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血洗江夏鎮之後,老四胤禛為什麼把年羹堯關進柏林寺?

2020-12-06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關注到沒有,那就是雍正帝經常手持佛珠。拿著佛珠說明他信佛,心懷慈悲,可是一旦他放下佛珠,那麼就是動了殺心,有人就要遭殃了。

而他經常去的一座寺院就是柏林寺,此柏林非彼柏林,而是挨著雍親王府(雍和宮)的一座寺廟,為北京八大寺廟之一。

在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之後,老四胤禛就把他安排到了這座寺廟,直到事情解決,才放出來。剛剛放出來的年羹堯恭維老四胤禛說主子是菩薩,自己是護法,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5期:雍正王朝:年羹堯被關進柏林寺,為什麼出來後喊主子是菩薩轉世?

一、

先講一下這件事的背景:

太子胤礽復立,康熙帝南巡,太子監國後,開始大肆打壓八爺黨成員。為了控制百官,他聽從手下人的建議,與任伯安達成了一項秘密交易,那就是用劉八女、任季安(已被處死)換取百官行述。

由於此時的刑部是老十三胤祥管理,為了達到放人目的,太子胤礽指使老十三胤祥殺掉鄭春華,以此為把柄予以控制。隨後老十三胤祥向老四胤禛求助,跟鄔思道合計之後,決定先放人,再利用年羹堯到南京述職的機會,到江夏鎮偷偷把他們抓回來,同時把百官行述拿到手!

在行動之前,年羹堯先去拜訪了張廷玉,並帶上了四件禮物,分別是橘子,扇子,蜀錦和天麻。不要小看這四件禮物,每一種都帶著不同的含義,分別是:

橘子是特產,代表吉,問的是目前自己在皇上心目中是否良好;扇子是雅士,代表同行,為的是跟張廷玉套近乎,拉近兩者距離;蜀錦也是特產,寓意前程似錦,問的是自己的前程;天麻是藥材,寓意是否有良方,問的是張廷玉可有良方相贈。

最終張廷玉只收下了天麻,並回贈湖筆,加良言一句:

「希望你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

所以,後面的劇情基本都是圍繞著年羹堯的仁心和戾氣來談的:

年羹堯本想扮演強盜直接帶人帶貨,沒曾想駐防江夏鎮的淮安營官兵前來救援。年羹堯當機立斷,殺人滅口,同時消失的,還有江夏鎮的金銀財寶,這就是他戾氣未除的表現。

二、

年羹堯血洗了江夏鎮,在朝廷上下掀起了軒然大波,老四胤禛在念經,年羹堯就跪在下面沉默不語,桌子上放著一封書信,信中是萬永當鋪的當票。

其實這時候的老四胤禛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到老十三胤祥的到來,訓斥年羹堯膽子太大,一夜之間殺了700多人,老四胤禛才大吃一驚:

「你怎麼知道的?」

老四胤禛這麼問,說明這麼幾個問題:

首先,年羹堯殺人,並不在兩個人之前的策劃之內,至少不是老十三胤祥策劃的。

其次,年羹堯必然講明白了殺人的原因,估計會提到當年的江夏鎮下馬之辱,老四胤禛在想對策,沒曾想別人也知道了。

最後,老四胤禛此時在念佛,說明他並不認同年羹堯的做法,至少不應該殺這麼多人。但是他又不能把年羹堯怎麼樣,一方面年羹堯是他的嫡系戰將,另一方面也出於自保,不然他早就把年羹堯抓起來了。

老十三胤祥生氣的說道,不僅他知道了,太子也知道,老八胤禩更知道了。

此時的老四胤禛看了看桌子上的百官行述,其實他內心相當掙扎:

年羹堯算是完成了任務,但是過程過於血腥,又不能殺掉年羹堯,好歹也是朝廷命官。不殺,也麻煩,太子也罷,老八胤禩也罷,早晚會查到年羹堯頭上,進而牽連到自己跟老十三。

所以,權宜之下,他必須為年羹堯善後,一方面儘快解決百官行述的事,另一方面要迅速給年羹堯脫罪。

三、

於是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鄔思道三人,以及還跪在地上的年羹堯,四個人開起了閉門會議。

還是老十三胤祥大度,講到年羹堯差事確實不好當,但畢竟功大於過,還是得保啊,當務之急還是做好善後的事。

見十三弟給了一個臺階,老四胤禛當然馬上抓住啊,從後面的劇情來看,真正受牽連的是老十三胤祥,老四胤禛反而最終受益者:

「起來吧,你先到吏部去述職,然後住到柏林寺去,不要到處亂走。」

此時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那就是鄔思道拿著一把白扇子,不停地打開合上,若有所思。

其實這次針對年羹堯的處理,鄔思道是沒有插上話的,這也為後面他策劃的坎兒送信,以及坎兒的死埋下了伏筆,

那麼老四胤禛為什麼讓年羹堯住進柏林寺?

首先,這座寺院就在雍親王府旁邊,便於對年羹堯進行監控管理,也便於雙方交流。

其次,這座寺院是雍親王請旨維修的,後來康熙帝親題「萬古柏林」牌匾。當然,劇中應該是康熙五十一年,題匾應該是康熙五十二年,六十壽辰的時候題的。但不管怎麼說,這座具備官方背景的寺院,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便於斷絕年羹堯跟外界的溝通。

當然,最重要的是什麼,還是消除年羹堯的戾氣,看懂老四胤禛最後說的這句話了嗎?

「這鐘也邪性,沒個準點兒,我看還得送造辦處去修修了。」

四、

在過去「鍾」這個東西並不是吉祥物,比如送禮,千萬不要送這玩意。老四胤禛以「鍾」為例子,就是在講年羹堯,講他的行為是想把大家送進墳墓。明明讓他抓劉八女,順便拿百官行述,結果惹了這麼大一個難題,比喻做事沒啥準性,需要去修修了。

而所謂的修,就是去柏林寺薰陶一下,念念經,學學佛,消除身上的戾氣。

同時,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合夥上演了一場,賊喊捉賊的好戲,並當著眾人面,一把火燒掉了百官行述,算是給年羹堯脫罪了。

隨後,康熙帝任命年羹堯為四川巡撫,赴任之前,老四胤禛府上還有一場考驗等著他:

先是李衛和翠兒鬼混被抓,故意綁在年羹堯進雍親王府的必經之路,試探年羹堯是否有仁心給倆人求情。年羹堯必然也在柏林寺反省到了位,也為了安主子的心,索性順水推舟收了李衛。

不要認為他傻,不清楚李衛就是來監視他的,他當然知道,也只有這樣才能消除老四胤禛的疑心。來到府上之後,年羹堯也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行為,並匯報了在柏林寺這些天的感受:

「主子您是菩薩轉世,奴才應該做一個護法的金剛!」

菩薩慈悲為懷,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也讓他醒悟,自己不應該惹禍,而應該保護主子,所以表忠心,要做護法金剛。

老四胤禛顯然很滿意自己的安排:

「你能悟到這一點,可見佛法無邊哪!記住,佛家說的大慈悲心,就是儒家說的仁心。」

同時也勸導他,作為巡撫之後,更不能輕易殺人,更不能濫殺無辜,不然就會遭到報應的,誰來報應?

當然是他這個菩薩轉世啊!

而年羹堯為了表自己已經醒悟,先是救了李衛,又要了主子的佛珠,甘願被監視表忠心,又要念佛,以示自己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

後來即位後的雍正帝一次次原諒年羹堯,也是出於拯救的目的,但最終還是報應到了頭!而年羹堯也一次次挑戰雍正帝的底線,最終把雙方的信任消耗殆盡,象徵著這次考驗成果,象徵著老四胤禛慈悲心的佛珠,也還給了雍正帝。

意思就是說,收起你那虛偽的慈悲心吧……

而勸別人容易,勸自己難,年羹堯走後不久,老四胤禛也來到了柏林寺,也向大和尚傾訴:

「近日,只要一合上眼,便見萬座大山矗立,千條大河奔湧,請問大和尚,這大山是真山還是假山?那大河是真河還是假河?」

大和尚也懂他的心,他這是不想慈悲心了,於是問他,你到底想要什麼呢?

「有江山就不該有我,有國便不能有家。」

老四胤禛放下了佛珠,說了句:

「阿彌陀佛!」

隨後,坎兒被殺,老十三胤祥被抓,後面的劇情中老四胤禛的佛珠,包括即位之後的雍正帝也是經常拿起佛珠,放下佛珠,一旦放下,就是動了殺心。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連當地官兵都殺,康熙為何不問罪?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劉八女和任伯安,帶著記載著百官隱私把柄的《百官行述》逃到了江夏鎮。 這一本《百官行述》的存在能夠威脅滿朝文武百官,有這樣的東西在手,便很容易引起殺身之禍。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輔佐老四胤禛到底為了什麼,他最終結局是什麼?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補2期——總152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但是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那麼為什麼雍正帝還要見鄔思道,見不到了後,為什麼還制止田文鏡的追趕呢?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明知道雍正帝要來,為什麼要火速從田文鏡處逃跑?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罪不可赦,為何還能官至陝甘總督?
    一部雍正王朝,職場套路不知幾許。歷數國產劇,雍正王朝電視劇可謂是獨樹一幟,可以說是一部相當成功的經典之作。不只是上映以後萬人空巷,創下了當時收視率新佳,拿下各項大獎,更是歷經二十一年的市場考驗而經久不衰,被很多人反覆觀看著。
  • 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信佛,為什麼後來卻信道吃仙丹,且吐血而亡?
    那麼雍正帝為什麼明明信佛,怎麼到最後又開始信道了呢?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7期: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來是信佛的,為什麼後來開始信道,還吃仙丹?二、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一直是信佛的,從他當皇子的時候,手就沒離開過佛珠。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掩飾其內心的不安,以及手中的鮮血!還記得年羹堯血洗了江夏鎮之後,老四胤禛怎麼處理的他嗎?
  • 雍正王朝:「帝出三江口」是反詩?錯,這是鄔思道跟雍正帝的暗號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之死可謂驚天動地,這位不可一世的大將軍,就因為殺害了孫嘉誠,就因為阻礙了新政的推行,最終落得自盡的下場。很多人都覺得,年羹堯就是太作,不是有句話叫「no zuo no die」嗎?實際上,他的作,只是一個安全隱患,真正釀成事故是多種安全隱患夾雜在一起,並最終觸發了死亡倒計時。
  • 雍正王朝中一共出現過三次《牧童》歌曲,每一次都讓人淚流滿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112期)在雍正王朝中,讓人感動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年羹堯被賜死的時候,那首《牧童》想起,讓人不禁淚下。其實這首歌在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每一次出現,都是一段讓人感傷的故事。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被賜死時的歌曲一共出現三次,每次都讓人落淚!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他曾在江南為籌款賑災,在城隍擺鴻門宴,軟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萬兩銀子籌款賑災;他追討國庫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爺到前門大街變賣家當,令滿朝官員惶惶不可終日;刑部冤獄案,他隔岸觀火,讓八阿哥和太子鬥得兩敗俱傷;百官行賄案,他借年羹堯之手血洗江夏鎮,使得太子再度被廢。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前往西北指點年羹堯?兩個目的,很陰暗!
    導讀:自從年羹堯幫皇四子胤禛找到鄔思道,皇四子胤禛的奪嫡之路才算有計劃、有策略的正式開始;但同時,皇四子胤禛、鄔思道和年羹堯之間的關係也隨著奪嫡進程的發展逐漸發生變化。更重要的一點在於,皇四子胤禛從江南歸來,第一次和鄔思道見面交談的時候,鄔思道問道胤禛為什麼請自己出任世子的先生時,胤禛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背起了一篇文章中的片段:「朝廷待其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矣!獨不敢天聽若雷,神目如電。嗚呼!
  • 雍正王朝:看懂百官行述的真正作用,也就懂了何為國產劇的巔峰
    比如說歷史上雍正的確有著是否篡位的爭議,而在雍正王朝的看法,是認為康熙晚年是確定了老四為繼承人的。只不過因為局勢複雜,沒有明確立老四為太子,害怕老四被野心勃勃的老八等人群起而攻之。我們再看看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以後,老八、老九、老十的談話,其實透露出很大的信息量。老九認為肯定是太子幹的,說道:「咱們辛辛苦苦積攢的幾百萬兩銀子,不能就這樣被他擄走了」。老八回道:「幾百萬兩銀子都是小事,那百官行述絕不能落到他手裡」。
  • 雍正王朝:秋月臨終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到底什麼意思
    導讀:《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自始至終都是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皇帝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政治工具。對於生在皇家的胤禛而言,愛情是奢侈的;對於一國之君的雍正皇帝而言,愛情更是要堅決讓步於政治、讓步於國家的。
  • 《雍正王朝》裡鄔思道離開雍正後,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去李衛那
    引子: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近乎於妖,對帝王心術了解到了細思極恐的地步,沒有他分析不透的事,四阿哥胤禛藉助於他的智慧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雍正帝。所以說鄔思道離開雍正之後,選擇的中隱於李衛那裡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本意,而是被迫的選擇。那麼關於這件事情的詳細情形,且聽我細細道來!
  • 雍正王朝:橘子、天麻、蜀錦、竹扇,年羹堯送的禮,你看懂了嗎
    四爺已經關照吏部,通知我明天進京述職,順便去江夏鎮捉拿欽犯。」根據吏部要求,年羹堯要回京述職,但康熙皇帝此時就在南京,所以,年羹堯需要繞道南京,先行覲見康熙皇帝。「亮工」,年羹堯的「字」,在《雍正王朝》中也只有年羹堯的本主——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或者皇八子胤禩等人才會如此稱呼。稱呼對方的「字」,意在拉近兩人關係,為這次會面奠定愉快環境!
  • 死也要死在這裡,身居高位的李鴻章,為什麼在京城時只住賢良寺?
    那麼賢良寺究竟是個什麼寺廟,為什麼李鴻章身居高位,不在京城置辦房產,偏偏住在賢良寺裡面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59期:死也要死在這裡,李鴻章身居高位,為什麼在京城時只住賢良寺?一、其實不僅僅李鴻章,歷朝歷代的官員進京,甚至於小小的書生,都愛住寺廟!
  • 雍正王朝-歷史簡介
    劇情簡介雍正王朝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繼位者不是當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不是精通經史的三阿哥,不是賢名遠揚的八阿 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鍾愛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而是素有「冷麵王」之稱的四阿哥胤禛。胤禛並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選。
  • 雍親王胤禛在雍親王府請兄弟吃火鍋,被稱為鴻門宴,有幾個目的?
    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情節,並非歷史真實發生的事件。在《雍正王朝》中,雍親王胤禛雖然名為太子黨,但也並非完全聽從太子,尤其是在胤礽第一次被廢後,雖然康熙又復立了他,但胤禛已經看出太子已經失寵,所以他也開始密切注視太子一黨的動向。
  •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了。要說明這問題得從以下方面入手:一、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二、鄔思道手裡抓著年羹堯的什麼把柄,別人都不敢去送,他為何那麼自信。搞清楚這兩點自然就可以知道年羹堯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 《雍正王朝》裡,張五哥為何寧願去給十三爺守墓,也不願做侍衛?原因...
    《雍正王朝》裡,張五哥為何寧願去給十三爺守墓,也不願做侍衛?原因很現實 作為皇帝的侍衛,他很清楚皇帝是非常人,皇帝的喜怒哀樂都不是可以輕易去揣摩的,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皇帝講究的是權謀心術、馭人之道。尤其是雍正這樣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九死一生,更講究帝王之術。
  • 雍正王朝:年羹堯幫四爺洗腳,為何有始無終,不倒「洗腳水」?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能力雖強,卻因個性問題,總是達不到雍正的期待。在繼位之前,胤禛以「孤臣」自居,身邊也沒幾個辦事的人,所以不得不對年羹堯妥協退讓。即便年羹堯濫殺無辜,胤禛都要幫他收拾殘局。人都會得寸進尺,習慣了別人的忍讓,胃口只會更大。
  • 鄔思道喜歡年秋月又選擇讓出,是怕死,還是成全雍親王胤禛帝業?
    文/日堯居——導語:雍親王胤禛已經決定參與奪嫡,所以他需要年羹堯的支持,而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這個女人就是籌碼,鄔思道作為雍親王胤禛的幕僚和高級智囊,相信他在女人和政治前途之間一定會做出正確選擇,所以,雍親王胤禛納年秋月為側福晉還是烏思道做媒.......
  • 雍正王朝:康熙的最後一次南巡,終於撕開了盛世的虛偽面紗
    作為一部以改革為主旨的歷史正劇,《雍正王朝》似乎有點「偏離主線」——不管是前期的「九子奪嫡」,還是後期,「雍正新政」中的種種阻礙,大都以廟堂之上的權謀鬥爭與相互傾軋為主。打眼一看,似乎並沒有告訴我們,雍正為什麼要改革;所謂的「新政」到底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