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解凍的「歷史冰箱」——探秘利川清江古河床

2020-12-19 恩施新聞網

張良皋先生曰:大凡立邑聚於平原廣川之上,不難「千裡同風」。一旦進入「山國」,則一丘一壑、一樹一石,莫不構成屏障、分隔民人,其間溝通混融,並非易事,於是文化的原生態常得保存。在其著述《武陵土家》一書中,其對這種原始的且得以倖存的文化底裡名之曰「歷史冰箱」。並說,這種「歷史冰箱」,在武陵腹地,恩施一區,難以枚舉。

清江古河床就是一段尚待解凍的「歷史冰箱」,保護開發清江古河床具有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

著名文化史專家張正明先生指出:「北起大巴山,中經巫山,南過武陵山,止於南嶺,是一條文化沉積帶。古代的許多文化事象,在其他地方已經絕跡或瀕臨絕跡了,在這個地方卻尚有遺蹤可尋。這麼長又這麼寬的一條文化沉積帶,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保存著豐富的古文化信息,急需總結。」

利川,恰好處於這條文化沉積帶的中心地帶,清江古河床,宛如造物主遺留下的一個古典伊甸園,成為巴蜀文化的天然分水嶺。清江古河床的存在,完美地契合了詩經所寫「在水一方」的語境,「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既是擬像,又是現實,「所謂伊人」,大概就是慕名而至的眾多旅者吧!

遠古的長江主河道

2.3億年前的三疊紀,恩施還是古地中海,印支運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時期,秦嶺突起,古地中海後退,三峽地區成為陸地。之後的燕山運動,造就了長江和三峽地貌,恩施這一區域成為大巴山的的巫山,苗嶺的分支武陵山,大婁山的北延齊嶽山,三大山脈交匯,長江切斷巫山,清江切斷武陵山。

著名調查記者趙世龍經過多年潛心搜集相關古籍資料、採訪相關專家學者和實地勘察調查,以及國家相關部門近年來的地質調查後得出結論——在三峽裂谷沒有形成和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清江峽谷是長江東流的通道,也就是說,遠古的清江古河床,是長江主河道。

目前地質界公認,現在的長江三峽不過是50萬年以來形成的地質地理現象,而西長江改道東出、東西長江相互連通,已有300萬年之久,由長江故道「淪為」長江支流的清江古河床與恩施大峽谷及周邊地區,是比長江三峽更為古遠更輝煌的國家地質公園。

在三峽裂谷沒有完全形成的50萬年至300萬年間,全川水匯聚在夔門前被阻擋,壅水在夔門一帶形成一個深湖,只有少量的水從裂隙孔道或山體淺漕中東逸。那時的四川盆地是個如同地中海一般的超級大湖——巴蜀海。長江壅水在對夔門巫山孔道的長期衝擊、裂切的漫長過程中,沿著瞿塘峽出口南岸的大溪,順齊嶽山東緣的山脈斜槽,向西南流去。在一處叫兩河口的地方,大溪分了家,東南的一支一直延伸到了奉節廟灣、興隆(天坑地縫所在地)一帶,主流順齊嶽山東緣一直流到了利川柏楊、南坪一帶。長江部分壅水向南經廟灣,在興隆一帶刻出了天坑地縫這舉世地理奇觀,壅水沿天坑地縫下面的地下暗河系統進入了南面的恩施大峽谷。另一部分壅水轉大溪向西南進入利中盆地,分別由石筍河大峽谷和騰龍洞穿出進入恩施大峽谷上下兩段。

水是文明的搖籃。土家人的先祖廩君與鹽陽女神的神話故事,必然與清江古河床關係緊密。《華陽國志·巴志》載:「昔在唐堯,洪水滔天,鯀功無成。聖禹嗣興,導江疏河。」廩君乘土船浮夷水至鹽陽後,射殺女神,於是君乎夷城,無論在哪一時期,都得借道此古河道。

只要在這段清江古河床實地踏勘,就不難看出夷水在古時候曾是一條明河。鹽陽本是鹹水湖,這就是今天的利中盆地,盆地是古湖泊已為專家學者認定。那麼夷城在哪裡呢?長陽人說在長陽,恩施人說在恩施,利川人卻不敢名正言順地說在利川,所以然者何?因受清江伏流的局限,說話沒有底氣。巴人能建成強大的巴國,定都江州(重慶),佔據鹽陽這片有利之地,建立夷城這一根據地,然後西進。這是巴國最早的創業基礎,君乎夷城,清江古河道就是解密的關鍵。

解碼古歷史的「鑰匙」

清江古名鹽水,是因為水從鹽陽湖流出,水帶鹹味。清江又名夷水,這顯然是與夷城有關。班固《後漢書·地理志》:「巫,夷水至夷道。」沒有說明夷水的源頭。

酈道元《水經注》:「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才有了清江的大名。

清江發源在哪裡?《水經注》:「夷水出巴郡魚腹縣。」馬徵麟在《長江圖說》也認同此說。清人胡渭在《禹貢錐指》裡竟提出清江是長江在奉節縣的分流——清江源出魚腹,此說明顯的把雪照河當作支流,按源流以遠的原則,誤把與雪照河會合的長碥河(《利川縣誌》稱:滴水灘水)當作了正源,長碥河發源於利川柏楊壩鎮寒池山,流經見天壩,所過之地正是古魚腹縣屬地(即原四川省奉節縣柏楊區轄地,1952年劃歸利川)。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注》:「施州清江水,一名鹽水,源出清江縣都亭山。」清同治《利川縣誌》載:「雪照河其源乃落水洞之水,至此湧出。」清光緒二十年,利川縣令黃世祟重修《利川縣誌》終於把清江的源流寫明白了。厲害之處就在於把落水洞與黑洞伏流的關係釐清了。這無疑藉助了清江古河床這把解碼的「鑰匙」。

三國時,劉備猇亭兵敗,從哪條線路退至白帝城?《華陽國志·劉先主傳》:「委舟舫由步道還魚復。」彼時,劉備兵敗不可能乘船逆長江上行。從形勢和地理上看,其必然是乘船從宜都逆清江上行,抵達今天的恩施大峽谷,然後走陸路步道,再過長江到白帝城。當時大峽谷東面屬巫地建始縣,西面就是魚腹縣轄地,清江古河床至今依然保存著一條巴鹽古道。由清江大河碥西岸,利川境內的卡門、黃連溪、馬踏井、團堡、珠砂屯、黃泥坡、分水、小巖槽、化仙坑、燕子口、野豬坪至奉節縣建天壩。在上世紀50年代初,這條巴鹽古道還是硫磺運輸的要道,現在唯有小巖槽至分水在黑洞頂一段和燕子口至化仙坑一段巴鹽古道,舊貌尚存。這也許就是劉備還魚復的步道,留待後人考證。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良皋先生說:「我們現在還難於斷言,最早的火藥來自武陵。硫磺、硝石資源,特別是硝石,古代只能是在洞穴中採集,武陵地區具有最佳的地貌條件。」《利川縣誌》載「幹洞(騰龍洞)產硝,中有硝灶數千。」1985年,騰龍洞探險時,洞中還有許多硝坑和硝灶,如今已蕩然無存。唯有二龍門內那口硝坑,孤零零地在為張先生作證。先生走了,後人誰來為他求證。

陳詩才先生在《中國山水旅遊文化系統》一文中寫道:「在中國山水陰陽學說的形成中,值得一提的是《易經》中關於山水之美感應及旅遊美學認識。」他認為,一分為二的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早期的哲學基礎。一陰一陽謂之道,是宇宙之規律法則。中國古代視山水為陰陽二體,並加以推演組合,形成多種陰陽形態的變異體,視地表山水為陽山陽水,而把洞穴視為陰山、潛流視為陰水。清江古河床就包涵了明山明水和洞穴潛流,進洞出洞,陰陽兩界分明。對於研究《易經》者、研究中國古代哲學者,古河床無疑是一個非虛幻的自然實體,它可以把人的思維引伸到理想的境界,可以揭開陰陽學中的奧秘,可以解答許多哲學的疑難。

民情淳厚古風尚存

清江古河床由於江水帶來的泥沙積澱形成肥沃的土壤,物產豐富,使居住在這兒的村民安居樂業,至今保存著濃厚的民族風情。除了原住民,還有外來定居者。《利川縣誌》載,觀彩峽「峽口有石寨,寨上平廣。同治時,入寨避亂者數千人。」

古河床集中的居民點,大多以姓氏群居,一個大院子基本上是一個大家族,同敬一個家神,同是一位祖宗。房屋依山而建,極講風水,正屋朝向必避白巖剎水。背後有穩重的靠山,左右方多以茂林修竹陪襯,若一方有白巖斷脈,掛「吞口」以擋之。中間正屋為堂屋,作祭祖迎賓之用。多為一正兩廂吊腳樓。規模大的民居前有朝門,內有石板鋪平的海壩,房屋呈撮箕口。有木欄杆彩樓的一層為人居,下層為豬牛圈。廂房一側為火坑屋,內有火鋪、火坑、鐵三角、梭筒,均獨有特色。

村民以玉米、薯類、豆類為主食,大米為外購主糧。蔬菜有白菜、蘿蔔、瓜類、蔥蒜、玉頭、山藥、竹筍、雜菌、辣椒、茄子、芹菜等。春採蕨菜薇菜,冬挖蕨根淘粉制根粑。自釀包穀酒。喜酸辣、喝酒、吃合渣、魔芋豆腐。殺豬必請親朋團聚「吃刨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村民喜唱山民歌。挑擔子登山吼「穿山號子」,抬石頭、重物喊「石工號子」。夏季給包穀地除草,男男女女手揮鋤頭,歌師敲打薅草鑼鼓領唱山歌,眾人齊聲合唱,一邊唱歌一邊除草,勞動場面熱鬧壯觀。青年男女相戀以山歌傳情。逢年過節飲酒唱歌,歌酒張狂。在觀彩峽附近有村民陳立高因愛唱山歌,怕打擾世人而避居峽谷,後被記者採風發現,邀請他參加民歌演唱,近年多次到央視登臺演出,被譽為「土家歌王」。

過去,山民們在冬季農閒時愛上山「趕仗」,獵人掌握了野獸出入活動的蹤跡後,事先設下埋伏,坐徑口吹號角。然後由眾人帶著獵狗沿山吶喊吆吼,獵狗將野獸驅趕到伏擊的徑口時,獵人開槍獵殺。所得獵物,除獸頭和獸皮歸獵人,其餘獸肉按照「看山打獵,見者有份」的原始習俗,平均分配。

當地村民純樸好客。據原利川市旅遊局局長劉志尚回憶,1985年10月,他和利川市人武部部長張國方、都亭鎮副書記劉賢儒、張良皋先生及其所帶兩名研究生(其中萬敏現為華中科技大博導)一行6人在小巖槽村民組長家住了一宿,主人殺雞,煮臘肉做晚飯和早餐。臨行時幾人給主人補助生活開支,主人說什麼也不要。1986年8月,騰龍洞水洞探險隊一行6人到深潭農戶金家,金嫂子忙著給探險隊做飯,她的小兒子要吃奶,金嫂子解開衣扣,坦露胸懷,毫無羞澀。小兒吸飽奶後,因為天熱,金嫂子依然敞露雙乳,替客人端菜端飯,落落大方。客人們為她的熱情款待所感動,大家和諧相處,毫無道學先生的「正經」,也沒有嬉皮士的獵奇和潑皮無賴的齷齪。

上世紀80年代前,當地村民衣著依舊古樸,男人穿火汗頭對襟,操腰大腳褲,女人穿大袖對襟胸前掛圍腰。男女頭上包白布或青布帕子,腿纏窄布裹腳,布料以蘭、黑、白三色為主。女性戴白銀首飾。

當地曾有婚俗:男女成年定婚(舊時多娃娃親、童養媳),女方先到男方家看人戶,男方打發錢物,雙方滿意後,定婚須插香過禮,男方給女子衣裳布料及酒、豬肘子等禮物,女方給男方布鞋、花襪底。結婚須看期,女家「哭嫁」、「陪十姊妹」,每夜唱「哭嫁歌」至天明,一般3夜。給出嫁女「上頭開臉」。接親之日,行攔門禮,舊時抬花轎,女方派押轎娃。

1995年10月,利川市旅遊局對口接待武漢東湖磨山40餘位遊客,在艾子地民辦教師周宗嶽家按當地婚嫁習俗辦了一場酒宴,依規矩最後一道菜「插花上膀」,放鞭炮,由支客司說席,遊客稱奇叫好,當場給紅包。可以說是首開了利川「農家樂」之先河。

在清江古河床附近地帶,老人逝世謂之「順條路」。按紅白喜事必大操大辦之習俗,須停喪10數日,除請道師打繞棺、念經超度外,男人要破地獄,女人要破血河。由陰陽先生擇期看葬地,孝子披麻帶孝,夜夜歌師唱孝歌達旦。在出殯前一夜,親朋好友聚會「坐夜」。打坐堂鑼鼓、玩獅子、放衝天炮,吃酒席。清晨按時發喪,送老歸山。

相關焦點

  • 徒步聖地.利川清江古床
    清江古河床位於湖北省利川市,總長9.7公裡。這裡方圓十裡無人煙,其風光十分秀美。這裡有百裡絕壁、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堪稱利川最美的戶外徒步線路。清江古河床位於湖北省利川市,總長9.7公裡。這裡方圓十裡無人煙,其風光十分秀美。這裡有百裡絕壁、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堪稱利川最美的戶外徒步線路。
  • 【恩施秘境】高鐵探尋絕景石門河、遊清江野三峽、利川古河床、觀恩施大峽谷五日
    利川古河床、恩施大峽谷、女兒城、清江野三峽、黃鶴橋峰林、石門河                                --
  • 走進「中國仙本那」,探秘清江古河床恩施大峽谷,領略土家風情
    最美的徒步線——清江古河床清江古河床位於湖北省利川市,全長8公裡。這裡,方圓無人居住,風景非常美麗。有絕美的懸崖、瀑布、單山、原始森林、古村落等美景,堪稱利川最美的戶外徒步路線。清江古河床是恩施母親河清江改道後留下的遺址。古河床地質構造複雜,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 恩施大峽谷-清江古河床-鹿苑坪-獅子關-屏山峽谷深度遊
    D3/10.4日 清江古河床-女兒城 早餐後前往恩施最美戶外徒步線路,清江古河床! 清江古河床是恩施最美戶外徒步路線,也是2018年火爆電視劇《怒晴湘西》取景地。
  • 恩施清江古河床遊記
    清晨我們在嚮導老宋家吃完早餐,幾個驢友一行人前往清江古河床徒步觀光探洞。清江古河床位於湖北省利川市,總長度超過八公裡。據嚮導老宋說清江古河床在古代是官船通航的河道,後來由於水位下降,乾枯才形成今天的古河床。我們拄著登山杖徒步走在地勢較低的臺階,這些臺階是由石灰巖組成,長年累月已經被行人磨得非常光滑。
  • 7月 10-15日行走利川千年古河床,探尋失落的淨土(湖北恩施)
    被專家譽為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難分伯仲的湖北清江恩施大峽谷位於長江三峽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鄉和板橋鎮境內,是清江大峽谷中的一段。峽谷全長108千米,總面積300多平方千米。峽谷中的百裡絕壁、千丈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
  • 「徒步利川古河床」恩施所有原生態 地質奇觀都在這裡
    利川在湖北重慶人民的心裡一直比較火,除了避暑勝地,還有一方好山好水!在這裡建議大家可以直接動車五個小時到利川(坐車保存體力、票價目前也就是不到200、大致算下來其實比你開車費用反而節省很多),到了利川的士、小麵包隨叫隨到,物價也便宜。
  • 【活動成行】2020.11.27-11.29:恩施大峽谷、鹿院坪、清江古河床三日徒步活動
    D3:利川清江古河床-恩施火車站    (當日徒步行程約11公裡左右,爬升約800米)11月29日,早起洗漱吃飯後乘車前往古河床徒步起點附近,再換乘當地小車前往徒步起點,開始徒步清江古河床,沿著古河床徒步進入時空畫廊,山水交映,巨石遍布,仿佛進入遠古洪荒,在錯亂的時空裡感受異樣魅力。中午在「好漢坡」附近大草坪午餐,午餐自帶。
  • 【徒步軍團】5月11日-16日.湖北.鹿苑坪+恩施大峽谷+清江古河床+暢遊長江三峽6日深度遊
    雲龍地縫在地質歷史上屬於一條暗河,恩施大峽谷上遊河水經過此處都會轉入地下再匯入清江,當時地表見不到此「縫」,隨著地下水與地表水對其溶蝕、切割,暗河頂部最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垮塌,形成了現在的「地縫」。 清江古河床位於湖北省利川市,總長8公裡。這裡方圓十裡無人煙,其風光十分秀美。這裡有百裡絕壁、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堪稱利川最美的戶外徒步線路。
  • 喜歡戶外的朋友不可錯過,徒步清江古河床,原始自然的好去處
    清江為利川市打造了包括騰龍洞在內的大量旅遊資源,他所穿之處溶洞遍布,所經之處美景橫生,曾經的清江流經的地方也成為了徒步的好去處,關於這裡的資料不算多,摸清大概位置後,我便背包出發了。清江留下的古河床成了層層疊疊的巖塊,這樣的地方走起來倒是很有樂趣。
  • 速徒鄂西南,輕撫古河床的自然之顏
    五一勞動節,喜歡四處打探的走卒小隊沒有選擇去那些熱門的景點下餃子,而是選擇了日漸熱火的利川角落,一個幽靜的秘境—清江古河床。清江古河床,位於恩施利川縣城不遠,據載總長為8公裡,這裡方圓十裡無人煙,有幽幽溶洞、淼淼深潭、十裡河床、百裡絕壁、壯美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觀,風光秀美,為國內比較經典的戶外徒步線路之—。
  • 說走就走的旅行————恩施地心谷、清江古河床(二)
    還是搭乘景區的交通車回到遊客服務中心,取了車,前往下一站————利川清江古河床。可是,對清江古河床的嚮往戰勝了內心的恐懼,不顧一切,我出發了。在網上找了一家客棧,據說有很多驢友都是從這裡徒步進入古河床的,精華部分據說只要4個小時,而且老人小孩都能走,想來我應該也可以走的。做了一些準備工作,在網上下載了一些APP,還是搞不太明白,不管了,去了再說。
  • 暑假帶你一起去利川古河床,穿越原始森林和遠古村寨
    利川古河床不知道您有沒有了解,其實了解這個地方是從一張圖片上面,因為那張圖片讓我覺得這裡就是人間仙境,感覺有點不像是能在地球上看到的,但是當我看到有人在這裡背包徒步的時候,我就有一種想要打卡的衝動了。
  • 【2.28-3.6/3.7-13】探秘恩施秘境:恩施大峽谷-鹿院坪-清江古河床-"中國的仙本那"屏山峽谷-網紅獅子關湖北香格裡拉
    清江古河床利川最美的戶外徒步線路 清江古河床面是一條無水乾枯的千年原始峽谷,風光俊奇秀美。地下是一條一條地下河,為清江源頭。這裡有絕壁、石縫、洞穴、瀑布、草甸、奇石。潘鄂明主演"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拍攝地為三豐獨家開發之地清江古河床。
  • 【遇見·地道恩施】一起去跨年|五天四晚——鹿院坪、恩施大峽谷、清江古河床、女兒城、梭布埡石林!
    清江古河床沿途百裡絕壁、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堪稱利川最美的戶外徒步線路。由管虎擔任監製,費振翔執導,潘粵明、高偉光、辛芷蕾主演的超級網劇《怒晴湘西》去年曾在古河床取景拍攝!沿著古老的鹽道階梯,親臨古鹽道的滄桑和歷史,徒步古河床的巨石陣,穿越三洞連兩坑。
  • 什麼是利川?
    她,倚武陵襟抱,枕清江沃浦,貨殖硒豐,是中國南方茶種最多的地區之一,擁有水杉、壩漆、「利川紅」等多個國字號名片。地殼運動造就的皺褶巖清江古河床古八景:縣城東部金字山高聳入雲,是八景之一的「金字凌雲」;城東楊柳寺及東門涼橋一帶清江兩岸綠柳成蔭,是為「柳橋煙雨」;位於城西南的乾(甘)溪山,冬雪如氈,風光秀麗,是所謂「乾溪積雪」;城南鍾靈山,傳說明代飛來一鍾而得名,古木參天,滿目青翠,是為「鍾靈疊翠」;今關東村一組滴水巖,洞口有觀音閣,水滴入凼,如鳴佩弦,是「滴水鳴弦」;縣城西邊,有大塘方家灣小溪,幽谷迂迴,春水融融,是所謂
  • 【聚焦】什麼是利川?
    她,倚武陵襟抱,枕清江沃浦,貨殖硒豐,是中國南方茶種最多的地區之一,擁有水杉、壩漆、「利川紅」等多個國字號名片。地殼運動造就的皺褶巖清江古河床古八景:縣城東部金字山高聳入雲,是八景之一的「金字凌雲」;城東楊柳寺及東門涼橋一帶清江兩岸綠柳成蔭,是為「柳橋煙雨」;位於城西南的乾(甘)溪山,冬雪如氈,風光秀麗,是所謂「乾溪積雪」;城南鍾靈山,傳說明代飛來一鍾而得名,古木參天,滿目青翠,是為「鍾靈疊翠」;今關東村一組滴水巖,洞口有觀音閣,水滴入凼,如鳴佩弦,是「滴水鳴弦」;縣城西邊,有大塘方家灣小溪,幽谷迂迴,春水融融,是所謂
  • 遊利川東城花千谷
    地處湖北西南邊陲的利川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級市,系湖北西大門、重慶「後花園」,長江最長的支流清江發源於此,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銀利川」、「貢米之鄉」稱號,自古以來為「有利之川」、「大利之川」,故名「利川」。
  • 湖北利川:臥龍吞吐八百裡清江
    湖北利川:臥龍吞吐八百裡清江長江中遊第一大支流清江,位於湖北省西南部,起源於重慶與湖北交界處的利川「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故名清江」,素有「八百裡清江」之美稱。清江水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利川市的騰龍洞後,變成長16.8公裡的地下伏流。騰龍洞主要由水、旱兩洞組成,令人稱奇的是,水、旱兩洞僅一壁之隔。旱洞全長52公裡左右,洞口高74米,寬64米,為亞洲第一大旱洞;水洞則吸盡了清江水,並在此跌落形成「臥龍吞江」瀑布。
  • 【2.12-18】恩施大峽谷,「鹿神」守護下的天坑:鹿院坪-清江古河床-"中國的仙本那"屏山峽谷-獅子關水上棧道「湖北的香格裡拉
    清江古河床利川最美的戶外徒步線路 清江古河床面是一條無水乾枯的千年原始峽谷,風光俊奇秀美。地下是一條一條地下河,為清江源頭。這裡有絕壁、石縫、洞穴、瀑布、草甸、奇石。潘鄂明主演"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拍攝地為三豐獨家開發之地清江古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