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眼看《軍艦島》,你國的榮耀,他國的傷疤

2020-12-12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李嘯天

先來重溫一則新聞:

日本文部科學省文化廳2015年5月4日宣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已將這(明治工業革命遺址)23處設施列入申遺「建議名單」。「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2015年5月已完成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評估,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對此進行審議。

再來重溫另一則新聞:

日本政府本月初宣布「明治工業革命遺址」被列入申遺「建議名單」後,韓國政府隨後著手派人赴日交涉此事,並致信世界遺產委員會的17個成員,以表達韓方的反對意見。韓方認定,這些工業設施沾滿「朝鮮半島勞工的血淚」。被列入申請的23處設施中,包括7處日本強徵朝鮮半島勞工的設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近6萬朝鮮半島勞工被迫在這些廠礦內從事非人勞作,以致大量人員死亡。韓國代表定於22日在日本首都東京與日本政府交涉,全力阻止日本申遺。

還有這一條新聞也值得重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015年5月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反對把日方申報的相關工業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敦促日方正視並妥善解決有關關切。

華春瑩指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應該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公約》促進和平的宗旨與精神。日方申報的23處工業遺址中,有多處在二戰期間使用了中國、朝鮮半島和其他亞洲國家被強徵的勞工。強徵和奴役勞工是日本軍國主義在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期間犯下的嚴重罪行。時至今日,許多無辜受害者的正當合理訴求仍未得到負責任的回應和解決。現在日方提出把相關工業遺址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卻無視其中存在的強徵勞工問題,將向國際社會發出什麼樣的信號,值得深思。她說,中方敦促日方正視並妥善解決有關關切。相信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以負責任的方式處理有關問題。

然後,需要重點重溫的新聞是這條:

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2015年7月5日審議通過了日本申報的「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大體涵蓋1850年至1910年,涉及鋼鐵冶煉、造船、煤炭等行業,共包含山口、福岡、佐賀、長崎、熊本、鹿兒島、巖手、靜岡8縣11市的23處遺址。

世界遺產大會是在推遲一天審議後,因日方在最終陳述中承認部分工礦遺址歷史上曾「違反本人意志,徵用朝鮮半島等地大量勞工在惡劣環境中勞作」,並承諾採取適當措施在遺產介紹中提到「犧牲者」。因此,正式將其列入世遺名單。

然而,在世界遺產委員會做出這一決定後,時任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馬上發表談話,稱日本在遺產委員會上的陳述內容沒有超出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岸田還特意向日本媒體強調,日方承認的「強迫勞動」與韓方要求表明的「強徵勞動」性質不同。

新聞回顧到此結束。要點在於,中韓都反對日本工礦遺址入遺,但最終還是通過了。儘管日本在申請時做了妥協,承認了強制勞工問題的存在,但隨後被發現只是在玩文字遊戲。至今,這些地方都幾乎看不到提及中韓勞工問題的標識。日本人在這方面仍然避重就輕,甚至諱莫如深,挺無恥的。就像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館裡,只看到日本人是原子彈的受害者,卻看不到日本被投原子彈的原因。只有後果,沒有前因,選擇性失明,只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忘記了自己原本侵略者的身份。身為島國,目光短淺,心胸狹隘,隨意裝扮歷史,實在不足為訓。

而實際上,這些遺址既是日本崛起的明證,也是對外侵略擴張的證物,中韓的反對沒有任何問題。在這些遺址中,有的確實建造於明治維新之前的幕府時代,例如韮山反射爐、集成館等,但更主要的項目建於明治維新之後,與日本在明治時期以及此後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密不可分。例如,福岡縣境內的「舊官營八幡制鐵所」。它用甲午戰爭賠款興建,二戰前是日本最大的國營鋼鐵廠,在日本侵略擴張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還有「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它建造的神風型驅逐艦「白露號」參加過1937年淞滬會戰,戰列艦「霧島號」曾偷襲過珍珠港,戰列艦「日向號」、「武藏號」更曾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而建造的「天城號」,則是截至目前日本乃至世界最後一艘在戰爭期間毀損的航母。

更主要的,中韓反對的是勞工問題。對於韓國來講,日本煤礦、造船廠等工業設施在二戰期間「沾染了數以萬計朝鮮半島勞工的血淚」,據韓方統計,日本在二戰期間曾施行強徵勞工政策,強徵大約5.79萬名朝鮮半島勞工,強迫他們在日本廠礦內從事非人的勞作,以致大量人員死亡。關於朝鮮半島勞工的死亡人數,韓日統計存在分歧。按照日本共同社的說法,其間共有94人死亡;而韓國《朝鮮日報》報導,僅一家日本煤礦在1944年至1945年期間便有122名朝鮮半島勞工死亡,在端島煤礦更是死亡達1442人。對於中國來講,許多中國勞工曾被強徵到福岡、熊本等地,在那裡從事繁重的勞動。從抗戰館的資料來看,在侵華戰爭期間,僅1943年至1945年,日軍在中國佔領區就先後強徵了4萬餘名中國勞工赴日本135個作業場所從事無償苦役。據日方資料統計,僅在日本死亡人數達6830人。僅三菱造船廠,就有至少7000人被迫從事超過人類想像的奴役勞動;在羽島煤礦關閉時,僅有一人生還。一個由中國受害者及遇難強徵勞工家屬組成的代表組織表示,這些工廠地址包括長崎附近的煤礦,在二戰期間有數百名中國人被強徵到那裡參加工作。

由於中國官方放棄了戰爭賠款,所以對於這種迫害,官方除了表示抗議與反對外,也沒啥別的動作。而由當年的勞工代表組成的民間組織,近些年則一直在尋求日本的民事賠償。終於,在2016年6月1日,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終於向二戰中國受害勞工正式謝罪,並且作為謝罪的表示,向每位受害勞工或是遺屬支付10萬元人民幣。對於三菱公司的謝罪,作為倖存勞工代表的閆玉成表示,賠償金額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認罪態度。

對於中國人來說,也算部分地滿意了。但對於韓國,卻不是如此,他們並沒有滿足。何況三菱堅決拒絕向韓國人道歉。於是,氣憤不平的韓國人拍攝了一部反映韓國勞工在日本受虐的電影,這就是《軍艦島》。這一影片通過挖掘日本軍艦島煤礦下的韓國勞工們的故事,將軍艦島描繪成地獄島的模樣,以揭示日本軍國主義的嘴臉。為了宣傳這一影片,韓國人身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買了一塊最大的一塊電子屏,播出了一款名為《軍艦島的真相》的廣告片,來揭露日本人的暴行。

軍艦島,原名叫端島,(真正原名就叫軍艦島的島,還真有,是美國的領土,在塞班島附近,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這個端島位於日本長崎以西4.5公裡的海域,經過六次填海造陸擴充後,小島形成南北長480米、東西約160米,周長1200米、總共63000平米規模的土地,其外形酷似日海軍「土佐」級軍艦,因此也被稱為「軍艦島」。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當他們在端島發現附近海域存有煤礦時,就開始圍繞端島進行開發。明治時期便有人上島開採,先是露天開採,後來又深入海底繼續開採。從1887年開鑿到1974年關閉,近百年的開採,軍艦島一共挖掘出1570萬噸煤。歷經百年的開採建設,原本草木不生的淺灘,漸漸發展成四周石牆圍繞、內部高層建築林立的鋼筋混凝土集合體,成為其顯著的特徵,形狀就如一條軍艦。這個開採的過程,正好是日本現代化發展的過程,客觀上說入圍世界遺產的資格是足夠的。但這個過程是混合著血淚來的,這血淚就是中朝勞工留下的。更何況主持挖礦的三菱集團,又是日本當時日本最大的軍工企業,利用這些煤,可以製造了不少武器,然後用在侵略亞洲及太平洋的領土上。

端島煤礦(軍艦島)開採始於1887年。三年後,三菱公司於1890年購買了軍艦島,開始對其進行集約化開發,目標是從海底挖煤。(所以,上面由三菱公司來向中國勞工道歉,也就合情合理了。)三菱身為是日本一等一的財閥集團,端島的多次填海作業就是在其的主持下進行的,數次擴展後,端島也由幾塊礁石組成的荒島逐漸發展為當時日本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在開發的過程中,三菱集團於1916建設了日本第一個大型混凝土建築,這一建築物相當先進,要知道那時候整個日本都還是平房及低矮傳統樓宇為主呢,由於端島地域過於狹小,大型混凝土建築被用來作為職工公寓,以及擋風措施。1959年,軍艦島整個島的人口密度達到每公頃835人,居民區人口密度為每公頃1391人,是有記錄以來世界上最高的人口密度之一。比當時的東京人口密度還高九倍。對於中韓來說,是強徵勞動,備受欺壓,但對於日本本土來的工人,還是活得相當舒服的,這一工作經歷也被很多人視為驕傲。

對日本人而言,這裡是明治時代日本工業大發展的象徵之一。這裡有高樓,有店鋪,有被稱為端島銀座的商業區,是日本最早實現現代化的地方。(右上角是同一地點2014年的照片)

直到1974年,端島煤礦才被正式關閉。因為是20世紀60年代日本國內推行石油代替煤炭,日本政府在全國各地關閉煤礦,端島煤礦當然也不能倖免。三菱公司在1974年正式宣布關閉島上的煤礦。煤礦關閉後,颱風和海浪的毀壞力驚人,這裡很快變為廢墟,人煙稀少,光禿禿一片,這就是該島也被稱為鬼島的原因。直到1990年度,才被開闢為旅遊目的地。再到2015年入選世界遺產,就更勝一步。但由於大部分區域年久失修,許多建築已成極度危房,因此即便是目前上島旅遊也只能被限定在特定區域內活動。

日本人工業化的驕傲,卻是踏著中朝的鮮血獲取的,還百般遮掩,當然令人氣憤。所以,《軍艦島》真挺及時的,在遺址成為世界遺產後就迅速推進了項目,找來了演技大咖黃政民與小鮮肉宋仲基主演,並終於在今年上映。身為韓國的主旋律,這片相當相當不錯,實在應該讓中國的電影人來學習學習。

身為韓國主旋律,它當然也有很多問題。比如,整個影片,看起來似乎整個軍艦島(端島)煤礦都是韓國人在開採,現實中當然不是這樣,日本人肯定佔更大多數,而且還有中國勞工呢,但在這個影片裡他們統統沒了,似乎所有活全是韓國人幹的,所有的罪都是韓國人受的,端島也只剩下了地獄般的存在,現代化的另一面也徹底消失。這也是一種選擇性失明,與日本人的德性差不多。

還有,中國勞工前往軍艦島做勞工,全部都是被迫的,但韓國人中很多其實是自願去的。儘管日本在招工時有所隱瞞與欺騙,但基本上還是韓國人自己自主的選擇。這一點,在影片中就有直觀的展現,黃政民飾演的樂器班就是應聘過去的,還有大學生等也是自主應聘前往的。最最主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的韓國乃至整個朝鮮半島都已經被日本吞併多年。在法理上,那時的朝鮮半島是日本國的一部分,所以,朝鮮人才能自主地去應聘。這也是三菱拒絕向韓國道歉的主要原因。三菱公司外部董事岡本行夫在接受採訪時稱,日本對韓國犯下最大的罪惡是嘗試將其文化消滅,徹底抹殺他們的國族認同。但「當時韓國是日本帝國的領土。當時朝鮮半島人民亦屬於日本人民,根據國家總動員法,他們有義務在戰爭期間從事勞動」。所以,在日本人看來,朝鮮半島上的人去日本本土去參加勞動,不算什麼強徵,而是義務。也因此,《軍艦島》裡的韓國人看起來有點像個小社會的模樣,裡面既有文藝人士,也有政治人物,還有軍人及大學生,甚至還有黑社會,各色人等混在一起,組成了一個較完整的社會形態,在故事的表現力也大大加強。中國勞工就遠沒有這種待遇。

在朝鮮半島被日本人佔領的50年裡,絕大部分朝鮮半島人(95%)被迫改起了日本姓名,改學日語。像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熙總統,日語名稱就叫高木正雄。在二戰期間,日本對外侵略戰爭過程中,也有很多朝鮮人充軍,擔當了日本人的打手。自1938年日本在朝鮮實施新的志願兵役制度,(此前朝鮮人參軍被長期嚴格禁止),至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前線吃緊,遂又在朝鮮與臺灣改志願兵制度為強制徵兵制度。截至日本戰敗,約有61萬多朝鮮軍人及軍屬被徵用,其中編入日本陸、海軍官兵者(包括軍屬在內)達23萬餘人。最終,被派往戰場上有11萬朝鮮半島人,其中9萬陸軍,2萬海軍,其中大部分被派到了中國戰場,一部進入東北編入日本關東軍,另一部則被派往華北戰場,參加對華作戰。據日本厚生省統計,死於中國戰場的朝鮮籍日本兵及其軍屬,約為1100餘人(不包括臺灣地區數據),死亡地點集中在湖南、湖北戰場及日佔區。戰後,被國民政府收編的朝鮮籍日本士兵就有5萬餘人,在集中受訓後,遣返回國。(此前網上有言南京大屠殺中最兇殘的部隊是朝鮮人,其實也不對,實事求是講,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那時朝鮮人還不被允許加入日本軍隊呢。)

朝鮮籍日軍士兵

所以說,朝鮮半島人那個時候不全是被冤枉的,有些還是幫兇。不似中國,是侵略的對象。即便如此,中國也存在大量的漢奸呢。《軍艦島》作為韓國的主旋律,當然不講這些,只把自己當作是犧牲品,然後進行控訴。

縱然如此,《軍艦島》也依然不錯。而且,韓國人也沒有一味地美化自己人。而是進行了嚴厲地批判,典型的就是韓奸的問題。《軍艦島》的故事講述400韓國人被日本人帶到軍艦島上,進行強制勞動,男人下井採煤,女人則成為了軍妓。在這些韓國人中,有一名韓國抵抗軍的領導被日本人俘獲,也在參加勞動,而且還成為了這批韓國勞工的領袖,率領他們不斷與日本人進行談判,為老公們謀福利。鑑於他的重要性,韓國後方抵抗組織特意派遣了一名特工去軍艦島搭救這名領導。結果,特工卻發現這廝壓根就是一名韓奸。丫投靠了日本人,還跟礦長合謀,將本屬於曠工的工資及撫恤金都撈到了自己的帳戶內。他身為勞工領袖,看似為韓國人謀福利,實際作用卻是安慰安撫他們。正是在這名韓奸的兩面三刀之下,才導致從來沒有一名韓國人逃亡成功過。這一弔詭的行為,將韓國抵抗軍的高層中的混亂與齷蹉演示了出來。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韓國人還徹底充當了日本人的打手,擔任看守,天天用棍棒欺壓勞工,兇殘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日本人。

《軍艦島》的故事集中發生在1945年8月前一兩個月間,正是廣島與長崎即將遭遇原子彈爆炸,日本馬上就要投降的日子。此時的日本人,也感受到了自己即將戰敗的氣息,於是打算殺死所有韓國勞工,以消滅掉剝削與壓迫的見證人與直接證據。這種屠殺足以激起觀眾心中的不平與義憤,因此格外具有感染力。故事內外,都是如此。影片中,所有的韓國人,除了韓奸,都必須要團結起來,在手無寸鐵的情況力圖衝破日本人的圍剿,完成生死大逃亡。於是,一個慷慨激昂的故事就此誕生了。黃政民飾演了一個小人物,看似活的唯唯諾諾,卑顏屈膝,卻在大義面前義不容辭,擔當起了拯救韓國人的任務,在小愛與大愛之間,不妥協不苟且,相當就有感染力。小鮮肉宋仲基倒是一味的大義凜然,臉譜化比較嚴重。而蘇志燮與李貞賢的角色就比較有意思,跨度很大,表現上也很完美,有始有終,演繹了另類韓國人的志氣與擔當。

《軍艦島》的故事背景是真的,但就這個故事而言,本身是很扯淡的。因為它弄的好像當時的韓國就是一個獨立國家一樣,太高舉了韓國人。也客觀上貶低了他們的對手日本人。這一點上,有人將《軍艦島》比作是韓國人的「手撕鬼子」的翻版,也說得過去。畢竟,韓國人也太自吹自擂了。這一點,在《暗殺》《仁川登陸戰》《鳴梁之戰》等經典韓國抗戰片中,都不同程度存在這樣的刻意誇大。懂歷史的人,自己知道就行了。

但總體上,還是要推薦一下《軍艦島》,作為一部商業化的主旋律,儘管從外在的原因看存在瑕疵,但畢竟充滿了韓國人的誠意,而同類題材,中國人卻又拍不出,這就值得好好思考了。

8 .0

軍艦島(2017)

相關焦點

  • 日本在軍艦島幹了什麼
    軍艦島也就是日本的端島,它位於日本長崎縣,因外形酷似軍艦,也叫軍艦島。1810年日本在此發現煤田,1890三菱公司買下來端島並進行了開發,為當時日本的主要礦區之一。二戰時期,日本強掠大量朝鮮人和中國人到此充當勞工開釆煤田,至二戰結束共有722名中國勞工(三菱公司稱),1442名韓國勞工(韓國政府稱)在軍艦島上被折磨致死。軍艦島居民已於1974年全部離島。
  • 揭秘日本「軍艦島」:人口密度一度是東京的9倍
    在導遊的介紹中,眼前一口口廢棄的礦井是曾經產出大量煤炭的榮耀,密集的廢墟支撐了日本近代工業的發展。  1810年代,日本在軍艦島發現了儲量巨大的優質煤礦,沒過多久,日本三菱公司買下了這座島,把這裡打造成重要的煤炭產地。大批工人一度拖家帶口生活在島上,軍艦島的人口密度一度是東京的9倍。
  • 日本軍艦島」是旅遊景點還是勞工地獄?歷史會告訴你!【在日烏託邦】
    在導遊的介紹中,眼前一口口廢棄的礦井是曾經產出大量煤炭的榮耀,密集的廢墟支撐了日本近代工業的發展。1810年代,日本在軍艦島發現了儲量巨大的優質煤礦,沒過多久,日本三菱公司買下了這座島,把這裡打造成重要的煤炭產地。大批工人一度拖家帶口生活在島上,軍艦島的人口密度一度是東京的9倍。
  • 對於《軍艦島》和《二十二》,你看完之後,有何感想?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韓國的紀錄片,與中國的紀錄片有什麼不一樣,小編就拿韓國的《軍艦島》與中國的《二十二》來比較說一下吧,不知道這兩部電影你們是否都看過呢。《軍艦島》我很尊重在軍艦島上飽受苦難的朝鮮人民,也許有少量的中國人民,那麼我就事論事,討論一下這部電影。
  • 《軍艦島》韓國抗日主旋律電影,真的是敢拍啊!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韓國電影《軍艦島》,他突破了同年年大熱電影《釜山行》的觀影人次,既關注了二戰,也贏得了票房。軍艦島,原名端島,位於日本長崎以西4.5公裡的海域上,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因為島上和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石資源,日本從明治維新時期就派人上島開採。
  • 《軍艦島》:虛構的民族主義高歌
    文/夢裡詩書  不惜以篡改歷史來煽情的做法,使《軍艦島》作為一部韓國電影,雖然乍看好似有著充沛的情感,但在那生拼硬湊的民族主旋律下,雜亂的支線和剪輯,使電影幾乎沒有一個人物得以了成功的塑造,這無疑也就令電影的情感失去了人物的根基,使一部本具備一切佳作基因的作品變的平庸尷尬。
  • 人口密度曾經超過東京,但現在卻是空的,日本軍艦島是個謎
    #環遊世界#如果你看過《007空降危機》,你會對裡面那座怪異的混凝土島印象深刻,你可能會想,這只是特技創造的背景。事實上這個島是真實的,他是日本長崎的「端島」,也稱為「軍艦島」。軍艦島和長崎埠之間的距離為18公裡,渡輪登島航班開通,票價為40元左右,共3小時左右觀光。
  • 很溫暖很治癒的早安心語 生活會給你糖果,也會給你傷疤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很溫暖很治癒的早安心語 生活會給你糖果,也會給你傷疤 一、這個世界,已經有很多人和事讓你失望了,而最不應該的,就是自己還令自己失望。一定要記住:社會很殘酷,你要活得有溫度。
  • 「軍艦島」史實遭篡改 韓日展開新一輪交鋒
    新華社首爾6月27日電  (國際觀察)「軍艦島」史實遭篡改 韓日展開新一輪交鋒  新華社記者陸睿  韓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金東起25日批評,日方在宣傳包括「軍艦島」在內的明治時期工業革命遺址時歪曲歷史,沒有遵守當初將這些遺址申請成為世界遺產時的承諾。
  • 人口密度曾超東京,如今卻空無一人,謎一般的日本軍艦島
    #雲遊全世界#如果你看過但實際上,這座島嶼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日本長崎的「端島」,又叫「軍艦島」。軍艦島在沒有被廢棄之前,島上日夜開工採煤,一片燈火通明,據說那時候海上作業船隻都能遠遠看到軍艦島,成為海上一個標誌性的存在。全島關閉之後,為了避免船隻相撞,就在島上建了一座燈塔導航,這個燈塔就是全島最新的建築物了。
  • 軍艦島是旅遊景點還是勞工地獄?日本學者揭黑暗歷史
    在日本長崎附近的海中,有一座名叫端島的島嶼因為形似軍艦被稱作軍艦島。這座島嶼是當地的著名景點,並且在2015年作為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是,除了這些讓日本感到驕傲的歷史,還有一段過往卻被日本政府有意隱藏了起來。開往軍艦島的客船經常滿員。
  • 塞班島二戰遺蹟——軍艦島二戰沉船,你想去一探究竟嗎?
    都說沒有去軍艦島,就等於沒有真正到過塞班島。清澈的海水,白皙細軟的沙灘,而且很不錯的一個小島。海上摩託是釋放激情與尖叫的好玩項目。而軍艦島的二戰沉船,也吸引了許多人,就讓只專注於塞班島旅遊的塞班島惠多多旅遊的微領隊橙子帶你去揭開神秘的面紗。
  • 「軍艦島」是旅遊景點還是勞工地獄?揭開日本強徵勞工歷史
    在導遊的介紹中,眼前一口口廢棄的礦井是曾經產出大量煤炭的榮耀,密集的廢墟支撐了日本近代工業的發展。隨著石油逐漸取代煤成為日本的主要能源,1974年,三菱放棄了軍艦島,這裡幾乎一夜之間變為無人島。之後幾十年的海水腐蝕無人打理,把軍艦島變成以廢墟為特點的旅遊景點。
  • 天堂沒有眼淚,日本軍艦島曾殘害中國人,卻不為世人所知
    截至二戰結束,共有722名中國勞工(三菱公司稱),以及1442名韓國勞工(韓國官方稱),在軍艦島上被折磨致死。隨著世界用石油代替煤炭作主要能源,1974年,三菱公司撤離了島上工人,正式關閉了軍艦島。2006年,日本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希望把軍艦島列入世界遺產!
  • 國際觀察|「軍艦島」史實遭篡改 韓日展開新一輪交鋒
    韓國對「軍艦島」作為日本明治時期工業革命遺址成為世界遺產的不滿由來已久。二戰期間島上曾有大量朝鮮半島勞工被日軍強徵和虐待,但日本不願提及這一歷史。因日方未能信守申遺承諾如實披露歷史真相,兩國展開新一輪交鋒,衝擊本就處在低谷的韓日關係,雙方矛盾進一步加深。2015年8月8日,在日本長崎「軍艦島」,導遊講解島上歷史。
  • 韓《軍艦島》豆瓣7.7,宋仲基臥底日本軍艦島,營救國人
    今天看了部電影《軍艦島》還是相當不錯的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時期,日本徵收朝鮮人為其在島上挖礦的情況,礦工出現受傷、逃亡死亡的情況,說是被徵收賺錢,實際是被壓榨,基本的生活也無法保障,當是還是朝鮮統一的時候,朝鮮人被日本大量徵收去挖礦的故事,但是逃走又是死路一條,而其中朝鮮在軍艦島中的領導人也是狂拿回扣
  • 情迷仙本那,難忘軍艦島
    軍艦島其實面積非常小,島上也沒什麼設施,但它離仙本那比較近,所以潛水課程基本都來這裡上,這裡的水質也很好,所以軍艦島是很適合浮潛新手的,這裡能看到的東西其實也不少,而且難度很低,很適合小孩子來。軍艦島的浮潛是很漂亮,有很多東西看,而且水也很清,正如我所預料的一樣,這裡很適合浮潛的初學者來喲。另外這裡的沙灘也很不錯,來玩沙子也是小孩很喜歡的。
  • 日本的軍艦島, 原來是一座與千千萬萬外國勞工相關的地獄島
    新華社記者曾在2015年走訪軍艦島,發現在「軍艦島」遺址的文字介紹和現場解說中很難找到受害勞工的資料。也就是說,這座帶血的世界遺產刻意隱瞞了其背後的罪惡。2015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日本申報的「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包括煤礦、造船廠以及鋼鐵廠等23處設施,遍及長崎、福岡等8個縣,其中就包括軍艦島的煤礦坑等爭議地點,引發了中國和韓國的抗議。
  • 傳說沒有去軍艦島,就等於沒有真正到過塞班島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沒有去軍艦島,就等於沒有真正到過塞班島。軍艦島位於塞班島的西側,坐船10分鐘就可以到達,是塞班旅遊的必去景點。這裡海水碧藍,是佳浮潛地。陽光沙灘,還可體驗各種刺激的水上運動,如海底漫步、衝浪等。周邊環境島很小,只需15-20分鐘左右便可步行環繞島嶼一周。
  • 軍艦島——中國人不能忘卻的痛
    在日本長崎港西南方約19公裡的海面上有一座島嶼因外形酷似戰艦而得名軍艦島。2006年,日本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請希望把軍艦島列入世界遺產。日本的這一行為遭到了包括中國韓國在內的人民的強烈憤怒跟抗議,因為這被視為見證了日本「輝煌」的軍艦島卻沾滿了數以千計中韓勞工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