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強/文
深秋時節,天高雲淡,此時的太白湖畔,橋影媚,槳聲柔,清清爽爽,靜靜悠悠。走進新落成的濟寧市檔案館,拾階而上,呈現在大廳西側的便是「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
「家風文脈,儒韻人生」。入口處非常醒目的這八個字,顯然在告訴人們,「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是一處有主題的藝術空間,尤其是「家風」二字,一下就調動了人們的興趣,拉近了與參觀者的距離。
展出書法作品(攝影/崔保寧)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它是一個家庭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承載著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價值觀和人生觀。家風與書法的組合,正是「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的特色。受呂建德夫婦邀請,我得以愉快地先睹了藝術陳列館的真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玄關兩側的書法作品。趨近觀看,在右側懸掛的是王學仲、沈鵬、歐陽中石、權希軍、李鐸五位先生的題贊。「剛柔相濟,遒麗天成。」「遒麗灑脫,風格清新。」先生們對呂建德在碑與帖的結合中取得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站在這些名家題贊前,呂建德先生頗有些激動,他說:「這些都是當年我在北京舉辦個展時,前輩們給予的鼓勵和鞭策,其中,李鐸先生的這幅作品是在民族文化宮展覽現場題寫的。當年這些書壇大家對後學者的獎掖,著實令我感動,也成為我後來繼續攀登的不竭動力。」懸掛在左側的除了呂建德先生集各種書體於一卷的書法長卷外,還有潘漢篪、劉承闓、陳凱、陳金言四位著名書法家為呂建德先生歷次書法展所題寫的祝賀作品。呂建德先生說:「濟寧乃是書法重鎮,名家輩出,他們滋養了這方沃土,也給我提供了豐富的書法學養,我永遠都銘記著前輩先賢對我的關懷和幫助。」
呂建德先生向觀眾介紹展覽(攝影/崔保寧)
參觀「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我們是從「藝事簡表」開始的,配以各個時期重要藝術活動圖片的「藝事簡表」,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地介紹了呂建德先生的藝術履歷,一行行、一幅幅看下來,足以讓參觀者對呂建德先生迅速形成系統的了解,令人一下如此真實地走近了這位德高望重的書法藝術家。
第一部分「家學淵源,幼學傳承」(攝影/崔保寧)
據呂建德先生介紹,這個書法藝術陳列館,是濟寧市檔案館為新館量身打造的一個「館中館」,位於新館的二樓西側。展覽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家學淵源,幼學傳承」。或許是「家風」二字的原因,這部分的展出對我充滿了吸引力。對呂建德先生及其書法我還是有些了解的,但對其「家風」實在知之甚少。看到展櫃中陳列的呂建德父親的書法作品,著實震撼了我,一件件「先父遺作」,靜靜地傳遞著一種信息,告訴人們這裡有一段過往的歷史,有一份美好的傳承,充滿著一個家族的書香。呂建德先生祖上世代以石印為業,到了爺爺和父親輩,依然以一手好字享譽鄉鄰。其父呂懷珍先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已經是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一件四條屏可見其真草隸篆樣樣精通。呂懷珍先生以經營石印為生,是曹縣頗有名望的書法家,其小楷書法功力深厚,名播鄉裡。從一件已經有些褪色的紅宣作品上,我不僅看到了那熟悉的小楷,也看出了呂建德小楷書法的出處與傳承。展櫃裡還有一幅用硃砂寫就的小楷《心經》,清麗而典雅,那是出自其夫人雨荷之手的佳作。正如她的老師權希軍先生所言:「你這等的小楷在女書家中也是為數不多的。」繼往開來,滿門書香,出身書法之家的呂建德先生,也給予了子孫很好的書法教育,兒子呂源從金文入手,其書法雅潔高華,俊秀清逸,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書法家。展櫃裡還有一張特別吸睛的彩色照片,是呂建德先生小孫子的靚照,一歲三個月的頑童,手握鬥筆,不僅稚氣可愛,而且有模有樣。照片的說明文字竟然是「放飛心靈」,這又讓我感受到了呂氏家族家風家教的境界與格局。呂氏祖孫三代不僅人人寫得一手好字,待人處事彬彬有禮也給鄉鄰友朋留下了深刻印象。這部分的陳列除三代人的書法作品外,還有他們所使用的鬥筆、研墨機、《玉版十三行》原拓字帖等創作和學習工具。尤其是那支超大號巨型鬥筆,格外引人注目。呂建德先生說:「這支鬥筆有一米五長,八十年代初期,我用這支鬥筆寫下許多榜書,你看這本書中的「盤礴」二字,就是用它寫下的,每個字都在一米開外。」轉頭再看「盤礴」二字,那舞動山河的氣勢,呼之欲出,極度地彰顯出書法的魅力。這件榜書原作當年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呂建德書法展」中展出。難能可貴的是一部家藏的清代《龍門二十品》原拓字帖,因在文革中被呂建德先生的母親當鞋樣夾子,才有幸保存下來。呂建德先生說:「這部字帖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的魏碑基礎就得力於此本。」
第二部分「音樂薰陶,書法相伴」(攝影/崔保寧)
呂建德先生不僅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還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吹得一手好笛子。展覽的第二部分「音樂薰陶,書法相伴」,很好地展現了音樂和書法在呂建德先生身上共鳴。展櫃中有兩笛、兩壎,其中的小梆笛竟然是兩毛錢買來的,卻伴隨了他的一生。據呂先生介紹,正是這支小梆笛,讓他學會了演奏,並走上音樂道路。1980年,呂建德先生從濟寧縣文工團調入任城區文化館,專門從事書法、音樂的創作和教學。從普通職工一路幹到館長、書記。他從音樂中悟出書法的內在規律,嚴謹的結構與布局,精妙的筆法和墨趣,讓人感到節奏與旋律的美,二者融合,在碑與帖的結合中,呈現出剛柔相濟、融古納新的時代風貌,也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在這裡,我看到了他當年為輔導學生編寫的書法講稿,以及他手書的顏、柳、歐字體的範本和供教學使用的雙鉤後放大的油印字帖。還有中國教育電視臺、濟南電視臺等拍攝的《樂韻墨魂——呂建德的書樂藝術》專題片和教學資料片,都以光碟的形式陳列在展櫃裡。
展出書畫作品(攝影/崔保寧)
參觀者絡繹不絕(攝影/崔保寧)
「心追手摩得古人遺韻,筆耕墨灑開今世新風」,這是呂建德先生八十年代為自己撰寫的座右銘。正是在這種志向的鼓舞鞭策下,使他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境界得到不斷升華和飛躍,他的書法作品也頻頻在全國展覽和獲獎,他為眾多場景題寫的大量牌匾,也為這個時代增輝和添彩。第三部分是「實現夢想,奮起向上」,在這裡展出有一部榮寶齋出版的木版水印大書《論語百家書》,大的十分醒人耳目,該書僅收錄了蔣維崧、魏啟後、高小巖、呂建德4位山東籍書法家的作品,呂建德先生的魏碑體書法作品被收錄其中,也印證了其書法作品的收藏價值。在第四部分的陳列中,有一對耀眼的白瓷花瓶,呂建德先生將其草書書寫在花瓶之上。這部分的主題是「再委新任,奉獻社會」,2002年,呂建德先生調任濟寧市孔孟書畫院院長、書記,由此,他更加重視書法的有用性,更看重書法如何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為此,他不忘初心地進行創作,並多次舉辦群眾性的書法展覽、學術研討和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報效社會。呂建德先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書法藝術家,這個時期,他在濟寧市文藝界屢獲多項「第一」,成為標誌性人物。第一個進入北京舉辦個人展覽,第一個走出國門在韓國首爾舉辦個展,第一批成為濟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第一批成為濟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第一個在業界內獲聘正高級職稱。另外,他還是濟寧唯一被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央書畫頻道每年春節邀請參加「大美之春」活動的書法家。更重要的是,他將孔孟之鄉的書法藝術,提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呂建德先生先後出版了《呂建德書法》《<論語>呂建德小楷書法》《呂建德草書與賞析》《呂建德書法藝術輯錄》《呂建德小楷墨跡》等書法作品集。其中由廣陵書社出版的《<論語>呂建德小楷書法》線裝書,不僅是國內首部手寫論語書,而且廣受好評,已經連續再版5次,名揚九洲,香飄海外。在展廳深處,陳列著許多獎盃、獎牌、證書的實物,既有參展證書,也有獲獎證書,更多的是呂建德先生代表濟寧書法界所獲得的榮譽,這裡邊就有「中意杯」國際書法篆刻大賽金獎、「書聖杯」國際書法大賽一等獎、「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日本白扇書道展特別賞等,以及連續三屆的濟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證書、首批濟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證書等。第五部分主題是「開闊視野,走向輝煌」。2007年,離職後的呂建德再度奮發,旅居北京十年,他不斷地修身、養生、悟道,他不再滿足於書法在展廳的展出和家庭中的懸掛,而是積極探索書法的新出路,努力把書法融入到社會的大文化之中,他以強烈的「出圈」意識,為書法藝術開闢出一片新的天空,國家方正字庫收錄了他書寫的行楷、魏碑兩種字體,並命名為「呂建德行楷」和「呂建德魏碑」,作為字模向社會推介並被廣泛應用,充分顯示出他深厚的傳統功力和承古出新的實踐與追求。談起入選方正字庫,呂建德先生說:「等待我的永遠是明天」,這話讓我著實感到了他的謙虛品性和超邁胸懷。
榮寶齋出版的木版水印《論語百家書》(攝影/崔保寧)
展出書法作品(攝影/崔保寧)
2017年呂建德先生重返濟寧,實現了他心靈與藝術的回歸。「書中有天地,萬物自然生。吾書寫我意,人書合一統。只向古人求,不與時人爭。留得真善美,正大光明行。」第六部分展出的書法作品正體現出他「從心所欲,返璞歸真」的追求與境界。書法作品之外,這部分還陳列出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在內的報導過呂建德書法成就的各大媒體的樣報、樣刊、錄像帶,亦是琳琅滿目,豐富多彩。
展出書法作品(攝影/崔保寧)
在展廳中央,有三個長方形大玻璃展櫃,以多樣化的方式,集中陳列著呂建德先生歷年創作的行書鬥方、行書橫幅、小楷團扇、小楷手卷、行草長卷、魏碑橫幅、行草橫幅、金書扇面、行書團扇、小楷成扇等多題材、多材質、多書體、多形式的書法作品,並配合陳列出他曾經使用過的毛筆、墨塊、墨盒、紫砂壺等文房用具。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
走進「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聽著呂建德先生的講解,猶如走進了他的書法世界,在這裡你能夠感受他的成長經歷,亦能夠分享他精彩的藝術人生。檔案館是具有史料性和文獻性的文化存在,書法高調入駐檔案館,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相信,隨著「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的對外開放,必將會為檔案館帶來高昂人氣,很快這裡就會點燃愛國主義教育的別樣薪火,也註定會成為濟寧市民新的打卡地。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的確是一處體現「家風文脈,儒韻人生」的藝術場館,也是這個城市新的風景所在。正如詞壇泰鬥喬羽先生在《呂建德書法藝術輯錄》一書的序中所寫:「表現在他的書法創作中便是一種『中和』的審美指向。建德廣得儒家文化的薰陶,又深受聖賢靈氣的滋潤,所以他的書法之根扎得非常堅實,藝術之花也開得異常鮮豔。」走出陳列館,仰望天空,片刻的回想,令我深感呂建德先生的書法中,有人生、社會、天地、萬物,更有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在其一門三代的傳承中,書法無疑是其家風傳承的最美風景。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