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扎堆、遊戲設置趨同、題材跟風,綜藝火熱表象下創意枯竭

2020-12-23 金牌輿情官

《中國有嘻哈》以黑馬之姿點燃了整個暑假,近期網絡上有傳聞原班人馬將打造另一檔節目《中國有街舞》,甚至還有消息稱《中國有民謠》將定檔8月。

雖然最後證明是烏龍一場,卻不能排除《中國有爵士》、《中國有藍調》、《中國有雷鬼》等一系列小眾音樂節目即將紛沓而至的可能性, 畢竟國內綜藝節目的跟風陋習像是一種「原罪」從開始伴隨到現在。一種節目模式的成功往往會引來大量同類節目爭相效仿。

取名扎堆、遊戲環節大同小異、題材跟風抄襲等問題層出不窮,我們不得不承認綜藝節目雖然數量激增,但原創水平並未同步跟進,綜藝製作行業正面臨「創意枯竭危機」。

取名扎推 抱團取互蹭熱度

在中國的電視娛樂節目浪潮中,「現象級」綜藝總會在一定時期內成為一種代表性的「節目名稱模板」。綜藝節目「重名」現象突出,一大波以「極限」「挑戰」「爸爸」等命名的節目紛至沓來。

當年,從《中國達人秀》到《中國好聲音》等「國字號」當頭的節目大火,引領了「中國XXX」、「XX中國人」等一批本土模式的湧現。《中國好歌曲》、《中國最強音》、《中國夢之聲》、《中國星力量》等素人競技類節目上線,陷入自我重複和互相效仿的「模仿秀」之中。

同時當《奔跑吧兄弟》成為國民綜藝後,《XX吧XX》成為節目名模板,單是自家衛視就出現了《出發吧愛情》《燃燒吧少年》等「全套」系列。此外,以「挑戰」為核心詞的《極限挑戰》、《挑戰者聯盟》、《了不起的挑戰》等明星戶外職業體驗秀紛紛扎堆;《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閃亮的爸爸》等親子節目頻頻「撞臉」。

甚至在一段時期內,成語的諧音改造也是節目名稱的一大方向,但隨著2014年總局規範通用語言的通知下發後,這種形式遭到禁止。比如湖南衛視的節目《天生一「隊」》,江蘇衛視的《「職」來「職」往》等。

就連 遭遇 衛視史上最強「改名潮」的 2016年,接連出來的節目名稱也絲毫沒有創意可言。《非誠勿擾》被裁決侵權後更名為《緣來非誠勿擾》;《偶像來了2》因版權問題改名為《我們來了》;《花樣男神》改名為《花樣男團》;《蓋世音雄》改為《蓋世英雄》等。

綜藝節目取名大同小異,除了想要蹭爆款綜藝的熱度,吸引該類綜藝節目粉絲關注外,

或許還有思維的惰性。 只是這種缺乏新意的扎堆,帶來的只有短期的眼球效益,畢竟被觀眾記住的永遠都是首創者。

節目遊戲設置趨同,互抄成常態

國內綜藝節目一直處於你模他仿互相剋隆狀態。這種狀態不僅僅局限在節目題材上的撞車,就連各個節目中的遊戲環節也是玩來玩去,少有新意。

對於購買版權的節目來說,除了參演嘉賓和原版不一樣以外,從節目內容,環節設置,畫面剪輯,鏡頭處理,甚至是遊戲玩法都是一模一樣。韓國綜藝節目中玩遍了的指壓板,泥潭混戰,水上競技等遊戲頻繁且高重複度的出現在中國各種綜藝節目中。

「之所同一個遊戲反覆出現是因為觀眾愛看,節目遊戲環節直接照搬也是為了延續並保有原來的綜藝效果,如果為了追求差異化而放棄這一設置,無疑是放棄收視。」這是大部分節目在製作時都秉持遊戲「照搬」的理由。

不可否認,韓國版權節目賣的就是這些創意。但是,節目購買版權也不應是一味照抄原版,而是應在原有的模式下從「遊戲設計」這一最小的環節入手,更好的本土化包裝,本土化改造。讓觀眾看到我們在借鑑版權節目的同時,不斷學習和不斷創新的誠意。

此外, 不僅僅複製國外綜藝的遊戲情節,國內各家衛視之間也是跟風成患。 有人說,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跟風所能解釋的,可以說,這是嚴重的同質化病態,更是一種病態的繁榮。

這邊是「東方不敗」林青霞帶領一眾小花強拉飛機,那邊是黃渤,孫紅雷,黃磊等極限兄弟齊心拉飛機。這邊是跑男團的泥潭推搡大戰,另一邊是萌娃萌爸泥潭裡逗趣遊戲。這幾年,相似的遊戲環節就在多個綜藝中反覆出現。

人民日報也發文表示,「有的真人秀節目的製作就開始變得不「走心」,甚至偏離了方向。這樣的「套路」似曾相識:上來先領任務卡,分成幾組「對決」,開始領先者後來被超越,最後結局皆大歡喜;這樣的故事也耳熟能詳:為了追求夢想,住地下室,得了病也沒錢治,終於一展歌喉一鳴驚人。應當說,即便真人秀節目是人造景觀,但假若內容上粗製濫造、偷工減料,觀眾也會「控制不住自己」,自覺換臺。」

面對電視綜藝節目中大量的環節設置重複,一個遊戲多家衛視玩,歸根結底是創新思維懶惰問題。

思維惰性,節目「撞臉」愈發嚴重化

一個「好聲音」紅了,無數的歌聲響起來,一個戶外競技節目火了,一堆明星紛紛扎堆戶外。螢屏上那些熱熱鬧鬧的綜藝節目輪番上演,可在觀眾眼中,卻都是那樣「似曾相識」。

如今「拿來主義」盛行,節目缺乏創新,同質化現象嚴重。打開中國電視螢屏,熱播的綜藝娛樂節目幾乎都能在海外找到相似的影子。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引進的綜藝節目模式多達40至50餘種。除了合法授權,還有不少節目直接學習國外熱播節目,借鑑創意,推出類似的節目。

時下正火的《中國有嘻哈》,就被吐槽有拷貝韓國綜藝《SMTM》的嫌疑,湖南衛視推出的全新綜藝《中餐廳》拷貝韓綜《尹食堂》。

此外,被網友質疑還包括,《極限挑戰》與韓國綜藝《無限挑戰》模式相同,《我想和你唱》則是從「APP合唱」和一明星對三素人的細節都和韓國綜藝《Fantastic duo》一模一樣。

除了撞車海外綜藝節目,國內各臺之間也是相互模仿,孿生雙胞胎節目同時出現也是常有之事,節目由此走向了更嚴重的重複和同質化。

《非誠勿擾》剛剛火起來,很快神州大地,從南到北都在相親;《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還沒播完,「媽媽去哪兒」「爸爸回來了」就出現了;那邊《花兒與少年》中的姐姐弟弟還在國外,這邊國內的阿姨爺爺已經蠢蠢欲動了。

此外,語言競技類真人秀,雖然《我是演說家》號稱《超級演說家》升級版,可兩檔節目幾乎一樣;同樣的女明星嫁入普通人家做兒媳體驗生活,天津衛視的《執猶旖怠泛徒瘴朗擁摹睹饜塹轎壹搖吠耆淄幻饜翹杭頰嬡誦恪緞翹⒎健貳噸洩翹盡泛頭尚姓嬡誦恪凍逕顯葡觥貳蹲持玖柙啤犯悄遜直舜恕

綜藝市場是塊大蛋糕,人人都想趁機取得一些利潤。而獲取利潤的最快途徑則是「山寨」。如今隨著「拿來主義」的被濫用,節目創作者的創造積極性已經被不斷削弱。關於原創能力不足的指責,所有人都已經聽了許多年。

即便有一些原創的案子,衛視試錯成本太高,大家都沒有勇氣去嘗試,產品成本急劇增加帶來的高風險門檻也造成了國內電視綜藝節目缺乏原創力,滿螢屏的節目幾乎都是人家節目的局面。

而這種毫無節制的跟風和雷同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觀眾的審美疲勞,當國內團隊原創能力尚不足以創造「中國芯」時,那些曾經的「現象級」也終究歸於沉寂。 當真人秀在電視行業掀起第一股革命浪潮起,模式製作行業的確有了很多變化,但近期「現象級」模式的匱乏,也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綜藝製作行業正面臨「創意枯竭危機」。在這個競爭激烈、群雄逐鹿的時代,綜藝節目唯有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才能真正崛起。

相關焦點

  • 漢字競賽走紅螢屏 相同題材節目扎堆嚴重
    漢字競賽走紅螢屏 相同題材節目扎堆嚴重 但從播出的首期節目看,現場效果展現出的依然是文化外衣下的娛樂大雜燴,令大家大失所望。  電視節目就像風一樣,總是一陣一陣地「刮」,而且往往「刮」得很熱。比如先後掀起過新聞訪談節目熱、綜藝節目熱、遊戲節目熱、相親節目熱、選秀節目熱、慶典晚會熱等,每每都令觀眾目不暇接,眼花繚亂。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暴露出某些電視臺跟風意識的根深蒂固和創新意識的極度匱乏。
  • 真的不都是育碧創意枯竭
    要知道,早前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彩虹六號:圍攻》是一款基於現實題材的多人戰術射擊遊戲,可現在的幹員離譜化,遊戲儼然已經變成了一款基於「科幻題材」的多人科技射擊遊戲了,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彩六已經完全不能戰術來形容了,有些幹員的技能十分玄乎,仿佛育碧都陷入到了一個難以設計新幹員的窘境。
  • 寫廣告文案時創意枯竭怎麼辦?
    很多文案將兩者混為一談,結果就是廣告本身很有內涵、很優美,但跟產品沒什麼關係。另外,廣告需要讓消費者感同身受,這就要求在寫廣告文案的時候,是不是具備和消費者在一起的同理心。不吸引消費者,不讓消費者=產生好感的文案,都不是好文案。創意的本質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後者吸引消費者目光,前者獲取消費者的信任和好感。
  • 《漂亮的房子》吳彥祖綜藝首秀,明星效應下「民宿類」綜藝的風口能...
    2017年,綜藝市場跳脫出快節奏、戲劇化的遊戲類綜藝,轉而青睞以文化詩歌、田園生活、美食餐廳、改造空間等生活類內容相關的「慢綜藝」。在《見字如面》、《夢想改造家》、《嚮往的生活》等綜藝帶起「慢綜藝」題材的熱潮之後,《中餐廳》的收關正式打響了四大衛視的「民宿」之戰。
  • 32年來,戀愛綜藝經歷了什麼?
    節目形式也很簡單,主要是嘉賓在鏡頭前介紹自身的情況,沒有親友團,也沒有遊戲設置環節。參加節目的嘉賓介紹的內容很實在,都是家在哪,家裡幾口人,養了幾頭牛這種實際問題。梳理這些節目不難發現,通過單身男女日常相處的生活細節和情感走向,從而引導觀眾進行推理分析和心動連線,是3.0時代情感婚戀類綜藝的一個明顯特徵,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群體表演下把戀愛拆解成不斷設置明說暗鬥、懸疑推理的過程,主線的大懸疑嵌套各種小懸疑,極大增強了網友對內容的參與感,將網友的推理和猜測打造成一個長線行為,由此帶來的就是持續性的話題討論。
  • 5部未播先火綜藝:《中餐廳2》只排第三,第一男神扎堆
    目前不管是網綜還是電視臺綜藝節目,都十分的多,前有《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等等綜藝節目,都是大火的節目,而目前又正在熱播《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等。那暑假來臨,有四部未播先火的綜藝節目,《中餐廳2》不是最期待的,第一男神扎堆出現。
  • 純遊戲類綜藝,為什麼《黃金搭檔》能做好?
    放眼綜藝市場,純遊戲類節目已經消失在人們視野。伴隨網際網路遊戲行業的興起,網絡競技類遊戲直播節目的嘗試越來越多,以線下互動遊戲為主的演播室綜藝正在逐漸被市場拋棄。
  • 親子節目本周末扎堆開播 綜藝節目進拼爹時代?
    昨日,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和青海衛視《老爸老媽看我的》兩檔親子類節目在長沙舉行發布會,宣告新節目即將開播;明日,陝西衛視也將為第四季度親子節目《好爸爸壞爸爸》舉行發布會,三檔親子類節目扎堆開播,是否預示綜藝節目進入星二代「拼爹」時代?
  • 《全家好拍檔》大型室內遊戲綜藝誠意之作
    節目播出之後收到了多方好評,收視效果和社交媒體口碑俱佳,播出後#全家好拍檔#主話題閱讀量突破4800萬,位列綜藝榜第一、瘋狂綜藝季第一,登上微博熱門話題。  近來年來,戶外綜藝扎堆霸屏,棚內綜藝似乎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全家好拍檔》卻採用逆向思維,將這樣一檔主打拍檔情懷的大型原創綜藝搬到室內,又將給對戶外綜藝審美疲勞的觀眾帶來怎樣的視覺盛宴呢?
  • 韓國美食綜藝的題材都來源於哪裡?
    韓綜美食節目的題材來源   其實這個「0」概念並非是這檔韓綜的獨家創意,早在2014年就有一檔日綜《DASH0元食堂》將「0」的概念率先運用出來。   放眼韓綜市場,美食節目實在是不少,近幾年培養出來的國民度較高的廚師明星也逐漸增加。
  • 幾大「街舞綜藝」今年開戰 誰是下一個嘻哈爆款
    去年,真人秀《中國有嘻哈》的火爆,讓嘻哈文化從小眾進入大眾視野,並成為綜藝的爆款之作。自然,作為嘻哈文化的另一重要元素——「街舞」,也成為各大平臺綜藝爭奪的新風口。今年幾大「街舞綜藝」《熱血街舞團》、《這!就是街舞》、《舞者24》等分別開始錄製拍攝或者招募,與此同時,率先開播的《舞力覺醒》已經受到冷遇和爭議。
  • 如何接近風象星座、火象星座、水相星座和土象星座?(下)
    如何接近風象星座、火象星座、水相星座和土象星座?(下)上一篇通過土象星座和火象星座的共性來分析了要如何接近他們,現在就來繼續說一說風象星座和水相星座。這兩個象系的星座放在一起說,是因為他們身上也有一些共性。
  • 2021綜藝前瞻(一)|戶外真人秀回歸,男性選秀與「她綜藝」爆發
    基於對九大平臺片單兩百餘檔節目進行的梳理分析,綜藝瞭望臺&影視產業觀察將聯合推出2021綜藝前瞻系列文章,今天的文章將首先介紹明年臺網綜藝的三大趨勢:大型戶外真人秀的回暖,男性選秀的扎堆與「她綜藝」的爆發。
  • 最近大火的綜藝遊戲,朱正廷、楊迪都玩過的!
    從《奔跑吧兄弟》開始,各類綜藝節目開始泛濫,歌唱類、舞蹈類、遊戲類等。17年湖南衛視《嚮往的生活》就像一批黑馬,殺出重圍,掀起「漫綜藝」熱潮。之後,「慢綜藝」開始扎堆,北京衛視《生活相對論》、東方衛視《青春旅社》、湖南衛視《親愛的客棧》、江蘇衛視《三個院子》、浙江衛視《漂亮的房子》……相繼而來。現在,又一類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登陸央視以及衛視,那就是科技類綜藝,《加油!向未來第二季》、《未來架構師》、《我是未來》、《機智過人》、《極客智造》的相繼播出,引發了很多觀眾的熱議。
  • 豆瓣9分的綜藝憑什麼贏了?
    《了不起的長城》是一部以長城文化體驗為主題,由阮經天、劉燁、楊超越、黃明昊、周深等人組成的長城研學團,在導遊張紹剛的帶領下,共同遊覽長城的文化類綜藝節目。 七位嘉賓將通過遊戲探險、情景還原、角色扮演等新鮮有趣的形式,普及長城知識,推廣長城文化。
  • 全球徵創意,建上海風格動漫題材庫
    原標題:全球徵創意,建上海風格動漫題材庫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 EXPO2018)昨日起至7月9日舉辦,其中的公眾板塊將於7月5日至9日亮相上海世博展覽館。
  • 韓國綜藝節目遊戲化《都市漁夫M》今年上半年推出
    韓國HanbitSoft宣布,與韓國Channel A電視臺正式合作於2019年上半年推出以Channel A真人實境綜藝節目《都市漁夫》為題材的手機新作《都市漁夫M》( 도 시 어 부 M)與玩家們見面。
  • 不小心發現了全世界綜藝節目抄襲食物鏈
    但很快就有網友指出,日綜《the鐵腕dash》在1998年就推出了極其類似的創意。此外,《快樂大本營》的遊戲環節,就被發現跟日本的綜藝節目的相似度高達100%!《天天向上》也曾經跟這檔節目撞過創意,錢楓系領帶的姿勢跟拍攝角度,都跟日本的節目神之撞梗。不過,這中間可能還有一個被大家忽略的情況,很多韓國綜藝也在抄襲日本綜藝的創意,而且抄襲的手段可能也不見得高明到哪裡去。
  • 綜藝版《請回答1988》,韓國人的綜藝想像力都沒有極限的嗎?
    有時候真的非常好奇韓國綜藝PD的想像力。很多時候都以為他們到極限了,結果他們還能給你新的驚喜。畢竟能涉及的題材都讓他們用到綜藝裡了。最變態的是,連監獄題材的,他們能做成綜藝。都涉及到這麼冷門的題材了,韓國人再不可能出來別類型的新綜藝了吧?這次,還是低估他們了。這群人居然把《請回答1988》拍成了綜藝???
  • 首次曝光,這31款遊戲入選騰訊NEXT IDEA高校遊戲創意大賽複賽
    2018騰訊NEXT IDEA高校遊戲創意製作大賽,眼下正開展得如火似荼。   本賽事由騰訊遊戲學院主辦,旨在挖掘並培養新生代遊戲人才,培養未來遊戲製作人,為行業注入新生力量。隨著遊戲日漸大眾化,遊戲類型與平臺越發多樣化,大賽創意邊界也日益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