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商報
25年前,鄭州乃至河南的窗口,或許在鄭汴路106號。
那是屬於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的時代,作為河南省「八五」期間十大重點基礎工程之一,一時間商賈雲集、人潮湧動。
15年前,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打樁動土,以其為原點,帶動鄭東新區CBD從滿是荒草、魚塘的郊區,變身為熱鬧熙攘的中心區域,其房價,也由每平米三四千上漲到兩三萬。
到明年,更為大手筆的鄭州新會展中心將在航空港區亮相,與機場、高鐵南站近在咫尺、相互映襯的新會展中心,是否是航空港區區域價值躍升的引爆點?
會展是「觸摸世界的窗口」,更是「城市的麵包」;其建設意味著周邊市政配套的快馬加鞭,其投用更像財富旋渦,裹挾著資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成為新的城市增長極。
從鄭汴路中原國際博覽中心,到CBD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再到港區的鄭州新會展中心,25年光陰流轉,給當下的置業、投資帶來怎樣啟示?
站在會展觸媒的經度,拉長時間的緯度,告訴你答案。
=【東移】=
10年,舊的在沒落,新的在崛起
鄭汴路與未來路交叉口東北角,中原國際博覽中心。
當你開車駛過時,或許會注意到駕校門牌、4S店展廳、裝修公司門面,或許不會想到,在1993年,佔地面積14萬2平、室內展覽面積2.3萬平,室外展覽廣場3萬平的博覽中心,曾是中原的門面。
「河南省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 、「中國中西部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
一個個展會在這裡召開,雙迴路供電、中央空調、自動消防、程控,高大上成套會務服務系統更是引時代風潮。
向西4公裡,是繁華的「二七」商圈、火車站;向東北方向4公裡,是當時的鄭州燕莊機場。離鄭汴路汽車站更是近在咫尺。
然而,僅僅10年後,在燕莊機場故地,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拔地而起,以鄭東新區原點的身份,成為中原城市發展的名片。
=【觸媒】=
這是屬於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和鄭東新區的15年。
在美國城市規劃師Wayne Atton和Donn Logan的城市觸媒理論裡:會展中心作為城市設計元素的強勢介入,促進市政配套成熟,帶動周邊發展,引發財富的「鏈式反應」,推動城市按照規劃意志持續發展。
在這個意義上,是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成就了鄭東新區CBD:
作為如意湖邊重要地標,會展中心代表國際鄭的臉面;承辦大型會議、展覽和節慶活動,迅速提升新區的人氣;商業活動集聚更引來財富集聚、擴散,為CBD內環外環60棟寫字樓拉動人氣。
去年,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共舉辦展覽130場、會議150場,參觀人數達到250萬人次。
而在這15年間,鄭東新區的房價,也由每平米三四千上漲到兩三萬。
就在明年,位於航空港區的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就要投入使用,佔地面積2450畝,總投資100億元,室內總展覽面積為40萬平方米的它,能否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複寫鄭東新區的財富神話?
=【分析】=
1、交通條件:是否有便捷的交通
為應對展覽期間暴增的人流、物流,外部的交通條件和配套設施是首要選擇,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就是典型範例:
從機場出發,沿機場高速、中州大道,快速路直達會展中心樓下,直線距離約30km;
從高鐵東站、京港澳高速鄭東新區出口,沿金水路向西直行也能到達會展中心,直線距離分別為約5km和9km;
會展帶來臨時性龐大客流,單靠道路交通難以承載,地鐵1號線的開通,大大方便會展期間人流導入和疏散。
而相比之下,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幾乎就建在交通樞紐旁邊:
相距年旅客吞吐量2430萬人次(2017年)的鄭州機場T2航站樓只有不到半小時車程;
緊鄰的鄭州高鐵南站(在建),設計16臺32線,將成為「米」字形高速鐵路網重要樞紐站;
由鄭民高速、商登高速、京港澳高速、機西高速圍成的高速環,1.5小時覆蓋中原城市群;
G107東移、S102、華夏大道形成縱橫交織快速路網,再加已經通車的城鐵、地鐵與正在建設中的高鐵,無論是地面交通還是軌道交通,都十分通暢。
2、規劃前提:是否處在城市發展的潛力地帶?
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真可謂生不逢時,上世紀90年代,河南、鄭州「不沿邊、不靠海、地處內陸」,對外開放受到很大制約,無法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
博覽中心周邊,更多的布置了中博家具中心、鳳凰城商品大世界、東建材等家居建材類專業市場,以及居民小區、汽車銷售點等,產業不上檔次,規劃沒有一盤棋,限制了區域的長遠發展。
現如今,新會展中心所在的航空港區,卻是國家戰略、全省規劃、「雙城引領」的區域地位。
5年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我國首個目前唯一一個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航空經濟實驗區。
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民航局牽頭編制了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航空港實驗區十三五規劃」被列為全省專項規劃之一。
剛剛頒布的《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更是明確將航空港實驗區列為「雙城引領」中的一城。
區域前景的定位,是新會展中心選址的原因;新會展中心的投用,也必將為港區尤其是東港片區帶來新的增長點。
3、布局均衡性:整體均衡,考量潛力
雖然地處平原,但鄭州市城市的擴張,仍受到多種限制。
北有黃河天塹;西有山脈阻隔;自從鄭東新區成立以來,鄭州一路向東,白沙、綠博、開封西……
既要考慮均衡布局,又要要素稟賦,又要考慮發展的空間延展,有臨空經濟、高規格規劃的航空港區,輻射周邊鄭州市區、新鄭、中牟、許昌,甚至通過機場和高鐵南站輻射華中、華南,以此為原點,畫出的必定是個大圓。
與此相應,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所處的CBD已是不折不扣的城市中心,周邊商辦產業成熟,停車難、亂停車已成頑疾,而會展中心自身產生的臨時性車流量也很大,兩者疊加,必然會給疏散造成巨大困難。
鄭州實體經濟只能向南,憑空港借力,再造經濟增長極。
4、經濟腹地的廣闊度:高鐵、機場,放大輻射半徑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選址鄭東新區CBD核心,是以中州大道路西的金水區,以及鄭東新區,乃至鄭州市作為經濟腹地。
在柏林、漢諾瓦等國際都市,也都以城市為依託興建會展場所,設置專用的鐵路客運站,修建連接機場的高速公路方便人流集散。
不過,德國萊茵河畔的杜塞道夫會展中心卻是依託機場選址,這和鄭州把新會展中心布局在港區同樣不謀而合:
左鄰機場、右臨高鐵南站,它的經濟腹地就不止是鄭州,而是隨著米字高鐵網、民航航線擴展至全國,尤其是高鐵1.5小時交通圈的華中大地。
5、區域經濟潛力:近3億手機,臨空產業全國第一
初步統計,2017年港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0.1億元,增長14%,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總量排名全市開發區第一,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3.4%。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完成進出口總值3374.5億元,蟬聯全國綜保區第一,全省、全市佔比分別達到64.5%、84%。
港區2017年手機總產量2.99億部,超越重慶,居全國第二。其中,非蘋手機完成1.96億部,增長48.7%。
據復旦大學國際空港城市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港區臨空產業單項排名全國第一,綜合競爭力排名第六。
機場以北,有富士康、沃金商圈,資源配套、地產開發日漸成熟,入住人口也逐步增加;在園博園展會的帶動下,南港區域周邊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一日千裡,路網已基本成型;
相反倒是機場東部的東港片區,有大塊的土地儲備,卻缺乏有力的形象提升和經濟帶動,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和鄭州南站選址東港,就是看中了東港大量的土地儲備,具備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潛力和空間。
=【前景】=
在廣州,國際會展中心選址定於琶洲之前,那裡完全說不上成熟。
投用後,每年帶來約二十萬採購商、兩萬家參展企業,更有巨大的展覽、商務、居住需求,政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設施配套。利好的政策使得投資者對琶洲地區產生良好的預期,區域價值上升。
如果把鄭州市比作太陽,港區就是地球。
航空城不是一個睡城、新區或衛星城,更不是鄭州市的一個附庸,它有自成體系的發展動力。
交通樞紐之處,人群聚集之所,高端產業扎堆,政策利好扶持,這就是港區的增值動因。
新會展中心的明年投用,必將帶來新的發展利好。
港區的價值成熟要等多長?官方的說法是再幹5年。
你覺得會等多久?
港區離鄭州10公裡發展空白帶,何日能填平?
實體經濟做的好,市政配套完善否?
港區2016年猛漲後,是否還有投資機遇?
儲備用地天量,二手房到底能不能賣上價?
誰適合在港區置業,剛需外溢、投資投機,還是周邊地緣客戶?
請關注我們後續報導!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高瞻展
責編:徐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