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光子雷達 一段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2020-12-21 OFweek維科網

   微波光子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雷達上的應用是雷達領域的一項潛在顛覆性技術,是新一代多功能、軟體化雷達的重要技術支撐。微波光子雷達作為雷達發展的新形態,能有效克服傳統電子器件的技術瓶頸,改善和提高傳統雷達多項技術性能,為雷達等電子裝備技術與形態帶來變革。

微波光子技術在電子信息系統中的應用演進

微波光子技術在電子系統中的最初應用形式為光模擬信號傳輸,即將單個或多個模擬微波信號加載到光載波上並通過光纖進行遠距離傳輸。近年來,微波光子逐漸從模擬光傳輸功能演變為包括微波光子濾波、變頻、光子波束形成等多種信號處理功能的綜合能力。

(圖為:微波光子技術在電子系統中的發展歷程)

微波光子學最早的系統層應用是70年代末美國莫哈韋沙漠中的「深空網絡」,它由分布在數十公裡內的十多個大型碟形天線組成,這些天線藉助光纖傳遞1.42 GHz超穩定參考信號,並利用相控陣原理像一個巨大的天線一樣工作,從而與太空的空間飛船保持通信和跟蹤。近年來,微波光子技術已應用到雷達、電子戰、衛星通信、綜合射頻和深空探測等領域。

典型的微波光子雷達系統包括:休斯公司的光纖波束形成網絡寬帶共形陣列、泰勒斯公司的光控相控陣樣機、全光子數字雷達(PHODIR)樣機、雙波段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以及俄羅斯射頻光子陣列(ROFAR)開發項目。

(圖為:微波光子雷達系統的發展演進)

典型的微波光子機載電子戰系統包括:ALR-2001嵌入微波光子鏈路驗證系統、歐空局的電子戰光控分系統(EWOCS)和F/A-18E/F大黃蜂上的ALE-55光纖拖曳式誘餌。

(圖為:微波光子電子戰系統)

典型衛星通信和成像系統包括:EUROSTAR3000通信衛星、土壤溼度和海洋鹽度(SMOS)地球探測衛星、PROBA-V成像衛星的高密度空間連接器驗證(HERMOD)載荷、ALPHASAT通信衛星的光互聯繫統模塊(SIOS)。

為實現雷達、電子戰和通信等多頻段寬帶信號的綜合管理和分配,一種可行途徑是採用基於射頻光子縱橫交換技術和光纖射頻傳輸技術的多功能綜合射頻方案。美國海軍就這兩種技術在AMRFC項目中進行了研究,並分別用於艦載可重構孔徑陣列的波形產生和射頻分配網絡中。

在深空探測方面,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列(ALMA)預計安裝66面口徑12米的拋物面天線,進行毫米波和亞毫米波(31~950GHz)太空觀測,利用18km長的光釺基線,為每個天線提供本振參考信號。

微波光子雷達研究進展

一、世界首部全光子數字雷達(PHODIR)

義大利PHODIR項目於2009年底啟動,旨在設計、研製和驗證具備發射信號光產生、接收信號光處理能力的全數字雷達驗證機,解決阻礙全數字雷達收發機的瓶頸問題,例如無雜散動態範圍(SFDR)和相位噪聲電平。該項目於2013年取得重大進展,所研製的單站單通道PHODIR樣機成功實現對非合作民航客機的跟蹤與測量。

二、雙波段微波光子雷達

2015年6月,研究小組將PHODIR雷達擴展至兩個頻段,系統核心是一個雙波段射頻發射機和一個雙波段射頻接收機。在義大利SanBenedetto del Tronto港口對雙波段雷達進行了外場驗證。下圖B和C分別是SEAEAGLE雷達和雙波段微波光子雷達X頻段分系統的PPI圖像,兩圖像符合極好,證明該雙波段雷達樣機已達到了商用先進雷達的性能。

微波光子雷達的內在相參性能夠省去數據融合時複雜的相位校準算法。下圖A是目標A的圖像,圖B和C分別為S、X波段探測到的一維距離像,圖D是利用上述融合算法合成的一維距離像,此時圖中顯示出了更多的細節。根據船體實際結構,可以看到船尾部有更多的散射源(絞盤),上層形狀顯示桅杆和背部隔板分離。

(圖為:目標船(A)以及採用S波段(B)、X波段(C)探測得到的一維距離像,(D)融合後的結果)

2016年5月,實驗小組實現了對空中和海上非合作目標的ISAR成像。

圖為:(A)波音737-800飛機,(B)和(C)是利用S波段和X波段對該飛機的ISAR成像結果;(D)目標油輪,(E)和(F)是S波段和X波段對油輪的ISAR成像結果

三、雷達/通信集成系統

2016年5月,PHODIR小組搭建了一個雷達/通信雙用途原型機,該原型機基於同一個天線和光子收發機完成雷達與通信信號的接收和檢測,可同時執行監視與通信任務,且兩分系統之間不會互生幹擾。未來,該原型機可利用同一個光子收發機和天線完成信號的產生、發射、接收和檢測,實現真正意義上軟硬體共享的的雷達/通信一體化系統。

四、 雷射雷達/雷達集成系統

雷射雷達因具有更好的指向性和空間解析度,被廣泛用於測距儀、測速儀和成像系統。但雷射雷達對粗糙目標和大氣湍流產生的斑點噪聲非常敏感,它會使得都卜勒譜線展寬,從而限制速度分辨力。2015年2月,PHODIR小組基於一個MLL將雷射雷達系統和微波光子雷達系統集成起來,減小了硬體和功耗負擔,提供了多角度環境感知的能力。下文介紹該系統原理以及它在速度測量方面的魯棒性和靈活性。

五、用於下一代SAR成像系統的光子前端(GAIA)

GAIA(2012~2015)項目屬於歐盟第七框架計劃,旨在開發用於SAR天線系統的光子技術,包括了天線上光信號分布、利用光子集成電路實現收/發天線單元上寬帶信號(覆蓋Ku波段)的實時延遲控制、適應於大型可移動天線的光纜捆束以及X波段天線陣列模塊。最終該項目將設計一套可實現尺寸、重量、複雜度和成本效益的完整的光實時延遲模塊化SAR天線系統。

六、多功能光學可重構擴展設備項目

歐洲防務局的「多功能光學可重構擴展設備」(MORSE)項目旨在開發一種具備波束形成功能、同時多種射頻功能和陣元動態可重構能力的天線架構,開發或鞏固光學域使能技術,搭建樣機進行概念實驗驗證,以用於海洋系統、地基、無人機、機載預警和機載截獲系統中,包括雷達監視與跟蹤、雷達高解析度、SAR、電子戰、通信和飛彈指揮鏈路等。MORSE由SELEX、BAEsystem和SAAB公司共同承擔,總費用約460萬歐元。

七、俄羅斯「射頻光子相控陣」項目

2014年11月,俄羅斯高級研究基金會聯合無線電電子技術公司(KRET)發起了「射頻光子相控陣」(ROFAR)項目,該項目為期4.5年,投資6.8億盧布(約1000萬美金),旨在開發基於光子技術的通用技術和元器件,製造射頻光子相控陣樣機,並用於下一代雷達和電子戰系統。為此,KRET成立了專門實驗室,目前正處於天線單元研發階段。未來,這些射頻光子相控陣單元有望用於俄羅斯「智能蒙皮」計劃中,即將ROFAR單元集成在T-50等先進戰機蒙皮上,集無源偵收、有源探測、電子對抗和隱秘通訊多功能於一體,實現360o全覆蓋掃描和機上資源的一體化調度;ROFAR也有可能安裝在俄羅斯正在研製的飛艇上,利用飛艇大表面優勢,將天線陣列分布於蒙皮上,為俄羅斯提供飛彈預警。

(圖為:ROFAR相控陣陣列可用於俄羅斯飛艇、戰機的智能蒙皮)

八、美國集成光子創新計劃

美國集成光子研究所(AIM-Photonics,原稱IP-IMI)於2015年7月正式成立。作為美國製造業創新網絡的第六家機構,該研究所旨在開發新型快速的光子集成製造技術和工藝方法,促進光子集成電路的設計、封裝、測試與互連,構建從基礎研究到產品製造的、全產業鏈集成光子學生態平臺,從而解決高動態範圍、超低損耗、寬帶光子集成晶片和微波頻率電集成晶片的大規模製造難題。AIM-Photonics將獲得1.1億美元的聯邦政府資金投入,以及超過5億美元的由地方政府、大學和企業等投入的配套資金。目前AIM-Photonics由55家公司、20所綜合性大學、33個學院、和16個非營利組織構成。

除了上述項目之外, DARPA和歐洲的第七框架計劃(FP7)均開展了眾多針對分系統和元器件層面的微波光子研究項目,這裡不再贅述。不可否認,微波光子雷達距離實戰應用還有較長的距離,微波光子鏈路的技術成熟度、光子集成化程度是和系統的一體化設計是制約其實用化的關鍵因素,這三者也構成了未來微波光子雷達研究和發展的主旋律。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我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網站6月12日披露,該所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在圖像解析度上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個數量級。  雷達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對目標探測、成像的能力,在軍事民用上具有廣泛應用。
  • 最厲害的「雷達人」聚會研討未來雷達技術:微波光子技術,有望構建...
    賁德、何友、樊邦奎、王永良、陸軍、王沙飛等六位院士參會指導,國內微波光子雷達領域17位著名專家就光子技術在雷達領域的應用做特邀報告。&nbsp&nbsp&nbsp&nbsp去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雷達在哪裡」高峰論壇上,微波光子技術被列為下一代雷達的顛覆性技術之一。
  • 我國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分辨技術已達國際領先
    科技日報4月27日消息,「我們已經研製出微波光子雷達成像晶片,像砂粒一樣小,比傳統雷達設備小一萬倍。它不僅可用於安全領域,在無人駕駛汽車等也可以大展身手。」4月27日,在2019全國微波光子雷達技術研討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雷達成像與微波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潘時龍告訴記者,我國在微波光子雷達部分技術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成像雷達解析度達1.3釐米,已領先其他國家。微波光子技術被美、俄、歐認為是決定「未來戰場優勢」的關鍵技術。
  • 中國微波光子雷達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種重要指標領先他國
    據《科技日報》報導,4月27日,在2019全國微波光子雷達技術研討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雷達成像與微波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潘時龍告訴記者,我國在微波光子雷達部分技術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成像雷達解析度達1.3釐米,已領先其他國家。那麼光子雷達是一種什麼東西呢?又會對我們的國防安全產生怎樣的幫助呢?
  • 中國「微波光子雷達」即將面世:隱身戰機在它面前毫無用處
    於是軍事科學家就開始研製隱形飛機讓其可以輕鬆躲避雷達的探測電波,從而更好的完成攻擊任務。不過現在中國「微波光子雷達」即將面世:隱身戰機在它面前將毫無用處。這也將是我國軍事實力提升的一個標誌。中國「微波光子雷達」一經出現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與他本身的超強優勢有著很大的關係。
  • 通往未來:集成微波光子學
    其中有代表性的進展和突破包括:超寬帶信號的產生,光纖中射頻信號的分配和傳輸,可編程的微波光子學濾波器,和光子增強雷達系統。這些進展持續不斷地將微波光子學發展成為一個解決通信領域挑戰的主要技術方案。因為只要器件的尺寸、可靠性和成本這些問題解決了以後,微波光子學就可以解決包括通信系統和物聯網中的帶寬瓶頸。
  • 微波光子信號的產生解析
    在現有器件條件下,在100GHz帶寬範圍內,電、光模擬信號可以很方便的自由轉換,在光域對模擬信號進行選頻濾波,放大也可以方便地實現,這就為微波光子(Microwave Photonics)技術出現提供了基礎。微波光子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微波信號產生、用於雙向無線通信、射頻廣播、雷達系統等的微波光纖傳輸以及微波信號處理等方面。
  • 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機研究綜述
    它是實現光譜分離的關鍵器件,關係到整個系統的性能。從光譜分離實現的角度劃分,基於光子技術的信道化接收機可以分為直接信道化和取樣式光譜分離兩種。直接信道化是指將微波信號調製到某一個光載波上,利用某種光解復用器將光信號頻譜分割成多個窄帶光信號並從不同的埠輸出。
  • 光子雷達或成標配!楊偉:戰機研製進入自由王國
    前不久,中科院14所才表示我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研製成功。光子雷達可以說是「反隱殺手」,專門克制隱身戰機的,讓所有隱身武器在其面前無所遁形,在微波光子雷達面前只能裸奔。這是一款顛覆性新裝備,也將是六代戰機核心技術。
  • 片上光學頻率梳:可產生光子微波,應用於衛星通信和5G網絡!
    這些微波信號及其光學載波,可用於雷達、衛星通信和未來的5G無線網絡。隨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科技不斷發展,如今加入無線通信網絡的手機、汽車等各種物品變得越來越多。據估計,到2025年,約750億個物聯網設備將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廣域雷達微波檢測設備模擬圖
    日前,航天智慧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廣域雷達微波檢測設備結合了雷達精準事件檢測和視頻可視化特點,採用多維掃描式雷達技術和先進的DSP跟蹤算法,系統自配監控攝像機,全天候對大區域內的車輛進行精準感知、實時跟蹤和視頻監控,對多種交通異常事件進行檢測和即時報警,並自動觸發監控攝像機調整位置進行現場監控、抓拍交通事件現場圖片和進行事件錄像。
  • 2019影響力榜出爐 創新浪潮下中國馬拉松從量變到質變還有多遠
    「馬拉松賽事傳播過程中,賽事的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非常重要。要打造自己的媒體傳播矩陣,面向不同賽事參與群體,制定不同的傳播策略。」去年馬拉松賽事中,跑者個人定製視頻開始嶄露頭角,成為了賽事藉助社交平臺傳播影響力的新戰場。根據榜單的統計,去年有7場馬拉松賽事提供了跑者個人定製視頻服務。對於這樣一種新生事物,幾位對其的評價不一。
  • 微波電路的發展現狀和前沿技術
    目前,它已廣泛地應用於微波中繼通信、衛星通信、雷達、制導、電子測量儀器及各種飛行器的電子設備中,因此從事無線電和電子技術的理論和工程技術人員在科研和生產實際中,將大量接觸和使用各種微波電子線路。 現代波導電路發展過程中,一開始就致力於使微波功率能從微波源有效地傳送到波導傳輸線,並能在接收端有效地回收,這就對相應的發射機原件和接收機原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它導致了行波檢測器、波長計、終端負載等元件的出現。
  • 研究人員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雷達原型
    據外媒報導,由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Shabir Barzanjeh領導的四名研究人員利用糾纏微波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雷達原型。 該設備利用少量照片來檢測周圍環境中的物體,並僅發出微量的電磁輻射。這掩蓋了其背景噪音的特徵,使其極難檢測。
  • 紐約僑社溯源公所改掛五星紅旗 臺當局:量變產生質變
    僑社相關人士對溯源公所換旗一事表示,近年大陸僑民增多,分別加入各個公所,「由量變到質變,原本難擋」。還有僑胞直言,僑社每每易幟都與臺當局政府的不當作為有一定關係。臺當局:大陸新移民湧入,量變產生質變10日,臺當局「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發表聲明稱,紐約溯源公所自成立以來,近百年來均支持「中華民國」,「雙方互動良好」,對該公所「作出此種違背傳統,且傷害雙邊長年情誼的決定」,感到遺憾。
  • 《周易.屯》丨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光子脫耦,宇宙微波背景
    屯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漣如,宇宙在暗能量驅動下二次膨脹,溫度降低,光離耦,在空間自由傳播,形成幅射微波背景。在宇宙剛380,000歲的時候,宇宙微波背景光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線。這顯示了溫度的微小波動,對應於局部密度的細微變化,代表了所有未來的結構,是今天的恆星和星系的種子。
  • 從技術量變到技術質變,從智能革命到智能經濟
    從《智能革命》到《智能經濟》,這背後預示著的是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特別是人工智慧技術在過去十多年的爆發性發展之際,AI已經開始深入到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若把時間拉長到未來10年到20年往回看,數字經濟可能只是過渡性概念,隨著人工智慧不斷滲透到各行各業,最終智能經濟將成為業界更廣泛共識,成為全球經濟重新向上增長的核心引擎。
  • 量變產生質變? 紐約僑團溯源公所撤下臺當局旗幟改掛五星紅旗
    溯源公所頂樓旗杆已不見「青天白日旗」(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晚報》)而對於這一消息,臺「僑委會」表示「對此早有掌握」臺「僑委會」11日晚發布新聞稿稱,該公所近年來湧入大量大陸僑民為成員,該公所成員性質也由量變產生質變,「原本難擋」。接著又宣稱改旗一事,是大陸進行「統戰滲透」。
  • 酒鋼集團40年:從量變到質變的歷史跨越
    改革開放40年來,酒鋼人自強不息、艱苦奮鬥,以敢為人先的勁頭,銳意進取的精神,砥礪奮進、改革創新,歷經市場競爭的洗禮和金融危機的挑戰,逐步實現了一個傳統鋼鐵企業從一業到多元、國內到國際、量變到質變的歷史跨越,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碳鋼、不鏽鋼和電解鋁生產加工基地,為甘肅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微波武器可熔化敵軍雷達美軍正在研發新型「射線槍」?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5日發表題為《五角大樓評估微波「射線槍」》的報導稱,五角大樓的秘密計劃顯示,美國軍方正在研究一種能夠熔化敵方雷達和傳感器的微波「射線槍」,並試圖部署在戰鬥機上。該計劃仍處於研究階段,但它的存在表明,美軍方領導人正在尋求用更加奇異的方式來摧毀敵方的防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