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主辦,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專科分會、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健康醫學院聯合承辦、《海上名醫》直播平臺、《康復》雜誌媒體平臺公益協辦的「架起彩虹橋,科普進校園」大型眼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在美麗的上海健康醫學院浦東校區順利舉行。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分會主任委員周曉東,上海健康醫學院副校長唐紅梅,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鄒海東,上海健康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院長兼書記劉敏娟、副院長陳鳳貞,《海上名醫》直播平臺總編輯崔穎、《康復》雜誌編輯部主任周霄出席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以「健康用眼,快樂學習」為主題,活動形式在以往現場諮詢、答疑解惑等基礎上注入了「專題講座並同步直播」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最大化普及眼健康知識,增強在校大學生愛眼護眼意識,提高眼病防控能力,倡導健康用眼,快樂學習,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合格大學生。活動線上線下萬餘人受益。
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分會主任委員周曉東指出,「架起彩虹橋」系列活動是上海市醫學會 | 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的品牌系列活動之一,活動以健康諮詢和科普講座為基礎,結合不同主題、不同專科、不同熱點走進基層,走進西部及「一帶一路」地區,將醫學領域的科學知識以最貼近百姓的方式進行傳遞,讓百姓遠離各種疾病,為百姓架起健康「彩虹橋」。作為上海市醫學會下設分會,視光學專科分會於2015年起每年開展「架起彩虹橋、科普進社區/校園」活動,深受廣大社區居民及在校師生歡迎和好評。今天迎來了2019年活動的開展,看到那麼多師生前來參加活動我很欣慰,這說明大家關愛眼健康的意識提高了。關愛眼健康,並非要等到看不清、不舒服了才去重視,而應該是時刻都要去關注,去重視,時刻提醒自己要健康用眼。開展「架起彩虹橋、科普進校園」活動,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愛眼護眼知識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對眼健康引起足夠重視,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健康快樂地度過校園生活和以後的漫漫人生路,這是我們開展活動的初心。此次活動得到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健康醫學院及《海上名醫》直播平臺、《康復》雜誌等媒體的大力支持,在此非常感謝各方對大學生眼健康的關心和付出。我們會和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打好「大學生眼病防治」攻堅戰。
作為活動「東道主」,上海健康醫學院副校長唐紅梅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唐紅梅副校長表示,上海健康醫學院誕生於「健康中國」新時代,是一所上海市屬應用技術型本科醫學院校。學校緊密對接時代需求,立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健康衛生事業發展培養了大量緊缺、創新型高素質人才。此次活動承蒙市醫學會「厚愛」,將我校作為活動舉辦地,這是對我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的激勵。活動的成功開展,不僅為學校廣大師生送來了「護眼錦囊」,還帶來了「健康衛生行業」學習交流機會,師生們在和專家諮詢交流中,也收穫了作為醫者的仁心、耐心、細心等醫德體驗,這將對學生今後踏入社會從事醫療行業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今天的活動不僅是一場眼健康諮詢宣教活動,我覺得更是一場經驗分享和學習交流活動。這是一種薪火相傳,更是踐行醫者使命的崇高信念。各位專家不辭辛勞前來,不計得失的付出正是大愛精誠的體現,這能夠使師生深刻感到各位專家身上的醫者仁心、耐心和細心。我們的學生們必將在此次活動中受到薰陶,以「厚德至善、健行康民」的校訓投身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健康事業中。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鄒海東指出,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將維護人民健康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普及,近視、視疲勞和乾眼症等各類眼部問題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青少年眼健康問題已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去年國家領導更是作出重要指示,我國學生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不能任其發展。作為上海市唯一一家市級眼科專科醫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承擔著人群眼病的預防和治療雙重職能。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關愛大學生眼健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一直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高度重視大學生眼病防治工作,通過進校園、媒體合作等形式專注科普青年常見眼病知識,為大學生眼健康保駕護航。今天走進上海健康醫學院,看到莘莘學子那充滿朝氣和活力的身影很是親切,希望他們都能時刻擁有健康的體魄,快樂學習,早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海上名醫》平臺總編輯崔穎表示,作為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很榮幸受邀公益參加此次活動。關愛大學生眼健康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而線下活動具有地域局限性,很多人尤其像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往往因為到不了現場而錯過專家們的「科普忠告」,但運用網際網路直播技術,就能很好地把「科普忠告」同步傳播給他們,讓更多人受益。目前我們平臺擁有50萬的粉絲量,平均每期直播在線觀看人數在1萬以上,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線下傳播的受益面。本次線下講座人數限制200人,但我們通過直播平臺,就可以讓更多人一起分享,讓活動變成「雲活動」,打破地域、時間的局限性,把有用的眼健康知識進行最大化傳播。
活動緊緊圍繞大學生常見眼病問題展開,分別邀請了不同專長眼科專家蒞臨現場為廣大師生提供眼健康諮詢和答疑解惑服務,同時開展主題為《你所不知道的「高度近視」》和《你的眼睛還好嗎?》眼健康科普講座並同步直播 ,深受廣大師生及線上觀眾的一致好評。
「聽了朱劍鋒醫生近半小時關於高度近視的科普講座,我之前對高度近視的認識完全被「推翻」了,原來高度近視並不是近視的「升一級」——近視度數加深,而是眼底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有可能會導致玻璃體變性、白內障、青光眼等症狀,太可怕了。」剛走出講座報告廳的學生小樊(化名)向筆者說道。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科長朱劍鋒表示,當近視度數大於600度時被稱為高度近視,多數近視在20歲左右趨於穩定,但有一部分患者即使成年後近視仍持續加深,甚至達到3000度以上。高度近視發病原因可能是遺傳基因、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朱劍鋒教授提醒大家:1、高度近視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情緒激動;注重勞逸結合,儘量控制手機、電腦的使用時間,每隔40分鐘放鬆休息5-10分鐘;2、高度近視患者不宜參加劇烈運動項目,中老年人健身應選擇遊泳、行走等緩和的運動方式,防止猛烈衝撞或震動對眼部的影響。避免提過重物體,或使勁屏氣;3、近視患者宜多進食維生素A,B,C,D,E含量較高的新鮮蔬菜水果,以及礦物質豐富的各類乾果、海鮮製品等,適當補充葉黃素,增強黃斑功能;3、高度近視患者應加強防病意識,特別是近視度數1000度以上的中老年患者,需儘早建立眼健康檔案,每年眼底科就診2-3次。如果已經發現眼底病變,應按醫囑定時檢查。
「李醫生您好,我想做近視手術矯正近視,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呢?」線上直播平臺,齊刷刷跳出了好幾個諮詢近視手術的問題。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視光中心副主任醫師李珊珊指出,雷射手術需要我們「理性選擇」,首先,嚴謹詳細的術前檢查是術後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手術前一定要做個全面的眼部檢查。其次,要根據自己眼睛條件和用眼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式。不要覺得貴的就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第三,要選擇靠譜的醫院和經驗豐富並且有醫德的醫生實施手術。第四,還要選擇檢查設備齊全、雷射設備先進的醫院去就診。切記不可貪圖便宜而找一些資質不過關的醫院去就診,切莫拿自己的眼睛開玩笑。
據悉,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張琳、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戴錦暉、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朱煌、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分會委員兼秘書徐蔚、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委李濤、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視光中心副主任醫師許琰等眼科專家也參加了此次活動,一起為大學生眼健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