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木別稱鵝掌柴、鵝掌藤、鴨腳木、小葉手樹等,為五加科常綠灌木,多分枝,枝條分布較密,掌狀複葉,葉片濃綠而富有光澤。花朵較小,白色,不顯著,有香味,花期為冬春間。常見葉片有黃色花葉斑塊,也有純綠品種。因其適應性強、美化效果較好而得到許多朋友的青睞。其養護要點如下:
1.基質:栽培鵝掌柴,不需要很苛刻的基質就能生長良好。但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中生長最佳。一般選用園土+腐葉土+河沙或煤渣灰+腐熟的有機肥為3-2-3-2配製,能做到持水保肥的效果,滿足生長的最佳需求。可2-3年換盆一次,每1-2年換土一次。
2.溫溼度:鵝掌柴對溫度的要求不嚴,性喜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生長適溫為15-30℃,冬季越冬溫度不能低於10℃,但也能耐受2℃的低溫。夏季溫度高於35℃時,生長不佳。溫度高於25℃時,需要空氣溼度為50%左右,當溫度為30℃時,空氣溼度最好保持在70%左右方可生長良好,葉色濃綠光亮。
3.光照:鵝掌柴原產於亞熱帶地區,喜光照,但也可適應在半陰環境中長期生長,或短期內蔭蔽處擺放。在溫度低於25℃的生長期中最好給予充足的光照條件,溫度高於28℃時,若光照強烈需要遮陽30-40%左右,盛夏時節需要遮蔭50%左右。花葉品種要比純綠色品種稍喜陽些,否則會因光照的欠缺而淡化斑塊亮麗的色彩,觀賞價值大打折扣。在溫度高於25℃時,就應加強空氣溫度的調整,以免葉片的光澤消失或退卻,主要是增加噴水或灑水的次數來解決。
4.澆水:鵝掌柴對水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在觀葉類植物中可算前列。盆土乾燥後再澆水也影響不大,保持溼潤也可生長良好,即使是短期內有積水,也能恢復。但以乾濕交替澆水為佳,儘量減少積水或乾旱的機率,保持生長良好。所以澆水以間幹間溼進行即可,不要有規範死板的澆水間隔期,要靈活掌握。
5.施肥:鵝掌柴生長茂盛,需要較多的肥水,在生長期間可每月施用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或無機肥,要保證生長良好。一般選擇以氮肥為主的複合肥料施用,氮磷鉀的比例為20-10-10。也可用漚制的肥液用清水稀釋10-20倍後代替清水澆灌盆土來進行,效果更好,只是在家庭中容易汙染空氣。
6.修剪:鵝掌柴生長多年,如果不修剪,會失去良好的株形,特別是下部的葉片容易脫落,出現腳葉光光的現象,欣賞價值大大縮水。所以應在每年的春季進行一次修剪,主要以整形為主,去除病蟲枝、乾枯枝,短截徒長枝。在夏季生長過程中也會修剪幾次,主要是短截徒長枝或生長快突出的枝條,以控制株形的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