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邱夢穎報導】民進黨當局開放瘦肉精美豬入臺,島內混戰不斷,引發的民意反噬海嘯還沒平息,又傳出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跑來添柴火,談論了另一個禁忌話題——開放日本「核食」。謝長廷說,核食如果科學鑑定沒有輻射就應該開放,頗有探風向的意味。看來,他如果沒把這事辦成是不會罷休的,畢竟這是他「助日」任內唯一的一件大事。民進黨上下為謀求政治道路上的一己私利,不惜犧牲臺灣民眾身體健康,討好美日,實在想不通是破罐子破摔還是「乘勝追擊」?!
瘦肉精美豬還沒下桌,日本核食也要來了?
明年是311日本福島核災10周年,臺媒報導,臺日交流協會人員近日拜訪臺灣「朝野」人士,盼核食禁令明年能有所突破。而2018年「反核食公投」也已經兩年,效力屆滿,綠營人士又蠢蠢欲動了。
臺當局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證實,謝長廷日前返臺有跟他談及得面對核食議題,謝長廷也在臉書將核食解禁列入他的工作待辦事項。或許是認為美豬都已經達標了,核食遲遲無法解禁,是自己工作不利的表現!謝長廷推銷日本核食的立場很明確,他在臉書發文表示,「核食」當然不能開放,但一般食品,不是核食(沒有輻射汙染的食品)當然要開放;並說道,「我們應該採取歐美國家的立場,而不是大陸的立場。」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怒批他什麼邏輯?美國是出口萊豬的國家,大陸根本就不進口含萊劑的美豬,臺灣有什麼理由跟歐美、不跟大陸?難道民眾的健康沒有意識形態重要?
謝長廷又說,「如果大陸比我們先開放日本核食,支持我們的日本政治家會很尷尬。」
請問謝長廷——
日本政治家政客會不會尷尬重要,還是臺灣民眾的身體健康更重要?
請問民進黨——
是為臺灣人民服務?或是為美日政權服務?
為何面對大陸,民進黨的姿態擺得很強硬,一看到美、日人士,腰杆就挺不起來?
「反核食公投」雖滿兩年,不代表這個「公投」結果失效。民進黨當局為了強化和美日聯盟,不惜犧牲民眾健康,對川普投餵的瘦肉精豬肉乃至破銅爛鐵都欣然吞下,結果和美國的是臺美貿易協議(BTA)連影子都沒有,更別提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臺美關係不知何去何從。
臺媒怒批,這次民進黨想強推日本核食,也一定會說是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然而,談判是把籌碼握在手上,而不是先投降再上桌。以民進黨沒見過世面的談判技巧,進口核食一定和進口萊豬一樣,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民眾吞下萊豬後等著吞核食吧!
拿民眾健康換自己前途 民進黨兩大佬惡搞食安
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右)返臺後拋出日本核食的議題,對此,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左)表示與謝尚未進行討論。(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謝長廷返臺帶來的「開放日本核食」大禮包,讓前臺北縣長周錫瑋在臉書上怒轟,謝長廷與蘇貞昌兩人根本就是拿臺灣人民的健康在交換自己的政治前途!
周錫瑋6日晚間發文表示,蘇貞昌與謝長廷這兩位民進黨「上一代」最聰明的人,近日的表現真是讓人感覺他們「越混越回去」,蘇貞昌拼命想讓臺灣人吃萊豬,卻又稱「九成肉商不會進口」,既然沒有人要進口卻還堅持開放,到底是為何堅持要脫褲子放屁呢?
而謝長廷身為「駐日代表」,卻完全不顧臺灣漁民的權益,「新凌波236」漁船被日本公務船衝撞,身為臺灣代表的他說話了嗎?日本政府道歉了嗎?不僅不為臺灣人爭取權益,每每回臺,謝長廷都在推廣日本受核汙染地區的食材,讓人不禁想問這個「駐日代表」,請你到日本是要你「駐日」還是「助日」呢?
周錫瑋表示,很明顯,在核食議題上蘇貞昌沒有支持謝長廷,蘇貞昌想打謝長廷的臉很久了,現在看來,在這個民進黨所引起的臺灣食安風暴中,兩位民進黨大佬正在網內互打,簡直是越混越回。周錫瑋怒批,這兩個人不要再拿臺灣民眾的健康,拼自己的政治前途了!
臺灣網紅「宅神」朱學恆6日也在直播節目中表示,為何謝長廷是一個既不被日本尊敬,也不被臺灣看重的不入流「駐日代表」?他的爛,不是只因為大家討厭他,而是實際上他能力極差。
未戰先降 民進黨當局一遇見美日就挺不起腰
謝長廷。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2014年時,《兩岸服貿協議》草案遭到「太陽花學運」強烈抗議,各種程序不公、黑箱作業、出賣臺灣產業等陰謀論四起;2020年,同樣是對外經貿協議,民進黨當局卻連談都還沒開始談,就主動宣布開放美國含萊劑的豬肉進口,萊豬如此,日本核食又將如何處理?從謝長廷的表現看來,似乎又要重蹈「未談判、先投降」覆轍。
蔡英文雖出身經貿談判,但民進黨當局近期作為簡直荒腔走板,毫無戰略與戰術可言。雙方坐上談判桌,不到最後一刻,不會交出關鍵籌碼,然而民進黨當局在處理萊豬進口案,不待與美國進入談判程序,自己就先決定開放,回顧其的決策時機點,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押寶川普,以為在11月大選前宣布,可為川普在農業州助威,未料,馬屁拍在馬腿上,在拜登獲勝後,大禮既出,還有什麼可用來與新政府做關係?現在仰看臺美貿易協議(BTA),簡直是空中樓閣。
《中國時報》評論表示,萊豬與日本核食,都攸關百姓食安問題。如果開放之後,對臺灣利大於弊,經過科學檢定,做好源頭管理,相信民眾未必不能接受,但如果開放了,臺灣什麼都沒換到,反而被迫暴露在食安風險下,臺灣人如何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