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南縣第六屆藏繡·歌舞文化旅遊節」貴南藏繡 把美帶向世界

2020-09-05 流彩貴南

藏繡是我國少數民族刺繡派別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藝術,是雪域藏區農耕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凝聚著藏族勞動婦女的智慧和創造,是優秀的藏族民間傳統文化之一。藏繡根據其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地區差異等可分為安多藏繡等多種派系,其中貴南藏繡最為出名,故貴南縣也被譽為「藏繡之鄉」。





貴南藏繡民間俗稱「貴南針線」,已被列為青海省非遺項目。它的傳統針法有平針、串針、跳針迴旋針等十餘種針法,創作的各種圖案色彩豔麗、人物活靈活現,做工精美絕倫,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傳統藏繡作品主要是以藏繡唐卡、藏族婦女服飾等用品為主,隨著時代的發展,貴南藏繡借鑑了江南刺繡、熱貢藝術手法和工藝,主題內容也愈加豐富,增加了山水、人物、動物等,成為全國少數民族刺繡派別中內容最豐富的一種。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將藏繡作為「文化增收、文化致富」的途徑,把開發藏繡產業作為彰顯文化內涵、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在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上予以大力扶持和傾斜,經過不斷發展,貴南藏繡基本形成了集技能培訓、設計、生產、鑑賞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鏈,實現了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向經濟產業優勢的轉化。目前,全縣藏繡從業人員達2000餘人,年產藏繡作品2萬餘件,年產總值達2480萬元,已成為廣大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渠道。





為順應時代發展,貴南藏繡不斷尋求突破,積極與密扇等時尚品牌合作,在保持傳承貴南藏繡傳統元素風格的基礎上,大膽革新,提煉運用,將傳統民族文化藝術與時尚載體相結合,創造性轉化藏繡藝術,逐步走向現代化、市場化,開啟了貴南藏繡產業發展的新篇章,一件件充滿靈氣的手工繡品正從貴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相信貴南藏繡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貴南舉辦藏繡·歌舞文化旅遊節
    文化旅遊節活動現場。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3日,以「最美的遇見」為主題,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第六屆藏繡·歌舞文化旅遊節暨澤瑪景區啟動儀式在沙溝鄉舉行,標誌著「流彩貴南」正式開啟文旅融合鞏固脫貧成果的鄉村旅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新篇章。「澤瑪」,意為美麗端莊、漂亮精美。依傍龍羊湖畔,毗鄰共和縣,貴南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 貴南:舉辦藏繡·歌舞文化旅遊節
    文化旅遊節活動現場。本報記者 洪玉傑 攝9月3日,以「最美的遇見」為主題,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第六屆藏繡·歌舞文化旅遊節暨澤瑪景區啟動儀式在沙溝鄉舉行,標誌著「流彩貴南」正式開啟文旅融合鞏固脫貧成果的鄉村旅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新篇章。「澤瑪」,意為美麗端莊、漂亮精美。依傍龍羊湖畔,毗鄰共和縣,貴南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 貴南藏繡
    貴南藏繡  貴南藏繡     貴南藏繡,又稱貴南「針線」,是貴南地區藏、漢等民族婦女以藏族裝飾圖案為主要內容的傳統刺繡技藝,過去主要用於民族服飾上,深「藏」於農家大院。    藏繡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刺繡派別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藝術,是藏區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傳統藏繡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藏繡文化基礎,被稱為「藏繡之鄉」。這裡的每一幅貴南藏繡都是獨一無二的,極具收藏價值。
  • 你知道中國四大名繡,知道更珍貴的貴南藏繡嗎?
    雖然藏區都有藏繡,但最有名聲的當屬貴南藏繡。貴南藏繡,是一種民族民間工藝,也是青海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被譽為「藏繡之鄉」,「歌舞之鄉」,有著豐富的藏繡藝人、歌舞藝人資源和濃厚的民族文化積澱。其中「貴南藏繡」,又稱「貴南針線」,是貴南地區藏、漢等民族婦女以藏族裝飾圖案為主要內容的傳統刺繡技藝,是青海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藏繡歌舞之鄉打造「澤瑪」旅遊景區
    9月3日,貴南縣澤瑪旅遊景區正式啟動試運營,並舉辦第六屆藏繡·歌舞文化旅遊節。啟動儀式上,運營方代表包先金介紹景區未來規劃,貴南縣人民政府與西藏長江投資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去年以來,貴南縣在被評為「全國第二批森林鄉村」的沙溝鄉德茫村打造「貴南澤瑪」景區,開啟文旅融合鞏固脫貧成果的鄉村旅遊新徵程,書防寫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新篇章。
  • 「貴南縣第六屆藏繡·歌舞文化旅遊節」最美的遇見
    經過了草原風、雪山淚的考驗,最終成為在它懷抱中放牧牛羊的藏人,並欣然接受了數不盡的嚴寒、酷暑,靈魂和草原一樣古老。當我在秋天的金黃裡遇見草原,遇見仙女般的「澤瑪」時,我想,這時的詩和酒不一定就在遠方。騎著太陽找遍地球,最美的女人是沙溝「澤瑪」。
  • 「聚焦青洽會」流彩貴南亮相第21屆青洽會
    縣境內自然風光秀美,享有「銀盆金花、翔鳥谷地」的美譽,東南部群山連綿,峰巒疊翠,松柏瀾蕩,神山直亥「三兄弟」和仙女山給格拉毛「三姐妹」神奇故事悠揚民間;中西部草原廣褒無垠,水草豐茂,牛羊成群,油菜花香,草原旅遊遍地開花;西北部黃河水蜿蜒流淌,峽谷奇險,風光秀美;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是夏季避暑、旅遊的理想之地。
  • 「貴南縣第六屆藏繡·歌舞文化旅遊節」沙溝美景走一波
  • 「FM--最美的遇見」走,到石乃亥看歌舞去
    走,到貴南草原尋找那些能歌善舞的天使,他們活在歌舞中,不像我們常常失魂落魄....」舞蹈中的「澤瑪」用她們的長眉、妙目、手腕、腰肢;用她們辮套上的花朵,腰間的繡佩,頭頂的紅頭巾;用她們時而細碎、時而狂放、時而舒展的舞步;用她們繁響的鈴聲,呢喃的歌喉,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舒展煙雲般的長袖,舞蹈出藏族人的萬丈豪情。
  • 貴南縣人民政府網站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貴南縣委、縣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貴南為目標,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全縣經濟建設
  • 中國黑藏羊主產區——青海貴南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發展草原畜牧業;因貴南黑藏羊被毛黑色,抗輻射能力強、保暖性強,特別適宜在貴南縣地區放牧飼養。2,飼養營養健康:貴南黑藏羊以放牧飼養為主,舍飼育肥為輔。以天然牧草為主,育肥期間補飼精料,精料由當地產青稞、燕麥、油菜籽粕以及礦物質等組成。
  • 這麼秀秀秀秀秀秀秀秀秀秀秀的青繡!
    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青海省西寧市民間刺繡傳承人陳玉秀現場演示刺繡技藝。新華網 潘彬彬 攝 新華網 潘彬彬攝青海有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青繡,也能繡出來!怎麼繡?我來告訴你!
  • 「視覺貴南」貴南,我的貴南
    元明清時期,漢、藏、回等民族聚居貴南,逐步形成多元一體的民族文化格局。貴南在西傾山與黃河之間,茫拉、沙溝河谷地帶,木格灘、塔秀草原上,農耕、遊牧、商業文化交融並蓄,共同構成貴南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一種文化底蘊,叫拉乙亥文化。
  • 【人大代表風採】朱軍成:「繡」出一片新天地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提起刺繡大多數人會聯想到四大名繡,對於亂針繡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對寶應亂針繡更是無從談起。,繡制題材局限等諸多不足,歷經二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對亂針繡工藝改良,簡化操作方法,成功創造出集「節時、針法、畫理、繡理、自然」為一體的「一然繡法」,形成了「寶應亂針繡」的獨特風格。
  • 驚豔世界,30歲後的她把中華美繡到團扇之中
    三十歲之前你迷茫著三十歲之後你猶豫著但蘇州有位女孩Ying在三十歲的時候並沒有猶豫在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加拿大但到了加拿大後,她用極具東方美的刺繡驚豔了世界讓國外的人認識到中國傳統手藝究竟是什麼手藝讓外國人都驚嘆
  • 三都:「馬尾繡第一村」繡出水鄉新畫卷
    由於馬尾繡獨特的材質和製作手法,加上其神秘深厚的水族文化背景,使得馬尾繡在全國所有繡品中一枝獨秀。2006年「水族馬尾繡」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聽說這裡的民俗文化保存得特別好,我們特意請假過來看看,順便感受一下水族『端節』的節日氛圍。」在三都縣中和鎮板告民族文化村的水族民間博物館內,前來參觀的遊客程瓊熱切而興奮地說到。
  • 非遺工藝繡成的藝術品?這個寶藏品牌糖心旦,怕是藏不住了!
    (原標題:非遺工藝繡成的藝術品?這個寶藏品牌糖心旦,怕是藏不住了!) 很多人都對奢侈品世界中的高定系列充滿好奇,高定究竟是什麼,厲害在哪,為什麼連女明星都會為了穿上一件禮服而絞盡腦汁?
  • 2020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這麼美,要讓世界看見
    11月19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和海口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簡稱「文化周」)在海口啟幕。文化周以「傳承·創新·共創錦繡世界」為主題,圍繞「論、秀、展、選」四大板塊開展一系列活動,旨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錦繡文化交流展示平臺和海南黎苗錦繡文化、中國錦繡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大布江拼布繡:充滿鄉土氣息,傳承愛與美好祝願
    編者按:湖南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獨特的自然資源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都活起來。
  •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名繡——蘇繡
    一針一線,繡出牡丹如畫的韶華;一針一線,繡出女子婀娜的身姿;一針一線,繡盡蘇州如詩的雅致。作為四大名繡的蘇繡,在時代的更迭下綻放出它獨特的光彩。蘇州刺繡發源於蘇州吳縣,是以蘇州為中心,包括蘇南地區刺繡品的總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