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我國的主糧之一,很多人喜歡吃大米,相比較來說,南方吃得多一些,北方則是麵食和大米搭配來吃,但主要是要麵食為主,大米為輔。
如此重要的大米,需求量大,市場自然就大,一些不良的商家會在賣米的時候摻入一些劣質大米,比如陳米當成新米賣。
而為老百姓,他們害怕買到陳米,其實陳米也是不影響吃的,只不過口味上不那麼好罷了。但是,大家都願意吃新米而不願意吃陳米,而且他們花的是買新米的錢,但是吃到的卻是陳米,這的確讓他們心裡不舒服。
那麼,我們如何去區別這個新米和陳米呢?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經驗和看法。
一、眼睛看
我們對某種東西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看,不管我們買任何東西,首先得用眼睛看,所以這個看非常重要。
但對於大米來說,除非你有經驗和懂得,否則只靠眼睛看,你是看不出新米還是陳米的,不會在顏色上有巨大差異,真能拿眼睛直接看出來的陳米,那不知道陳了多少年了。
那麼,這個看究竟該怎麼看?該看什麼呢?
首先我們看的是「青腰」,啥叫青腰?其實就是沒成熟的粒米。
我們在收米時,有一些米粒尚未成熟,這些米粒顏色是青色的,進入市場後,這種米仍然還會存在,所以我們買米時看到這些米粒不要驚訝,這恰恰證明是新米而不是陳米。這種米顏色上還是非常容易識別的,色澤透明如玉,給人一種透明感。
其次就是看「米眼睛」。啥叫米眼睛?其實就是大米的「胚芽部」,如果是當年新米,米眼睛的顏色是乳白色,有的則是淡黃色。
而如果是陳米,這些色澤是會消失得,取而代之的是咖啡色,或者是看著顏色比較深,非常容易辨認。
二、聞和品
首先是聞,有人說這個生米如何能聞到味道呢?其實糧食都是有味道的,而且還很重。像是大米這類,假如是新米,那股清香味是很重的。而那些陳米呢?只要存放時間超過一年了,那麼這種清香味就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股米糠的味道。
清香和米糠味還是非常容易辨識出來的。
還有就是,我們買米時,並不單單會買到這個陳放的大米,有的是陳谷新軋,這種米清香味尚在,但如果拿一把新米相比,兩者還是有比較大區別的,陳谷新軋的大米清香味是打折扣的。
再就是品了。
這個品其實是最後一步,我們買米時,人家不可能讓你拿著鍋當場試驗一下,所以這個品就是買回家後再品,經過上面的一系列驗證後,我們買回家後品一品,看看究竟是新的還是陳的。
其實這個也非常容易品出來,只要是新米,那含水量肯定比較高,口感鬆軟,吃著也非常香,而陳米由於放置導致含水量低,吃的時候會有非常硬的口感,這個經常吃米的人一吃就吃出來了。
最後:當然了,黑嫂是一個北方人,而且黑嫂的最愛其實是麵食,麵食每天必吃,大米則是搭配來吃的,所以在新陳大米的區分上難免會有胡說和說不到之嫌,但這些又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辨別新陳還是挺重要的。所以,也希望大家能踴躍說出自己的辨識之法,大家一起學習也是挺好的,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