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靈臺縣博物館「文博知識進校園」主題宣教活動在縣內基層各學校持續開展。11月9日,我館走進什字中心小學,與五年級近300名師生共同開展了「共享陽光·快樂成長」主題宣教活動,同時,還結合學校周一主題班隊會活動,與五(3)班師生互動開展了「書香校園·閱讀圓夢——當閱讀遇上博物館」主題社教活動,使孩子們親歷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校園文化活動,什字學區校長楊永德、中小校長孫濤全程參加並指導了我們的活動。
活動依次開展了四項內容,接下來,小編將帶您一起回顧活動的精彩瞬間!
活動一:籤訂館校合作協議
什字中小校長孫濤、博物館副館長穆春燕現場籤訂《館校合作協議》,達成合作共識。
活動二:流動展板講解宣傳
活動三:領導講話
穆春燕同志代表博物館負責同志和全體幹部職工向紮根基層的人民教師致以親切問候,向參加活動的同學說明了開展活動的目的意義,她希望廣大師生能夠把博物館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和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二課堂」,讓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資源都「活」起來,更好發揮其文化利用價值。
博物館副館長穆春燕同志講話
什字學區負責同志非常重視學校德育教學工作,他對我館進校園開展文化宣教活動予以支持和歡迎,他表示,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學校,加強館校合作,能夠有效利用博物館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通過寓教於樂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自豪感。最後,他還對今後構建館校合作長效機制,促進資源共享共建談了很有見地的思路想法。
什字學區校長楊永德同志致辭並講話
活動四:當閱讀遇上博物館主題社教活動
課堂上,孩子們認真觀看博物館展廳講解小視頻,講解員以博物館陶瓷廳的精品文物為例,為孩子們講述陶瓷製作工藝的發展歷程以及各個時期陶瓷製品的特點,還通過PPT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館藏的銅鼎、銅簋、銅甑等靈臺縣境內出土的精美商周歷史文化遺存,孩子們不僅學習了文物知識,還深刻感知了靈臺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體會了我國先民的智慧與匠心獨運。
緊接著,講解員老師還結合博物館裡的生僻字展開拓展學習,適時引導孩子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要注重綜合性學習鍛鍊,並向同學們推薦了《名人傳》、《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百看不厭的經典巨著和閱讀書目。
手工「筆筒"大展示
最後,我館工作人員與班級師生互動開展「我動手我快樂」手工筆筒製作活動,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美的筆筒便展現在大家面前,孩子們也通過豐富的場景活動體驗了快樂,激發了興趣,培養了能力。
出品:靈臺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來源: 縣博物館
原標題:《靈臺縣博物館「共享陽光·快樂成長」文博知識進校園主題宣教活動走進什字中心小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