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熱鬧的博物館,沒有孩子們的博物館,不是好課堂

2020-12-13 懶遊的故事

分享一下我的海口行,海口有海南省博物館和海口市博物館,當然,海南省博物館規模更大,看點更多一些。

海南省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44500平方米,展廳面積12000平方米。海南省博物館的展館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於2008年11月15日建成並開館,二期於2017年5月18日二期全面開館,憑有效身份證件進入博物館大門後,右手邊是一期展館,而面對的比較新的建築,就是二期展館了。

本圖為直接進入了入口正對面二期展館內,一群孩子正在老師的組織下準備入內參觀,孩子們的出現讓這裡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海南省博物館的展覽以「南溟奇甸」為展覽主題,策劃出由三大基本陳列:「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陳列」、「方外封疆——海南歷史陳列」、「仙凡之間——海南風情陳列」;兩個專題陳列:「木中皇后——海南黃花梨陳列」、「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陳列」和非遺「四個一」:「瓊工坊——海南傳統手工技藝陳列」「瓊餚街——海南飲食文化陳列」、「瓊崖村——海南少數民族非遺陳列」和「瓊戲臺——瓊州表演藝術陳列」組成的完整展陳體系,將明代理學名臣丘濬《南溟奇甸賦》中描繪的海南奇景真實呈現,躍然於公眾眼前。

一期和二期展館,一度把我弄糊塗了,我進入的二期展館的展廳是從10號展廳開始的,我趕緊去諮詢臺諮詢,如何從1號展廳後開始參觀。諮詢臺工作人員的回答讓我有點意外,她說1—9號展廳在隔壁的一期展館內,一期和二期並不需要按照順序參觀,之間的關聯性不強。大廳裡的叫做「南溟子」的導覽機器人,引起了這位女遊客的好奇,她倆玩了好久。

跟著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從第10展廳開始參觀吧。「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陳列」通過南海海域重要的沉船考古發現和豐富的出水文物,重現歷史上興旺發達的中西海上貿易盛景。特別是西沙群島發現的「華光礁I號」沉船遺蹟和遺物,是中國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的重要史跡,是中國水下考古從近海走向遠海的裡程碑。

該展廳前言中寫道:南溟之浩瀚,舟船往來。據古籍記載,遠在秦漢時期,環南海沿海居民已經航行於南海之上,穿梭在南海中島礁之間,有了早期的漁獵和航海活動。他們濱海而居,因海而生,創造出了內涵豐富的南海海洋文明。海南島西部北部灣近海漁民從事著海洋捕撈、海洋養殖、煮海曬鹽等多種多樣的生產活動,他們接受著海洋的饋贈,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漁家生活寫照。海南島東部遠洋漁民遠赴南海諸島礁,並予以命名,世代以此作為傳統作業漁場,成為開發南海的重要見證。而一艘南宋沉船「華光礁I號」的發現,更是再現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之航海之光,書寫了中華民族海洋文明之歷史篇章,追溯著中西方文化交流之源遠流長!

背著書包的孩子們在瀏覽電子閱讀器,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他們的下面就是巨大的南宋「華光礁I號」沉船。為了能讓參觀者更為直接地了解「華光礁I號」,同時展示修補復原工作,這裡專門設立了半開放式文物修復空間,遵循「邊保護、邊展示」的原則,向觀者展出船體和文物。

這就是上圖孩子們俯瞰畫面的一部分,「海底世界」生動還原了水下文物挖掘前的場景及周邊海洋環境。在文物保護與修復部,利用倉儲式的展陳方式,同時展出修復前和修復後的文物,場館內還設有文物修補的互動體驗。

《方外封疆——海南歷史陳列》採用新角度、新層次、全方位展示海南歷史發展沿革和人文變遷,用豐富的圖文資料和文物展品全面系統地展示了海南島從40—60萬年前的史前時代到海南島民國時期的漫長歷史發展變化,帶領觀眾縱覽海南歷史發展全貌。

豐富的展品,強烈地吸引著孩子們,他們認真地參觀聽講解。

一向肅靜的博物館內充滿了歡聲笑語,孩子們連下樓梯都在蹦蹦跳跳,博物館裡也變得充滿生氣。

孩子們顯然更喜歡實景、模型、雕塑、創作畫、視頻、動畫和觀眾互動觸屏等等,這些直觀的展示方法,互動小遊戲前,孩子們爭相一試身手。

讓我們的小小講解員閃亮登場,看看這站姿,就說標不標準?

請教了一位帶隊的老師,原來今天是海口某學校的「博物館日」,其實這個「博物館日」並不固定,高年級的學生充當講解員,為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講解。

這裡還有考核的項目,孩子們對考核結果「如臨大敵」。

參觀完畢後,一層的大廳裡就成了歡樂的海洋,老師會組織同學們拍照留念,可是這些小傢伙們太活潑了,好好照張相,似乎並不容易。

到了午休時間了,跟著孩子們輕快的步伐走出博物館。借用郭德綱先生的一句臺詞,「不想當廚子的士兵,不是好司機」,也說一句,「沒有孩子們的博物館,不是好課堂」。從博物館出來,要去五公祠看看了,待續。

相關焦點

  • 海南最熱鬧的博物館,沒有孩子們的博物館,不是好課堂
    海南省博物館的展館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於2008年11月15日建成並開館,二期於2017年5月18日二期全面開館,憑有效身份證件進入博物館大門後,右手邊是一期展館,而面對的比較新的建築,就是二期展館了。本圖為直接進入了入口正對面二期展館內,一群孩子正在老師的組織下準備入內參觀,孩子們的出現讓這裡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 海墾博物館化身「大課堂」
    海口市英才小學濱江分校學生在海南農墾博物館參觀。記者 張茂 攝12月14日,走入位於海口市龍華區的海南農墾博物館(以下簡稱墾博),猶如踏入另一個時空:鏽跡斑駁的「三葉牌」鋤頭述說著屯墾戍邊的奮鬥往事,運膠種木箱裡裝載著濃濃華僑情,略顯古舊的電影放映機展現昔日的文化面貌……近年來,墾博不僅是海南農墾人的精神文化家園,更隨著研學旅遊日益火熱,成為海南省大中小學生豐富社會體驗和文化歷史知識的獨特課堂
  • 海南:把課堂搬進各類博物館
    原標題:海南:把課堂搬進各類博物館近日,海南省教育廳印發實施方案,明確將充分利用海南省博物館、史志館等各類場館資源加強大中小學生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鼓勵非國有博物館為加強大中小學生教育工作提供相應服務。方案要求,省和市縣遴選確定的各類場館要充分挖掘場館的自然、歷史、科技、文化、革命教育等資源,遵循教育規律,依據學生年齡段特點,會同各級各類學校和相關專家,開發符合青少年學習需求和認知特點的課程方案。
  • 海南:把課堂搬進各類博物館
    原標題:海南:把課堂搬進各類博物館近日,海南省教育廳印發實施方案,明確將充分利用海南省博物館、史志館等各類場館資源加強大中小學生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鼓勵非國有博物館為加強大中小學生教育工作提供相應服務。方案要求,省和市縣遴選確定的各類場館要充分挖掘場館的自然、歷史、科技、文化、革命教育等資源,遵循教育規律,依據學生年齡段特點,會同各級各類學校和相關專家,開發符合青少年學習需求和認知特點的課程方案。
  • 「南海博物館號」「出海」記——記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航海知識...
    新華社海口10月8日電 題:「南海博物館號」「出海」記——記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航海知識課堂新華社記者夏天「今天,我們『南海博物館號』遊輪即將出海,各位航海家們準備好了嗎?」
  • 海南利用博物館等場館資源向孩子們傳授知識
    孩子們在海南省博物館參加拓印活動。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王夢洋  12月9日上午,海南省博物館門前充滿歡聲笑語。比如,該館設計的「海島探秘——重走史圖博之路」社教活動,以德國學者史圖博在海南考察的足跡為主線,設置了參觀展覽、知識闖關、加分小遊戲等多個環節。在加分小遊戲環節,青少年可以通過體驗黎族織錦、傳統競技等內容,進一步加深對海南少數民族文化的理解。  此類鼓勵青少年參與其中的活動在海南省博物館中比比皆是。
  • 海南利用博物館等場館資源向孩子們傳授知識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王夢洋  12月9日上午,海南省博物館門前充滿歡聲笑語。海口市美蘭區新島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有序排隊進館參觀。  隨著場館資源不斷豐富,海南的博物館、史志館等場館育人功能不斷強化。
  • 「南海博物館號」「出海」記——記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航海知識...
    新華社海口10月8日電題:「南海博物館號」「出海」記——記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航海知識課堂新華社記者夏天「今天,我們『南海博物館號』遊輪即將出海,各位航海家們準備好了嗎?」10月6日,位於海南瓊海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柴源老師正帶領20個小朋友在這艘船裡模擬一段海上冒險。10月2日至6日,南海博物館每天都會開展一次「我是航海家」的國慶社教活動。「在節前就報名的瓊海當地小朋友很多,也有許多來瓊海旅遊,走進博物館現場報名的遊客。」柴源老師說。
  • 開展館校深入交流、探索研學新形式 海墾博物館化身「大課堂」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通訊員 吳運霞12月14日,走入位於海口市龍華區的海南農墾博物館(以下簡稱墾博),猶如踏入另一個時空:鏽跡斑駁的「三葉牌」鋤頭述說著屯墾戍邊的奮鬥往事,運膠種木箱裡裝載著濃濃華僑情,略顯古舊的電影放映機展現昔日的文化面貌……近年來,墾博不僅是海南農墾人的精神文化家園,更隨著研學旅遊日益火熱,成為我省大中小學生豐富社會體驗和文化歷史知識的獨特課堂
  • 「小小消防員」 走進博物館消防小課堂
    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國防教育基地、黔東南州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各大、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我館致力於貼近服務大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宗旨,結合消防安全月主題,開展「小小消防員」走進博物館社教活動。
  • 看展畫福送春聯,江漢關博物館小年好熱鬧
    18日是南方小年,江漢關博物館推出送春聯、畫福字活動,市民們在這裡提前感受到新春的暖意。四位大家寫春聯上午10時始,博物館底層大廳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名家書寫春聯和「銀」詩畫「福」活動正在這裡舉行。此前,該館推出賀歲大展「白銀時代——中國外銷銀器特展」,展覽以長沙博物館藏銀器及江漢關博物館藏部分銀器為主,展示晚清民國時期的外銷銀器,從時代背景、工藝特色、裝飾風格體現那個時代中國人的唯美精神和人文氣韻。社教活動也正是依託展覽而舉辦。「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公共教育部老師陳思賢通過古詩詞,帶領孩子們了解銀器的發展歷史,讓觀眾在古詩古韻中感受過年氣氛。
  • 不一樣的課堂體驗!青島電影博物館線上研學課堂開課啦
    魯網3月17日訊(記者 劉玉娜)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青島電影博物館面向全國中小學生開設影視研學公益課。以電影為窗口,學習了解更多有關物理原理、航空航天、非遺文化等方面小知識。  學習是過程,認知才是本意。
  • 別把博物館當成遊樂場
    「觀眾不是上帝嗎?」……  日前,有遊人在廣東省博物館的留言本寫下這樣的句子。這些觀眾留言被曝光後,引發網友關注。對此,廣東省博物館回應,在博物館遵循相關禮儀規範是對他人的尊重,並同時提醒,「博物館禮儀,從娃娃抓起」。(發布時間:201908-0306:28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家長利用假期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 重慶夢想課堂精品課程 「博物館學堂」昨天開課
    我市夢想課堂精品課程「博物館學堂」昨天開課  三峽博物館今年要在主城和邊遠區縣培育10所  博物館學堂  學習製作拓片  昨天,三峽博物社教志願者謝碩給孩子們帶來了手心的遺產謝碩讓孩子們自己操作,四年級一班的顧銳彬用幾張手紙將宣紙上的水份吸乾,然後用棕刷在宣紙上反覆敲打,讓宣紙緊緊貼附於石磚凹進去的字上。  「現在,我們往宣紙上撲墨。可別小看這一步,如果撲不好,會把墨撲到露白的字中,那樣就會前功盡棄。」在謝碩指導下,顧銳彬把墨汁倒在撲子上,然後用墨包把墨研開,一邊轉動墨包一邊拍打墨撲。慢慢,黑色沾滿凸起的地方,露出白色的文字。
  • 藝術課堂招募|參觀香港文化博物館「百物看世界 ─ 大英博物館藏品展」
    《紐約時報》曾稱讚,沒有任何一間博物館能夠效尤大英博物館這項偉大計劃。 它起源自大英博物館與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合制的系列廣播節目《A History of the World》,該節目於2011年創下1100萬人同時收聽的驚人紀錄。節目內容集結成書,書的中文譯名叫《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
  • 博物館不僅僅是「第二課堂」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有著40多年的從業經驗,曾經探訪過世界上370餘家博物館。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校區的「合聚課堂」上,他與大家分享了世界各地博物館不同的文化之美。博物館誕生於何時?在此後的300多年時間裡,記錄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博物館逐漸遍布全球各地。很多人問我:你最喜歡世界上的哪一座博物館?這很難回答,但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話,那就是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瓦薩沉船博物館。一艘號稱當年最豪華的戰艦,於1628年首航時不幸遭遇強風而沉沒在港口附近。
  • 「小小消防員」 走進博物館消防小課堂
    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國防教育基地、黔東南州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各大、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我館致力於貼近服務大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宗旨,結合消防安全月主題,開展「小小消防員」走進博物館社教活動。
  • 課堂搬到三峽博物館展廳 館校合作打造「第二課堂」
    記者今日從三峽博物館了解到,去年底開始,三峽博物館與我市部分高校和小學聯合開展了「第二課堂」,將上課地點搬到了博物館的展廳。  去年底,重慶市曾家巖小學二年級的45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三峽博物館,結合《大漢氣象》展覽,上了一堂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學唱拍手歌,趣味識漢字」。老師帶領孩子們在互動體驗區,結合兒歌、甲骨文等進行現場授課,直觀形象地展現了漢字的演變。
  • 為孩子講好博物館故事
    一名博物館志願者成了榮譽館員,這在陝西文博領域還是新鮮事。我從小就喜歡歷史,來西安上大學後,看到博物館招募志願者的信息,馬上報名並通過考核,成為了一名志願講解員。為深入了解西安歷史文化,讓講解更有知識含量,我走遍了西安每一處歷史遺址和每一家博物館,翻爛了5張西安地圖。為補充專業知識,我經常擠公交車去「蹭課」,旁聽西北大學的《考古學通論》、陝西師範大學的《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
  • 博物館參觀人數「冷熱不均」 吸引觀眾還需再主動一點
    &nbsp&nbsp&nbsp&nbsp暑期,孩子們在省博物館參加趣味墨拓活動。&nbsp&nbsp&nbsp&nbsp博物館參觀人數「冷熱不均」&nbsp&nbsp&nbsp&nbsp8月10日上午,位於海南省博物館一樓的「攀丹書院」暑期課堂,吸引了不少學生參加。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講解員講述瓊脂天香——海南沉香的歷史和妙用,並親自動手製作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