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終特稿|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

2020-12-21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軍網】;

■解放軍報記者 孫琦

2020年漸至尾聲,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依然籠罩全球。

當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逆勢上揚,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重啟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在7年時光裡,「一帶一路」建設以令人驚嘆的執行力和高效率書寫了國際合作發展史上的奇蹟。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2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令人振奮的發展成果,再次折射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本色。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這一國際公共產品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國際影響力和合作吸引力,助推世界經濟復甦。

在寮國北部拍攝的建設中的中老鐵路。新華社發

合力抗疫,一幅「健康絲路」圖景漸次鋪展

「中方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向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幫助,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疫情發生以來,一幅「健康絲路」圖景漸次鋪展,中國與各國守望相助、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堅實行動清晰可見——

在衣索比亞,中國政府援助非洲12個國家的抗疫物資轉運儀式舉行,這批緊急援助緩解了非洲抗疫的燃眉之急;

在阿根廷,一場場抗疫行動經驗分享會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對於阿方的提問,中方的回答耐心而又專業;

在厄瓜多,來自中國的整合了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輔助診療系統漂洋過海,為應對疫情提供科技支撐;

……

困難之時,更見命運與共。疫情暴發以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資和技術援助,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280多批緊急抗疫物資援助。

從亞洲、歐洲到非洲、美洲,一條條跨洋的航跡、一批批馳援的醫療專家組和防疫物資,激蕩著古老的絲綢之路;跨越山海的人間暖流,衝破語言隔閡和文化差異,讓心與心靠得更近。

攻堅克難,「一帶一路」合作奮力前行

防疫措施增加,人員、設備、材料進場難,生產經營成本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持續蔓延,也給正在建設中的「一帶一路」項目帶來很多現實挑戰。令人欣慰的是,疫情下的眾多「一帶一路」項目不僅沒有停工,反而加速推進,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了一抹亮色。

「嗚——」11月25日,嘹亮的汽笛聲在位於塞爾維亞的匈塞鐵路澤蒙站響起。金色的陽光與藍色的列車交相輝映,站臺上中塞兩國工程師共同迎接駛入車站的首班列車。

匈塞鐵路只是疫情之下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希臘,中方運營的比雷埃夫斯港克服疫情影響,運行情況良好,同時也給一些失業在家的當地民眾帶來就業機會;在寮國,很多當地村民在中老鐵路班那漢湄公河特大橋的工地上打工,經濟收入有了保障;在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首個大型軌道交通項目——拉合爾橙線項目順利運營通車,開啟了巴基斯坦的「地鐵時代」……艱難時刻,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地落地生根、穩步推進。

恪守所在國防疫措施,積極向當地捐贈防護物資。疫情期間,「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中國建設者牢牢守護著企業的社會責任,展現出寬廣的胸懷與擔當。

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一帶一路」建設迎來了頗具歷史深意的一幕: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在海運和空運嚴重受阻的情況下,加緊同相關國家對接。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輸送了大量防疫物資,成為疫情期間亞歐大陸之間名副其實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暫時的物理隔閡,而「一帶一路」倡議恰恰要衝破阻隔,推動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一個個工程項目的推進,為全球抗疫注入發展動力,為各國提供發展機遇,也加深了各國人民的友誼。

擴大開放,引領國際合作不斷深入

計利當計天下利。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非常時期,中國堅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奏響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發展的新樂章。

2020年,服貿會在北京舉行,兩屆廣交會成功「搬上雲端」,第三屆進博會如約而至……一場場全球貿易盛會的舉辦,宣示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表達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真誠願望。

2020年,「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新篇待啟。進入新發展階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中國將不斷拓展新發展格局,引領輻射「一帶一路」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加速形成——

中緬經濟走廊轉入實質建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籤署;2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雁陣」;外商投資法規加快出臺;金融業、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開放擴大……從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再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對世界的開放承諾一一兌現,拓寬了國際合作的光明前景。

馬克思曾說:「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走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7年,「一帶一路」合作一步一個腳印,從總體布局的「大寫意」,步入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階段,也一次次從不同維度證明:這是一條舉世矚目的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甦之路、增長之路。放眼未來,「一帶一路」建設必將引領國際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繼續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勁動力。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20年12月19日第4版)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站穩2020:GDP增速由負轉正 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
    來源:央視原標題: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GDP增速由負轉正,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延續了穩定復甦的發展態勢,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 「三駕馬車」齊發力 中國經濟復甦動力強勁
    安寧 2021年,中國經濟強勁的復甦態勢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信心源和穩定錨。 1月5日,世界銀行在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中預測,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4%。但中國經濟的復甦更為強勁,有望實現增長7.9%,比去年6月時的預測上調了1個百分點。
  • ...給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力。有德國汽車生產商就表示,今年二季度...
    抗疫不力,美國拖累全球經濟復甦步伐;①今年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下滑了32.9%,創下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最大降幅。而由於在應對疫情上的糟糕表現,美國下半年的經濟復甦前景不容樂觀。美媒撰文指出,美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風險;②文章稱,美國多州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便過早地重啟經濟之後,疫情的再度蔓延又迫使多地暫停經濟重啟計劃,大量公司不得不縮減規模,甚至關門停業,這給海外合作商造成了不小的衝擊;③文章稱,相比之下,中國及時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實現了二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給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 人民日報年終專稿:共同點亮全球經濟復甦之光
    共同點亮全球經濟復甦之光(2020·年終專稿)   受疫情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萎縮,人員貨物流動嚴重受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衝擊,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世界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 人民日報和音:為世界經濟注入寶貴信心和動力
    ,為疫情籠罩下的世界經濟注入了寶貴信心和動力。中國經濟復甦發展的態勢穩健。截至4月下旬,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1%,人員復崗率達到95.1%。中國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0.8%,連續兩個月處於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持續恢復。商務部對全國8200餘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截至4月28日,復產率超過70%的外資企業佔76.6%。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文認為,中國的商業活動正在恢復,「復甦表現令人鼓舞」。
  • 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動力
    中國這份引資成績單再次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動力。近日,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11月當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987億元,同比增長5.5%(折合143.8億美元,同比增長5.6%),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增長。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表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8993.8億元,同比增長6.3%(折合1294.7億美元,同比增長4.1%),延續了下半年以來的穩中向好態勢。
  • 中國經濟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
    袁幽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交流部副部長2020年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發達經濟體經濟將萎縮5.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萎縮3.3%。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將增長1.9%。
  • 年終特稿: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年終特稿)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作者 李雪峰  2020,即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民進黨當局有意阻撓,兩岸經貿仍逆勢增長。
  • 學習網評: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中國力量」
    本文轉自【新華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近日召開。習近平主席在通過視頻向會議致辭時,再次指出各國應對挑戰、破解困局的現實路徑,表明中國願繼續加強教育和科技國際交流合作,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 學習網評: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中國力量」_評論頻道_中國青年網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近日召開。習近平主席在通過視頻向會議致辭時,再次指出各國應對挑戰、破解困局的現實路徑,表明中國願繼續加強教育和科技國際交流合作,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人類同在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作,堅持多邊主義,才能共同應對挑戰,實現化險為夷。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 (年終報導·奇蹟2020)(27)經受考驗,中國經濟穩住高質量發展「加...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26日經受考驗,中國經濟穩住高質量發展「加速度」這是10月28日拍攝的上海市2021屆高校畢業生秋季校園招聘會現場(無人機照片)。2020年,面對疫情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分階段、有節奏、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助力廣大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經濟正增長,成為全球經濟陰霾下的一抹亮色。
  • 年終特稿之七:2000年十大憤怒
    一怒:奧籍男子合肥撒野 被擾紅顏憤起指斥當年八國聯軍踐我國土、淫我婦女的獸兵中就有奧地利人,時隔近百年,三個奧地利籍男子在中國領土上居然又一次耍淫威:11月4日中午,在合肥市一家高檔酒店內,三個奧地利籍男子當眾騷擾兩名中國女子,並對一中國男子大耍威風。
  •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謀劃中國經濟發展大計,提出2021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重點任務,為開局「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定向領航。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面對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國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
  • 特稿:活力重現不是夢——2021年非洲形勢展望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特稿:活力重現不是夢——2021年非洲形勢展望  新華社記者蔡施浩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非洲,多國發生動蕩,地區發展陷入陰霾。  展望2021年,非洲疫情應對能力有望提升,經濟有望走向復甦,安全局勢也有望趨穩。
  •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
    「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實現正增長,提振了各國經濟復甦和發展的信心。」沙烏地阿拉伯主流媒體《祖國報》專欄作家賈邁勒·阿比裡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近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與會各方充分交換意見、凝聚共識,發出深化多邊合作的聲音,中國發揮的作用獲得積極評價。「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向沙特等多個國家提供援助、分享經驗,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 中國經濟增長給世界注入信心
    國際人士積極評價中國防疫工作與經濟發展成績,他們表示,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清晰而鮮明的信號,也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國際組織官員和多國專家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出色表現令世界矚目,中國經濟增長將對全球經濟回暖起到積極且持久的作用,這次會議傳遞出有關中國經濟治理的重要信息。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挖掘機銷量的「冷熱」表現,歷來是觀察中國經濟溫度的重要標尺。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國內市場挖掘機單季銷量分別增長-11.6%、24.8%、33.2%;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的增速變化分別為-6.8%、3.2%、4.9%。兩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呈現出了企穩回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彰顯出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也折射出中國經濟自身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
  • PMI「九連榮」 經濟復甦動力增強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1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於50%的臨界點以上。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經濟繼續穩定恢復。業內人士認為,實體經濟各項活動穩步推進,經濟復甦持續性較好,復甦動力有所增強,預計明年經濟增速將明顯反彈。
  • 中國方案:世界經濟復甦的助推器
    二、中國為世界經濟開出標本兼治新藥方 面對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局面,國際社會對G20杭州峰會表達出高度期待。基於對世界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全球化逆轉態勢的科學判斷,中國提出了建設「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新理念,全面表達了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的中國觀點。
  • 美經濟年終復甦機會大
    美經濟年終復甦機會大2002年01月22日11:05:55    港業界建議減持債券增持股票  從美國即將公布的10項領先經濟指標、上市公司業績、矽谷又回復了生機等種種數據及跡象表明,美國經濟很可能於今年中復甦,華爾街熊市可能過去。受牽引作用,本港經濟亦會好轉,業界為此建議投資者有策略地減持債券,增持股票,或會有不俗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