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10月21日訊(記者 王建平)五馬街,這條溫州老街,其實並無太大特色,卻為何又總被提起?對於溫州市民來說,五馬街是溫州的一個象徵,也是溫州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而對於外地來溫的遊客來說,五馬街是溫州的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標。
五馬街古稱五馬坊,溫州舊城古街道之一,東起解放街與公園路相接,西至蟬街與府前街相交,街長四百米,寬十二米,街兩側擁有十四條小巷。相傳始於東晉,唐宋沿襲不變,清代改名五馬街,一九三四年改名中山路,一九四九年後恢復五馬街之名。一九七四年改為瀝青路面。一九八四年四月定為溫州市標誌性購物步行街。
這條街上店鋪林立,很多溫州的鞋類和服裝品牌都在這裡設有專賣店,在20世90年代至21世紀初的頭幾年是五馬街的鼎盛時期,那時的五馬街,街上從中午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左右,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連帶著周邊的紗帽河、公園路、縣前頭也跟著熱鬧起來,由此形成了一個熱鬧的五馬商圈。在溫州人心目中,當時的五馬街是可以和上海的南京路齊名的。總是聽見帶著外地來的客人逛五馬街的溫州人得意的說,這裡就是溫州的南京路。
2000年到2001年左右,有關部門對五馬街進行改建,保留了原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以及第一百貨商店、五味和副食品商場、金三益綢布店、老香山藥店、溫州酒家等一批老字號,這些老店大都創辦於清代和民國期間,不少店鋪的歷史在百年以上。但如今,五味和已經易主,溫州酒家也已經移到了邊上的一個小胡同裡繼續營生。街兩旁的西式建築確實挺有味道,老牆的頂部甚至長出了榕樹。
五馬步行街的中央有座椅,逛累了可以坐著休息,五匹馬的雕塑原來立在和府前街接口的老香山藥店前面,後來被移到了五馬街的中段,原來位置的平臺則被改造成展示清光緒八年刊行,民國二十四年輔版的老溫州地圖。從地圖上看到,整個溫州城被水環繞,城內水道縱橫,如果現在的溫州還是保持當時的面貌的話,整個水城的感覺是絕對不亞於威尼斯的。
相較於當年的熱鬧場面,事實上,來溫州逛五馬街已經成了一個「形式」,購物已在其次。除了溫州的幾個鞋類和服裝品牌,基本沒什麼可以出手的,倒是幾樣吃的可以留意一下,一是在公園路往五馬街進口左手邊,是一方新建的溫州十二令圖照壁,在後面小巷子口上便有家陳輝魚圓,開了很多年,溫州本土味道,可以去嘗一嘗,相較於外地,溫州魚圓不是圓的,呈條狀,這也是溫州魚圓與外地魚圓最大的區別。而右手邊的小胡同進去,則有溫州酒家的一些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