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之說。清代揚州的鹽商開始營造園林,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古典園林,其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個園」了。
個園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建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個園被國務院授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個園,是以竹石取勝,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合了庭園裡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裡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為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牆上的影子也是「個」字。
個園的疊石藝術,採用分峰用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石料堆疊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達出「春景豔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景慘澹而如睡」和「春山宜遊,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詩情畫意。個園旨趣新穎,結構嚴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
個園,是一座獨具風格的名園。它是清嘉慶、道光年間兩淮鹽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興建起來的。個園以四季假山的堆疊精巧而著名。
步入個園大門,便見湖石傍門,修竹繁茂,石筍參差,恰似「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此即個園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與不似之間,與整個「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來,繞過「宜雨軒」,眼前豁然開朗。在濃陰環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現在面前,這就是「夏山」。
過石橋,進石洞,只覺得藕荷飄香,蒼翠生涼。轉過「鶴亭」,是座「一」字形長樓,循樓而去,「秋從夏雨聲中入」,長廊盡繃便是「秋山」。
秋山全用黃山石堆疊而成,構思大膽,用石潑辣,相傳為大畫家石濤傑作。看此山,山勢巍峨,峰巒起伏,又見古柏斜伸,紅楓遍植,鐘乳石掛,石橋儼然,氣象果然不同一般。設若晴天薄暮時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紅如染,「秋高氣爽」的詩情畫意頓時溢出。
步下秋山,過「透風漏月廳」迎面是一組由白色石英石堆疊而成的「冬景」。一隻只「雪獅似頑皮的孩子殘雪堆就」。山脈、山頂「終年積雪」。南面有一堵白圍牆,牆上開了四排風洞,使人不寒而覺寒。
在這裡,我們可以品位那個時代的文化特徵,感受那個時代的生活樂趣,領略「春山宜遊,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詩情畫意。
TIPS:
開放時間:旺季:07:15~18:00 淡季:07:15~17:00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鹽阜東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