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長河中,考古學家發掘了不計其數的古墓。古墓其實是我們認識古代歷史的一面鏡子。古人的喪葬制度,背後隱藏著重大的玄機。
考古挖掘墓葬,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既枯燥又無趣的事情。但是在考古學家看來卻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看到古人是怎樣處理死者的,也可以看到當時死者處於的是什麼年代。
在很多人眼裡古墓中最具價值連城的就應該是陪葬的文物,比如金銀珠寶、瓷器、陶器,玉飾等。然而今天我們跟大家介紹的這座古墓,在那裡,考古學家發現的並不是文物價值連城,而是一塊墓志銘,它為相關歷史學家和後人研究南宋的歷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
這座古墓是南宋時期梁端禮之墓,位於富陽市乘莊村杜墓山自然村南側的對面山東南部山坡中部,根據它埋葬的地理位置來看,這座古墓是圍繞大山而修建的。
與其他古墓不同的是,這座古墓是雙室古墓,在挖掘過程中,考古學家發現它保存的很完整。佔地也超過3000平方米,如果按照現在100平米的房子來說,這個古墓大到超過30套房子。
在挖掘現場,這座古墓的地形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到底是什麼樣的地形這麼奇特呢?這座古墓所處的地形就像一個身處兩臂準備抱拳的樣子,剛好把山坳抱在懷裡。
這種地形是特別符合古代風水寶地的標準,也可以說是一塊非常難得的頂級風水寶地,墓主人把自己的墳墓選擇在這裡,不得不承認也是非常有眼光的。
考古學家認為既然是風水寶地,那麼此地古墓的墓主人身份肯定是不簡單,至少我們可以確定墓主人應該是在朝廷中有地位的人。
磚室墓的頂蓋是長方形的青磚石覆蓋,規格也差不多是33*14-8釐米,墓室弄得很嚴實,封閉性也是非常好。
在出土的文物中,除了有一些青瓷碗、青銅爐和銅錢外,還有一塊價值連城的墓志銘。這個墓志銘是青灰色石質,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光滑細膩,背面未經修飾。共計668字。可別小看這600多字,內容真的是價值不菲。
墓志銘清晰記載了墓主人梁端禮生平事跡。他是寧波人,晚年的時候一直在臨安府居住,去世的時候只有71歲。
先後獲得了很多官爵職位,比如先後擔任的職務有酒務、臨安府浙江渡、建康府戶部太軍倉門兼面官、知昭州平樂縣事、東南路第十副將、東南路第五正將、東南第八正將、江南東路兵馬副都監、福建路兵馬都監、鎮江府兵馬鈐轄和太平州兵馬鈐轄。
他的祖父是梁堅,是高州刺史,贈保信軍節度使。在南宋時期,一直盛行的是夫妻合葬,當然梁端禮也不例外,與他合葬的人是梁端禮的夫人房氏。
在這座品官墓中發現的墓志銘,讓我們知道梁端禮是真正的勇猛大將。墓志銘上的文字記載為我們研究南宋時期的行政規劃和相關的軍事體系提供了重要線索,
同時墓志銘中出現的「杜墓」兩個字,幫我們揭穿了為何墓葬所在的村子叫杜墓山村了,這對相關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研究富陽地區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