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金山融體 i金山
說起吃,
全世界都會把目光投到中國來。
對於吃,每個中國人從不認輸!
從早吃到晚,從東吃到西,
酸甜苦辣樣樣嘗遍,
但最幸福的,
不過一碗美味的早餐。
每天能喚醒你的,
可能不是夢想、不是鬧鐘,
而是那一碗熱騰騰的米粉,
是那一屜香噴噴的湯包,
是那吃不膩也吃不盡的餐食…
吃上一頓豐富的早餐,
不但會帶來元氣滿滿的一天,
也是平凡生活中的城市溫度。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早餐工程事關群眾生活,
體現城市溫度。
在金山,早餐工程圍繞「制」和「治」二字落地生花。早餐工程體現了金山的「制度建設」與「城市治理」相適應的特性,是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
以「制」為圓心,早餐工程積極摸排網點布局,創新早餐業態。以「治」為半徑,擴大民生工程覆蓋面。「要把早餐工程看成社群互動的一部分。」金山區副區長何冬賓介紹,早餐工程帶來的正向效應,譬如增加就業的方面要發揚光大,而同樣也考驗一個城市的管理能力。
面向藍領
這家「共享食堂」有「腔調」
灰白的簡約色調穿插木色銜接,木製的餐桌椅凳似乎是沿著地面生長而出,簡單幹淨的酒櫃、窄長的吧檯在燈光下也顯得格外具有後現代「工業設計」氣息。
餐飲供應處,雪菜肉絲麵醬蛋、鮮肉包子、香菇菜包、三鮮燒賣、牛奶刀切饅頭、豆沙春卷、小米粥、紅薯粥等一一呈現在眼前。
很難想像,這是一家藍領工人的員工食堂,而這家「神仙食堂」就位於金山工業區內。
9月25日一早,位於金山工業區的上海皓月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皓月公司)的員工食堂開始營業。目前餐廳共有100多個就餐位,根據規劃未來會增加到200個。
與往日不同的是,今天皓月公司迎來了新一批客人,附近幾家公司的員工,也像自家員工一樣來食堂就餐。原來,不是每家工廠都有自己的食堂,面向多家工廠的「共享食堂」應運而生。
「共享食堂」不僅裝修現代化,而且還是金山首家「智慧餐廳」。食客張女士,通過自選菜品的方式,按需取完菜品之後,將託盤放入自動感應區,機器就自動根據取餐重量計費,隨後,張女士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付了款,整個過程不超過1分鐘,而張女士選取的牛奶刀切饅頭、豆沙春卷、小米粥一共才花費2.5元。
「好吃又實惠。」食客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附近的一家機械公司上班,家離公司比較遠,平時來不及做早飯,於是,選擇成為皓月共享食堂註冊會員。「以前,午餐和晚餐就在這裡吃,今天開放了早餐,就順道過來吃吃看。」
「智慧餐廳」不僅體現在支付上,還體現在製作菜品上。記者來到後廚發現,原來很多菜都由幾款人工智慧的炒菜機器人製作完成的。比如今天做的是香菇青菜,廚師就會根據機器人的提示按步驟加入食材和調料,不一會兒菜品就製作完成。
「完全嘗不出來是機器人炒的。」食客王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食堂共有3位廚師和4臺炒菜機器人,有100多個菜品都可以由炒菜機器人完成,燜、燉、蒸、炒、煮、研磨等流程全都機器人都駕馭自如。
餐廳除了可以吃飯,一到夜晚,下班的藍領工人就可以來到餐廳吧檯區,點一杯飲料聊一下日常,讓崩緊了一天的弦得到放鬆。
追溯新一輪「早餐工程」誕生的基因,是為了方便白領人群而產生。「不同於市區,金山工廠多,藍領人群多,因此『共享食堂』更符合實際。」區經委副主任王玉萍表示,共享食堂是早餐工程政策因地制宜落地的最好見證。
「共享食堂」的出現整合了工業園區的餐飲資源,為更多的周邊企業員工帶來便利。
老店有喜
「經典」屋迎來了「年輕」客
有些味道,在漫長時光的雕琢下更顯濃厚。這話用來形容欣達食苑卻是不假。作為一家開在石化新城路的滬菜老店,欣達食苑自1995年開店以來,已歷經近25個年頭。
每天早上都要來店裡吃一碗招牌黃魚面,是附近「老石化」一天的「標配」。最近,大堂經理沈春節卻發現,年輕客人越來越多。
「我喜歡店裡新推出的煎餅果子。」今年21歲的小王,最喜歡店裡新推出的時尚類早餐,例如手抓餅、糖水塌餅、果仁蜂糕等特色早點。有時候,他還會順手在博海便利店買點蔬菜沙拉帶回去。
作為一家開在欣達食苑內部的便利店,博海便利為市民提供成品、半成品以及由基地種植的新鮮蔬菜的購買服務,其中成品約有30道菜,半成品約50道菜。
跨界經營、菜品創新,老字號越變越「潮」,吸引了年輕人駐足。目前,金山區現有早餐網點687家,早餐業態仍然以傳統堂吃門店為主,品牌網點為輔。全區層面,小吃店、小麵館等堂食門店居多,巴比饅頭等品牌連鎖企業的網點、克莉絲汀等西點麵包點、社區食堂等錯落有致。
「早餐工程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而傳統堂吃門店仍佔主流。」王玉萍表示,打造一批,升級一批,轉型一批傳統品牌早餐載體仍然是工作重心。
下一步,區商務委將結合金山實際,升級傳統商業載體,大力推廣「便利店+早餐」、「企業食堂+早餐」、「菜市場+早餐」等模式,推動已有傳統堂吃門店、便利店、企業食堂和菜市場因地制宜,增設早餐服務,滿足市民和員工的早餐需求。
問需於民
用匠心共繪「早餐地圖」
一輛餐車究竟要「走」多遠,才能落地? 「全鎮鋪開,55個居民小區一一徵詢,15個點位逐一篩選。」山陽鎮經發辦副主任朱曉翔說。
從6月份開始,區商務委專門去長寧青浦考察早餐工程流動餐車和百佳好公司,此後,百佳好與我區達成合作意向,在金山開設8個固定餐車,而這期間企業遇到了不少困難。
餐車涉及佔道經營、食品安全、供電、排汙等各方面社會問題,開辦固定餐車需要「臨時攤位公示卡」,而這在金山是首創。
「面對新的商業形態,應該採取包容的態度。」王玉萍說道。不到一周,企業就拿到了「臨時攤位公示卡」。經過多輪權衡比對,我區首輛固定餐車即將「持證上崗」。
9月28日,山陽鎮紅旗東路、衛昌路口將要引來這位新「客人」。點位位於山陽工業區內,周邊有299家生產型企業,員工近1.4萬人,卻幾乎沒有標準化品牌連鎖餐飲飯店。此次百佳好的入駐,對三班倒的技術工人而言是一劑利好。走出廠門就能買到熱氣騰騰的飯食,這對辛苦了一天的人來說是極大的熨帖。
據悉,全區層面,今年將引進8個點位的固定餐車,由百佳好公司負責布點。目前,光明良友確認在金山投放2輛流動餐車,布點6個點位,預計十月中旬到金山,爭取十月中下旬正式經營。此外,今年計劃開設6家固定店鋪,由巴比公司負責實施。
未來,金山計劃三年內增加流動餐車、固定餐車和品牌固定門店點位共60個,其中2020年完成12個,2021年34個,2022年14個。 一張早餐地圖正在徐徐鋪開。
「民生工程不是一時之需,是一項長期計劃。」何冬賓表示,三年的行動計劃,要按照「規範一批、取締一批、轉型一批」的思路、加強管理,以全新面貌投入運營,彌補農村地區、建築工地、傳統工業區及大居早餐供應的短板。要讓金山群眾在金山,感受一樣的城市溫度。
記者丨王巧月
編輯丨陳憶文
責編丨俞蘿寅
原標題:《共享食堂、炒菜機器人、流動餐車…請收下金山這份新鮮「早餐工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