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沙塵暴與大氣能見度的思考

2021-01-20 迪勤科技

五一假期將至,人們想外出旅遊時,更多的是想觀賞外面美麗的風光,換換心情。但遇到灰霾時,再好的風景也變得灰濛濛,失去了原有色調和雅致,那時好像心裡也蒙上了陰影。就以上海陸家嘴為例,筆者用最普通的手機拍攝普通灰霾天和優良天氣下的陸家嘴,簡單比對一下大家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風景就在那兒,趕上霧霾天,一切還是索然無味。

真實的情況是:我們在城市生活的每一天,不管是待在家裡,還是出門在外,都因為或輕或重的灰霾細粒子汙染,每個人的眼前仿佛有一道灰窗,看不清或遠或近的建築、風景,本該鮮豔、秀美的景象,失去了物體原有的色度,被灰霾抹灰或徹底淹沒。

灰霾是怎麼幹擾我們視覺的?這就要引出一個名詞:能見度。能見度(Visibility)又稱可見度,指觀察者正常視力下可以清楚看見物體的最大距離,即「可視距離」。氣象學中,能見度被定義為大氣透明度,同一空氣下能見度在白天和夜晚是一樣的。

能見度的度量用長度單位,用km或m來表示,如我們常說能見度不足2km,實際是指2km是視覺可看到的極限距離,這個距離以外的影像都被遮蔽了,再強的陽光也看不到。大氣能見度通常不能直接測量到,需要引入消光係數bext的概念。德國人Koschmieder發現,影響視線距離的遠近與空氣中的氣體和顆粒的消光現象相關,並簡化為公式:VR=3.912/bext

消光係數bext是可以疊加做代數計算的,它的高低通常由空氣中的懸浮物(如顆粒物、細微水珠等)的多少來決定。按照消光的原理,可分為光吸收和光散射。按空氣中消光的物質分,包括空氣中的氣體和不同粒徑尺度的顆粒物。這樣就簡單歸結為4個部分:bext=bag+bap+bsg+bsp

公式中,bag、bap氣體、顆粒物的光吸收係數;bsg、bsp氣體、顆粒物的光散射係數。

考慮消光原理,可簡化為氣體消光、粗粒子消光和細粒子消光作用。

1.氣體消光

理論上,極純淨的自然天空中,海平面的大氣環境,只存在空氣分子的光散射下,服從瑞利散射原理,能見度極限可達150km。除氣體散射外,氣體中NO2是唯一可吸收可見光譜的氣體,並對可見光譜有很強的吸收選擇性,由於大量吸收藍光,因而含NO2的氣體常顯現為紅色、棕色或者黃色,對藍天有「上色」作用。儘管如此,大氣中如果僅有氣體的消光作用下,能見度也在約100km。這樣的視覺效果下,我們在夜晚可以輕鬆看到3000顆星星。想像一下古人每個夜晚仰望星河,可以做星象曆法,也可以在純淨的天空下,抒發「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詩情畫意。

但是我們現在生活的都市,能見度遠不及此,可看到的星星數量不過幾十個,這是由於空氣中微小的顆粒物群的消光性取決定作用。即使空氣中顆粒物濃度很低,這些顆粒也會發生空氣中的水蒸氣附著的雲核效應,使能見度輕易降為50km以下。

2.粗粒子消光

對於尺度較大的顆粒物,如空氣懸浮顆粒物,消光原理符合幾何光散射,其消光性取決於這些粗顆粒的濃度,如空氣中出現沙塵暴時,如出現沙塵濃度可達數幾十mg/m3,沙塵覆蓋範圍的能見度將不足200m。好在這類塵粒由於尺寸大,不能在空中長久停留,風過後就落地平靜了。另一種是濃霧天氣,空氣在高溼天氣下,微小顆粒的硝酸鹽AN、硫酸鹽AS成分會迅速吸溼長大,密布在空氣中,可能引起能見距離小於幾十m。也是由於濃度尺寸較大,空氣中懸浮時間短,一般幾個小時後恢復。

3.細粒子PM2.5消光

我們說起的灰霾幹擾視覺現象,實際根源是空氣中粒徑很小的顆粒群(幾十至幾百μm)。這些細粒子對消光的作用機理非常複雜,需要用到Mie消光理論。所謂的灰霾天,實際是空氣中長時間懸浮的粒徑較小的細顆粒,可簡單理解為PM2.5(粒徑小於2.5μm)粒子群,因為與可見光波長(0.38~0.76μm)的尺度接近,而對光的散射作用最強。

如要解析灰霾的消光係數,除了入射光本身的波長因素,更主要的是掌握灰霾粒子群的數量濃度分布(不同尺寸粒子的計數濃度),以及粒子群的化學成分,通過不可複雜的貝塞爾函數進行二者的耦合計算。具體在顆粒粒徑分布上,空氣中細顆粒群的形成複雜,形成灰霾一般歸結為燃燒源排放及其物理化學反應的二次生成物。在粒子濃度分布上,表現為單峰態、多峰態的對數正態分布曲線,像駱駝的脊背。

所謂燃燒源,主要大類工業電廠/鋼鐵、化工廠的煙囪排放、機動車尾氣排放、農業秸稈等生物質燃燒、餐飲油煙等。不同燃燒源形成及其衍生的細粒子的化學成分非常複雜,按照消光作用常分為:碳黑BC、有機碳OC、硝酸鹽、硫酸鹽、土壤無機鹽等。其中碳黑類吸光作用最強,主要表現是在不完全燃燒引起的黑煙顆粒,如柴油車等。城市小轎車在冬天可看到尾氣白煙,主要是無害的水汽凝結。有文獻發現,相同質量濃度的柴油車尾氣是普通小汽車尾氣粒子消光能力的87倍,對國一或更早標準的柴油車由於排放量大,實際消光能力可達普通轎車尾氣的幾百倍,可見城市道路需要著重管控不良低標準的柴油車。

PM2.5-能見度關聯

灰霾對能見度的影響,筆者對灰霾的成分、顆粒模態做簡化假定,使用模型計算給出能見度距離與PM2.5的簡化關係。由結果可見,PM2.5從1到100μg/m3,能見度下降近6倍,PM2.5到1500μg/m3的嚴重爆表情況下,能見度不足500m。從這個角度,能見度是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晴雨表。

PM2.5-能見度VR的簡化比照表

結語

大氣灰霾是一種空氣中的PM2.5細顆粒瀰漫現象,是一類典型的空氣汙染。PM2.5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I類致癌物,長期的PM2.5顆粒物吸入對身體健康有巨大危害風險。大氣灰霾同時引起空氣能見度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實際是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可感知的信號,這比我們解決看不到的病毒防疫要好很多。從降低PM2.5汙染角度,一方面是環保部門組織企業有力管控汙染排放;另一方面需要人群個體有力地對建築場所、交通工具等進行有效的過濾、淨化措施防控。

個人體會,隨著這次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們應該學會反思:(1) 有重視空氣的健康意識。不能因為呼吸空氣不費力,就忽略空氣問題,相反當我們都帶上口罩的一刻,就應該想到空氣如果存在風險,比水汙染、食品汙染可怕的多,因為呼吸過程是我們每個人都以空氣為媒介「吐故納新」,空氣有問題每個人都無法逃避;(2)有對建築、交通工具等具有空氣保障意識。保護和優化良好的室內環境,需求營造一個可「自由呼吸」室內小環境。當發現空氣有問題,應及時尋求解決辦法,實際就是防範長期、慢性疾病高風險;(3)懂得尊重自然,善待「公共環境空間」,自覺保護自然環境,只有群體性對「大環境」的長期保護,才可還原生態環境的「本色」,並可以盡攬享受身邊的景色資源。

灰霾、沙塵暴與大氣能見度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白志鵬,董海燕,蔡斌彬,等.灰霾與能見度研究進展. 過程工程學報, 2006.12

2. 朱春,張旭. 機動車排放細微/超細顆粒物消光特性Mie理論研究. 環境科學研究, 2011.6

相關焦點

  • 看不見的小顆粒為何與大氣能見度有關?
    細顆粒物汙染有兩個影響:危害人體健康和降低大氣能見度。也許你會有疑問,細顆粒物不是肉眼不可見嗎?那它是怎麼影響到能見度的呢? 這主要是因為大氣散射。大氣散射是非常重要且普遍發生的現象,如果沒有大氣散射,那麼太陽光直射以外的地方都是一片黑暗。太陽光通過大氣時遇到雲滴和氣溶膠等小顆粒時,部分光線會改變原本的直射方向,朝其他方向散射。
  • 珠三角遭灰霾侵襲 "不適宜人類居住"
    大霧天氣致使24個進出港航班出現不同程度的延誤,過千乘客受阻;重度灰霾同樣令市民措手不及,廣州全城一片灰,不僅令視野模糊,連呼吸都覺得不順暢,不少人後悔沒戴口罩出街。  氣象部門檢測顯示,廣州遭遇了今年以來最嚴重的灰霾天氣;環保局指出,空氣汙染指數高達129,已屬於「不適合人類居住」空氣品質等級。  灰霾有多重?
  • 2013年深圳灰霾日比去年多了21天 天氣與尾氣是主因
    1月16日,深圳市氣象局發布《2013年深圳市灰霾監測報告》。記者從報告中獲悉,2013年共有98個灰霾天,弱冷空氣增多、強冷空氣減少、熱帶氣旋影響增多以及降雨日數減少都是灰霾天數增加的原因。大氣成分監測表明,2013年灰霾日大氣氣溶膠粒子同比增加,市區汽車尾氣指徵(硝酸根)和郊區工業汙染指徵(硫酸根)同比增加明顯。
  • 甘肅出現沙塵暴天氣 敦煌最小能見度僅二十米
    這是今年以來甘肅省出現的首次區域性沙塵暴天氣。  蘭州中心氣象臺介紹,此次沙塵暴是受蒙古高壓及南疆熱低壓的共同影響,截至今日十二時,甘肅共出現七站沙塵暴。其中,景泰為沙塵暴,玉門、瓜州、肅州、民勤、白銀為強沙塵暴,敦煌達特強沙塵暴,最小能見度為二十米。  在甘肅西部的敦煌,沙塵暴於今天凌晨二時三十分抵達。敦煌方面的消息說,當日,全市中小學停課避險,敦煌機場航班取消。
  • 霧霾天氣能見度下降 怎麼判斷對人體的危害
    隨著大氣汙染與人體健康影響研究的步步深入,人們越來越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能加重霧霾天氣汙染的罪魁禍首(顆粒物)上。而顆粒物濃度的高低決定了大氣能見度。     大氣能見度是一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氣象要素。能見度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城市交通運輸的安全和效率。
  • 沙塵暴對紅外輻射的消光特性分析(特約)
    >----2020年第49卷第7期王紅霞 孫紅輝 張清華火箭軍工程大學基礎部研究背景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渾濁,水平能見度低於1 km的天氣現象。圖1 沙塵暴形成時的景象國外學者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就沙塵暴的物理特性和沙塵暴對電磁波傳播影響開展了理論研究和實驗測量的工作,不同學者根據不同條件建立了沙塵暴對電磁波的衰減模型;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也開始了沙塵媒質的電波傳播研究
  • 撒哈拉哥吉拉等級沙塵暴登陸美國 天空一片白茫茫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24日的衛星圖像顯示,來自撒哈拉地區的沙塵暴從加勒比海逼近美國。(圖/路透)記者吳美依/綜合外電報導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每年都會穿越大西洋,席捲沿途地區,但今年規模是50年以來最大,一些學者甚至以「哥吉拉」等級來形容。
  • 今晨多地能見度低
    截至1月15日早晨,廣東出現三片能見度較低區域,廣佛兩地部分行政區發出的灰霾預警信號仍維持。預計1月16日夜間起,新一股冷空氣進入廣東,各地又將「起風降溫」。廣東省氣象臺1月15日早上監測顯示,8時許省內的能見度較低區域,集中在珠三角中部、粵西、河源三個片區,其中珠三角中部片區主要影響佛山、肇慶東南部和江門北部,廣州中心城區也受到波及。
  • 甘肅酒泉遭特強沙塵暴襲擊 黃沙漫天(組圖)
    4月23日,一輛拉載公路施工人員的三輪車在沙塵暴中行駛在酒泉市瓜州縣城郊的公路上。當日,甘肅省酒泉市的敦煌市、瓜州縣等地遭受特強沙塵暴襲擊,最小能見度不足20米。當日下午,酒泉市氣象臺發布沙塵暴紅色預警信號。
  • 深圳今年以來灰霾日數創22年新低
    深圳晚報訊(記者 李瑤娜) 深圳天氣酷熱,8月23日深圳市國家氣候觀象臺監測到有輕微灰霾天氣。8月24日~25日炎熱到酷熱天氣持續,有輕微到輕度霾。 記者從深圳市國家氣候觀象臺了解到,截至2016年8月22日深圳灰霾日17天,同比減少10天,創1994年以來的新低。
  • 阿克蘇地區遭遇今春首場大範圍沙塵暴天氣
    天山網訊(記者呂娜報導)大風、揚沙,沙塵暴來了!3月19日下午,狂風席捲著塵土自東向西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各地蔓延,並秉承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致使阿克蘇地區迎來了今春首場大範圍沙塵暴天氣。據阿克蘇地區氣象臺預報,未來一周,阿克蘇地區各地將維持浮塵天氣,氣溫逐漸回升。
  • 【專家解讀】2020年2月7日高溼度造成北京市大氣能見度較低
    因此,2月7日上午的大氣低能見度(5公裡左右)主要是高溼條件下形成的輕霧所致。    圖2 2月7–8日全國霧24小時預報(來源:中央氣象臺)  大氣水平能見度是衡量大氣清潔程度及判斷天氣現象的重要指標。
  • 青海格爾木遭罕見強沙塵暴襲擊 白晝變黑夜(圖)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海存、鄭玲報導 受高空槽影響,5月14日19時54分,一股強沙塵暴如同滾滾黑煙自西南方向向東北方向襲擊了青海省格爾木地區。最小能見度為200米,最大風速達每秒22.3米,白晝立即變成「黑夜」。
  • 日本北海道出現罕見沙塵暴,太空清晰可見
    在東亞,因為春季的強風,蒙古高原等地往往能夠產生鋪天蓋地的沙塵暴,並且經過我國抵達朝鮮半島,甚至是長途跋涉越過日本海抵達日本,但不少時候,日本和韓國的居民往往認為沙塵天氣是從我國內陸吹來的。一次從東亞內陸吹入日本海吹向日本的沙塵2019年5月20日,日本北海道東北部多地再度遭遇沙塵天氣襲擊,從視頻畫面來看,北海道當地黃沙四起,強烈的沙塵天氣遮天蔽日讓白天瞬時變成了傍晚,能見度非常低。
  • 與沙塵暴談一場戀愛!
    然而剛要享受這溫暖的春光,一陣大風夾著塵土PiaPia糊臉上了……什麼是沙塵暴?沙塵暴其實是沙暴和塵暴夾雜在一起的總稱,是指大風把地面上大量的沙塵物質吹起並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一千米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特點就是大風和沙。
  • 深圳2018年灰霾天數近27年最少 2019年或將比去年炎熱
    八宗最:灰霾天數創近27年之最   根據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數據統計 ,近六年來(2013年至2018年),深圳灰霾日數持續減少。2018年深圳市灰霾日20天,同比減少2天,創1991年以來新低。
  • 能見度的概念
    能見度是指視力正常的人,在當時的天氣條件下所能看清楚目標輪廓的最大水平距離,一般用公裡或米表示。目標物的能見度,與大氣透明度和目標物同背景的亮度對比有關。當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良好時,能見度就好;反之,當空氣混濁,特別是有霧、霾、煙、風沙及降水時,能見度就差。
  • 內蒙古一地遭罕見強沙塵暴襲擊
    7月27日下午至傍晚,巴彥淖爾市西部地區出現了大範圍沙塵天氣,烏拉特後旗遭受罕見強沙塵暴襲擊。烏拉特後旗潮格溫都爾鎮沙塵暴來勢洶洶,像一堵沙牆迅速將烏拉特後旗籠罩起來,最小能見度不足243米,最大瞬時風速為34.8m/s(12級)。同時,大風、冰雹、雷陣雨也「光顧」了巴彥淖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