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分辨技術已達國際領先

2020-12-21 觀察者網

科技日報4月27日消息,「我們已經研製出微波光子雷達成像晶片,像砂粒一樣小,比傳統雷達設備小一萬倍。它不僅可用於安全領域,在無人駕駛汽車等也可以大展身手。」4月27日,在2019全國微波光子雷達技術研討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雷達成像與微波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潘時龍告訴記者,我國在微波光子雷達部分技術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成像雷達解析度達1.3釐米,已領先其他國家。

微波光子技術被美、俄、歐認為是決定「未來戰場優勢」的關鍵技術。微波光子學是利用光子技術完成微波、毫米波、THz波系統中複雜甚至是無法完成的信號產生、處理、傳輸與控制等功能。

微波光子雷達利用光子技術,能夠有效提升雷達系統的目標解析度、作用距離、響應速度等關鍵性能,有助於實現偵察、幹擾、探測、通信的一體化。

對低空飛行的小型無人機實時成像動圖

「微波光子雷達帶寬大,可支持多頻段、多信號協同工作,實現高解析度成像、多目標識別和低RCS目標探測。同時,可以顯著提升信噪比和改善因子,大大改善強雜波中微弱信號的檢測能力。可以產生和處理適應各種複雜環境的信號波形,拓展了信號自由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賁德認為其優勢明顯,「比如1千兆到100千兆是微波光子雷達工作的頻段,現有雷達對這個頻段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目前,美國、俄羅斯、歐盟等都在開展實用化微波光子雷達相關的研究。在我國,以中國科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諸多高校和研究所均開展了一系列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探索。已經初步掌握了光子任意波形產生技術、超寬帶信號光子採集技術、超寬帶信號光子波束控制技術、超寬帶信號光子處理技術等微波光子雷達的初步技術。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國內微波光子雷達領域17位著名專家,就光子技術在雷達領域的應用做特邀報告,共同探討微波光子技術如何進一步促進雷達發展升級。

相關焦點

  • 中國微波光子雷達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種重要指標領先他國
    據《科技日報》報導,4月27日,在2019全國微波光子雷達技術研討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雷達成像與微波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潘時龍告訴記者,我國在微波光子雷達部分技術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成像雷達解析度達1.3釐米,已領先其他國家。那麼光子雷達是一種什麼東西呢?又會對我們的國防安全產生怎樣的幫助呢?
  • 【科技日報】我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網站6月12日披露,該所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在圖像解析度上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個數量級。  雷達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對目標探測、成像的能力,在軍事民用上具有廣泛應用。
  • 最厲害的「雷達人」聚會研討未來雷達技術:微波光子技術,有望構建...
    賁德、何友、樊邦奎、王永良、陸軍、王沙飛等六位院士參會指導,國內微波光子雷達領域17位著名專家就光子技術在雷達領域的應用做特邀報告。&nbsp&nbsp&nbsp&nbsp去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雷達在哪裡」高峰論壇上,微波光子技術被列為下一代雷達的顛覆性技術之一。
  • 微波光子雷達 一段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微波光子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雷達上的應用是雷達領域的一項潛在顛覆性技術,是新一代多功能、軟體化雷達的重要技術支撐。微波光子雷達作為雷達發展的新形態,能有效克服傳統電子器件的技術瓶頸,改善和提高傳統雷達多項技術性能,為雷達等電子裝備技術與形態帶來變革。
  • 中國「微波光子雷達」即將面世:隱身戰機在它面前毫無用處
    於是軍事科學家就開始研製隱形飛機讓其可以輕鬆躲避雷達的探測電波,從而更好的完成攻擊任務。不過現在中國「微波光子雷達」即將面世:隱身戰機在它面前將毫無用處。這也將是我國軍事實力提升的一個標誌。中國「微波光子雷達」一經出現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與他本身的超強優勢有著很大的關係。
  • 中國又攻克了一項什麼尖端技術 一旦實戰將勝造七級浮屠
    【墨者善狩軍情解析625期】近日,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官方網站發表文章披露,該所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在圖像解析度上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個數量級。
  • 光子雷達或成標配!楊偉:戰機研製進入自由王國
    前不久,中科院14所才表示我國第一臺微波光子雷達研製成功。光子雷達可以說是「反隱殺手」,專門克制隱身戰機的,讓所有隱身武器在其面前無所遁形,在微波光子雷達面前只能裸奔。這是一款顛覆性新裝備,也將是六代戰機核心技術。
  • 片上光學頻率梳:可產生光子微波,應用於衛星通信和5G網絡!
    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半導體雷射器、高速光電調製器探測器、集成光學、光纖光學以及微波天線、微波單片集成電路等光學與微波技術的蓬勃發展,出現了一個將微波與光學兩門學科的優勢結合起來的新興交叉領域,並形成一門新學科:微波光子學(Microwave photonics)。它有望為上述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 微波光子信號的產生解析
    在現有器件條件下,在100GHz帶寬範圍內,電、光模擬信號可以很方便的自由轉換,在光域對模擬信號進行選頻濾波,放大也可以方便地實現,這就為微波光子(Microwave Photonics)技術出現提供了基礎。微波光子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微波信號產生、用於雙向無線通信、射頻廣播、雷達系統等的微波光纖傳輸以及微波信號處理等方面。
  • 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機研究綜述
    導讀: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機通過光學方法實現信道分離。由於光器件所具有的極大帶寬,基於光子技術的信道化接收機可以從根本上突破傳統電子器件的帶寬極限,極大地擴展頻率檢測範圍,同時有效壓縮偵查設備的體積、重量和功耗。
  • 通往未來:集成微波光子學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Edward(浙江大學 博士)01導讀近些年來光子集成技術的突飛猛進將微波光子學技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大體積半導體處理技術的成熟最終使得光源、調製器和探測器在單個微波光子學處理晶片上的集成成為可能。
  • 微波電路的發展現狀和前沿技術
    目前,它已廣泛地應用於微波中繼通信、衛星通信、雷達、制導、電子測量儀器及各種飛行器的電子設備中,因此從事無線電和電子技術的理論和工程技術人員在科研和生產實際中,將大量接觸和使用各種微波電子線路。 然而,當年所用的微波技術水平是很落後的,當時的微波實驗常常利用光學試驗臺進行,國際無線電工程(IRE)會刊在其五十周年紀念專集中發表了一篇回顧微波技術發展歷史的文章,其中就有幾幅當年所用設備的照片。
  • 研究人員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雷達原型
    據外媒報導,由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Shabir Barzanjeh領導的四名研究人員利用糾纏微波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雷達原型。 該設備利用少量照片來檢測周圍環境中的物體,並僅發出微量的電磁輻射。這掩蓋了其背景噪音的特徵,使其極難檢測。
  • 天宮二號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在軌運行888天,取得系列亮點成果
    在陸地觀測中,天宮二號三維成像高度計成功獲取了我國青藏高原湖泊以及大量的內陸湖泊、江河水體、典型沙漠、亞馬遜熱烈雨林等典型地表的觀測數據。初步研究表明,其對較大湖泊水位高度變化的監測能力強於在軌的雷達高度計。由於對水體高度敏感,天宮二號高度計展現了對海岸帶的獨特觀測能力。
  • 引擎蓋之下的4D成像雷達
    隨著雷達的應用越來越廣(在消費產品中都用到了雷達),技術和成本分析公司System Plus Consulting對其實施方式充滿好奇,決定對雷達晶片進行拆解。但是,選哪一款雷達晶片呢?出於多種原因,最終選擇了Vayyar的第一代RF片上系統。
  • 衛星與網絡: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就已成為空間對地觀測發展的「熱點」,使空間對地觀測跨上了一個新臺階。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是以SAR為有效載荷的偵察衛星。
  • 高分三號衛星公布首批影像圖 圖像清晰解析度達1米
    高分三號衛星公布首批影像圖 圖像清晰解析度達1米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25日 15:51 A-A+ 這批圖像覆蓋了我國陸地、湖泊、海洋等多種地形,圖像質量清晰,達到了預期成像標準。  截至8月24號,高分三號衛星已經獲取並處理數據2.15TB,由此生成的圖像有426景。高分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雷達遙感衛星,利用微波成像原理,打破了以往光學遙感衛星受制於天氣條件的不足,可以在任何天氣狀況下對地成像。
  • 誰告訴你熱成像技術只能用於槍戰?凱雷德ESCALADE上面就有
    日前,維寧爾宣布已開始量產第四代熱成像傳感技術系統——Night Vision。該技術採用比上一代解析度高4倍、視場更寬的攝像頭,有助於擴大道路探測覆蓋範圍,提升車輛能見度,讓駕駛員感知到更為清晰直觀的圖像。據悉,該技術已被搭載至全新凱雷德ESCALADE上。目前在汽車的傳感器中,主要分為雷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這幾種。這幾種探測器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 廣域雷達微波檢測設備模擬圖
    日前,航天智慧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廣域雷達微波檢測設備結合了雷達精準事件檢測和視頻可視化特點,採用多維掃描式雷達技術和先進的DSP跟蹤算法,系統自配監控攝像機,全天候對大區域內的車輛進行精準感知、實時跟蹤和視頻監控,對多種交通異常事件進行檢測和即時報警,並自動觸發監控攝像機調整位置進行現場監控、抓拍交通事件現場圖片和進行事件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