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臺灣大學生繪製自己的「西安攻略」。 張一辰 攝
中新網西安8月30日電 (記者 張一辰)「歌舞劇《長恨歌》的表演給我此行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上高中、大學時也學習過這首詩,但來到故事的發生地華清宮,還是讓我心潮澎湃。」來自臺灣清華大學的陳鬱樺向記者談到。
30日,來自臺灣的32名大學生在西安結束了八天的參訪行程之後齊聚一堂,分享自己的「西安攻略」,並對此次「文化之旅」進行暢談。
陝西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也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擁有豐富的歷史遺存。黃帝陵、大雁塔、秦兵馬俑等都是中華文化的標籤。據中國第三次文物普查資料顯示,陝西省境內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9058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處。
據介紹,此次來自臺灣多所高校的32位大學生,在參訪西安的過程中,通過「傾聽」西安的歷史與文化,「觸摸」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建築等燦爛成就,探尋華夏文明根源。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年輕人,還是要多往外走。」陳鬱樺說,西安的人文資源和歷史積澱豐厚,對於學習藝術類專業的她而言,契合度很高,希望畢業後能夠來到西安發展。
在當日進行的「研習營成果發布」環節,臺灣大學生們通過戲劇表演、遊戲、影片等形式,展示研習成果,分享體驗心得。
臺灣中興大學的黃雁莞作為此次研習營的學生代表告訴記者,此次研習營是由來自臺灣不同大學與專業的學生組成,期間大家目睹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壯觀,也在華山上體驗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還參觀了陝西歷史博物館和西安博物院,並與千年文物近距離接觸,這些都令大家對古都西安有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