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舉辦第四屆香港金融科技周,將與中國人民銀行展開區塊鏈...

2020-12-15 智通財經

智通財經獲悉,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2019年11月6日)與投資推廣署合辦了香港的旗艦金融科技活動。 為期五天的盛會吸引了數千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參與者。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先生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19」致開幕辭時指出,自三年前首屆金融科技周以來,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蓬勃,保持強勁勢頭。

金管局並重點介紹了一系列旨在促進香港金融科技生態環境的舉措。

1.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屬機構展開區塊鏈方面的合作

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旗下附屬公司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屬機構今日籤署《諒解備忘錄》,以進行概念驗證試驗,旨在把「貿易聯動」1與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平臺對接。概念驗證預計於2020年第1季度展開。完成對接後,將會為兩地企業提供更便利的貿易融資服務,也可加快香港銀行拓展融資業務。

2.LionRock-Inthanon項目— 與泰國中央銀行的聯合研究

作為金管局與泰國中央銀行於2019年5月籤訂的《諒解備忘錄》的跟進工作,雙方正進行一項名為LionRock-Inthanon(只備英文版本)的聯合研究項目,以研究央行數碼貨幣於跨境支付的應用,從而促進香港與泰國兩地銀行之間的雙幣種外匯交易同步交收。有關的聯合報告將於2020年第1季公布。

3.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創新樞紐)香港中心

首個創新樞紐中心已於2019年11月正式在香港開始運作,反映香港位處金融科技發展的最前沿。金管局相信創新樞紐香港中心將推動區域性金融科技合作,並將中央銀行創新科技的應用提升至新臺階。金管局與香港中心初步擬探討的項目包括貿易融資應用區塊鏈技術及大型科技機構對金融業的影響。

4.人工智慧在銀行業的應用

金管局現正研究人工智慧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並會陸續發出多份相關刊物,今日則率先發布一份資料概要(只備英文版本),簡述2019年第3季就整體銀行業界一項調查所反映的主要事實及數據,包括在受訪的零售銀行中,接近90%已採用或計劃採用人工智慧經營業務。該調查涵蓋對銀行、業內組織、金融科技公司的訪問,以及調查問卷分析,目的是要了解人工智慧於銀行業的應用現況。未來幾個月內將公布一系列有關報告。

5.推動創科及合作的金融科技合作平臺

金管局與香港科技園今日聯合啟動金融科技合作平臺,以科技為本方法支持金融科技發展。通過該平臺,業界參與者可舉辦金融科技活動,例如加速器及編程馬拉松,以探索創新解決方案、物色人才、尋找合作機會。此外,金管局將通過使用合作平臺的軟硬體進行多項即將啟動的金融科技項目(包括LionRock-Inthanon項目)。

餘偉文先生表示:「金管局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各項措施,已成功為金融科技營造了充滿動力的生態圈。要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繼續向前邁進,我們需要香港各界全方位推動。我期待與所有夥伴,不論是金融機構、用家、初創企業、技術服務供應商、投資者,或監管機構,一起為推動創新、優化客戶體驗和促進普及金融等共同目標而努力。」

以下是餘偉文致辭全文:

香港金融科技周轉眼間已辦到第四屆。猶記得2016年舉辦首屆香港金融科技周時,金管局剛成立了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FFO)。我們抱著試驗的心態,選了中環元創方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創地標作場地。試驗,是因為我們也不肯定有多少參與者。那時候,香港對金融科技的討論並不多,以致有些業界人士抱怨,金管局的監管模式過於保守,正是發展金融科技的一大障礙。

事實證明,首屆香港金融科技周是香港金融科技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為區內科技公司、銀行、初創企業投資者及監管機構,開啟了互動和具建設性的對話平臺。此後的每一屆金融科技周持續升溫,吸引了愈來愈多本地和外地業界人士參與,也因此要不斷尋找更大的舉辦場地:2017和2018年轉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到了今年,我們更移師亞洲國際博覽館,吸引了數千名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人士出席。

不過,我們追求的並不是一年比一年大的規模,而是希望能夠匯聚各業界的持份者,共同為市民大眾和企業帶來新思維、新服務,為香港創造更蓬勃的金融科技生態環境。

這三年間,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從推出「轉數快」、批出八間虛擬銀行牌照、落實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框架,以至推動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貿易融資平臺「貿易聯動」等。這些項目都是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裡程碑。但這只是我們金融科技旅程的起步,我們往後還有更遠的路,更多的新發展。

然而,要繼續前進,就要不斷反思:我們正朝著正確方向邁進嗎?我們走過寃枉路嗎?從中我們又學到什麼呢?金融科技,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全新旅程。經歷過去數年在這條高速公路上飛馳,我想與大家分享以下三點感想。

科技應用 崎嶇不平

首先,應用新科技的路途一點也不平坦。創新,代表要走前人沒有走過、或嘗試過但失敗的路,反覆試驗、修正調整是常態。有時侯,一些想法雖然很嶄新卻並不可行,以至走入死胡同;有時侯,即使採用了成熟科技,仍可能出現程式問題或與原有流程衝突的困局。

好像去年9月,金管局推出「轉數快」不久,即出現一些騙案。騙徒盜取受害人的身分證明文件以冒名開立電子錢包,並藉「轉數快」系統快速方便的特點,經電子錢包設立直接扣帳授權服務,非法盜取金錢。雖然這些騙案與「轉數快」系統本身的保安設計無關,但金管局隨即果斷終止「轉數快」的某些功能,以爭取時間讓電子錢包營運商和銀行加強相關保安措施。

對於「轉數快」這個新系統來說,公眾的認受性和信任尤其重要,出現這種小波折,用量在初期無可避免出現下跌。但在銀行和電子錢包營運商的通力合作下,我們迅速找到並解決了問題根源。經過快速的修復和向公眾清楚解釋情況,公眾很快就重建對「轉數快」的信心。「轉數快」的登記數目亦自此快速增長,迄今已超過360萬個,以香港700多萬人口計,市場滲透率屬全球最高之一。「轉數快」處理的交易額保持每月近一成增長,10月份平均每天處理超過14萬宗交易。

由此可見,許多一流的技術或服務,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創新科技除了講求出色的意念,還必須具備有效執行及靈活應變的能力,才能贏得用戶信任和認受。

變革推動者的重要性

第二點是變革管理。觀乎一些科技應用的成功例子,不難發現成功關鍵往往不限於採用最頂尖的科技,亦在於如何妥善管理科技所帶來的轉變,特別是如何改變一貫的思維,要使人相信和接受,採用新科技所付出的成本、精力和所冒的風險是值得的。

這點對於一些規模較大的機構非常重要,尤其是如金管局這類的官方機構。我們於2016年初成立FFO,正是希望FFO能擔任變革者角色,採取行動將想法變成現實。過去三年,金管局成功落實的多項金融科技措施 ── 網絡安全、監管沙盒、開放應用程式介面、「轉數快」和其他智慧銀行措施等,都有FFO的身影。但我必須強調,FFO並不是單打獨鬥。金管局轄下其他相關部門,還有銀行界、科技界甚至法律界都是同行夥伴。在FFO協調推動下,變革思維慢慢在金管局內部以至同行夥伴間滲透蔓延,令香港金融科技在過去數年得以高速發展。

除了來自內部的變革推動者,外來競爭也能產生強大的推動力。即將正式營運的虛擬銀行便是一例。由於虛擬銀行不設實體分行,它們必須以創新方式提供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服務招徠客戶。虛擬銀行能促使現有銀行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並將金融科技更好地應用在各種產品。我們期待著香港銀行業因此變得更創新、更具世界級的競爭力,讓客戶享受更多元及高效率的銀行服務。

客戶為本 科技為用

第三點,科技只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新科技是否獲大眾接納,在於它是否能夠提升人們的生活質素。一般市民所關心的,並不是運算程式或晶片如何嶄新,而是科技產品或服務如何能提供獨特價值,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例如,手機支付近年席捲內地等地方,並成為主流零售支付方式。相比之下,由於香港等其他市場早已廣泛使用信用卡和八達通卡等電子支付方式,手機支付發展因而相對緩慢。畢竟,手機支付只是達到「最終目的」(即付款)的「手段」。手機支付營運商需要說服消費者,他們在現有的支付服務之上有附加價值,例如有跨境匯款等嶄新服務或有獎賞計劃為客戶帶來更多好處。

前瞻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三年默默耕耘,金管局如今已不再被視為窒礙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的羈絆。相反,金管局在推進金融科技的積極態度,在本地和國際上得到廣泛肯定。更重要的是,隨著本港銀行、資產管理、保險及其他金融機構積極應用科技,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態環境已愈趨成熟。那麼,下一步該如何走?

對普羅大眾來說,金融科技已為支付、銀行和財務管理帶來了重大變化,這些產品和服務仍在推陳出新。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和監管當局更廣泛應用金融科技,很可能是下一波變革的重要推手。短期而言,金融科技將有助提升內部運作效率。長遠而言,亦會為它們的營運模式帶來變革。對金管局來說,我們必須在應用新科技的風險和回報之間取得合適平衡。

舉個例子,金融機構將會在信貸評估、交易監察等方面更廣泛應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和準確性,但當中有什麼操作風險需要防範?銀行需要制定怎樣的管治框架,才可確保有合理的問責性?這會否導致新的道德倫理問題?例如利用人工智慧進行信貸評分,會否對某些客戶群構成不公平?應否再以人手適當過濾人工智慧評分結果呢?

問題不少,但應該也可以處理。為促進銀行審慎應用人工智慧,金管局最近發出了兩份指引,一是關於應用人工智慧的風險管理原則,另一是相關的消費者保障事宜。我們在指引中儘量避免作出過份規限或硬性規定,始終人工智慧是一個全新範疇,金管局與銀行界都在共同學習,並探索如何實踐和監管這種新科技。金管局亦正進行人工智慧應用的研究,並於今天公布了業界調查的一些重要資料和數據,其中一項顯示,香港近九成零售銀行已經或計劃在業務營運中使用人工智慧。未來幾個月,我們將公布一系列報告,披露更多關於金融服務界應用人工智慧的實際情況。

另一方面,金管局會加強與銀行界及科技界在金融合規科技(RegTech)方面的合作。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可幫助業界更準確及更具成本效益地達致合規。作為第一步,金管局本月稍後時間將會舉辦「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活動的金融合規科技論壇」(AML RegTech Forum),廣邀銀行、科技公司及其他專家出席,共同探討反洗錢方面的科技合作,並讓各方更深入了解銀行進行反洗錢時所遇到的難處。

金管局內部亦已展開一項數碼化計劃。這項計劃將涵蓋金管局多個職能,包括銀行監理、反洗錢、金融穩定監察、研究,和投資等。在銀行監理方面,金管局正進行一個試點項目,向銀行收集更細緻的數據,以便我們對銀行業務狀況有更全面、最實時的了解。試點成功,則有望將來適時逐步取代銀行現時須提交的多個範本格式報告,減少銀行的監管匯報負擔。這項歷時數年的數碼化計劃將從根本上改革我們的資訊科技和數據基礎架構。我們正與科技顧問及服務供應商緊密合作,探討落實採用金融監管科技(SupTech)等新科技。

與此同時,我們樂見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創新。政府計劃在明年第四季推出數碼個人身分──「智方便」(iAM Smart)。透過這項服務,香港市民將可登記使用自己的手機來驗證身分。不少金融機構對此表示興趣,希望了解如何利用這項服務以識別客戶身分。此外,為鼓勵創科及研究,政府已成立20億港元創科創投基金,並向研究資助局旗下的研究基金注入200億港元。政府亦為成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提供資金,讓香港可充分善用深圳的供應鏈及人才庫,並已調高金融科技業科研支出的扣稅額。在政府的支持下,本港七間大學亦已推出金融科技學士學位或研究院課程。

值得一提,香港科技園聯同金管局將推出新的金融科技合作平臺,以合辦「加速器」和「編程馬拉松」等金融科技相關比賽。由政府資助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亦將與香港科技園合作,在其創新中心(InnoCentre)開設新的創新樞紐(Innovation Hub),金管局將於該樞紐進行最新的概念驗證研究。這兩項舉措將為不同的持份者提供一個開放、以科技為本的平臺,共同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

擁抱新趨勢

展望未來,我認為有三個宏觀趨勢將對金融科技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首先,金融服務與社交平臺和其他生活資訊渠道將愈來愈緊密地融合。過去十年,客戶已經習慣從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獲取金融服務。因此金融機構不能再守株待兔,而是要在網絡空間主動接觸客戶。相關技術(如開放應用程式介面)已經相對成熟,然而,正如上文所述,科技只是「手段」,關鍵在於金融機構如何能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

第二,金融服務將變得愈來愈實時。累積交易然後批次處理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客戶期望能夠即時辦妥支付服務、匯款、投資,甚至保險申請,而客戶期望得到的實時服務只會越來越多。要滿足這些期望絕不容易,因為它們不僅需要更快的數據連接或更強大的運算力,還需要一整系列的新工作流程,以進行評估、風險控制和合規等程序。隨著銀行優化其分析和程序以提供更快捷的客戶服務,金管局等監管機構將加強與銀行在SupTech和RegTech的合作,以應對這些新挑戰。

第三,金融科技在跨境應用的重要性日漸提高。科技的發展能解決一些積存已久的低效率金融操作問題,例如跨境支付或貿易融資。我們一直與區內其他夥伴進行試點計劃,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尋找解決方案。例如,我們與泰國央行啟動了聯合研究項目,希望將中央銀行數碼貨幣應用於跨境支付上,以提升效率。

在貿易融資方面,我們已完成貿易聯動與we.trade對接的概念驗證測試,以連接香港和歐洲的數碼貿易融資平臺,測試結果令人滿意。此外,今天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旗下附屬公司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預計明年第一季開始概念驗證,探討兩地貿易融資平臺對接的可行性。這項目若成功推展,將為兩地企業提供更便利的貿易融資服務,也可為本港銀行加快拓展貿易融資業務。我們亦正與新加坡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許多未來的金融科技發展都涉及跨境合作。有見及此,國際結算銀行(BIS)最近決定成立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以深入探討國際間的金融科技事宜。令人高興的是,BIS的首個創新樞紐中心近日已在香港投入運作,我們期待與創新樞紐中心緊密合作。

結語

過去數年,香港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取得長足發展。在汲取經驗和教訓後,香港在金融科技領域將繼往開來、再創新猶。特區政府、各個金融監管機構和業界將加強協調工作,確保大家的努力得以整合併於「Hong Kong Inc.」的旗號下創造最大的協同效益,將香港金融科技平臺推向更高臺階。

相關焦點

  •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的未來策略
    本文摘譯自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2020年11月2日於香港金融科技周的發言。 今年的香港金融科技周首次在網上平臺舉辦。全球有數以萬計人士在網上參與這年度盛事,充分反映香港金融科技業的活力。 金融科技長足發展,令一些人憂心傳統銀行業會否被逐步取代。我卻有不同看法。穩健的銀行業建基於三項核心原則,即優質的服務、客戶的信任,以及有效的資本管理。
  • 香港金管局餘偉文:探討建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央行數字貨幣網絡提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11月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公開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將解決現有的跨境支付痛點。香港金管局正與泰國央行合作,探討建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央行數字貨幣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致力於改善跨境銀行服務。」
  • 香港金管局:中銀香港參與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金管局正在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並作相應的技術準備。他在12月4日的網誌指出:「人民幣在香港使用其實已十分常見,數字人民幣定位於流通中的現金,其使用會為兩地遊客帶來更大便利。
  • 香港金管局回應:中銀香港參與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據21世紀經濟報導,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金管局正在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並作相應的技術準備。餘偉文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提供高效的跨境支付服務至為重要。「事實上,金管局過往一直積極地通過發展金融基建,提供多幣種、多層面的平臺,並把支付系統與周邊地區及國際系統聯網,以推動更快捷、安全的跨境支付。」
  • 香港金管局確認:中銀香港參與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金管局正在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並作相應的技術準備。他在12月4日的網誌指出:「人民幣在香港使用其實已十分常見,數字人民幣定位於流通中的現金,其使用會為兩地遊客帶來更大便利。
  • 香港金融科技周2020總回顧丨吸引逾120萬觀眾,制定未來金融科技議程
    今年的香港金融科技周由投資推廣署、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和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合辦,並獲得財經事務局及庫務局支持。 另外,金管局強調貿易融資數位化的重要性,並公布有關央行數字貨幣的一項研究項目及合規科技白皮書,制定了為期兩年的計劃以提高合規科技在香港的普及率。 央行數字貨幣在推動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亦成為熱門議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解釋普惠金融十分重要,並希望與國際清算銀行以及其他國家的央行合作,以進一步推動其發展。
  • 香港金管局:正在與央行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
    在業界及金管局共同努力推動之下,香港已發展出一個高效、多樣化及包容性高的支付生態系統。根據一些業界及國際組織的研究及調查,香港的電子支付比率,在各個已發展的經濟體中處於前列的位置。現時,市民無論在何時何地,均能通過「轉數快」系統,在彈指之間將資金作出即時、跨銀行或平臺的調撥。不知大家有沒有想像過,有朝一日,可以同樣於彈指之間,無遠弗屆地進行實時的跨境資金調撥?
  • 香港金管局餘偉文:與泰國央行聯合研究數字貨幣 19家銀行參與測試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香港金管局餘偉文:與泰國央行聯合研究數字貨幣 19家銀行參與測試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11月2日在出席香港金融科技周的活動時表示,香港金管局正與泰國央行合作,探討建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央行數字貨幣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 香港金管局正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金管局)總裁餘偉文發布一篇主題為《金融科技新趨勢——跨境支付》的匯思,其中分析了跨境支付服務的困境、發展及機遇。值得注意的是,餘偉文在文中專門提到了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服務中應用的可能。
  • 香港金管局:將測試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中銀香港參與試點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發表一篇題為《金融科技新趨勢——跨境支付》文章指出,金管局目前正在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並作相應的技術準備。據報導,此次試點由中國銀行(香港)和部分銀行員工以及商戶參與測試。
  • 香港金管局:正為使用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作技術準備
    香港金管局:正為使用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作技術準備中國新聞網  作者:  2020-12-04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餘偉文4日撰文表示
  • 知名學者共話「區塊鏈+」金融科技發展大勢
    他們圍繞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正確的發展方向、發展路徑,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應用場景的創新結合等前沿主題展開主題演講與研討。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羅夏樸、澳門科技大學副教授戴弘寧、中山大學教授鄭子彬等學者代表就以區塊鏈技術與數據共享治理、物聯網、服務計算、稅務服務等應用場景有效結合為例,探索區塊鏈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
  •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北京媒體首秀:金融穩定與未來機遇
    三談到金融科技方面的機遇時,餘偉文著重講述了香港金管局將來幾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重點: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監管科技、區塊鏈(貿易融資和跨境支付方面),這是未來兩三年香港金管局在金融科技上要著重耕耘的領域。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應用方面,餘偉文預計,由于越來越多的銀行更多地使用金融科技的技術,銀行在服務方面可能會更加分化。
  • 支付寶區塊鏈跨境匯款率先在香港、菲律賓推出
    他透露:「螞蟻金服是全球擁有區塊鏈專利最多的公司,但卻沒有一塊錢的比特幣。」馬雲坦言,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跨境匯款是過去半年他最關心的項目之一,從香港出發,未來計劃將這項普惠金融服務拓展至全球各地,「目前全球仍有17億人沒有銀行帳號,但絕大部分人都擁有手機。區塊鏈對人類未來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香港金管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昨日撰文稱,當前,金管局正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並作相應的技術準備。餘偉文表示,金管局一直積極地通過發展金融基建,提供多幣種、多層面的平臺,並把支付系統與周邊地區及國際系統聯網,以推動更快捷、安全的跨境支付。除了發揮及繼續發展現有金融基建的優勢外,金管局亦致力研究將嶄新的金融科技應用於跨境支付。「去年,我們便聯同了泰國中央銀行展開了研究,利用央行數碼貨幣及區塊鏈平臺去解決跨境支付中的各種問題。」
  • 香港金融科技周推Fast Track配對計劃
    香港匯聚國際級監管機構、商界領袖、企業及投資者,計劃將加速金融科技公司融入這個龐大生態圈,並於日益數碼化及金融科技普及化的香港,以至大灣區和亞洲市場拓展業務。香港金融科技周是亞洲旗艦金融科技盛事。獲選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有機會向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及一眾龍頭機構及企業高層展示創新的解決方案,包括香港交易及結算所(香港交易所)、香港金融科技周戰略夥伴尚乘集團、安聯投資、周大福珠寶集團、Eureka Nova、瑞穗銀行、香港貿易融資平臺、四方精創(香港)及Microsoft等。
  • COWEX奶牛交易所在香港成功舉辦區塊鏈愛好者MeetUp活動
    10月24日,在COWEX奶牛基金型交易所位於香港的COW CLUB奶牛俱樂部活動室,COWEX奶牛交易所成功舉辦了一場針對資深區塊鏈愛好者的
  • 香港金管局:面對疫情挑戰 香港銀行體系穩健、金融市場蓬勃發展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外圍環境的挑戰,香港的銀行體系仍然保持穩健,聯繫匯率持續有序運作,金融市場各個環節蓬勃發展,反映了香港金融體系充滿韌性和機遇
  •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面對疫情挑戰 香港銀行體系穩健、金融市場...
    新華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外圍環境的挑戰,香港的銀行體系仍然保持穩健,聯繫匯率持續有序運作,金融市場各個環節蓬勃發展,反映了香港金融體系充滿韌性和機遇。
  • 行業分析:香港金管局餘偉文稱正與央行數研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
    香港金管局正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合作研究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12月4日,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網,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在《金融科技新趨勢——跨境支付》一文中提到,香港除與內地合作外,在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研究上,餘偉文也提到,去年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同泰國中央銀行展開了研究,利用央行數字貨幣及區塊鏈平臺解決跨境支付中的各種問題。目前,聯合研究現時已進入第二階段,包括探討具體的業務應用方案,以及平臺的可營運性和伸延性(即擴展至三個或更多的央行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