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近日,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2000餘名學生一同參與本學期第一堂勞動課,因疫情宅家度過了一個加長版寒假的「神獸」們,在150畝學生專屬STEAM研學基地擁抱自然、探索科學,現場熱鬧非凡。自2017年11月起,該基地一直服務於科學、語文、數學、美術等融合各學科的STEAM教學,稱得上是一間生動成長的「自然教室」。如今為貫徹落實「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該校在STEAM課程基礎上,每周開設「農場勞動」課程。
收穫喜悅,農場四季不重樣
當天,同學們一早就接到挖土豆任務。在老師帶領下,他們望著綠油油的土豆田,顯得有些驚訝,原來土豆是這樣生長的。
接著,同學們要找到莖葉連接的根部小心開挖。當發現土豆露出來時,就要擴大開挖面,再把土豆全部挖出來,有時還會收穫一連串「驚喜」。
該校這片農場根據四季變化可提供60餘種時令蔬菜、水果的播種、育苗、追肥、觀察、收穫、作物管理等勞動項目。
收穫的喜悅究竟有多甜,不經歷耕耘,不會真正懂得。該校通過這種方式,希望學生懂得先有付出,才有收穫,此時勞動教育不再是一種灌輸,而是一種實踐體驗。
走進「自然教室」,探索科學奧秘
另一些同學則要做勤勞的「小蜜蜂」,結合課堂所學知識為大棚裡的茄子和亞熱帶果樹等植物進行人工授粉。在老師示範指導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花的結構,學會辨認雄花和雌花。接著將花朵互相觸碰,讓花粉均勻接觸,或是搖晃果樹將花粉抖落,飄撒在花朵上。
通過這種方式,老師們將勞動教育與學科知識相結合,實現跨學科教學整合。不僅提升了勞動教育的「含金量」,還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實踐技能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開墾農場」的同時,探索科學,擁抱自然。
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老師還將以探究體驗為中心,帶領學生開展水稻的一生、鵝的生態養殖、溫室園藝栽培、病蟲害生態防治、鳥類調查、五穀雜糧釀酒等30餘個項目式學習活動。
責任制管理,讓勞動成為習慣
在接下來的每周,該校的每個孩子都有一整節課甚至更多的時間,在STEAM研學基地與大自然密切接觸,在種植、管理農作物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達成勞動教育目標。
另外,該校對STEAM研學基地的管理採用「責任制」,這不僅有利於學生進行觀察與勞動,還在他們心中種下了「責任與牽掛」。這份牽掛讓學生們更加懂得責任的意義,在悉心照顧植物的實踐過程中,學生還學會觀察自然、規劃勞動、付諸實踐,讓勞動成為一種持續性、有層次的學習活動。
當教育回歸到實際的勞動實踐,學生的成長也就與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他們的創造力被激活,他們與環境的互動被打開,從而養成熱愛生活、敬畏生命的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