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對紅外輻射的消光特性分析(特約)

2020-12-13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沙塵暴對紅外輻射的消光特性分析(特約)

doi:10.3788/IRLA20201022

----2020年第49卷第7期

王紅霞 孫紅輝 張清華

火箭軍工程大學基礎部

研究背景

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渾濁,水平能見度低於1 km的天氣現象。我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土地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我國的西北部,沙漠比較集中,沙塵暴天氣頻繁出現,對電磁波傳播具有很大的影響。

圖1 沙塵暴形成時的景象

國外學者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就沙塵暴的物理特性和沙塵暴對電磁波傳播影響開展了理論研究和實驗測量的工作,不同學者根據不同條件建立了沙塵暴對電磁波的衰減模型;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也開始了沙塵媒質的電波傳播研究,主要側重於沙塵暴中微波/毫米波、陸地通信線路和衛星通信線路的衰減及交叉去極化效應研究。近幾年來,隨著紅外探測、遙感、通信等技術的發展,沙塵暴對紅外信號影響的研究受到重視,火箭軍工程大學王紅霞教授團隊選取了國內粒徑尺度分布不同的七種模態沙塵暴,針對0.86~20 m 波段的紅外消光特性進行了分析研究,該工作已經發表在《紅外與雷射工程》2020年第49卷第7期(「沙塵暴對紅外輻射的消光特性分析」,王紅霞 孫紅輝 張清華)。

主要內容

論文首先分析了散射、吸收和消光效率因子與沙塵粒徑的關係,結果表明對於小尺寸的沙塵粒子,在短、中波紅外,消光效應主要是散射作用的結果,對於大尺寸的沙塵粒子,紅外消光是吸收和散射共同作用的結果。

基於沙粒尺寸的對數正態分布函數,論文分析計算了七種模態沙塵暴的消光參量隨紅外波長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六種大顆粒模態沙塵暴的消光係數除在個別波長有小的震蕩外,大體是隨紅外波長的增大而增大,小粒徑模態沙塵暴在近紅外的消光能力較強,在中、長紅外波段的消光能力較弱,且在13~20 m波段範圍內,消光對波長不敏感。

圖2 七種模態沙塵暴消光係數與波長的關係

沙塵暴對紅外輻射信號強度的影響最終歸結為其對信號的衰減程度如何,在沙塵暴天氣條件下,大氣中的沙塵粒子比較濃密,能見度較低,這時,單次散射很難真實的反映沙塵暴天氣的實際散射衰減情況,需要考慮多次散射的影響。論文基於多重散射的蒙特卡羅方法,分析計算了七種模態的沙塵暴衰減率與紅外波長的關係,如圖3所示。

圖3 七種模態沙塵暴衰減率與波長的關係

顯然,大顆粒16模態沙塵暴比第7種小顆粒模態沙塵暴的紅外衰減強度大,尤其是在 12.5~20 m範圍的長波紅外,小顆粒模態沙塵暴的衰減率遠小於大顆粒模態沙塵暴的衰減率。大顆粒模態沙塵暴的衰減率除有小幅度震蕩外,基本呈現的是隨著波長的增大而增大的趨勢,小顆粒模態沙塵暴的衰減率隨波長的變化有明顯的起伏,在7.9~12.5 m範圍內有峰值,在13~20 m範圍內衰減率對波長不敏感。

同種模態的沙塵暴其消光係數和衰減率隨波長的變化情況不完全相同,主要原因是消光係數是基於單次散射的情況,而基於多重散射的蒙特卡羅方法得到的衰減率比消光係數應更能全面反映沙塵暴對紅外輻射強度的影響。

對於幾個典型紅外波長,論文基於蒙特卡羅方法計算得到的七種模態沙塵暴衰減率隨可見度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各種模態沙塵暴衰減率隨可見度的增大而減小。

論文研究結果對於紅外探測、遙感和通信系統在沙漠和乾旱地區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王紅霞,女,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光電信息傳輸與處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引用格式

Wang Hongxia, Sun Honghui, Zhang Qinghua. Analysis of exti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rm to infrared radiation(Invited)[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20, 49(7): 20201022. doi: 10.3788/IRLA20201022

相關焦點

  • 灰霾、沙塵暴與大氣能見度的思考
    大氣能見度通常不能直接測量到,需要引入消光係數bext的概念。德國人Koschmieder發現,影響視線距離的遠近與空氣中的氣體和顆粒的消光現象相關,並簡化為公式:VR=3.912/bext消光係數bext是可以疊加做代數計算的,它的高低通常由空氣中的懸浮物(如顆粒物、細微水珠等)的多少來決定。按照消光的原理,可分為光吸收和光散射。
  • 光學薄膜的特性原理及分類
    近年來以發展到了金屬膜系,當金、銀、銅和鋁的厚度為 7~20um時,其對可見光的透射率為50%,而紅外光透射率小於10%,這種薄膜已成功地應用於阿波羅宇宙飛船的面板,用於透過部分可見光,而反射幾乎全部的紅外光以進行熱控制。以下本文主要介紹光學薄膜的特性原理及分類。
  • 鐵路專用輕便型紅外測溫儀的應用與管理
    鐵路專用輕便型紅外測溫儀被鐵道部列為I類強制管理的鐵專計量器具目錄,它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本文就紅外輻射測溫儀的基本原理、應用及管理進行分析探討。鐵路專用紅外測溫儀的應用波長為8~14μm,主要是用在遠紅外區域內。由此可知低溫時輻射能量較小,而且主要是發射較長波長的紅外線,隨著溫度的升高,輻射能量急劇增加,同時輻射光譜也會逐漸的向短波方向移動。
  • 紅外和遠紅外乾燥的優勢有哪些?
    近年來,利用碳纖維發熱管作為發射源的遠紅外技術在我國乾燥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發展的很快。目前國內對於遠紅外線進行乾燥所做的研究中,單獨的遠紅外線乾燥比較多。比如利用碳纖維發熱管進行蘑菇的乾燥試驗,堆砌脫水溫度特性和乾燥產品的品質進行了研究,並建立了乾燥過程中恆速和降速兩個階段的速率模型、同時研究中分析了平均脫水率與幹後產品品質之間的關係,另外其他聯合乾燥技術如紅外真空、烘微波乾燥等已經開始並開始研究。遠紅外線乾燥技術應用有比較好的前景,有著自己的優勢。
  • 紅外測溫槍淺析
    我們真該慶幸有了「紅外測溫槍」,才能對巨大人流進行快速篩查。旅客在香港口岸接受紅外測溫槍檢查紅外測溫槍是2003年抗擊SARS時初露頭角的,接著在防禦禽流感、甲型流感中盡顯優勢。而這次迎戰新冠病毒的全民戰爭,才是紅外測溫槍真正的大亮相和大普及。無須接觸也無需等待,一扣扳機,你的體溫已經應聲化作顯示屏上的數字了。
  • 基於混合等離激元諧振的紅外寬帶超材料吸波體
    為研究利用耦合多種諧振方式在紅外波段實現寬帶吸收提供了獨特的見解,並為非製冷紅外探測器及微測輻射熱計等應用領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 一、研究背景 超材料是指具備自然媒介所不具備的特異物理特性的一類人造複合結構,它可以通過調整結構的尺寸和幾何形狀來獲得所需的介電常數或磁導率,進而實現電磁特性的調節。這一特性使超材料廣泛應用在各種前沿的研究領域,如光調控、成像、傳感、超透鏡等等。
  • 哪個紅外熱像儀品牌好?
    紅外熱像儀是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受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分布圖形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從而獲得紅外熱像圖,這種熱像圖與物體表面的熱分布場相對應。通俗地講紅外熱像儀就是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熱圖像的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
  • 紅外雷射有望填補太赫茲波空白
    但是,太赫茲輻射能被水分子強烈吸收,特別是液態水的吸收要強於水蒸汽的吸收,因此僅僅一片綠色植物的葉子就可以阻擋住太赫茲波。圖1. 在電磁波譜中,太赫茲輻射位於遠紅外和無線電波之間。它能夠被分子的轉動躍遷吸收,而X射線以及紫外輻射與電子躍遷相耦合,並且紅外輻射與分子振動帶相耦合。
  • 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監測的應用分析
    打開APP 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監測的應用分析 發表於 2017-12-10 16:43:58 1 引言 微波輻射技術用於促進化學反應始於1986年Gedye R等在微波爐內進行的酯化、水解和氧化反應,而微波輻射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潛力直到最近幾年才逐漸被人們注意到。
  • 與沙塵暴談一場戀愛!
    然而剛要享受這溫暖的春光,一陣大風夾著塵土PiaPia糊臉上了……什麼是沙塵暴?沙塵暴其實是沙暴和塵暴夾雜在一起的總稱,是指大風把地面上大量的沙塵物質吹起並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一千米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特點就是大風和沙。
  • 也談紅外測溫槍
    我們真該慶幸有了「紅外測溫槍」,才能對巨大人流進行快速篩查。這種「紅外測溫槍」是2003年抗擊SARS時初露頭角的,接著在防禦禽流感、甲型流感中盡顯優勢。而這次迎戰新冠病毒的全民戰爭,才是「紅外測溫槍」真正的大亮相和大普及。無須接觸也無需等待,一扣扳機,你的體溫已經應聲化作顯示屏上的數字了。這種簡易、迅捷和安全是前所未有的。但紅外測溫槍是如何工作呢?
  • 能給大米「定價」的近紅外——對話日本靜岡制機株式會社近紅外...
    儀器信息網訊日本靜岡制機株式會社(簡稱靜岡制機公司),一家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大型農業機械製造公司,在加熱器、農用機械等方面具有雄厚實力,同時也是近紅外穀物糧食成分分析儀器專業製造商。
  • 外媒:日本用紅外輻射數據改進天氣預報
    據法新社1月17日報導,該項目首次利用「紅外輻射亮度數據」為厚重雲層覆蓋之下的地區建立天氣模式的模型。厚重的雲層通常會阻礙此類建模。
  • 日用紅外輻射數據改進天氣預報 可對自然災害提前預警
    據法新社1月17日報導,該項目首次利用「紅外輻射亮度數據」為厚重雲層覆蓋之下的地區建立天氣模式的模型。厚重的雲層通常會阻礙此類建模。這項突破是把日本「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收集的數據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一臺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程序相配對的成果。
  • 紅外測距和超聲波測距對比有什麼優缺點
    有源主動紅外測距主動照射並利用目標反射紅外源的紅外光來實施測距。   如主動紅外夜視技術是通過觀察的夜視技術,對應裝備為主動紅外夜視儀。被動紅外夜視技術是藉助於目標自身發射的紅外輻射來實現觀察的紅外技術,它根據目標與背景或目標各部分之間的溫差或熱輻射差來發現目標。其裝備為熱像儀。熱成像儀具有不同於其它夜視儀的獨特優點,如可在霧、雨、雪的天氣下工作,作用距離遠,能識別偽裝和抗幹擾等,已成國外夜視裝備的發展重點,並將在一定成度上取代微光夜視儀。
  •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_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   近紅外光譜儀將是一個低成本,方便的選擇,可取代FT-IR或同類技術的系統。   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近紅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光(MIR)之間的電磁波, ASTM 定義的近紅外光譜區的波長範圍為 780~2526nm (12820~3959cm1),習慣上又將近紅外區劃分為近紅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紅外長波(1100~2526nm)兩個區域。
  • 工業微波能加熱原理理論分析詳解
    傳統加熱方式是根據熱傳導,對流和輻射原理使熱量從外部傳至物料熱量,熱量總是由表及裡傳遞進行加熱物料,物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溫度梯度,故加熱的物料不均勻,致使物料出現局部過熱,微波加熱技術與傳統加熱方式不同,它是通過被加熱體內部偶極分子高頻往復運動,產生"內摩擦熱"而使被加熱物料溫度升高,不須任何熱傳導過程,就能使物料內外部同時加熱,同時升溫,加熱速度快且均勻,僅需傳統加熱方式的能耗可達到加熱目的。
  • 內蒙古一地遭罕見強沙塵暴襲擊
    7月27日下午至傍晚,巴彥淖爾市西部地區出現了大範圍沙塵天氣,烏拉特後旗遭受罕見強沙塵暴襲擊。烏拉特後旗潮格溫都爾鎮沙塵暴來勢洶洶,像一堵沙牆迅速將烏拉特後旗籠罩起來,最小能見度不足243米,最大瞬時風速為34.8m/s(12級)。同時,大風、冰雹、雷陣雨也「光顧」了巴彥淖爾市。
  • 潮科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發可嵌入智慧型手機的緊湊型紅外光譜儀
    長約2cm的晶片,可以精確分析紅外光譜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緊湊型紅外光譜儀。它小到足以集成在一顆計算機晶片上,但它的性能仍然可以為太空和日常生活應用開闢很多有趣的可能性。
  • 當我們說宇宙背景輻射的溫度是3K時,意味著什麼?
    任何有內能的物體(溫度不是絕對零度,或者0 K)都會通過電磁波(光)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黑體輻射能量隨波長的分布可以用普朗克(Planck)輻射函數表示。將輻射強度隨波長的變化繪製到圖上,我們可以發現,最強輻射的波長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最強輻射的波長越短。從普朗克方程所得的這一規律稱作維恩(Wien)位移定律。此外,隨著溫度的升高,所有波長的輻射強度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