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鋼鐵化」失敗,德國工業巨頭裁員求生

2020-12-07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特約記者 文嶽

昔日德國鋼鐵大王,如今正為生存而戰。

據媒體11月24日報導,以鋼鐵製品聞名於世的德國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表示,需要進一步裁員5000人,以緩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2019年,蒂森克虜伯已經宣布要裁員6000人,目前,確定的裁員人數升至11000人,約佔公司總人數的10%。

「我們還沒有達到目標,未來可能更痛苦,但我們必須得承受。」蒂森克虜伯公司執行長馬丁娜·梅爾茲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這個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德國工業巨人,近年在多元化轉型過程中屢屢暴露弱點,投資失利、債臺高築,不得不大幅度裁員,甚至賣掉自己最賺錢的電梯業務保命。

蒂森克虜伯2019/2020財政年前三季度財報中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275億歐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2%。而前三季度淨利潤呈虧損狀態,虧損近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4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了近10倍。

鋼鐵帝國

蒂森克虜伯曾在世界工業中地位顯赫。

蒂森克虜伯是由兩家公司組合而成,即蒂森和克虜伯。以鋼鐵發家的蒂森集團始建於19世紀中葉。1871年,創始人奧古斯特·蒂森建立蒂森聯合公司,1890年在德國的杜伊斯堡建立了第一座自己的採煤與煉鋼-軋鋼聯合企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該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歐洲最大的採礦、冶金聯合企業之一,其擁有煤礦、鐵礦、鋼鐵廠、機器製造廠、運輸公司、軍火企業及商業企業等,被稱為「蒂森鋼鐵大王」。

至於克虜伯,熟悉軍事歷史的人一定不會陌生。這家以軍火發家的家族企業,生產的大炮助力「鐵血宰相」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虜伯將軍火業務拓展到了艦船和潛艇製造。德國二戰時期著名的U型潛艇也是這個家族的傑作。

克虜伯U型潛艇

值得一提的是,在洋務運動時期,中國也曾進口過不少克虜伯大炮,這些大炮裝備在成為了當時中國海防的骨幹力量。

不過,二戰後克虜伯公司不再生產軍用產品,只保留了部分民用領域的業務。

到了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兩家公司都遭遇了經營困難。1999年,克虜伯和蒂森宣布全面合併,形成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為汽車、電梯、渦輪葉片等「德國製造」供應鋼鐵。

鋼鐵巨頭已今非昔比。2月27日,為拯救公司的下滑業績,蒂森克虜伯決定將自己最賺錢的電梯業務以172億歐元的價格,出售給安宏資本(Advent)與盛峰公司(Cinven)的聯合財團。5月,歐洲的疫情還相當嚴重時,又有消息傳出蒂森克虜伯正在考慮出售其鋼鐵和船舶系統部門,同時希望發展其材料服務和工業零部件部門。半年不到的時間裡,連續出售兩項王牌業務,蒂森克虜伯究竟陷入了怎樣的困境?

危機重重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蒂森克虜伯就開啟了漫長的轉型之路。當時,公司高層認為,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新興市場城鎮化的興起,人們或許需要比鋼鐵更輕的新型材料,未來對鋼鐵的需求也將逐步縮減。

鑑於此,蒂森克虜伯開始進行戰略調整——縮減鋼鐵業務單元,擴展材料、機械零部件等領域。然而,事實證明,全球鋼鐵市場依然興盛。

蒂森克虜伯大力發展新型材料

金融危機同樣使這個鋼鐵巨頭遭受重擊。蒂森克虜伯原本在巴西和美國開展了鋼鐵國際化擴張戰略,然而,這兩個國家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呈現經濟降速,讓原有計劃完全落空。隨著巴西貨幣雷亞爾接連升值,和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破產,這兩座合計投資120億歐元的工廠成為了沉重負擔。

由於美洲鋼鐵部門的巨額損失,2012財年成為蒂森克虜伯「黑暗之年」,公司經歷了歷史上損失最為嚴重的一年,虧損額達到50億歐元,也因此開始背負巨額債務。此外,蒂森克虜伯還陷入了一系列不光彩的官司中:在德國鐵路建設中因涉嫌操縱價格被罰款1.03億歐元,巴西工廠因汙染被罰400萬歐元。

隨著網際網路和軟體技術的快速迭代更新,蒂森克虜伯不得不面對網際網路和數位化帶來的衝擊,對自己的資產和運營框架作出調整,加速轉型。

去鋼鐵化

2011年,新的董事長海裡希·赫辛根臨危受命,蒂森克虜伯開啟了「去鋼鐵化」的艱難歷程,資產業務逐漸從「重」到「輕」。

赫辛根將公司的管理層削減了一半,出售美洲的鋼鐵業務,並宣布,鋼鐵不再是蒂森克虜伯的核心業務。他表示,「鋼鐵大王」正轉變成一個高價值的「多元化的科技公司」:「未來,蒂森克虜伯的業務將包括機械零部件技術、電梯技術、工業解決方案以及材料服務等四大業務。」

海裡希·赫辛根

2014財年,蒂森克虜伯開始扭虧為盈。到2017財年,蒂森克虜伯的淨金融債務略低於20億歐元。

不過由於近年來歐洲經濟增長乏力,讓蒂森克虜伯已行至半程的多元化轉型戰略再遇坎坷。新冠疫情則讓蒂森克虜伯由來已久的結構性問題愈發嚴峻。不斷擴大的養老金赤字、還有亞洲鋼鐵企業的競爭,嚴重削弱了其鋼鐵部門的盈利能力。

今年2月底,為了拯救公司下滑的業績,蒂森克虜伯同意將其一直以來最賺錢的電梯業務,以172億歐元的價格售予Advent、Cinven和德國RAG基金組成的一個私募財團。

蒂森克虜伯表示,剝離擁有5萬多名員工的電梯業務部門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這對整個集團的利益來說又是必須的。據《金融時報》報導,接下來,蒂森克虜伯可能會陸續出售其在全球的化學和礦業製造單元。

斷臂求生背後,隱藏的是巨額債務。根據去年財報,蒂森克虜伯承受著70億歐元的淨財務債務和90億歐元的退休金債務的壓力。

11月10日,據歐洲《汽車新聞》報導,蒂森克虜伯正為近50億歐元的援助計劃與德國政府談判,此舉將也將成為該公司生存發展的關鍵舉措。德國社會民主黨秘書長卡斯滕·施奈德表示,目前援助方案仍在討論。

「如果你爭取轉型,你需要一些忍耐。」早在2018年,海裡希·赫辛根曾經這麼對媒體表示,但顯然,這家老牌鋼鐵巨頭仍未在多元化轉型與盈利之間找到平衡。

相關焦點

  • 巨虧164億,德國百年工業巨頭也撐不住了!裁員上萬人,連「現金奶牛...
    1999年3月,克虜伯公司與德國老牌鋼鐵巨頭蒂森公司合併,成為蒂森克虜伯公司,這家企業曾為歐洲鋼鐵工業和機器製造業作出傑出的貢獻,是德國重工業的縮影。但由於近年來歐洲經濟增長乏力,加之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家德國重工業的明珠,也陷入了裁員的窘境。
  • 口罩「去中國化」失敗 德國開始大批進口中國口罩
    " 德國又開始大批進口中國口罩!" 德國《世界報》19 日報導稱,今年 4 月,由於口罩供不應求,德國超過 500 家公司轉型生產口罩,甚至希望口罩生產 " 去中國化 "。但德國紡織和時裝工業協會最近稱,這些企業現在僅剩一小部分還在生產。德國近來又向中國進口數億隻口罩。
  • 【德旅遊巨頭途易集團啟動全球重組 將裁員8000人】德國旅遊巨頭途...
    【德旅遊巨頭途易集團啟動全球重組 將裁員8000人】德國旅遊巨頭途易集團(TUI AG)周二宣布正式啟動一項全球重組計劃,預計將影響至多8000個工作崗位,目標是將其經營成本永久削減30%。
  • 美國百年巨頭崩塌?德國最大百貨公司倒下,世界零售寒冬怎麼辦?
    來源:江瀚視野據德國媒體15日報導,該國最大百貨公司集團Galeria Karstadt Kaufhof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限制營業蒙受了超過5億歐元的損失,目前正在申請破產保護。有內部人士披露稱,該連鎖百貨集團計劃縮小規模以應對危機:170家店面中可能關閉近80家,導致5000個工作崗位損失,而剩餘門店的裁員比例或將達到10%。眼下,公司正進行減租談判,其結果將直接影響到集團關閉門店的計劃。據悉,關店和裁員的最終決策將於6月底出爐。對此,服務行業工會批評稱,關閉門店和削減職位不應該是企業應對疫情衝擊的戰略。
  • 鋼鐵裁員潮波及特大型國企:武鋼集團或裁員1.1萬人
    多位匿名的武鋼集團在職員工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整個武鋼集團或將裁員1.1萬人,且將在明年全員減薪20%。不過,武鋼集團方面對此予以否認    鋼鐵裁員潮已開始從中小型民企波及特大型國企。界面新聞記者獨家獲悉,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下稱武鋼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武鋼股份,600005.SH)已出臺減員增效實施方案,計劃在三個月內裁員6196人。  武鋼股份2014年報顯示,共有在職員工27760人,意味著此次裁員幅度超過兩成。  此次裁員將在2016年2月底前完成。
  • 【熱點】8月18日 鋼鐵部門大裁員!歐洲第二大鋼鐵企業全線虧損
    導讀:1、央行公開市場本周共5000億元逆回購到期;2、發改委:近期要實施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3、鋼鐵部門大裁員!據克而瑞統計,截至2020年6月,已有13家房企銷售額超千億,在疫情影響下比2019年同期還多出一家,預計在下半年加速去化回款的節奏下,全年千億房企總數能進一步增加。
  • 德國製造的童話:從厚顏無恥到卓越 將是中國智能工業的未來!
    有人說,「德國製造」126年的歷史就像一個童話  德國的企業家在19世紀中期開始被英國人稱為是最卑鄙的工業間諜。他們的產品被當作廉價處理商品在英國本土及殖民地傾銷。為了保護本國產品的利益,英國議會通過商品法案,在德國產品上打上恥辱的印記「德國製造」,這個令德國人尷尬不已的決定卻出人意料地激起了德意志帝國工業界令人震撼的反應。  他是一個友好、優雅和風趣的人。他在英國倫敦自稱為施魯普先生,在那裡的工商業界受到熱情歡迎。
  • 「點石成金」工業網際網路成「烏鎮時間」熱議詞
    ——雷軍今日熱點「工業網際網路成『烏鎮時間』熱議詞」。數位化技術在工業上的應用催生創新。工業網際網路是物聯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網際網路的延伸和擴展。它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工業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和融合起來。工業網際網路連接的是各種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形成的產業鏈。
  • 德國魯爾工業區如何成功保護工業遺產?
    德國有個著名的煤氣罐藝術館。當年,當專家們提出,可將工廠裡廢棄的煤氣罐改造成藝術館時,改造想法雖然得到了煤氣罐所在地奧伯豪森市政府的同意,但政府僅同意成立市屬企業「奧伯豪森煤氣罐公司」,拒絕為該項目掏錢。
  • 五大鋼鐵企業裁員、關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受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以來全球多家鋼鐵企業宣布進行裁員。小編將最近發布裁員計劃的鋼鐵企業整理如下:1塔塔鋼鐵歐洲公司計劃裁員1250人2020年3月10日,塔塔鋼鐵歐洲公司(Tata Steel Europe)宣布計劃削減1250個工作崗位。該公司執行長Henrik Adam稱:「目前塔塔鋼鐵歐洲公司面臨的財務狀況很嚴峻,迫切需要改善公司的業績和資金狀況。」
  • 美國鐵鏽帶的「聖誕禮物」:鋼鐵工廠裁員1545人
    他們所在的美國鋼鐵公司(下稱:美國鋼鐵)於12月20日發布公告,宣布對密西根州大湖區(Great Lakes)工廠裁員1545名工人,即94%的員工。裁員人數遠超預期,今年8月美國鋼鐵還說只會裁200人。有著120年歷史的美國鋼鐵此次裁員,也是在打臉承諾過「振興鋼鐵行業」的美國總統川普。
  • 又一服裝巨頭「扛不住」?在中國有百家門店,如今裁員1250人
    雖說,這些國外快時尚品牌相繼「殺入」中國市場,並且在中國消費者的簇擁之下,成為了巨頭,但是目前看來,真正能夠立足長久的並不多,有些已經選擇離開了。在2019年初,關於Forever 21將退出中國市場的質疑頻頻傳出。Forever 21,也是一大曾在中國風頭強勁的快時尚品牌,但是,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 巨頭博弈工業網際網路的「大航海時代」
    不難發現,從第一梯隊的情況來看,目前入選的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基本都是各行各業的巨頭在引領發展。那麼,是否也就意味著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只是巨頭博弈的遊戲?雙跨平臺再進5席,全是巨頭入場?誠然,在2019年十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榜單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第一梯隊已經展露明顯的巨頭引領的特徵。
  • 實在頂不住,全球最大民用飛機製造商,不是波音,將裁員15000人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5月,英國工業僅剩的工業皇冠明珠,全球排名靠前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羅爾斯·羅伊斯宣布至少削減9000個工作崗位。無獨有偶,6月底,全球民用飛機製造巨頭空中巴士(以下簡稱空客)也頂不住了,宣布全球裁員計劃。在德國裁員5100人、法國5000人、英國1700人、西班牙900人等,累計全球裁員約15000人。
  • 美國、日本和德國汽車工業的崛起,知道這些才能真懂車
    當我們仔細去回顧汽車的歷史的時候,去用整體的視角來看待整個汽車產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汽車以及我們的生活更本質的樣子。現在並不缺乏介紹汽車各種技術和趣聞的文章,超級跑車、最新技術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東西。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汽車,知道汽車的過去,才能真正地懂車。
  • 德國魯爾區的工業結構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日本鋼鐵工業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
    日本鋼鐵工業發展歷史  日本鋼鐵工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00—1945年,日本在軍國主義思想影響下積極擴充軍備,國內產業政策向包括鋼鐵工業在內的軍事工業傾斜,從而使鋼鐵工業有了急速發展
  • 中國最大鋼鐵基地河北唐山有300家鋼廠瀕臨倒閉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至9月份,鋼鐵行業虧損額達11.54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8.06倍。截至10月份,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的虧損面可能超過60%。綜合  相關新聞  華北華中鋼鐵巨頭減產 寶鋼於12月正式減產  本報訊 包括首鋼、武鋼等在內的華北、華中鋼鐵巨頭已開始減產,一些規模略小的上市公司甚至全線停產。而有知情人士透露,寶鋼股份將於12月份正式減產。
  • 裁員潮襲擊河北鋼鐵行業 工人以跳樓威脅
    卓創資訊鋼鐵分析師田豔在近期調研中發現,河北省武安、邯鄲、石家莊等地,一半以上的鋼廠裁員10%-30%,部分鋼廠裁員1/3以上。該機構另一位分析師李穎走訪鋼鐵重鎮唐山後發現,部分主導鋼廠裁員25%,「四班倒」變成「三班倒」。  鋼廠寄望於通過裁員降低成本。
  • 英國航空巨頭「撐不住」,或將裁員9000
    英航巨頭或被疫情拖累疫情的帶來給各國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此點在旅遊業方面呢尤其嚴重,各國互相限制出入境人員,甚至國內各地區進行人員流動限制,這讓旅遊產業鏈面臨嚴峻的形勢。旅遊業的衰弱帶來的是交通行業崩盤,國際地區間常用的航空業更是其中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