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茶庭概述
茶室在日本是專門舉辦茶會的地方,茶庭指與茶室相配的庭院。茶庭大體上可分為禪院茶庭、書院茶庭和草庵式茶庭(通常稱為露露、露地)三種,其中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茶庭四周是圍籬,自院門至茶室間還設有一條園路,兩側用植被或白砂敷於地面,栽植樹木,配置巖石,沿路設寄付(門口等待室)、中門、待合(等待室)、雪隱(廁所)、燈籠(照明用)、手洗缽(洗手用)、飛石(即步石)、延段(石塊、石板混合鋪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設備。
二、茶庭的景觀布置和色彩搭配
茶庭式園林一般按一定路線布置景觀,其間以拙樸的飛石象徵崎嶇的山間石徑,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缽隱喻清冽的山泉,以滄桑厚重的石燈籠來營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圍,有很強的禪宗意境。茶庭園林的整體面積雖小,其營造的意境卻非常深遠。比如路兩邊的綠化,多採用草坪和修剪精緻的樹木,這些樹木多是高度和體積有限的灌木,寓指廣袤的森林。再看飛石、水缽、石燈籠,處處都是由大自然演變而成的微縮景觀,營造出寧靜以致遠的幽寂氛圍。這與茶庭的用途密切相關:茶庭建於茶室之外,要營造出空寂的氛圍,使客人在進入茶室飲茶之前將煩躁不安的情緒平靜下來。
茶庭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客人進入茶室並除物慾、清身心,所以在色彩方面不能喧賓奪主。茶庭的色彩基本上由綠和灰二色組成:綠色的樹木,灰色的飛石、石燈、水缽、延段。有的草庵式茶庭園路兩側用白砂取代植被敷於地面,給庭院增加一些純淨的白色。這些色調不加任何裝飾,保留材料的自身色彩,追求的是一種簡素的情趣,它避免了由於粉飾而給園林增添華麗和造作的氣氛。同時,園中一般不會栽種色彩絢麗、五彩繽紛的鮮花,除了梅花以外,不種植任何觀賞花卉,避免斑斕的色彩幹擾人們的寧靜情緒。另外,茶庭格調講究洗鍊、簡約,並突出其「鬧中取靜」的山林隱逸氣勢,以便於沉思冥想。灰綠搭配樸實無華,比較符合營造寫意及平淡恬逸的造園境界。
三、茶庭的宗教色彩
從茶庭的色彩、布局特點很容易看出,茶庭體現的是一種幽寂空遠的宗教格調。這一方面和它的建造目的有關,另一方面和日本禪宗的影響密不可分。
首先,茶庭緊緊圍繞日本茶道文化而建造,這就註定其建造目的不是供人參觀玩賞。日本茶道有著非常嚴格的程序,從參與人的衣著儀表、言談舉止,到飲茶的器具以及環境氛圍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比如茶道過程中談及的話題不能涉及物慾、女色等庸俗的內容,而必須緊緊圍繞藝術、哲學等高雅的話題而展開。作為茶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設計者對茶庭的視覺效果非常審慎,它不僅要具有視覺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完成其營造氛圍的主要責任,通過這種過程使參與者達到一種禪宗的悠遠境界。日本古代戰亂頻發的時期,武士在出徵之前常用茶道這種形式對自己的身心進行一番洗禮,使自己浮躁煩亂的心情平靜下來。由此可見,茶庭作為茶道的一個載體,被日本人賦予了更多精神安慰的功能。
其次,日本茶文化從產生伊始就受到禪宗思想很大程度的影響,而茶庭正是茶道的創始人村田珠光和尚為了修行頓悟而創立的,它緊緊圍繞佛教禪宗文化而行,始終體現出一種和、靜、清、寂的精神。茶庭本身的含義也取自於佛經,傳說修行的菩薩衝過三界火宅到達露地,這意味著茶庭本身就是修行的道場。
四、茶庭的情趣
雖然茶庭本身宗教的寓意比較濃重,但是它的設計建造卻十分具有情趣。
首先從庭院中的小品來看,它們處處體現的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趣味。以洗手缽為例,從形態來看,它們根據不同的環境而不拘一格。有的取型於石塊的自然形態,充滿野趣;有的取民間水井形式,簡單質樸;還有的盡人力穿鑿之能,構思巧妙。飛石也取相同的設計理念,它們大多使用具有自然形態的石塊,或鑲嵌於路面之中,或單獨置於地面之上,擺放隨意,線條自然,體現了設計者的精心構思。
再從茶庭的規模來看,它使用象徵的手法將山川、河流、大地、森林微縮成為精緻的道路、樹木、小溪、樹林,充滿智慧的情趣;其次從茶庭周邊環境來看,它往往選擇環境優美、遠離鬧市、依山傍水的僻靜之所,取「鬧中取靜」之意。以草庵式茶室為例,它往往採用民居的泥牆草頂、落地格窗,並在周圍設一個面積很小的高度寫意的茶庭,意在陶冶情操,啟迪性靈。此類茶室常選址於山野之郊,依山傍水隨形就勢而築,它講究動靜之變,且又自然瀟灑。
茶庭將自然精神融於園中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它融功能、審美、宗教、設計、文化、自然於一體,是一種高度典型化、再現自然美的寫意庭園。雖然沒有規模上的恢弘與建造上的奢華,但是它始終遵循形式追隨功能這條樸素的理念,使之在創新理念日新月異的今天仍然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