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發現之後,海洋就成了連接世界各國的紐帶,世界歷史上的殖民大國,都是擁有海岸線的島國或沿海國家。近代以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海洋的作用越發凸顯,縱觀現代世界的富國強國,也幾乎都是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而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則往往比較被動。
就比如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因硝石戰爭被智利擊敗,被迫把唯一的沿海省份割讓給了智利,從而徹底失去了海岸線。本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浪潮的發展,玻利維亞的對外貿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沒有一寸海岸線,玻利維亞的貨物只能藉助鄰國秘魯的港口出海,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還受制於人,可以說相當被動。由此可見,海岸線是非常重要的。
當今世界海岸線最長的國家當屬加拿大,長度可以達到20萬公裡。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面積大,以及北部擁有很多細碎的島嶼,無形中增加了海岸線的長度。而海岸線最短的國家為歐洲的袖珍小國摩納哥,海岸線只有四公裡。當然摩納哥面積也很小,海岸線短並不足為奇,下面介紹四個面積不算小,海岸線卻不足100公裡的國家。
第一個和第二個可以一起說,分別是斯洛維尼亞和波赫。這兩個國家曾經同屬南斯拉夫,曾在亞得裡亞海東岸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不過南斯拉夫的海岸線,大部分屬於克羅埃西亞。同屬一國時,自然可以使用克羅埃西亞的海岸線,但南斯拉夫解體後,各國分別獨立,斯洛維尼亞和波赫就只剩下短短不足百公裡的海岸線了。
斯洛維尼亞總面積2.02萬平方公裡,位於中歐南部,毗鄰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包圍,西南在亞得裡亞海有一小段海岸線,長約47公裡。波赫全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面積5.12萬平方公裡,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北部,東鄰塞爾維亞,東南鄰黑山,西南北三面幾乎被克羅埃西亞包圍,粗略一看,就像一個內陸國,但如果仔細看,波赫在西南有一段海岸線,將克羅埃西亞沿海國土分成了兩部分。波赫這段海岸線僅長20公裡,僅僅強於摩納哥,是世界上海岸線第二短的國家。
第三個,伊拉克。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總面積43.83萬平方公裡。在世界範圍內,這個面積已經不算小國,但伊拉克只有國土的東南部瀕臨波斯灣,而且還被科威特擋住了大片近海土地,海岸線只剩約60公裡。這對石油大國伊拉克來說,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其實伊拉克和科威特原本都處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科威特於1899年淪為英國殖民地,伊拉克於一戰結束後,淪為英國殖民地。兩塊土地在英國殖民體系內級別相等,所以到了1932年伊拉克自立時,科威特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後來在英國的主持下,兩國劃清了界限,也就形成了兩國的現代邊界。
第四個,剛果(金)。這個國家位於非洲中部,總面積234萬平方公裡,是個名副其實的領土大國,但剛果(金)的海岸線卻只有37公裡。這條短短的海岸線,和伊拉克類似,也是在西方列強殖民非洲的背景下產生的。
當時西方殖民者到非洲佔地,也要分先來後到,其中葡萄牙是最早開始殖民活動的國家,早已佔據了剛果南部安哥拉的大段海岸線。而當比利時人到非洲中部探險時,法國人也已經佔據了剛果河北岸的大片土地,所以在剛果河兩岸形成了比屬剛果,以及法屬剛果,也就是現代的剛果(金)和剛果(布)。
在法國和葡萄牙的南北夾擊下,比屬剛果的海岸線只剩下一小段,但仍然遭到法葡兩國的不斷侵擾。後來帝國主義國家在柏林召開會議,各大國互相妥協,比利時才名正言順地得到了這一小段海岸線。剛果(金)剛果(布)以及安哥拉獨立後,分別繼承了帝國主義國家劃定的疆界,所以剛果(金)的海岸線只有短短的37公裡。以上就是四個海岸線不足100公裡的國家,當然這類國家不止四個,只是這四個比較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