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下一個標準的封閉運動館
請來了知名的遊戲解說
眼看著四面山頂位「黑壓壓」的坐滿了人
看起來就像是一場演唱會
你一定不會想到這竟然是一場機器人比賽
不過這場機器人比賽跟傳統的機器人表演不太一樣
——它並不是機器人球隊比拼什麼踢足球,也不是讓一個機器人幫助人類完成某個特定的任務。這場比賽的官方名字叫——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是一場比拼機器人工程設計、團隊操作配合的在校大學生團隊挑戰賽。
8月11日下午,吸引全球逾萬名頂尖青年工程師參與的RoboMaster2019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在深圳結束了一年來的所有賽程。在當天的總決賽中,東北大學擊敗上海交通大學,摘得RoboMaster 2019機甲大師賽冠軍,成為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歷史上第三個擁有冠軍獎盃的高校隊伍。
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地位難以撼動,而這背後則是數千名的大疆工程師的技術實力支持。大疆創始人汪濤作為曾經大學生創客中的一員,在大疆內部也相當推崇工程師文化。很多人認為工程師就是枯燥的研發,不過大疆不這麼想,也並不想讓你這麼想。於是,大疆創辦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s 大賽,作為 RoboMasters 的發起者和承辦方,大疆為參賽團隊——來自全國高校的學生,提供了機器人的基礎部件,包括動力系統、電池等。但機器人的操控部分,包括機器視覺在內的自動化部分則由學生們自己完成。
挑戰全面升級,青年工程師的技術試煉場
RoboMaster 機甲大師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DJI 大疆創新發起並承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器人賽事之一。美國知名的科技媒體《The Verge》評價RoboMaster為「全球最先進的機器人賽事」。辦賽五年來,憑藉領先的賽事理念、高水平的辦賽水準,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已成為眾多頂尖高校學子和青年工程師心目中的技術榮譽殿堂。
在機甲大師賽中,參賽選手分為紅藍雙方,以擊毀對方主基地、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為目標,使用自主設計研發的多種地面及空中機器人參與競技對抗。為考驗選手的技術實力、增強賽事的可操作性與觀賞性,RoboMaster每年都會對賽制進行調整,而這往往也是歷年來最精彩的看點之一。
在中國,工程和機器人教育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積累尤為薄弱,與國際上已經發展得風生水起的機器人教育生態相比,國內相關專業的學生擁有的選擇並不多。但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正成為改變局面的重要力量。被大疆寄以為社會培養選拔青年工程師重任的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在短短五年時間裡,幾乎從無到有營造出「RoboMaster模式」,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推動國內新工科教育的生態建設。
海外影響攀升,人才培養方式受到認可
RoboMaster被寄予大疆對培養科技人才的無限期望:通過一場賽事,發掘和培養有潛力的青年工程師,鼓勵年輕人投身機器人行業。
針對不同技術考察點開設的賽事矩陣成了RoboMaster教育體系的重要載體,其中包含機甲大師賽、機甲大師單項賽與ICRA人工智慧挑戰賽這三項主體賽事,為整個教育體系提供最重要的運營、技術、人才支撐,吸引全球頂尖青年工程師和科研機構參與競賽和學術研討。
五年來,RoboMaster賽事所承載的教育理念與人才培養模式開始得到越來越多海內外組織的認可,系列賽事開始步向境外。RoboMaster 2019共迎來全球10餘個國家及地區的174支戰隊參賽,參賽高校涵蓋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外名校。不僅如此,今年RoboMaster海外及港澳臺地區參賽隊伍已累計達38支,其中不乏劍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國際頂尖名校,覆蓋超過14個國家及地區。RoboMaster的賽場上,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國際面孔」。
隨著機甲大師賽發展成為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機器人賽事之一,RoboMaster在新工科教育領域也逐漸自成生態。尤其自今年6月份大疆首款教育機器人RoboMaster S1發布後,RoboMaster也從一場單純的競技賽事蛻向由賽事、產學研合作、假期營、硬體四個部分組成的機器人教育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RoboMaster與海內外高校開展了一系列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從2018年起,RoboMaster與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在內的7所高校聯合開設了諸如多旋翼飛行器原理、多旋翼飛行器應用開發及地面機器人應用開發等課程,每年為數千名高校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課程實踐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RoboMaster還與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在內的18所大學聯合成立重點實驗室,為科研項目提供經緯M100、妙算Manifold等開發者平臺作為科研設備,並提供資金支持,與高校共同推動機器人與自動化等相關領域的科研進展。運用多學科綜合知識親身參與技術項目的實踐鍛鍊、接軌行業主流技術熱點的課程……這些RoboMaster多年來在工科教育上的積澱,為現有的教育體系提供了良好的補充,改善著傳統工科教育中學科分離、缺乏實踐的問題。
讓新工科教育走向全民大眾
在工程教育領域逐漸沉澱下賽事及人才影響力之後,RoboMaster的重心開始落在向大眾推廣工程教育理念上。為此,RoboMaster拍攝過動漫、紀錄片以及真人秀,將晦澀生硬的工科話題包裝成年輕人喜歡的形式,在大眾化上做過許多不同的嘗試。
今年6月,承載RoboMaster多年技術沉澱及教育理念的教育機器人RoboMaster S1面世。這部形似微縮版步兵機器人的小車一經問世便吸引許多科技愛好者和家長對工程教育的關注,一時成為熱議的話題。在消費者眼裡,S1可玩性強且集成強大的編程教育功能,是市場上不可多得的教育機器人。
而對RoboMaster來說,S1填補上RoboMaster長期在教育產品上的缺失。更重要的是,簡單有趣的S1讓更低年齡階段的用戶和廣大科技愛好者也能體驗到工程教育的無窮樂趣。
「我們希望S1可以成為陪伴孩子成長道路上寓教於樂的隨行者,也能夠成為每一位未來青年工程師對科技產生興趣愛好的原力發動機。S1代表著大疆對教育的理解,真正的教育應當是自由、開放、在實踐中學習與檢驗的。我們希望通過S1,將這樣的理念分享給全社會。」RoboMaster賽事總監高建榮表示。
在RoboMaster看來,未來工程人才的培養標準是讓學生保持終生學習的習慣與熱情,並具備解決複雜問題的系統性思維和與社會相適應的創新能力,兩者缺一不可。
圍繞這樣的人才培養標準,採用新工科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項目引導式、產出嚮導式、持續改進式的學習。以此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掌握豐富的知識、高效的思維方式與實踐方式,同時還具有極強的內在驅動力,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持之以恆地學習探索。
圍繞賽事、產學研合作、假期營、硬體構築的新工科教育體系,讓RoboMaster不再停留於每年夏天在深圳舉辦的一場機器人賽事。但這遠不是RoboMaster的目的地,通過整合現有教育資源,撬動國內工程教育的新生態,為行業培養兼具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行業明日之星,才是RoboMaster目光所及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