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王朝:九位太后垂簾聽政,一位差點稱帝,最終斷送江山

2020-12-14 縱橫五千年

在封建時代,男性位於權力的核心,而女性則處於從屬地位,但歷史上還是出現了女性幹預朝政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王朝就是非常特殊,我們可以甚至可以稱之為「女人的王朝」。這個朝代先後有九位太后臨朝聽政,行使皇帝的權力,最終這個王朝毀在女人的手中,那麼這究竟是哪個王朝呢?

據史料的記載,我們發現歷史上臨朝稱制的后妃共有29人,其中,西漢2人、東漢6人、北魏2人、唐朝2人、宋朝9人、遼國3人、元朝4人、清朝1人。通過數據,我們發現這個「女人的王朝」就是宋朝!在宋朝歷史上,這九位后妃登上權力制高點,發揮皇帝的坐擁,深刻影響了宋朝歷史進程。

那麼這九位后妃都是誰呢?她們分別是宋真宗的皇后劉娥、宋仁宗的皇后曹氏、宋英宗的皇后高氏、宋神宗的皇后向氏、宋哲宗的皇后孟氏、宋高宗的皇后吳氏、宋寧宗的皇后楊氏、宋理宗的皇后謝氏、宋度宗的淑妃楊氏等人。

宋朝垂簾聽政的制度,是從宋真宗時期開始,由於宋真宗晚年多病,劉皇后開始由幕後走到臺前,幹預朝政。宋真宗臨死前,劉皇后甚至矯詔,把寇準、丁謂等人趕出朝廷。宋真宗死後,年幼的宋仁宗即位,「軍國事兼權取皇太后處分」。劉娥垂簾聽政十幾年,甚至一度想效仿武則天稱帝,因遭到群臣反對而作罷。

不過劉娥並不甘心,還是過了一把皇帝癮,她不顧朝臣的反對,身穿皇帝的服飾到太廟祭祀。自劉娥開始,宋朝開始不斷出現后妃臨朝聽政的局面。宋仁宗死後,他的養子宋英宗即位,但宋英宗患有疾病,宋仁宗的曹皇后不得不臨朝聽政。宋英宗病癒後,曹皇后才歸還大權。

後來宋神宗死後,年幼的宋哲宗即位,由宋神宗母親高太后垂簾聽政。

宋哲宗死後,他的弟弟趙佶即位,宋神宗的皇后向氏垂簾聽政。到了南宋時期,宋孝宗死後,因宋光宗拒絕出席父親的喪禮,引起各方面的不滿,最終由宋高宗的吳皇后垂簾聽政,讓宋光宗的兒子即位。宋光宗死後,皇后楊氏與丞相史彌遠密謀,立宋理宗為帝,由楊氏垂簾聽政。宋度宗死後,他的兒子年幼,於是宋理宗的皇后謝氏臨朝聽政。

後來元朝大軍逼近臨安,太皇太后謝氏只得帶著幼帝出降。此後南宋部分大臣立宋度宗其他兒子做皇帝,由宋度宗的淑妃楊氏垂簾聽政。崖山之戰,宋朝軍隊慘敗,陸秀夫抱著趙昺投海自盡。楊淑妃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最終也投海自盡。

后妃臨朝對於宋朝影響深遠,一方面后妃臨朝有利於朝政的穩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為這些女性大多性格柔弱,不會對朝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所以宋朝積貧積弱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最終亡國。

參考資料:1.《宋史》;2.《續資治通鑑長編》

相關焦點

  • 歷史探秘:出現九位太后垂簾聽政的王朝 到底是哪個朝代?
    歷史探秘:出現九位太后垂簾聽政的王朝 到底是哪個朝代?時間:2020-12-04 14:0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出現九位太后垂簾聽政的王朝 到底是哪個朝代? 在封建時代,男性位於權力的核心,而女性則處於從屬地位,但歷史上還是出現了女性幹預朝政的現象。
  • 除了大明王朝,為何各個朝代都有太后垂簾聽政的情況?是皇帝的錯
    宋朝是最牛的,18位皇帝時期,居然有9位垂簾聽政的太后。第一位執掌朝政的太后是宋仁宗時期的劉太后,她足足掌權11年之久。清朝我們就最熟悉了,開局有孝莊太后執政,連續培養了順治和康熙兩位明君,對大清國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 史上最著名的10位垂簾聽政太后
    一提到垂簾聽政,人們就會想到發生在清朝的「辛酉政變」,就會想到統治了中國47年的慈禧太后。其實,在慈禧垂簾聽政之前,中國歷史上這種女人執政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她們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女中豪傑,而且也是封建社會中罕見的「女強人」;不僅是少見的政治家,而且也是罕見的政變家。在權欲的驅使下,她們成了向封建禮制挑戰的急先鋒。
  • 宋朝那麼多太后垂簾聽政,為什麼不會發生內亂?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晚清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不過垂簾聽政在清王朝只是特例而已。倒是在宋代,頻繁出現太后臨朝的例子,垂簾聽政幾乎成為常態。 宋朝共有十八位君主,卻出了九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分別是:章獻太后(宋真宗皇后劉氏)、慈聖太后(仁宗皇后曹氏)、宣仁太皇太后(英宗皇后高氏)、欽聖太后(神宗皇后向氏)、昭慈太后(哲宗皇后孟氏)、憲聖太皇太后(高宗皇后吳氏)、恭仁太后(寧宗皇后楊氏)、理宗皇后謝氏、度宗淑妃楊氏。
  • 清平樂:還原大宋王朝,9名太后掌權沒禍害江山,卻締造盛世繁華
    正在熱播以宋朝為時代背景的歷史《清平樂》,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不是一部宮鬥戲,也不是一部單純的感情劇,但確實是一部女人劇;王凱飾演的宋仁宗,與吳越扮演大娘娘劉娥,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霸道狂野的郭皇后,天姿絕色的張貴妃,以及公主趙徽柔之間的情感糾葛,有母子情,夫妻情,愛情和父女情,乍一看,宮裡宮外,都是圍繞女人而產生劇情。
  • 清朝兩位垂簾聽政的皇后,一位流芳千古,一位遺臭萬年
    清朝兩位垂簾聽政的皇后,一位流芳千古,一位遺臭萬年女性在我國古代男權社會中的地位非常低下,有的朝代更是不允許女性出門,男性才是社會的主導著,政治上更是明令禁止不允許後宮女人參政,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的結束,不過在清朝的時候出現了兩位非常有名的參理過朝政的女性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垂簾聽政的太后
    1、西漢呂太后 劉邦稱帝後,立呂雉為皇后。在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呂后起了很大作用。前195年,劉邦死,惠帝立,尊呂后為皇太后。惠帝仁弱,呂后掌政,便策劃誅殺諸舊臣,從中取得實權。前188年,惠帝崩,呂后立汗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后所殺有怨言。呂后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
  • 中國歷史上十位垂簾聽政的太后,漢朝有三位,清朝這兩位最出名!
    一提到垂簾聽政,人們就會想到統治了中國47年的慈禧太后。其實,在慈禧垂簾聽政之前,中國歷史上這種女人執政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垂簾聽政的太后,就有十位:西漢呂太后、東漢竇太后、東漢鄧太后、北魏馮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則天、北宋高太后、遼代蕭太后、清代慈安太后、清代慈喜太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具體介紹這些中國歷史上執政的女人,一起來看看吧。
  • 與武則天相比,宋朝第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劉娥為何不稱帝
    比如兩人都是曾嫁過人,都是二婚,都出身不好,都受到當時輿論的堅決反對,都是嫁給了王朝的第三位皇帝,都是以為皇太后的名義把持朝政。 然而武則天最終突破社會傳統,以女子身份登上皇帝寶座,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帝。
  • 宋朝:太后「垂簾聽政」最多的朝代,為什麼卻沒有煽亂朝綱?
    還有宋朝社會崇尚孝道,更容易為母后垂簾聽政找到合理的道德依據。這五位皇帝有四位垂簾太后,分別是劉太后輔佐仁宗,高太后輔佐哲宗,謝太后輔佐恭帝,楊太后(度宗楊淑妃)輔佐端宗、懷宗。其中劉太后和高太后聽政時間較長、影響較大。謝太后和楊太后都是在南宋社會動蕩時垂簾聽政,並沒有什麼作為,可以說雖有垂簾之事,但無聽政之實。
  • 宋朝垂簾聽政的三位太后,都和小皇帝反目,身後事差點沒保全
    01大宋朝,幾位太后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曾垂簾聽政、輔佐君王,最後都和扶助的皇上心存芥蒂,彼此隔閡。劉娥是宋真宗的皇后,也是出身將門,可是襁褓之中父母雙亡,只能寄養在外祖家,長大後,成了一個歌女。03英宗在位四年,就去世了。高滔滔的長子即位,就是宋神宗。宋神宗聽信王安石的建議,力主變法。但是變法最後還是失敗了。
  • 大宋王朝最厲害的八個女人,她們都是傳奇皇后
    第一位:劉皇后 (仁宗時期)  幕後女人:溫柔而強悍的劉後劉娥不僅溫柔美麗,且生性機敏,通曉書史,對國家大事也頗具見識.真宗批閱文件,劉娥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難,劉娥總能提供恰當的建議,深得真宗信任.在郭皇后去世之後,真宗有意立劉娥為後,但他也知道劉娥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礙
  • 「外戚幹政」對一個王朝影響有多大?大漢王朝為此差點夭折
    外戚幹政,素來就是封建王朝的大忌。古來多少封建朝代或直接或間接地因為外戚幹政,斷送了自家的江山。
  • 歷史上垂簾聽政的太后那樣多,為何同樣的事情,她卻遭世人嫌棄?
    於是,這種由母親輔助君王管理朝政的制度,被後世人民稱之為垂簾聽政。在我國古代時期,垂簾聽政的現場發生過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幾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分別是西漢呂雉呂太后,西漢竇姬竇太后,清朝慈禧太后。先來說一說西漢的太后呂太后,呂雉作為漢高祖劉邦的老婆。
  • 垂簾聽政的太后,不止慈禧,還有鹹豐帝的正皇后慈安
    一說到垂簾聽政,大家可能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慈禧,其實除了慈禧,還有一位太后也喜歡垂簾聽政,而且和慈禧是一起垂簾聽政的,她就是鹹豐帝的皇后慈安,同治即位後的東太后。鹹豐帝去世時,慈安太后年僅25歲,成了清宮未亡人,她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給鹹豐帝生下兒子,位於她之下的因生 下載淳(這個鹹豐唯一的兒子,身份地位很快上升。鹹豐死後,東西二宮垂簾聽政。
  • 《清平樂》中太后垂簾聽政,這一制度如何形成,起到怎樣的作用
    太后臨朝的制度,始於漢朝,漢惠帝不理政事,呂后臨朝。漢殤帝出生不過百日就繼漢和帝為帝,皇后鄧氏以皇太后臨朝。南北朝時期北魏馮太后也曾經臨朝稱制。唐朝武則天以太后臨朝甚至廢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臨朝稱制。但垂簾聽政的制度卻要到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開始。此前的太后臨朝不需垂簾。
  • 女性專權的神秘西夏王朝,皇帝短命內亂不斷,滅亡是必然嗎?
    西夏王朝皇帝一覽圖西夏王朝一共歷經十位皇帝,總在位時長達一百八十九年,在這十位皇帝中,活的最長的以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是夏仁宗——李仁孝,16 歲便登基稱帝的他在位 54 年,這之後,梁氏便迫不及待的攜年方七歲的太子李秉常登基為皇,而自己也正式升格為西夏王朝的皇太后,因子年幼,她便順理成章的代替兒子掌管天下,成為了又一位攝政太后,此時的她也不過二十歲出頭。
  • 為何慈禧已經垂簾聽政,最後沒有稱帝?
    其實,在歷史,也不缺少那些後宮有權力的皇后、太后之類。就比如北宋的劉太后,慈禧太后。她們儘管有很大的權力,但是僅僅止步於垂簾聽政。不同的是,武則天手裡有權利,也是成功的當了女皇帝的人。武則天擔任皇帝,按理來說,慈禧垂簾聽政,是有野心的。但是為什麼不效仿武則天稱帝呢?首先,是由於社會的背景不同。我們都知道,唐朝,女性是有地位的。在唐朝,女性也可以遊山玩水,吟詩作對,更是可以當官的。
  • 垂簾聽政的太后劉娥,要穿天子的禮服拜太廟,晏殊帶頭反對卻失敗
    垂簾聽政的太后劉娥,要穿天子的禮服拜太廟,晏殊帶頭反對卻失敗袞服謁廟,《清平樂》中宋仁宗為什麼會同意太后有違禮制的要求?電視劇《清平樂》以其精緻的畫面,考究的服裝,豐富的內涵而受到觀眾的喜愛,一直以來在網絡話題中熱度不減。
  • 武則天:一代女皇的人生否定,還了江山、認清現實,為的還是名聲
    文/四季文史說實話,作為一個權力欲望燻天的女人,武則天能把坐穩的江山重新交還給李家,是心有不甘的,那麼她是如果說服自己做到這一點的呢,原因就四個字:認清現實。在封建王朝,由於權力突變或疾病等原因,英年早逝的帝王不在少數,在這種情況下,會經常出現年幼皇帝或者性格軟弱的皇帝臨朝主政,因此太后、太皇太后或者皇后常常會站出來「垂簾聽政」,主持朝中事務,因而也就形成了女子當政的局面。像我們熟知的晚清掌權者慈禧太后就是一個例子。當然,武則天更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個女權主義者。而我們知道,像武則天這樣一個權力欲望非常強的人,直接去當皇帝的,是絕無僅有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