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蔣介石兩拒「琉球」為釣魚島爭端埋禍根

2020-12-13 環球軍事

蔣介石想藉助開羅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開始進入反攻階段,隨著義大利的無條件投降,納粹德國的覆滅已成為時間問題,對日作戰開始成為同盟國的作戰重心。為此,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召開由美、英、中、蘇四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以加強反法西斯聯盟,協同對日作戰。

由於蔣介石一向對蘇聯不友好,史達林反對將中國列為四大強國,加上又瞧不起蔣介石,不願與蔣會面,故對羅斯福的倡議遲遲未予答覆。史達林的態度和想法,使羅斯福頗感意外。

考慮到史達林與蔣介石的矛盾,羅斯福決定將四巨頭會議分兩次開,即先在埃及開羅開中、美、英首腦會議,然後再在伊朗德黑蘭開美、英、蘇首腦會議。這一想法得到中、英兩國的贊同。

1943年11月9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告知他在兩三天內去北非,請蔣介石和英國首相邱吉爾與他在開羅會晤,希望蔣介石11月22日抵達開羅。蔣介石接到電報後,認為這是一個廢除不平等條約,恢復中國國家利益的好機會,於是要求手下官員擬訂會談方案。其中涉及中國政治方面的方案包括:戰後將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交還中國,並無償接收南滿鐵路與中東鐵路等。蔣介石對這個方案甚為滿意。11月18日上午,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以及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美國在華軍事將領史迪威和陳納德等20餘人,從重慶白市驛軍用機場分乘兩架飛機飛往埃及。

建議中美共管,蔣介石一拒琉球

開羅會議於1943年11月22日—26日召開,其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了4次。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佔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

羅斯福突然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大大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不知該如何回答。過了老半天,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這麼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往下說。

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包括先島諸島、衝繩諸島、奄美諸島、土噶喇列島、大隅諸島等島嶼,面積約4600平方公裡。12世紀琉球群島上出現了中山、山南、山北3個小王國,公元1372年開始向中國明朝進貢,國王分別受明朝冊封,官民與明朝往來十分頻繁。此後,該群島又形成了統一的琉球王國,但仍向中國封建統治者朝貢。1609年,日本薩摩藩諸侯島津氏用武力徵服琉球。此後,琉球王雖向明朝與薩摩藩同時進貢,但國王仍受中國冊封,而且一直延續到清朝。琉球國王一直受中國冊封,在交往中又偏重中國,日本統治者對此極其不滿,十分擔心琉球歸併於中國。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未與中國商量,強行廢琉球王國為琉球藩。1879年,日本又強行吞併琉球藩設置衝繩縣。

日本對琉球的強行侵佔,曾引起許多國家的不滿,琉球人民也曾用各種方式進行過反抗,但都失敗了。琉球群島系中國的東大門,歷史上又與中國關係密切。羅斯福想把日本用武力侵佔的琉球群島交給中國,自然有他的考慮,但由於蔣介石的猶豫態度,羅斯福第一次提出的這一建議沒有成功。

懼怕日本,蔣介石二拒琉球

11月25日,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

蔣介石見羅斯福又提到這個問題,想到琉球被日本佔領了多年,在國內草擬的談判方案又不含琉球問題,變得十分猶豫。羅斯福見蔣介石半天不作聲,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補了一句:「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蔣介石猶豫再三,最後答覆道:「琉球的問題比較複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羅斯福心裡明白了:蔣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島。蔣介石對琉球的態度,讓羅斯福感到不可思議。

自此以後,羅斯福及美方的其他人員在蔣介石面前再也不提琉球的事了。

蔣介石當時為何不要琉球群島呢?據後來跟隨蔣介石到開羅的國民黨官吏們分析,他去開羅,主要是爭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沒有爭琉球的方案,蔣介石認為能將東北、臺灣及澎湖爭回來就足夠了。另一個原因是日本是亞洲強國,蔣介石怕中國得到琉球後,日本日後找中國扯皮,中日兩國再結新怨。

由於蔣介石堅持不要琉球群島,故《開羅宣言》在寫到日本應歸還中國的領土時,只提到「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隻字未提琉球群島。

蔣介石嚴防消息洩露

開羅會議結束後,蔣介石才回過味來,開始後悔沒有接收琉球群島。蔣介石覺得這件事說出去有損他的形象,於是叮囑王寵惠說:「羅斯福要把琉球交給我們的問題,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再不要往外說了。如果有人問此事,就說我們沒有條約、根據,提不出理由。」儘管蔣介石對王寵惠千叮嚀萬囑咐,但王寵惠回到重慶後,還是向極少數關係密切的國民黨要員透露了羅斯福要將琉球群島劃入中國的事。此事在國民黨高層傳開後,許多人跑去找王寵惠詢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王寵惠怕事情搞大了難以收場,再也不敢講出實情。此後,國民黨的文件、檔案、雜誌、圖書一提到琉球問題時,都說因無根據,故中國在開羅會議上未提琉球群島的問題。

1945年3月26日,美軍發起衝繩戰役,並在3個月後佔領了琉球群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韓戰的爆發,美國改變了對中日兩國的態度,開始扶植日本為其亞洲戰略服務,美國在琉球群島問題上的立場也發生了重大改變。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完全主權。1972年,美國將琉球諸島交給日本。隨後,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島。

1962年3月19日,臺灣《聯合報》記者司馬桑敦得知美國政府馬上要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主權時,心中很不舒服,他發表了一篇文章,指責國民黨政府在開羅會議上太馬虎,不提琉球問題,以致本該歸中國的琉球落入日本之手,使中國的東部海防被撕開一道大裂口。司馬桑敦和臺灣群眾當時還不知道,不是蔣介石馬虎沒提琉球的問題,而是蔣介石執意不要琉球,而且連拒了兩次。

司馬桑敦的文章引起了臺灣當局的注意,為了使此事不至擴大,蔣介石親自出面辯解。他在一次國民黨的高層會議上說:「實際上,琉球與臺灣,在我國歷史上地位不同。我們當時(開羅會議)認為琉球是我東海的屏障,軍事重要性較大。我們同意,應由中美兩國經過聯合國之委託程序,實行共管,又以為此非當時緊急之事,故曾表示將來再說。」羅斯福兩送琉球群島被他拒絕的事,他卻一字未提。

蔣介石不要琉球群島,日本深受其益,美國也獲得了大利。今天這一地區複雜的政治軍事態勢,以及各種資源的糾紛,都是在這次安排的大框架下產生的。

(本文參考資料:《中國國民黨與臺灣》,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2月印,作者陳三井;《雷震全集》,臺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雷震著。)(《環球時報》2005.07.22第23版)

相關焦點

  • 釣魚島禍根:懼怕美日蔣介石曾兩拒「琉球」
    1943年11月9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告知他在兩三天內去北非,請蔣介石和英國首相邱吉爾與他在開羅會晤,希望蔣介石11月22日抵達開羅。蔣介石接到電報後,認為這是一個廢除不平等條約,恢復中國國家利益的好機會,於是要求手下官員擬訂會談方案。其中涉及中國政治方面的方案包括:戰後將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交還中國,並無償接收南滿鐵路與中東鐵路等。蔣介石對這個方案甚為滿意。
  • 阮次山:蔣介石不願收回琉球 釣魚島給了日本
    核心提示:二戰即將勝利時,戰勝國召開開羅會議討論戰後問題,蔣介石作為四大戰勝國之一的代表出席,然而出於種種考慮,蔣介石並沒有藉機提出收回琉球群島,結果琉球群島與釣魚島被劃歸日本。鳳凰衛視8月20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阮次山:過去有人講,我們跟臺灣之間,在釣魚島問題上面可以合作。我一直反對合作之聲。為什麼?過去釣魚島的事情,今天我們也沒有時間講了,過去蔣介石在二戰開羅會議的時候,他不願意收回琉球,所以琉球就跟著釣魚島給了日本,他把行政權給了日本,造成了現在這種狀況。
  • 蔣介石在琉球的一念之差 害了琉球也害了中國
    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羅斯福突然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蔣介石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他沉默了許久,小心謹慎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 今日話題歷史版:蔣介石拒絕收回琉球?
    蔣介石拒絕收回琉球?近半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問題,牽動了諸多國民之心。許多與之相關的歷史問題也被翻了出來。《二戰蔣介石兩拒「琉球」為釣魚島爭端埋禍根》 ,就是其中之一。許多讀者也來信希望能夠用確鑿的史料來證實或澄清這樣的傳言 。故搜集資料,成此專題。
  • 專家:釣魚島主權不能放 琉球問題不能忘
    由此來看,處理中日之間的海洋問題,應把握好三個要點:一是釣魚島屬我之歷史與法理依據;二是衝繩海槽(黑水溝)是中日(琉)兩國的天然和歷史邊界;三是琉球國的歷史地位及琉球群島的法律地位尚需討論。總結為兩句話,就是「釣魚島主權不能放,琉球問題不能忘」。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掌握著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完整的歷史證據鏈和壓倒性國際法理優勢。
  • 專家:中國釣魚島主權不能放,琉球問題不能忘
    近日,人民日報刊文談《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揭示了釣魚島列嶼是在《馬關條約》中隨著臺灣島、澎湖列島等被日本竊取,在二戰後又與這些島嶼一起回歸中國的事實。釣魚島列嶼從來不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日本方面不顧上述種種,頑固地挑起新一輪釣魚島爭端意指兩處:一為圖謀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各種經濟、戰略利益,二為妄圖否定二戰後國際秩序,做「正常國家」。  目前,我國已對釣魚島及其周邊海域建立全海域、常態化、值守型巡航,這種常態化管理已經逐漸滿足了國際法關於類似釣魚島之無人島「實際控制」的標準。
  • 琉球群島與釣魚島
    將兩者聯繫起來併為一體,僅僅始自1953年12月25日。這一天,美國陸軍少將大衛·奧格登(DavidA.D.Ogden)代表美國琉球民政府發布「第27號令」,即關於「琉球列島地理界線」的布告,該布告稱,「根據1951年9月8日籤署的對日和約」,有必要重新指定琉球列島的地理界線,其中第一條規定:將當時美國琉球民政府管轄的區域指定為:「包括北緯28度、東經124度40分、北緯24度、東經122度,北緯24度、東經133度,北緯27度、東經131度50分,北緯
  • 關於琉球群島及釣魚島的歷史考證
    日本媒體惡意炒作的「潛艇事件」主要發生在琉球群島及釣魚島周邊地區,這裡也是中日兩國近來爭端激烈的地方。日本對這一帶如此敏感,與這兩個地方特殊的歷史背景緊密相關。琉球群島北接日本九州,南接中國臺灣省,是東北亞地區東出太平洋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 港媒:中國要軟硬兼施逼日放棄釣魚島保琉球
    【我海監赴釣魚島3海裏海域巡航】香港《文匯報》2月19日文章 原題:保衛海權要有新思維新策略最近,為反制日本政府將中國領土釣魚島國有化的行徑,中國政府持續4個月派遣海監船、漁政船進入釣魚島此一舉措,是中國捍衛釣魚島主權的一小步,卻是保衛海權要有新思維新策略的一大步。中國的國土面積是多少?絕大多數人回答是960萬平方公裡,顯然沒有算上約30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這片海域,除了渤海是內海之外,從黃海、東海到南海,百分之五十二面積與日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8個鄰國存有不同程度的爭端。
  • 二戰後中國試圖收復琉球 為何被日本強佔
    學界普及歷史常識政府研議歸屬方式二戰後,中國曾嘗試收復琉球琉球群島位於太平洋上、東海之中,自東北向西南蜿蜒橫列在日本九州鹿兒島與臺灣島之間。根據美國外交檔案,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支持中國收復臺灣,並與蔣介石提及琉球問題。「蔣介石答稱,中國很願意同美國共同佔領琉球,並根據國際組織的託管制度,與美國共同管理該地」。蔣介石後來做出解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歸我專有為妥也。」當時,中國地理學界的一些精英也關注著臺灣、琉球的命運。
  • 二戰後中國試圖收復琉球 但為何被日本強佔
    學界普及歷史常識政府研議歸屬方式二戰後,中國曾嘗試收復琉球琉球群島位於太平洋上、東海之中,自東北向西南蜿蜒橫列在日本九州鹿兒島與臺灣島之間。根據美國外交檔案,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支持中國收復臺灣,並與蔣介石提及琉球問題。「蔣介石答稱,中國很願意同美國共同佔領琉球,並根據國際組織的託管制度,與美國共同管理該地」。蔣介石後來做出解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歸我專有為妥也。」當時,中國地理學界的一些精英也關注著臺灣、琉球的命運。
  • 第三章 釣魚島爭端的由來
    (一)二戰後的琉球主權未定與釣魚島問題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第8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中明確接受《波茨坦公告》,並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因此,釣魚島作為日本所竊取的領土,理應歸還中國。
  • 楊天石:蔣介石與釣魚島的主權爭議
    將釣魚島和歸還琉球問題混雜是美國政府安下的釘子。蔣介石原先希望美國政府分開處理,將釣魚島歸還中國,但美國不聽。退到臺灣後,蔣介石仰賴美國的援助,以維護自己的政權,但是,在美國決定將釣魚島的「行政權」轉交日本後,蔣介石終於對美國說了「不」字。
  • 釣魚島問題的由來
    蔣介石:閣下是否指琉球群島而言?中國暫時不欲將琉球群島收回,只希望中美共管,或國際共管。琉球由國際共管比較由中國管理為妥。這是從美國外交檔案與中華民國檔案,由記錄體轉換而成最接近現場可能的對話。1943年,開羅會議,羅斯福與蔣介石討論琉球問題——在釣魚島事件連綿不絕的爭議與衝突過程中,研究者探根溯源,認定這一事件的源頭性「失誤」,是蔣介石當年沒有收回琉球。
  • 中日釣魚島爭端,存在哪些美國因素,日本妄想強佔的依據是什麼
    去年,釣魚島的問題,又被炒得沸沸揚揚。大家熟知的是,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而日本一直想強行佔為己有。然而釣魚島主權之爭,其中牽扯的各種因素,有很多的讀者不慎了解。首先我們說下釣魚島的基本情況:釣魚島位於,中國臺灣的東北部,由眾多的島礁組成。
  • 二戰後,蔣介石的默不作聲痛失收復琉球機會,揮之不去的痛
    琉球諸島在二戰後,在蔣介石默不作聲的情況下錯失最後收復機會,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揮之不去的痛!它是由大大小小70多個島嶼組成,衝繩縣為主要部分,也是處於一個核心位置。由於處在亞熱帶氣候,所以盛產菠蘿以及甘蔗兩大水果,同時還有發達的畜牧業以及漁業,現如今旅遊業也相繼發展起來。
  • 《日中領土爭端的起源》:釣魚島從歷史上看從未屬於日本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 今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召開了《日中領土爭端的起源——從歷史檔案看釣魚島問題》出版座談會。該書披露的圖片及文字資料證明釣魚島從歷史上看從未屬於日本,而是屬於中國臺灣島的附屬島嶼,日本政府實際上是從中國掠取了釣魚島。 作者村田忠禧先生關注中日間關於釣魚島的爭議已經很久。
  • 蔣介石日記密集談及釣魚島:無力駐防,分兵將為大陸「所乘」
    8月11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日本聲明其尖閣島(由於1969年之前對釣魚島問題沒有給予特別關注,蔣介石日記中最初提到釣魚島時沿用了日本的說法——編者注)為琉球所統屬,反對我與美合作探測該區域海底之油礦一事,應加注意。14日,蔣介石又寫道:中美尖閣群島海底探測油礦已經籤字,日本不敢再提異議。
  • 琉球問題如何發酵
    到1879年,經過持續260多年的蠶食,琉球國被日本併入版圖,同年,日本在其最大的島嶼衝繩島上設立衝繩縣。  二戰後,當地居民開展了「琉球復國運動」。  對於論述釣魚島問題的文章為何涉及琉球,李國強解釋說,這完全是由日本對釣魚島的主張而引發的。  日本官方的邏輯是,釣魚島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因此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
  • 蔣介石為什麼不要琉球群島的管轄權?
    琉球國王一直受中國冊封,在交往中又偏重中國,日本統治者對此極其不滿,十分擔心琉球歸併於中國。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未與中國商量,強行廢琉球王國為琉球藩。1879年,日本又強行吞併琉球藩設置衝繩縣。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曾提議將琉球交與中國,但蔣介石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