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爬大黑山,途中偶遇幾棵柿子樹,我就隨手拍了照片,看到樹上掛滿的金黃色的柿子,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上大學的一件事。
記得那是上保定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的第一年,十月底深秋的一天,我和我們班的班長還有一位來自內蒙古的女孩決定去保定附近的龍潭峽谷旅遊。
龍潭峽谷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城北20公裡處,包括龍門湖和龍潭峽谷兩大景觀,龍潭峽谷全長4公裡,自龍門湖東南側蜿蜒向南,最寬處200米,最窄處僅8米,最深處30米。
龍門湖湖泊面積10平方公裡,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群山之間,湖區雲霧繚繞,水天一色,波光瀲灩,悠之自怡,湖光山色遙相輝映,美不勝收。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稱。
當年上學期間就是想把保定周邊的旅遊景點都玩一遍,所以聽保定的同學講這個景點還不錯就約上同學前往,那時的交通沒有現在方便,所以我們三個人是坐保定市內通往各縣的班車去的。可能是因為剛上大學的原因,感覺大學生活異常欣喜,所以目之所處皆是美景,那時這個峽谷還未開發所以遊客並不多。我記得我們還坐了一條小船,當地老鄉載我們遊完整個峽谷,那時沒有手機,我們用相機記錄下那個美好的瞬間,後來我們在山上發現好多柿子樹,記得那柿子好大像磨盤,後來才知道它就叫磨盤柿。
「磨盤柿」,以果實個頭大,形狀似「磨盤」而得名,產自北京房山張坊鎮。磨盤柿果色豔麗,果色為橘黃色,果味甘甜,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讚美,曾有「色勝金依,甘逾玉液」之美譽。詩人張仲殊《詠柿》中讚美「味過華林芳蒂,色謙陽井沉朱,輕勻降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磨盤柿果實扁圓,腰部具有一圈明顯縊痕,將果實分為上下兩部分,形似磨盤,體大皮薄,無核汁磨盤柿多,平均單果重230克左右,最大可達500克左右,直徑7釐米,果頂平或微凸,臍部微凹,果皮橙黃至橙紅色,細膩無縐縮,果肉淡黃色,適合生吃。脫澀硬柿,清脆爽甜;脫澀軟柿,果汁清亮透明,味甜如蜜,耐貯運,一般可存放至第二年二三月份。
歷史文化
據史料記載,張坊磨盤柿早在明朝朱元璋時期(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9)就已經大規模栽培,至今已有630餘年歷史。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編修的《房山縣誌》記載「柿為本鏡出產之大宗,西北河套溝,西南張坊溝,無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數,其大如拳,其甘如蜜」。被朱棣皇帝封為御用貢品。
自明代起,張坊磨盤柿作為皇家貢品年年進奉,其柿果具有多種藥用功效和十分豐富的營養。我國歷代醫學家對柿子醫療價值均有著述。梁代陶弘景所著《名醫別錄》中說:「柿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
這是一段摘自網上關於磨盤柿子的介紹,我從小不喜歡吃柿子,所以平時也不買柿子,但是看到這半山腰的墜滿樹的柿子時,眼睛裡也充滿想收入囊中的欲望。
這時我們三個人環顧四周無人,彼此眼神交匯後臉上馬上露出開心的笑,我們班長李超立馬就要伸手摘柿子,個子最高的曹靜說,你倆靠靠邊我來吧。就這樣曹靜負責摘柿子,我和班長負責撿起來裝到我們三個人背的雙肩包裡,因為柿子太大啦,不一會兒功夫三個包就被裝滿啦。
我們還想再多裝些可是除了衣服上的兜之外這漫山遍野的實在找不到可以裝柿子的東西,我們只好戀戀不捨的離開這幾棵柿子樹下山。
回市裡的班車很久才來一輛,而且我們背了這麼重的柿子,也不方便去坐班車,那時的班車不是上車每個人都有座,如果人多可能還要站一個小時才能回到市裡,想到這些我們三人決定打個計程車回市裡,計程車回到市裡我們付費時才發現這車費比我們背回來的所有的柿子都貴。
我把柿子背回宿舍分給舍友們,他們都說特別好吃,問我從哪裡買的也要去買。我告訴他們是從保定滿城龍潭峽谷山上背回來的。他們知道我們背回來的柿子都抵不上返城車費時哈哈大笑。但說好吃也值了,對我的捨己為人的行為紛紛表示感謝。看著他們吃柿子時開心的樣子我也感覺很幸福。
直到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和班長李超的再次見面是在前年冬天,我去上海學習,這是我們自警校分別十七年後第一次見面。雖然己相隔這麼多年但見面還是很親切。
我們班長的老公是我們學校勞教系的帥哥,記得上學時他們倆天天在女生宿舍樓門口撒狗狼。現在他們一家三口在上海工作生活,等我後面專門寫篇文章寫寫他倆的愛情故事。
現在回想起這些往事感覺異常幸福和甜蜜,但也會略略帶些遺憾,因為覺得當年很多事可以做的更好。
如果現在再讓我站在山上的那幾棵柿子樹前,我想我不會再裝那麼多柿子,裝幾個即可輕鬆返程。如果看到舍友愛吃我可以花錢去市場買回即可。人的欲望像一口看不見的井,很多時候人會被欲望牽引勞自己身、勞自己的心,而且做的還不是自己喜歡的事。
人活一世想明白自己為何而來,自己喜歡做什麼事,自己喜歡什麼人,看上去滿眼都自己喜歡的人和事,我想這就是幸福。但凡塵多少人都被欲望和利益蒙蔽了雙目,渾渾噩噩生活在痛苦和煎熬之中。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是多少人的美好期許,但更多的是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境隨心轉,修心養性,做慈善,積功德。
2020年10月5日迪卡爾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