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輩就像坐著一趟直奔前去的火車,時而會穿過幽黑難明的山洞,時而會面對無所遮蔽的風雷雲雨,時而會在一碧如洗的豔陽天下奔馳,時而會陷入孤苦無依的境地中。
如同一年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人所經歷的背後,都是一種往後餘生的「徵兆」。春天要有陰雨綿綿,隨後它才能滋潤萬物,孕育人間;夏天要有難耐的暑熱,才能體現涼風的珍貴;秋天要有蕭瑟悲涼之風,才能映襯月之清輝;冬天要有霜雪,才能預示「豐年」之景。
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轉換,而又相輔相成的。呂蒙正在《破窯賦》中寫道:「世事翻來覆去,須當周而復始。」世上之事,本就是禍福相依的,它就像是一個循環與輪轉,到了一個極點,它就會有所變化,以至於萬物生生不息,平衡相存。
當人的富貴到達了極致時,倘若不加謹慎,就離走下坡路不遠了。當一個人到了低谷,越活越不是滋味時,倘若咬緊牙關度過,人也就離走上坡路很近了。要知道,人之福氣,往往會在你危難的時刻,「渡」你一程。
人越是不如意,越容易走上坡路
孫武曾說:「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當一人身處無人可依,又無所依靠時,他也就陷入了絕境之中了。可人越處於絕境中,其所爆發的能力就會越強大。因為「物極必反」,你已經到了絕境了,無論怎麼走,都會是走上坡路。
曾聽一位禪師說過:「為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正是因為上天想讓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之福氣的可貴,以至於人能珍惜當下的日子,奮起一搏。」
人活得不如意,還真的是人間之常事。可當所有人都能得償所願時,你會發現,這世上就不會有不幸,禍福雙方就會失衡。那個時候,所有人失去的,會比在「患難」的時候失去的更多。
就像一朵花,如果永遠都在溫室裡生活著,那麼它也就無法承受風雨,無法去見世面。那樣,又何談能夠接受它原本的幸福和運氣呢?所謂「福氣,人之容量也。」人容量的大小,取決於你能接受的福氣的多少。而這種容量的變化,最根本還是源於人的心智。
而人之心智來源於哪裡呢?就源於人危難時候的培育。一個人,本就需要立身於萬物之人間,如果生活得太順暢,反而會有「事若反常必有妖」的感覺。人只有處於困境,方知生活之可貴,歲月的悠長,人世之真實。只有如此,人才能放下心中的束縛,去走上坡路。
人處於危難之境,福氣越會來「渡」你
古語云:「自助者,天助之。自渡者,天渡之。」
人為何需要自助和自渡?就是因為人處於危難的困境中,只能「孤注一擲」去幹事。可就是能「孤注一擲」的人,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可貴,人間之值得。
曾遇到一個朋友,他年輕的時候已經是某單位的管理層了。可就是因為他不想一輩子困在這裡,不想過著那些一眼就能看到底的生活,所以他辭退了那份穩定的工作,進而自己去創業。
在他創業的早期,他所有的錢都賠得一乾二淨,甚至多年積攢人脈也隨風飄散,不見了蹤影。就是在吃了上頓沒下頓,今日不知明日事的處境中,他有點後悔,有點絕望了。他感慨,本就在一帆風順的崗位幹得不錯,可自己卻不甘於此,卻兜兜轉轉回到了絕境之中,讓人唏噓。
在一片「唏噓」聲中,他依舊沒有向生活屈服,而是選擇化「悲」為「力」,把悲傷化為自己的力量,正準備「背水一擊」。這一戰贏了,他未來的道路也就穩定了不少,敗了,只能回到老家種地去了。
可就是「天渡有緣人」,他的一個單子助了他一臂之力,讓他有了轉彎的餘地。就是這個轉彎的餘地,使他結交了一群人,進而抓住了商機,有了如今蒸蒸日上,細水長流的發展。
俗話說:「莫怨天來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人莫怨,就是因為人的生命是變化無常的,只要你能遵循著命運的軌跡去走,終究能得到你能擁有的那一切。因為人身處危難之境中,倘若還能順其自然,往往就會遇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機遇。
福有徵兆,瑞有顯表
古語云:「馬有千裡之馳,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千般巧計,無運不能自達。」
一匹千裡馬,它要想奔馳到千裡之外,就必須靠人。而一個人,儘管他天賦異稟,勝人一籌,可如果他的機遇未到,終究是難以成就他的大事業。
趙翼有詩云:「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人要成功,就必須天時地利人和完全佔有,否則,不管人如何去做,都不過是徒勞無功罷了。
而這種「機遇」,便是你的「福氣」。人的機遇什麼時候最容易來呢?就是人在危難之境時,人的敏銳程度和能力會比平常的日子高出許多,而這種能力,便是轉機的象徵,讓人「禍福相依」,在困境時能夠反敗為勝。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生不如意之事太多了,誰又能說一輩子能順遂人心,萬事順暢呢?人有福禍相伴,天有四季輪轉,地有萬物相生,寰宇有人間歸途。如此,不就能有所平衡,相互轉化嗎?
孔子身處福禍之間,領悟了「中庸」之真諦;老子在福禍之間,道出「無為」之道理;墨子在福禍之間,提出「非攻」之思想。如此,唯有不偏不倚,順勢而為,才能如同滔滔江水一般,時而平靜如鏡,時而驚濤駭浪,進而流入大海,匯聚百江之流。
餘生,倘若依舊身處不如意的生活中,不妨告訴自己,你的福氣和機遇,將不期而至。因為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渡」你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