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家風的最美風景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先睹記

2020-12-10 濟寧廣播電視臺

王立強/文

深秋時節,天高雲淡,此時的太白湖畔,橋影媚,槳聲柔,清清爽爽,靜靜悠悠。走進新落成的濟寧市檔案館,拾階而上,呈現在大廳西側的便是「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

「家風文脈,儒韻人生」。入口處非常醒目的這八個字,顯然在告訴人們,「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是一處有主題的藝術空間,尤其是「家風」二字,一下就調動了人們的興趣,拉近了與參觀者的距離。

展出書法作品(攝影/崔保寧)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它是一個家庭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承載著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價值觀和人生觀。家風與書法的組合,正是「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的特色。受呂建德夫婦邀請,我得以愉快地先睹了藝術陳列館的真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玄關兩側的書法作品。趨近觀看,在右側懸掛的是王學仲、沈鵬、歐陽中石、權希軍、李鐸五位先生的題贊。「剛柔相濟,遒麗天成。」「遒麗灑脫,風格清新。」先生們對呂建德在碑與帖的結合中取得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站在這些名家題贊前,呂建德先生頗有些激動,他說:「這些都是當年我在北京舉辦個展時,前輩們給予的鼓勵和鞭策,其中,李鐸先生的這幅作品是在民族文化宮展覽現場題寫的。當年這些書壇大家對後學者的獎掖,著實令我感動,也成為我後來繼續攀登的不竭動力。」懸掛在左側的除了呂建德先生集各種書體於一卷的書法長卷外,還有潘漢篪、劉承闓、陳凱、陳金言四位著名書法家為呂建德先生歷次書法展所題寫的祝賀作品。呂建德先生說:「濟寧乃是書法重鎮,名家輩出,他們滋養了這方沃土,也給我提供了豐富的書法學養,我永遠都銘記著前輩先賢對我的關懷和幫助。」

呂建德先生向觀眾介紹展覽(攝影/崔保寧)

參觀「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我們是從「藝事簡表」開始的,配以各個時期重要藝術活動圖片的「藝事簡表」,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地介紹了呂建德先生的藝術履歷,一行行、一幅幅看下來,足以讓參觀者對呂建德先生迅速形成系統的了解,令人一下如此真實地走近了這位德高望重的書法藝術家。

第一部分「家學淵源,幼學傳承」(攝影/崔保寧)

據呂建德先生介紹,這個書法藝術陳列館,是濟寧市檔案館為新館量身打造的一個「館中館」,位於新館的二樓西側。展覽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家學淵源,幼學傳承」。或許是「家風」二字的原因,這部分的展出對我充滿了吸引力。對呂建德先生及其書法我還是有些了解的,但對其「家風」實在知之甚少。看到展櫃中陳列的呂建德父親的書法作品,著實震撼了我,一件件「先父遺作」,靜靜地傳遞著一種信息,告訴人們這裡有一段過往的歷史,有一份美好的傳承,充滿著一個家族的書香。呂建德先生祖上世代以石印為業,到了爺爺和父親輩,依然以一手好字享譽鄉鄰。其父呂懷珍先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已經是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一件四條屏可見其真草隸篆樣樣精通。呂懷珍先生以經營石印為生,是曹縣頗有名望的書法家,其小楷書法功力深厚,名播鄉裡。從一件已經有些褪色的紅宣作品上,我不僅看到了那熟悉的小楷,也看出了呂建德小楷書法的出處與傳承。展櫃裡還有一幅用硃砂寫就的小楷《心經》,清麗而典雅,那是出自其夫人雨荷之手的佳作。正如她的老師權希軍先生所言:「你這等的小楷在女書家中也是為數不多的。」繼往開來,滿門書香,出身書法之家的呂建德先生,也給予了子孫很好的書法教育,兒子呂源從金文入手,其書法雅潔高華,俊秀清逸,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書法家。展櫃裡還有一張特別吸睛的彩色照片,是呂建德先生小孫子的靚照,一歲三個月的頑童,手握鬥筆,不僅稚氣可愛,而且有模有樣。照片的說明文字竟然是「放飛心靈」,這又讓我感受到了呂氏家族家風家教的境界與格局。呂氏祖孫三代不僅人人寫得一手好字,待人處事彬彬有禮也給鄉鄰友朋留下了深刻印象。這部分的陳列除三代人的書法作品外,還有他們所使用的鬥筆、研墨機、《玉版十三行》原拓字帖等創作和學習工具。尤其是那支超大號巨型鬥筆,格外引人注目。呂建德先生說:「這支鬥筆有一米五長,八十年代初期,我用這支鬥筆寫下許多榜書,你看這本書中的「盤礴」二字,就是用它寫下的,每個字都在一米開外。」轉頭再看「盤礴」二字,那舞動山河的氣勢,呼之欲出,極度地彰顯出書法的魅力。這件榜書原作當年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呂建德書法展」中展出。難能可貴的是一部家藏的清代《龍門二十品》原拓字帖,因在文革中被呂建德先生的母親當鞋樣夾子,才有幸保存下來。呂建德先生說:「這部字帖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的魏碑基礎就得力於此本。」

第二部分「音樂薰陶,書法相伴」(攝影/崔保寧)

呂建德先生不僅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還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吹得一手好笛子。展覽的第二部分「音樂薰陶,書法相伴」,很好地展現了音樂和書法在呂建德先生身上共鳴。展櫃中有兩笛、兩壎,其中的小梆笛竟然是兩毛錢買來的,卻伴隨了他的一生。據呂先生介紹,正是這支小梆笛,讓他學會了演奏,並走上音樂道路。1980年,呂建德先生從濟寧縣文工團調入任城區文化館,專門從事書法、音樂的創作和教學。從普通職工一路幹到館長、書記。他從音樂中悟出書法的內在規律,嚴謹的結構與布局,精妙的筆法和墨趣,讓人感到節奏與旋律的美,二者融合,在碑與帖的結合中,呈現出剛柔相濟、融古納新的時代風貌,也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在這裡,我看到了他當年為輔導學生編寫的書法講稿,以及他手書的顏、柳、歐字體的範本和供教學使用的雙鉤後放大的油印字帖。還有中國教育電視臺、濟南電視臺等拍攝的《樂韻墨魂——呂建德的書樂藝術》專題片和教學資料片,都以光碟的形式陳列在展櫃裡。

展出書畫作品(攝影/崔保寧)

參觀者絡繹不絕(攝影/崔保寧)

「心追手摩得古人遺韻,筆耕墨灑開今世新風」,這是呂建德先生八十年代為自己撰寫的座右銘。正是在這種志向的鼓舞鞭策下,使他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境界得到不斷升華和飛躍,他的書法作品也頻頻在全國展覽和獲獎,他為眾多場景題寫的大量牌匾,也為這個時代增輝和添彩。第三部分是「實現夢想,奮起向上」,在這裡展出有一部榮寶齋出版的木版水印大書《論語百家書》,大的十分醒人耳目,該書僅收錄了蔣維崧、魏啟後、高小巖、呂建德4位山東籍書法家的作品,呂建德先生的魏碑體書法作品被收錄其中,也印證了其書法作品的收藏價值。在第四部分的陳列中,有一對耀眼的白瓷花瓶,呂建德先生將其草書書寫在花瓶之上。這部分的主題是「再委新任,奉獻社會」,2002年,呂建德先生調任濟寧市孔孟書畫院院長、書記,由此,他更加重視書法的有用性,更看重書法如何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為此,他不忘初心地進行創作,並多次舉辦群眾性的書法展覽、學術研討和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報效社會。呂建德先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書法藝術家,這個時期,他在濟寧市文藝界屢獲多項「第一」,成為標誌性人物。第一個進入北京舉辦個人展覽,第一個走出國門在韓國首爾舉辦個展,第一批成為濟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第一批成為濟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第一個在業界內獲聘正高級職稱。另外,他還是濟寧唯一被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央書畫頻道每年春節邀請參加「大美之春」活動的書法家。更重要的是,他將孔孟之鄉的書法藝術,提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呂建德先生先後出版了《呂建德書法》《<論語>呂建德小楷書法》《呂建德草書與賞析》《呂建德書法藝術輯錄》《呂建德小楷墨跡》等書法作品集。其中由廣陵書社出版的《<論語>呂建德小楷書法》線裝書,不僅是國內首部手寫論語書,而且廣受好評,已經連續再版5次,名揚九洲,香飄海外。在展廳深處,陳列著許多獎盃、獎牌、證書的實物,既有參展證書,也有獲獎證書,更多的是呂建德先生代表濟寧書法界所獲得的榮譽,這裡邊就有「中意杯」國際書法篆刻大賽金獎、「書聖杯」國際書法大賽一等獎、「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日本白扇書道展特別賞等,以及連續三屆的濟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證書、首批濟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證書等。第五部分主題是「開闊視野,走向輝煌」。2007年,離職後的呂建德再度奮發,旅居北京十年,他不斷地修身、養生、悟道,他不再滿足於書法在展廳的展出和家庭中的懸掛,而是積極探索書法的新出路,努力把書法融入到社會的大文化之中,他以強烈的「出圈」意識,為書法藝術開闢出一片新的天空,國家方正字庫收錄了他書寫的行楷、魏碑兩種字體,並命名為「呂建德行楷」和「呂建德魏碑」,作為字模向社會推介並被廣泛應用,充分顯示出他深厚的傳統功力和承古出新的實踐與追求。談起入選方正字庫,呂建德先生說:「等待我的永遠是明天」,這話讓我著實感到了他的謙虛品性和超邁胸懷。

榮寶齋出版的木版水印《論語百家書》(攝影/崔保寧)

展出書法作品(攝影/崔保寧)

2017年呂建德先生重返濟寧,實現了他心靈與藝術的回歸。「書中有天地,萬物自然生。吾書寫我意,人書合一統。只向古人求,不與時人爭。留得真善美,正大光明行。」第六部分展出的書法作品正體現出他「從心所欲,返璞歸真」的追求與境界。書法作品之外,這部分還陳列出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在內的報導過呂建德書法成就的各大媒體的樣報、樣刊、錄像帶,亦是琳琅滿目,豐富多彩。

展出書法作品(攝影/崔保寧)

在展廳中央,有三個長方形大玻璃展櫃,以多樣化的方式,集中陳列著呂建德先生歷年創作的行書鬥方、行書橫幅、小楷團扇、小楷手卷、行草長卷、魏碑橫幅、行草橫幅、金書扇面、行書團扇、小楷成扇等多題材、多材質、多書體、多形式的書法作品,並配合陳列出他曾經使用過的毛筆、墨塊、墨盒、紫砂壺等文房用具。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

走進「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聽著呂建德先生的講解,猶如走進了他的書法世界,在這裡你能夠感受他的成長經歷,亦能夠分享他精彩的藝術人生。檔案館是具有史料性和文獻性的文化存在,書法高調入駐檔案館,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相信,隨著「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的對外開放,必將會為檔案館帶來高昂人氣,很快這裡就會點燃愛國主義教育的別樣薪火,也註定會成為濟寧市民新的打卡地。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的確是一處體現「家風文脈,儒韻人生」的藝術場館,也是這個城市新的風景所在。正如詞壇泰鬥喬羽先生在《呂建德書法藝術輯錄》一書的序中所寫:「表現在他的書法創作中便是一種『中和』的審美指向。建德廣得儒家文化的薰陶,又深受聖賢靈氣的滋潤,所以他的書法之根扎得非常堅實,藝術之花也開得異常鮮豔。」走出陳列館,仰望天空,片刻的回想,令我深感呂建德先生的書法中,有人生、社會、天地、萬物,更有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在其一門三代的傳承中,書法無疑是其家風傳承的最美風景。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書法是家風的最美風景「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先睹記
    走進新落成的濟寧市檔案館,拾階而上,呈現在大廳西側的便是「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家風文脈,儒韻人生」。入口處非常醒目的這八個字,顯然在告訴人們,「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是一處有主題的藝術空間,尤其是「家風」二字,一下就調動了人們的興趣,拉近了與參觀者的距離。
  • 筆耕墨灑開濟州新風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在濟寧開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胡兆傑 見習記者 張博文 濟寧報導  近日,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在濟寧正式開館。  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位於濟寧市檔案館新館二樓西側,為「館中館」形式的專題展館,整個展出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家學淵源,幼學傳承」、「音樂薰陶,書法相伴」、「實現夢想,奮起向上」、「再委新任,奉獻社會」、「開闊視野
  • 呂建德書法藝術陳列館正式開館
    12月4日下午2點,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在濟寧市檔案館(太白湖新館)正式開館。呂建德先生書法藝術陳列館(攝影/崔保寧)呂建德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原任濟寧市孔孟書畫院院長、書記,濟寧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濟寧政協書畫社副社長。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狂草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是連續三屆的濟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首批濟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濟寧文學 生命中的墨香——呂建德
    3月1日,呂建德小楷書法精品展暨《呂建德小楷墨跡》首發式在濟寧市博物館舉行。濟寧在線特刊發李木生先生的這篇文章以示祝賀。大半生過去了,他在書法的路上,一步一個臺階地走過了知、好、樂的歷程,終以一腔近乎痴迷的熱愛,在中國書法藝術的天地裡,烙下了自己頗具識別感的腳印。方正字庫收錄其行楷、魏碑兩種字跡,命名為「呂建德行楷」、「呂建德魏碑」,作為字模向社會推介並被廣泛應用,就是最好的證明。
  • 呂建德3D全景藝術館上線 實現身臨其境雲觀展
    呂建德3D全景藝術館是面對5G時代的到來,以最新的傳媒技術優勢為支點推出的書畫家藝術展的全新呈現方式,將最新的3D場景技術應用於藝術館建設中,將書法家呂建德先生多年來創作的經典作品以立體的空間方式呈現給廣大藝術愛好者,改變傳統藝術展覽館的體現方式,以及觀眾的觀展模式。
  • 劉正成先生書法藝術賞析(一)
    撰著:《劉正成書法集》、《當代書法精品集·劉正成》、《劉正成書法文集》(三卷)、《書法藝術概論》、《晤對書藝——劉正成書法對話錄》、《江山尋繹——劉正成書法作品集·辛卯卷》、《劉正成癸巳迎春作品集》等,歷史小說集《地獄變相圖》、文化隨筆《英倫行色》等。
  • 五華區:開展家風漫畫書法巡展 邊賞藝術邊受教育
    45幅原創漫畫、35幅書法作品整齊排列,幹部職工興致勃勃地邊看邊議論紛紛……近日,五華區廉政家教家風漫畫書法作品巡展在區級行政中心一樓開展。廉政家教家風漫畫書法作品巡展是五華區創新廉政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手段的生動實踐之一。展覽的漫畫作品和書法,以不同的視角和切入點,生動形象地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家教家風的核心內涵和秉公用權、清正廉潔等克己修身的價值理念,以點帶面,以小見大,借有形之筆,傳無形之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
  • 趙孟楷書欣賞,《妙嚴寺記》寫出書法藝術美!適合書法初學者!
    說到趙孟各位書法愛好者肯定並不陌生,他是我國元朝的著名書畫家,不僅擅長繪畫對中國的書法同樣非常的了解,特別是他的楷書同樣達到了書法藝術美,也被後人稱為是楷書四大家,既然能成為楷書四大家,那趙孟的書法肯定非常的美吧,如果你是趙孟的粉絲,那肯定對趙孟的「趙體」也是非常的熟悉吧?
  • 書法家陳鵬宇先生的書法和方寸之間的攝影 心香文藝
    陳鵬宇先生是一位勤奮好學的書法家,字素靜,號田舍人,江西吉安人,從小酷愛寫字,成年後追崇王顏,鑽研行草,經過漫長磨鍊,逐漸悟入書法藝術。現為新餘市直老年書協理事,新餘市書協會員,北京華夏蘭亭書畫院院士、書法家。陳先生對書法有一種字癖,見字就想書,而且這種想是從骨子裡出來的。
  •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誰是這個時代的藝術王者?從中國歷史過往的朝代中,我們知道每一個朝代都會選擇這個朝代的每一個方面的真正代表者。我有一個預感,只要言恭達先生不改初衷,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這個時代將有可能挑選他為書法藝術的代表者。—— 熊召政恭達先生書法功力厚實,書路寬闊,數十年來不廢臨池,且數體皆能,為當代實力派書家之翹楚者。
  • 書法是抽象的藝術嗎
    漢字是書法之根,技術是之本,所以寫字是技術,書法是藝術。那麼書法是抽象的藝術嗎?書法 抽象線條藝術書法是一門藝術,具有藝術美學的價值,是具象和抽象完美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以漢字為載體,用線條的語言表現富有想像力的思想情感。
  • 著名書法家楊定鋒先生映客直播分享書法藝術心得
    6月15日晚,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研究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硬筆書法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直書法家協會、湖南省金融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楊定鋒先生在映客直播開啟了個人書法藝術心得分享直播活動。這場以「墨香書韻、匠心傳承」為主題的書法直播反響熱烈,吸引了近5.6萬人在線觀看。
  • 魏了翁書法藝術探賾
    現將他之書法藝術進行一番探討,就對其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之地位有所而知了。他的書法成長和創作道路是十分漫長的,前後經歷了幾十年。青少年時期主要吸收前賢的優良傳統。他首先學習楷書,走的是古人所秉承的「學字先學顏」的這條法則;小楷則習鐘太傅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黃庭經》等;後來又學習過王之《蘭亭序》。
  • 著名書法藝術家——辛緒國先生作品賞析!
    蔡恆波先生與辛緒國先生合影留念中國東方巨龍藝術家協會理事辛緒國先生,1964年生,中國象形字書法傳承人。祖籍山東省兗州,曾經受著名書法家蔡恆波先生的言傳身教兗州是古九州之一,歷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輝映。
  • 自古書法名家多,唯有碑刻留其名|張仲亭書法石刻欣賞
    2018年,濟南華山重修華陽宮,應邀為《重修華陽宮記》書丹。濟南五龍潭秦瓊祠題寫石刻兩邊詩詞濟南五龍潭秦瓊祠題寫石刻兩邊詩詞局部張仲亭先生應邀請書丹《聖母泉記》碑刻文。聖母泉位於曲阜尼山、大聖人孔子出生地。
  •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榮譽理事丁書良先生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這裡是膠東半島僅有的兩處「龍山文化遺址」之一,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和樸素的民風民情,儒家思想影響著這裡的世世輩輩.解放戰爭的炮聲是我的最早記憶,不久這裡解放了.從此,山村裡活躍起一夥年輕文化人,後來他們竟引領了山村文化建設半個多世紀.受這種文化氛圍和後來學校的影響,我從小就喜歡音律和書畫,而且這種啟蒙的薰陶根深蒂固,使我一生鍾情藝術教育.
  • 濟寧籍書法家呂建德3D全景藝術館上線
    濟寧新聞網訊 動動手指,足不出戶縱覽名家書畫,3D旋轉全景展示搭配在線互動,讓書法家與藝術愛好者「雲相聚」!近日,濟寧籍著名書法家呂建德3D全景藝術館全新上線,展出以最新的3D場景技術為支點,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模式,將呂建德多年來創作的經典作品以立體的空間方式呈現給廣大藝術愛好者。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形式論,書法的視覺藝術
    本文乃作者美食界的小阿哥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書法是視覺藝術,人們的視覺所能感受到的,都是它的形式。人們感受書法的美是以書法的直觀形式為根據地。書法是視覺藝術事實是:書法作為造型藝術,它的構成的一一切方面都通向精神,反映精神,作用精神。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鄧先生的輟筆實在是中國書法的一件憾事, 但現存的部分, 已憑藉著其中的對中國書法獨到的現代美學見解, 成為中國書法發展史上一道美麗的風景、一個耀眼的標誌。這些美學見解, 啟迪著後學, 為後來的書法美學研究提供了借鑑。2 0多年後, 宗白華先生的重要美學文章《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 , 正是在鄧以蟄先生文章的基本內容上發展深入的。
  • 參觀于右任書法藝術博物館雜記
    今年4月份,去了一趟于右任書法藝術博物館,收穫頗多,今天帶著回憶做個雜記吧。于右任是誰?于右任先生是國民黨元老、書法家,卻鮮有人知他還是位詩人,先生早在二十年代末,研究草書,並且致力於將草書標準化、規範化。還確立了「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