿急葉木家出資完善了洗手間,提升了服務的功能。


這座庭院修建於1934年,磚紅色的三角房頂與地磚顏色相呼應,院子裡滿牆的藍色與天空呼應,院落中央被葡萄架籠罩著,抬頭可見星星點點的綠色葡萄。


院落內側的房屋,外圍的走廊上鋪著木地板,房頂和牆壁都以實木結構為主。每個房間鋪有羊毛地毯,僅從窗簾、家紡等軟裝搭配細節上,均透露著年代感。


「這些年來家訪的遊客越來越多,我每年抽出資金修整院落。」阿急葉木說,我家院落需要的不是換新,而是做舊,我們想保住它原有的歷史風貌。這兩年,考慮到家訪的人氣日漸攀升,當地政府為她家出資完善了洗手間,提升了服務的功能。


光是去年一年的旅遊接待,阿急葉木一家有了近7萬元人民幣的純收入,阿急葉木琢磨如何能在保護好院落的前提下,加深遊客的體驗程度。


阿急葉木說:「中國現在流行民宿體驗項目,我想這院子能不能打造成民宿,我可以手把手教遊客做刺繡,還能提供本土美食,這樣能充分感受喀贊其文化。」


阿急葉木琢磨如何能在保護好院落的前提下,加深遊客的體驗程度。


體驗「哈迪克」式的休閒生活


來到喀贊其,來一場「哈迪克」觀光遊,才能算不虛此行。河南姑娘徐會營在喀贊其的眾多體驗項目中,對「哈迪克」意猶未盡。


徐會營喜歡的「哈迪克」,指的是伊犁本土古老的四輪馬車,車身用精美的鐵藝裝飾,頂棚是艾德萊絲綢,坐席上鋪有柔軟的地毯。


馬車上可坐7個人,當有「哈迪克」跑過喀贊其的街道,能聽見清脆的鈴鐺聲和馬蹄踏步共振的聲音,吸引著路人的目光,就連車上的「徐會營」們,也成為路上的一道風景線。


每當有「哈迪克」跑過喀贊其的街道,就能聽見清脆的鈴鐺聲和馬蹄踏步共振的聲音,吸引著路人的目光。


喀迪爾·薩伊老人(以下簡稱「喀迪爾」)在喀贊其從事了十幾年的馬車夫的工作。喀贊其開發旅遊業之後,很多居民都參與到馬車夫的隊伍中,他們每走一處,就成為遊客們相機裡的主人公,把人帶回到老伊寧街頭熱鬧的場景。


「馬車裝飾好看了,大家都想坐上去拍照,現在看馬、看車的遊客越來越多了。」喀迪爾邊說邊整理著馬車,等待下一批遊客。


每拉一趟車,喀迪爾可掙40元人民幣,他一天至少跑四五趟,這樣一來,每天能掙到近200元人民幣。


十幾年來,喀贊其街區內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民俗特色旅遊的創業項目中,去發展餐飲、手工藝、歌舞演藝等行業,為當地近四千人解決了就業問題。


看著遊客輪流站在「哈迪克」上相互拍照,喀迪爾也醞釀起自己的心願。


「等我掙夠錢了,我想再買一匹馬,到時候再裝飾出一輛『哈迪克』,到時候我把車身刷成白色的,肯定會成為最亮眼的『哈迪克』……」


來源:第81期哈薩克斯坦《今日絲路》報中文版

文/羽翼 圖/肖逸


了解更多中亞資訊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哈薩克斯坦新觀察」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摩洛哥」新疆伊寧喀贊其民俗村。
    :1、喀贊其屬於小眾景區,適合路過伊寧順道遊覽,如果專門奔波而去,那估計就有點失望了。4、喀贊其就在伊寧市區,打車開車都很方便,如果自駕可把車放在村中道旁,免費停車很方便。,大多數人只是把她作為去昭蘇縣走伊昭公裡的歇腳點,喀贊其作為伊寧的小眾景區,是伊寧為數不多的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
  • 喀贊其的正午時光 幸福撒了一巷子
    有日子沒到喀贊其去走一走了,如果非要找個原因,那就是離家太近。不是有句話說「旅遊就是從自己生活膩的地方到別人生活膩的地方」嘛,因此忽略了它。  初夏的伊寧氣溫撩人,總是令人有走出家門的衝動。在我的提議下,全家前往喀贊其。
  • 旅行故事 | 你好,喀贊其!吃最甜的冰激凌逛最藍的街
    在時光衝刷下的老街,總是藏著講不完的故事。在喀贊其這座原生態民居博物館中,阡陌交錯的長街、短巷,和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共同承載了一個民俗村落別具一格的文化記憶和風土人情。漫步喀贊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座歷史老城沉澱百年的文化所散發出的無窮魅力。
  • 「絲路花城 · 彩色伊寧」伊犁的百年民俗老街喀贊其
    塞外江南 詩畫伊犁 喀贊其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寧市南市區,是以反映伊犁民俗風情為主的原生態大型人文景區,是伊寧的形象窗口,國家3A級旅遊景區,到了這裡,吃、行、遊、購、娛都能體驗到濃鬱的「新疆味道」。
  • 伊寧市喀贊其旅遊區喜迎臺灣團隊
    天山網訊(通訊員郭新萍報導)6月18日,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100多位客人,在熱情歡快的納格爾鼓聲中,感受著花城伊寧熱情濃鬱的民俗體驗活動。在當天的遊覽活動中,喀贊其民俗旅遊區特意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經典活動項目,遊客一行乘坐景區區間車哈迪克(馬車),穿行在具有「民居博物館」之稱的喀贊其街巷內。
  • 尋跡伊寧之夏,深巷裡的伊犁「老味道」
    【原創】 哈薩克斯坦新觀察 對於去過新疆伊犁的哈薩克斯坦人來說,也許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伊寧往事,尤其夏日路邊綠樹成蔭、瓜果飄香的街巷,更是一段獨有的記憶。今夏,《今日絲路》報記者帶您走進伊寧市的六星街,重溫往事裡的伊寧老味道。
  • 探訪北疆③|伊寧:不同族群的匯聚
    喀贊其街區把目光移回漢人街,往南繼續走,就到了伊寧最著名的老城區——喀贊其民俗區,這是所有到伊寧的遊客都會逛的地方。一般來說被稱為民俗旅遊區的地方,總是免不了弄虛作假,搞一堆全國到處都有的店鋪和義烏批發的小商品假裝當地特產,找一些人穿上奇奇怪怪的民族服裝讓遊客拍照。
  • 伊犁喀贊其民俗風景旅遊區
    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各街巷分布著歐式、中西風格結合的建築,富有地方特色傳統的百年民居,各式建築在這裡完美體現,保持了較為完整的傳統風貌與格局,也因此造就了極富魅力的歐亞文化,如今喀贊其受到了國內外遊客的青睞與稱讚,聲名遠揚。
  • 中東鐵路尋跡跨境自駕遊(6)走進橫道河子的不老時光
    橫道河子曾有著一段輝煌的歷史。從小就熱愛音樂的王洛賓在工作之餘與塞克學吉它,塞克是帶他走進音樂殿堂的啟蒙人,這時期的王洛賓也深受俄僑音樂家戈裡德施京、特拉赫騰貝爾格等的薰陶和影響。可以說,橫道河子是王洛賓成為享譽世界音樂巨人的搖籃。可惜孤陋寡聞的我與《王洛賓紀念館》失之交臂。
  • 9月的伊寧市喀贊其,街區內藍色的建築堪比摩洛哥 · 舍夫沙萬
    塞外江南 詩畫伊犁 伊寧喀贊其民俗旅遊區是首府伊寧的形象窗口,街區內藍色的建築堪比(摩洛哥)迷幻之城~舍夫沙萬,是商務考察和觀光遊覽的必選之地,也成為遊客伊犁之行最精彩的記憶之一。 9月6日,在喀贊其民俗旅遊區
  • 9月的伊寧市喀贊其,街區內藍色的建築堪比摩洛哥 · 舍夫沙萬
    塞外江南 詩畫伊犁伊寧喀贊其民俗旅遊區是首府伊寧的形象窗口,街區內藍色的建築堪比(摩洛哥)迷幻之城~舍夫沙萬,是商務考察和觀光遊覽的必選之地,也成為遊客伊犁之行最精彩的記憶之一。9月6日,在喀贊其民俗旅遊區伊犁藍大門前,伴隨新疆好的歌聲響起,身穿特色民俗服飾的景區演藝人員跳起了熱情的迎客舞,迎接第一波「愛家鄉遊花城」民族團結一家親100餘人旅行團,旅行團的遊客大部分來自州直本地,他們利用周末休息日,攜帶家人、親戚一起組團來伊犁老城喀贊其漫遊,感受家門口的變化。遊客們看到喀贊其北門舊貌換新顏的伊犁風貌,紛紛豎起大拇指為其點讚。
  • 遊新疆伊寧喀贊其民俗旅遊區 看「哈迪克」上的美滿人生
    來到新疆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就必須要乘坐「哈迪克」(馬車),徜徉在門之藍和牆之白的海洋裡。 7月11日,2017年「新疆速度·全國網絡媒體新疆行」來到新疆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喀贊其位於伊寧市東南方向,面積約22.9平方公裡,核心區12.8平方公裡,人口近10萬。因為多民族長期聚集的歷史文化背景,這裡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和優秀傳統文化。
  • 伊寧有棵蘋果樹
    ——伊犁民歌《娜祖古姆》伊寧的陽光將最肆無忌憚的斑斕擲向了喀贊其。牆磚留出天頭地腳後,家家戶戶暈開濃烈不一的橙、綠、藍、白,木窗擁有謹嚴的幾何線條,以呼應反覆詠嘆的花草紋。院外道旁白楊颯颯,間雜梧桐、楸子、火炬樹,低處叢生牽牛花、雛菊、紫茉莉,風吹樹搖,花葉輕擺。
  •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左上二圖:喀贊其的窗戶;左下:塔塔爾族民居民居初來伊寧時,驚異於這裡的民居色彩之鮮豔。房屋以藍色為主,雜之以綠色、紅色、黃色、紫色等諸多色彩。民居中最具代表者,是位於伊寧城區東南的喀贊其。根據官方介紹,「喀贊」是維吾爾語「鍋」的意思,「其」是指從事製作、銷售鍋的行業的人。
  • 伊犁老街的百年院落 ~ 喀贊其烏孜別克文化大院
    2019年3月南京市對口支援新疆伊寧市前方指揮組將其進行修繕。修繕後的烏孜別克文化大院,成為本市獨具特色的庭院文化活動場所,是南京-伊寧兩城友好互助的歷史見證。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烏孜別克族埃希來、葉來傳習所」授牌儀式,「烏孜別克族埃希來、葉來傳承人」培訓班結業典禮及匯報演出在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遊區烏孜別克文化大院舉行。
  • 組圖:走進臺灣 尋跡「名品」
    組圖:走進臺灣 尋跡「名品」 2016年06月20日 22:3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伊寧:一座令人嚮往、熱情美麗的北疆之城
    如果您是上班族,為確保旅遊時間不被路途所浪費,建議您乘坐飛機(部分內地城市有直達伊寧市的飛機,還有一些城市需要在烏魯木齊轉機),抵達後找一家合適的酒店住下,就可以開始你的小眾之旅。 旅行第一天,建議您到知名的旅遊聖地——喀贊其旅遊區,那裡95%居民都是維吾爾族,可以感受到濃鬱的少數民族風情,巷道錯落交織,建議跟著當地的嚮導,因為容易迷路。
  • 賽湖、庫德寧、喀拉峻、闊克蘇、昭蘇夏塔、 那拉提八日遊
    乘車返回伊寧途中參觀【國家AAA級風景區解憂公主薰衣草博物館】(門票35元/人),伊犁霍城素有「中國薰衣草之鄉」美譽,其與法國普羅旺斯和日本北海道富良野處於同一緯度,是世界三大薰衣草種植基地之一。後返回伊寧市結束愉快行程!住宿:伊寧第三天:伊寧-昭蘇夏塔(單程280KM,行車3小時左右)
  • 伊犁喀贊其「鐵鍋」民俗風景區,5A級感受,西陲維吾爾族風情
    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各街巷分布著歐式、中西風格結合的建築,富有地方特色傳統的百年民居,各式建築在這裡完美體現,保持了較為完整的傳統風貌與格局,也因此造就了極富魅力的歐亞文化,如今喀贊其受到了國內外遊客的青睞與稱讚,聲名遠揚。
  • 助力伊犁旅遊秋冬季首發旅遊專列合作踩線團來伊~喀贊其民俗餐廳
    【絲路花城 • 彩色伊寧】助力伊犁旅遊秋冬季首發旅遊專列合作踩線團」來伊寧市———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文化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