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剩2頭雌性的北方白犀牛就要滅絕了,我們怎樣才能將它們留下?

2021-02-15 美國國家地理

肯亞歐佩耶塔保護協會的飼養員Joseph Wachira,向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道別。

北方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ceros)是白犀牛的一個亞種,與現存2萬多頭的白犀牛另一個亞種——南方白犀牛相比,隨著其最後一頭雄性「蘇丹」於2018年去世,僅存的兩頭北方白犀牛雌性:「娜金」(Najin)和「法圖」(Fatu),已是該物種滅絕前的最後紀念。

我們曾聽說過很多物種的滅絕,但守護著一個物種最後的遺孀,眼看著它們從鮮活走向滅亡,心裡的疼痛感是完全不同的。

PHOTOGRAPH BY AMI VITAL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回顧北方白犀牛最後的歷程,有數據顯示,直到1960年還有大約2360頭北方白犀牛在中非、蘇丹、剛果、烏幹達和肯亞遊蕩。但到了1984年,猖獗的偷獵和民間暴力卻使它們的數量銳減到15頭左右。

到了25年後的2009年,全球僅剩8頭北方白犀牛被關在捷克的一個動物園中,而其中只有4頭(2雄2雌)尚有潛在的生育能力。自然資源保護者計劃將它們運送到氣候溫暖、草原廣闊的非洲老家,並希望此舉能激勵它們繁殖,讓該亞種得以避免滅絕的厄運。

雖然自2009年12月,這4頭北方白犀牛的最後希望就在獸醫的陪同下就來到了肯亞的保護中心,但阻止該物種滅絕的努力卻一直收效甚微。如今「蘇丹」的去世,使得北方白犀牛的保育前景更加黯淡。

但就在前不久,一次成功讓人們又看到的一絲希望——來自全球的科研工作者,在肯亞成功的從「娜金」和「法圖」體內取出了少量卵子。人們計劃將這些北方白犀牛的卵子與先前冷凍的精子進行人工授精,再選擇身體條件和年齡更合適的南方白犀牛雌性代孕,嘗試延續北方白犀牛的物種,以及人們對自然的希望!

幸運的是,肯亞就是一片充滿生命希望的土地!

在肯亞的數十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中,馳騁著角馬、斑馬、犀牛、羚羊等食草動物和獅子、獵狗等諸多我們熟悉的食肉動物。

在著名的橫跨肯亞和坦尚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中,每當位於馬賽馬拉草原南部的塞倫蓋蒂草原進入旱季時,數量龐大以百萬計的角馬、瞪羚和非洲水牛等食草動物便成群結隊的向北方正處於短暫雨季的草原遷徒。

PHOTOGRAPH BY MURRAY MACDONALD

綿延十餘公裡的動物大軍浩浩蕩蕩的穿行在廣闊的草原之上,數以百萬計的生靈在其中喘息奔走,沿途不斷上演著生命的掙扎與歡呼、吵鬧與孤獨、飛揚與落寞……使人不禁忘記了讚嘆,沉靜在天地之間最偉大奇蹟的面前,久久不能從生命的振聾發聵中回過神來。

PHOTOGRAPH BY STEVEN POLLACK

在「非洲屋脊」吉力馬札羅山下,一頭孤獨的大象漫步在安博塞利國家保護區(Amboseli National Reserve)。在成熟後,年輕的雄性大象不再受其雌性親戚的歡迎,它必須尋找其他年輕的公象並與之結盟。

與如此奇蹟相伴,馬賽馬拉也是著名的遊牧獵人馬賽人(Maasai)的故土。至今仍守護者獨特古老文化的馬賽人,將肯亞乃至東非土地上人與自然的和諧希望,通過勇武的方式延續至今。

雖然他們曾以殺死一頭獅子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力量和男子氣概,但傳統中對勇士、力量和自然的尊重使他們並不對自然過分的索取,謹守著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希望之種。

PHOTOGRAPH BY JEN EUDY

落日的光輝映照在馬賽馬拉的馬賽男孩身上。

不僅有自然形成的動物和人類家園,肯亞還將希望開放給那些需要保護的外來生物,比如黑猩猩。

肯亞原本不是黑猩猩的故鄉,這裡的黑猩猩保護區是由著名的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建立的一個黑猩猩避難所。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珍從剛果、加彭等地努力解救出來的「受難者」。在這裡,每一隻黑猩猩不僅受到保護和良好的照顧,它們還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它們有著自己的名字,也有著背後令人心酸的故事。

PHOTOGRAPH BY MICHAEL NICHOLS

除了在大地之上來往奔馳的動物,肯亞還是上千種鳥類的天堂。

在被譽為東非大裂谷明珠的納瓦沙湖( Lake Naivasha )區域,有超過四百種鳥類在這裡繁衍生息,不僅讓納瓦沙湖成為肯亞最美的淡水湖之一,也讓這裡成為著名的觀鳥天堂。

當然,除了自由的鳥兒,納瓦沙湖內成群的河馬,湖邊草叢中的斑馬、水牛和羚羊等野生動物,都會真真切切的讓我們感受到肯亞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地!

PHOTOGRAPH BY BOBBY HAAS

多達400萬隻小火烈鳥(小紅鸛 phoeniconais minor)生活在東洲大裂谷沿岸的湖泊中。它們是五種火烈鳥中最小的一種,在這裡的數量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要多。

當然,說到鳥類,在天空中翱翔的非洲冠鷹(Africa crowned eagle)也是不容錯過的天空奇觀。它們被認為是非洲最強大的鷹種之一,甚至能殺死比它們大四倍的動物!

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國家地理探險家、鳥類學家、攝影師Washington Wachira,是東非最頂尖的觀鳥者之一。他正在進行的項目就是在國家地理的資助下研究非洲冠鷹的城市生態。

不僅如此,Washington的自然攝影作品也廣受好評,在世界各地的出版發表並獲得多個獎項。

同時也是一位博物學家的Washington對研究古生物、靈長類動物和爬蟲等統統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非常喜歡與遊客分享東非的文化和野生動物,期待能將自己內心感悟到的非洲大地充滿著希望的勃勃生機,親自講述給每一位踏上這片土地的人!

國家地理旅行 

東非 探尋生命的本真

肯亞 7 晚 8 天 招募團

肯亞,充滿神秘色彩並令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它位於遙遠的非洲大陸,我們對肯亞的最初印象,可能是趙忠祥老師的解說,是《獅子王》裡歷經艱險的小辛巴,是想像中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是原始,是野性,更是自由和希望。


特邀專家

這個春節跟隨國家地理旅行去肯亞探尋生命的本真,在我們特邀專家Washington Wachira的陪伴下和講解下,了解最真實的非洲、最生動的野生動物、最本真的馬賽人,親眼見證瀕危的北方白犀牛!

出行日期:2020年1月26日(春節假期)

招募人數:8-18 位

招募對象:喜愛動物和自然的人士

人均價格:3.69萬/人 起

合作、轉載請聯繫

ngcinfo@natgeo.com.cn

國家地理合股企業(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簡稱NGP)是國家地理學會和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合資企業。以探險和探知世界為核心發展理念,致力於通過卓越的媒體組合,在全球傳播優質的科普內容。131年來,國家地理始終以增進對世界的了解和認知作為核心目標;現在,國家地理將致力於為消費者不斷開拓、更加深入,以及突破邊界而努力。國家地理每月通過43種語言,傳播遍布全球172個國家。與此同時,NGP每年會將收益的27%回饋給非營利組織——國家地理學會,用於支持其科研、探險、保育和教育等工作。更多信息請訪問natgeotv.com 或 nationalgeographic.com。

相關焦點

  • 北非白犀牛全球僅剩2頭,都是雌性,如何才能讓它們繁殖後代?
    白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犀牛之一,棲息於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草原,分為北白犀和南白犀兩個亞種,北白犀有時也稱北非白犀,這個名字並不是因為它們生活在北非,而是和另一個亞種之間的相對位置而已。白犀是陸地上體型第四大的動物,成年北白犀體重可以達到 1.4-1.6 噸,而南白犀更壯碩些,達到 1.5-2.4 噸。
  • 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去世,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物種的滅絕!
    就在昨天,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實施了安樂死,至此世界僅剩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這一物種已經在自然世界中視同滅絕。▲白犀牛是現存五個犀牛亞種中體型最大的,白犀牛並非白色,而是跟黑犀牛的顏色差不多,這個名字來自南非白人語言中的」weit」,原意為「寬」,是指它們寬平的嘴唇,後來錯譯為「white」。
  • 除了北方白犀牛 還有這10種動物瀕臨滅絕
    3月19日,肯亞Ol Pejeta保護區裡,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離世。據悉,世間僅存著的兩頭北方白犀牛均為雌性,且分別為蘇丹的女兒((Najin)以及孫女(Fatu),這意味著該物種正式進入了滅絕倒計時。唯一倖存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的死亡,也對其他瀕危物種的命運做出了警告。
  • 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了,它的表情看得人想哭
    飼養員給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餵水。新華社 資料圖犀牛作為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超過五千萬年。現代犀牛在地球上生存了 1500萬年,在漫長的歷史中,不少犀牛種群已經滅絕,目前世界僅存5種犀牛。北方白犀牛是犀牛的一個亞種,曾經廣泛分布於非洲中部查德、蘇丹、南蘇丹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但猖獗的盜獵和棲息地喪失,導致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之間大量北方白犀消失,到1984年,僅剩下15頭。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能否讓我們警醒?
    近日,據美國廣播公司消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已因「老年併發症」死亡。蘇丹今年45歲了,它和雌性北方白犀牛那金、弗圖以及另一頭同亞種的雄性北方白犀牛2009年從一家捷克動物園來到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那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後來死掉了。
  • 地球上僅剩兩隻雌性北白犀,我們該如何讓她們「生孩子」?
    犀牛有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五大類,其中白犀牛和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對於白犀牛的數量很多人可能有點迷惑,有時候聽說它們快滅絕了,有時候又聽說它們有幾萬隻。實際上,白犀牛有北白犀和南白犀兩個亞種,它們分別生活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草原。
  • 衛星直播再開啟 侶行夫婦尋找世上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在直播中,我們看到了成群的角馬,畫風呆萌的長頸鹿,蓄勢待發的鬣狗等等,與此同時也見證了大自然界的殘酷。而今晚20:00侶行夫婦將再次開啟直播,這次他們直播的對象是世界上最後的兩隻北方白犀牛。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於肯亞去世,年齡45歲。至此,世界上僅剩下兩頭野生雌性北方白犀牛了,這意味著,北方白犀牛這一物種將註定滅絕。
  • 剛剛,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了......
    但對人類來說,它的死意味著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又一個物種走向滅絕。因為,蘇丹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45歲的蘇丹,已經到了犀牛壽命的上限。過去一年裡,它飽受右後腿感染潰爛之苦,幾乎不能行走。在各種治療均無法緩解它的痛苦的無奈下,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為它實施了安樂死。
  • 全世界僅剩三頭,它們是世界上最孤獨的犀牛
    然而對於犀牛,尤其是北方白犀牛來說,這裡是它們的出生地和噩夢之地。前不久,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公益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與SMG網際網路中心聯合攝製了《最後的犀牛》紀錄片。從這部片子裡,有東知道了很多關於犀牛的故事……
  • Genie說:世界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 看看近些年滅絕的物種
    世界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 看看近些年滅絕的物種
  • 聖地牙哥一北部白犀牛安樂死 全球僅餘三頭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報紙報》11月23日消息,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一頭41歲的雌性北部白犀牛諾拉「病逝」。截止目前,地球上僅剩三頭北部白犀牛。自上周以來,諾拉就「感覺到不舒服」,並在最近數日病情惡化,此後,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決定對其實施「安樂死」。諾拉1989年自東歐來到聖地牙哥。
  • 地球上最稀有物種,全球僅剩1隻,特種兵24小時持槍守護
    地球上最稀有物種,全球僅剩1隻,特種兵24小時持槍守護提到稀有動物,我們都會想到大熊貓。作為我國的國寶,數目已經到了需要人們重視的地步,我們國家也是對大熊貓做了非常多的保護措施,但是你知道世界上還有比大熊貓還要珍惜的動物嗎?地球上最稀有物種,全球僅剩1隻,特種兵24小時持槍守護。到底是哪種動物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新華社供圖事實上,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動物遠遠不只是這個數目了。在這些倒著的墓碑末尾,有一隻水泥大手,似乎想止住「骨牌」繼續倒塌,手背後的墓碑將倒未倒,也說明這些動物已瀕臨滅絕。至此,全世界的北白犀這一亞種僅剩兩頭雌性存世,沒有了雄性北白犀,她們也只能在這個熱鬧又寂寞的星球上,默默地過完一生。這也意味著,從此刻開始,北白犀正在和人類說著再見。很快,世上再無北白犀。1973年出生的「蘇丹」,兩歲時在地處今天的南蘇丹的尚貝公園被捕獲,雖然離鄉背井,但也躲過被獵殺命運得以存活。
  • 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僅剩一隻,還要24小時守護!
    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僅剩一隻,還要24小時守護!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大家好歡迎觀看本期。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僅剩一隻,特種兵24小時持槍保護。自然界中有不少珍貴的動物,有的是因為人類的捕殺。
  • 已經滅絕的巨型殘暴獅,是否能夠獵殺非洲白犀牛?
    殘暴獅是已經滅絕的一個物種,曾經在距今200萬年前的美洲地區空前繁盛,而在1萬年以前滅絕。從目前發現殘暴獅化石的地點可知,當時其分布區域在美洲應該算是比較廣泛的,從加拿大平原一直到南美印第安山脈都有它們的身影。
  • 走吧,一起去守護世界上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這裡有世界上最後的兩頭北方白犀牛:Najin和Fatu。北方白犀牛原來栖息於蘇丹,蘇丹的南北戰爭讓它們在野外絕跡。為了拯救這個物種,野保工作者將世界各地動物園裡僅存的幾頭北方白犀牛聚集到奧佩傑塔,希望它們能繁衍後代。然而,犀牛的繁殖並非易事。唯一的雄性北方白犀牛Sudan在2018年3月遺憾離世。科研人員們正在和時間賽跑,和物種滅絕賽跑。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面臨滅絕的物種不久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由於乾旱汙染等原因,澳大利亞標誌性動物鴨嘴獸恐面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