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10年代的這十年,我們經歷過什麼

2020-12-21 青春是座島

還有幾天,就到2020年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這個感覺,從某個年齡開始,會覺得一年年過得太快了。

而這一次跨年和前幾年有所不同的是,我們將翻過10年代這一篇章,來到20年代。

從2010-2019年,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都是發生日新月異變化的十年。

我還記得2010年的時候,還在高三,約定和同學高考結束後要去看上海世博會,在廣州讀大學的時候經歷過廣州亞運會的熱潮。當時流行在人人網上加小學、初中、高中的同學,大學校園裡用飛信聯繫……如今,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人人網、飛信,都是很遙遠的字眼了。

不知道是十年真的很長,還是時代變得太快,很多幾年前轟動一時的事情都會轉瞬即逝。

對於我們這批90後中頭幾年的人來說,這十年是最為激蕩巨變的十年,之前的我們還小,之後的將趨於穩定,唯有這段從象牙塔走向社會、從二十出頭奔向三十的十年光陰,經歷著更多的變遷。

今日,盤點了幾個關鍵詞,說說21世紀10年代的這十年,作為90後的我們經歷過什麼人生的轉變。

1「 自由

高中老師常跟我們說:等上了大學就能自由自在了。

從高考的高壓中解放出來,我們奔向另一個極端,擁有高度自由的大學校園生活。

我們能逃課、不交作業、躲在宿舍裡看劇打遊戲,也能參加社團、打工、泡圖書館、看書。

大學四年,給予我們人生難得的一段純粹的自由時光。這裡的自由,不僅在於隨心所欲,更在於我們能自己決定自己成為怎樣的人。

能讓自己更優秀,也能讓自己墮落。

能想明白並努力付諸實踐的人,畢業後總會順風順水一些。哪怕經歷過一些坎坷,以往付出的努力會構建起一道底氣之牆,挺過去之後會令自己更加茁壯成長。

得過且過、渾渾噩噩的人,也終會迎來生活的懲罰。就好像之前網上傳聞的,有22個大學生因為考試不及格被學校開除。

自由亦如是命運所贈送的禮物,犒勞經歷過人生一大考的我們,但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自由的代價,是要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

但很可惜的是,我們很多人往往要很久之後,才知道自由其實是一種稀缺資源,並且總會遺憾於自己在擁有的時候沒有更好地利用它。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這話能經久不衰,不是沒道理的。

2「 選擇

家長總希望我們從事與專業有關的職業,希望學有所用,這沒錯。

企業單位在招人的時候,也會優先考慮專業對口的學生,完全的外行無疑會加大培養與溝通成本,這也沒錯。

問題在於,很多人當初報的志願,不一定是建立在對這個專業足夠了解的基礎上,建立在清楚自己擅不擅長、適不適應的基礎上。

更多是建立上「這是我的分數所能做出的最好選擇」、「這專業之後好找工作」的基礎上。

一番權衡利弊之後,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在於,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

因此,會有人大學期間嘗試本專業以外的實踐,有人考研跨專業臥薪嘗膽,有人為了喜歡的領域行業找工作的時候從零做起。

當指定你的道路,和你想去的道路方向不同,就會面臨各種選擇:我已有的該不該放棄、全新的嘗試方向是不是對的、已付出的精力與時間該不該及時止損、如何面對家裡人與外界的質疑與擔憂、在這個道路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些左右徘徊的選擇,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解決出口的,它們像是爬行在心口上的蟻群,長久地讓人心癢、難受、憋屈。

這樣的狀態,或許會從大學期間,延續到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

但正是這些選擇,鑄就不一樣的自己,和以往、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自己。

時間不盡然會令人成長,但選擇是。

3「 迷茫

好像從《在路上》開始,年輕總是與迷茫掛鈎。

但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

一、迷茫不是年輕的專利。時代飛速發展,一切都在解構與重建,整個時代都很迷茫,年輕人的狀態只是當中的冰山一角。

或許,這是長輩所說的「幹啥不行就來賴大環境」,主要是我無奈地發現,年長者也不全然是目標篤定、盡在掌握之中的樣子,只是他們已有的資源、已打下的根基,至少讓他們更從容一些,至少能五十步笑百步。

既得利益者想笑就笑吧,誰讓我們還在狼狽地前行當中。只是希望我們這一代人,面對後來者同樣的境遇,態度能更寬厚體諒一些。

二、迷茫其實不是貶義詞。古人是不迷茫的,他們子承父業,士農工商等級分明,除了戰亂很少有大規模的人群流徙,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在一個地方生於茲長於茲。不迷茫,不盡然是全民都豁然開朗了,很大可能是連迷茫的機會都沒有。

能掌握自己的生活、能看清並走向自己未來的方向當然是莫大的好事,但如果沒有,至少希望能看到,我們會有迷茫起碼是因為社會有活力,我們對未來有期待。

不要把迷茫妖魔化。甚至努力去理解這段期間所經歷的痛苦與困頓,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4「 失去

表明上,我們的人生是做增量的,實際上,總會在其他地方做抵消。

成熟了,失去對這個世界純真的理解;成功了,掏空了身體,失去更多陪伴家人的時間;成家立業了,失去更多與自己獨處的時間。

失去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是一件必要的事。上天是很公平的,想得到點什麼,總得失去點什麼。

因此,與其患得患失地什麼都想得到,害怕總有一樣會失去,不如想清楚在得到一件東西之前,我能失去什麼。先考慮失去,再考慮得到,會好受一點。

畢竟有一樣失去我們最不能釋懷,最令我們猝不及防,便是身邊熟悉的人、至親之人的離去。

還記得大學的畢業晚會,臺上有一個主持人笑容滿面,說話抑揚頓挫,把氣氛帶得很熱烈。

臺下只有少數人知道,他媽媽在那一段時間出車禍去世了。作為知情人之一,我當時很多次都希望他不要那麼故作堅強。

出於責任與使命,他出色地完成了主持工作。

晚會後的慶功宴,我們幾個人在大排檔裡吃宵夜,聊的大多是以後的出路、身邊朋友的八卦瑣事。突然聽到他很重的一聲嘆息,說自己媽媽不在了。空氣一片安靜凝重,我們不敢過分地安慰他,怕他情緒崩潰,只是輕輕地說「沒事」「以後會更好的」。還是他自己岔開了話,嘗試著尋找輕鬆點的話題,當作剛才的話沒說過。

在那時還沒正式踏入社會之際,我仿佛已明白一個道理,哪怕身邊有很多體諒與寬慰,但有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去承受與消化的,當中包括失去這件事情。

5「 成長

畢業這幾年,我既驚嘆於同學朋友著裝造型上的變化,尤其是女生,整體會比讀書期間養眼很多,也會欣賞不同的人生軌跡上彼此經歷的內心蛻變與成長。

有的結婚生子,為賺孩子的奶粉錢而努力。從父母眼中的小孩,再到自己實現初為父母的蛻變。用自己的年華,等待一個新生生命的成長。

有的在國外留學,經歷獨在異鄉、在論文與作業中苦苦掙扎的孤獨歲月。回國後身心俱疲,更加戰戰兢兢地尋找發展,只為了不辜負父母花的錢以及自己出國深造吃過的苦。

有的讀書期間是學渣一枚,得過且過,畢業後卻自己做起了老闆,靠著羽毛球這一愛好和各路老闆混得關係十分火熱,「以小球推動大球」。

有的以前一看就是走穩定路線的樣子,畢業這幾年在好幾個省份工作,變動比較頻繁。從小是溫室裡長大的好學生,突然之間也體驗了一把人間的冷暖。

生活之大,際遇之妙,在某個角落,某個節點,我們總會令自己和以前不同。

於我而言,有幾個瞬間,是覺得自己所思所想和以前不一樣的。

一個是認識到自己的平庸。以前工作上總會有些怨氣,總以為是做自己不喜歡的才會做不好,後來做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工作內容,被各種diss,當然也有不少外部原因,但會真切覺得,自己做自己喜歡的好像也沒做得多好的樣子……意識到的這一刻,真的很氣餒很沮喪,但在以後工作當中,會更加理性地對待自己手頭上的工作。畢竟當下所面對的,是當下能掌握的,只能去正視它,不要給自己退縮和逃避的理由。

二是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這兩年父母做菜市場裡的小生意,每天都要五點多起床,晚上七八點才能回家。每次和媽媽打電話,聽得挺多的一句話就是「兒子,老媽我好睏呀」。作為子女,覺得自己讀過書,但對家庭沒有太多幫助的樣子,父母還要那麼辛苦地打拼,總會有點於心不忍,又心感虧欠。有一次去到他們出租的小屋,發現日曆上媽媽寫了一句話「為了實現而努力,加油,加油,加油」,自己偷偷地把這句話記下來,每次心生煩躁和焦慮的時候,都會在便利籤上寫下這句話,貼在牆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動力:父母都那麼拼了,自己還有什麼不可以。

不用努力去逼自己成長的人生也蠻好的,因為成長往往意味著沒有退路,要和過去的自己告別,要很努力地去克服不安、彷徨的情緒。但不去經歷某種蛻變,吃過的苦又等於白吃了。

很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話: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面臨成長的臨界點,不妨和自己說一聲,「都到這個份上了,不妨再拼一把吧。」

原本想結合一些大事件或者社會熱點,體現我們這一代人在時代的浪潮下成長的軌跡。但最終,還是藉助幾個關鍵詞,試圖表達我們這一代人在二十幾歲的這幾年,都會面臨的一些共有的軌跡。

作為90後,不太喜歡被代表。每次看到一些廣告上,90後代表著新潮就一定是跳著街舞,滑著滑板,心裡都默默想著,這才不是我哩。

90後作為長輩們口中垮掉的一代,在自媒體們「第一批90後涼了/禿了/出家了/沒有性生活了」的集體炮轟中,學會了自嘲,也逐漸像80後一樣,在社會與家庭中承擔更大的責任,面對95後、00後,也會有自己老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危機感。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這一代人還是努力地在二十幾歲的這幾年,努力地成為自己所希望的樣子。

來到20年代,我們逐漸迎來30歲。少了20歲出頭的稚嫩與蠻勁,我們多了一份坦蕩與從容。

正如一首粵語歌《年少無知》(港劇《天與地》主題曲)歌詞所說,但願「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瀟灑」。

再見,20世紀10年代。

你好,20世紀20年代。

相關焦點

  • 21世紀10年代,這十年,物理學發生了什麼?
    這十年不僅標誌著物理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而且是一系列轉折點。21世紀10年代,對於新知識來說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十年,但更重要的是,這十年的發現和其中巨大的缺乏改變了物理學家在各自領域的思考方式。「感覺我們正處在一個典範性轉變的中間,」史丹福大學粒子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副教授Natalia Toro告訴天文在線, 「目前還不清楚我們將走向何方,但我認為,從現在開始的50年裡,過去的10年將被視為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發生重大轉變的開始。」
  • 90年代屬於喬丹,現如今屬於詹姆斯,那21世紀前十年屬於誰呢?
    比如60年代的指環王拉塞爾,70年代的天狗賈巴爾,80年代的魔術師詹森,90年代的飛人喬丹,到如今的三旬老漢詹姆斯,他們都統治了一個時代,但是21世紀的前十年,又屬於誰的呢?這是一個讓然很頭疼的問題,因為當時那個年代的名宿實在是太多了,是艾弗森、麥迪、卡特?的確他們是很強,但不過他們並沒有帶領球隊獲得過總冠軍。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誰呢?
  • 21世紀10年代三大物理學發現對科學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21世紀10年代是一個極其富有成果的十年。我們對系外行星(圍繞恆星運行在自身恆星之外的行星)的知識爆炸了,產生了數以千計的新發現,並使人們對存在的東西有了無與倫比的了解。普朗克衛星和我們的大規模結構調查定格了暗能量,而改進的天文數據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有關宇宙膨脹的難題。
  •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們的新職業
    快速發展的年代,芳林新葉催陳葉。在剛剛過去的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記錄下一些「新葉」,它們因時代而生,平凡如塵埃,也如塔身之鑽石。村上春樹有本書《碎片,令人懷念的1980年代》,看過的人說:每篇文章像一個單獨的碎片,但聯合在一起,便構成了繁花世界。
  • 21世紀10年代,再見;2020,你好
    今天是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天。時間它總是來得如此匆忙,去得又如此不聲不響。小時候我們度日如年,現在的我們度年如日。012019這一年,我明白了:生命無常,哪有什麼來日方長!我們含著淚,學會了告別。11月27日高以翔的猝死,世間再也沒有王瀝川,但也讓我驚醒,我們最容易忽略,最需好好對待的,就是自己。有人說,2019年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馬上進入21世紀、20年代。但他們不知道,這僅僅是一個時代的開始,一個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告別的時代。
  • 我想帶你去長沙過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個冬天
    今天看到一句非常浪漫的話:「這是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個秋天,我希望你能來找我,我們過最後一個冬天。」如果你能夠及時,我們就... ...在這市中心,每五十步一家茶顏,人山人海在排隊,但是它「固執」地只開在長沙,很多人特意去尋它。
  • 21世紀第二個十年有感:恥辱對我們意義……
    (21世紀第二個十年有感:恥辱對我們的意義)有種恥辱叫催人奮進,有種傲慢叫激勵向前!撕開傷口只為記得痛,只是避免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們卻又能怪誰?本是自己種下的果實……偏見不過是鏡子,自己才是另自己厭惡的本源……血既然已經流過,讓記憶久一些又豈能算失去?
  • 2019丨致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天
    再見了,2019「2019太難了」是我今年聽過最多的一句話,這一年,你們過得如何?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天,歡迎你們在文末留下,這一年的收穫與遺憾……年初雞血滿滿給2019立flag的情景還在眼前晃,一不小心這一年就要徹底淪為過往了,好像只有在年末的時候,我們才能切身地感受到時間的倉促和個人的無力
  • 21世紀第3個十年:底層反抗 凝望深淵 存量殘殺時代如何破局?
    21世紀第三個十年,以「戰爭」開始,註定不平凡!底層凝望深淵 反抗醞釀已久!美國攻打伊朗,不是黑天鵝,一切皆有跡象。21世紀第三個十年剛開始,美國就向伊朗發動了戰爭,這不是結束,很可能只是剛剛開始。戰爭陰影從未消失,伊朗在中東地區有很多代理人,他們可以發動戰爭,美國的投資、基地、盟友都面臨戰爭風險,這反過來又會擴大戰爭。
  • 21世紀第三個十年,漫威會走向哪裡?
    如果要佐證這一點,不妨看看80年代同樣在高速發展的日本,80年代也正是日本娛樂文化在世界大殺四方的年代。這是漫威最後能夠發展的土壤。這三點都能實現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實現將整個漫畫故事對接到電影上。而這,需要新的文化潮流幫助。而到了21世紀,這一切都在慢慢成為了現實。漫改電影的輝煌,要到了。
  • 21世紀第二個十年結束 盤點大巴黎這10年五大最佳轉會 姆巴佩登頂
    時間過得真是太快,2019年馬上就要過去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也就這樣接近了尾聲。轉過年來,2020年1月的國際足壇轉會期馬上也就要到了,在此我們為大家奉上歐洲各大豪門俱樂部近十年最佳及最差轉會名單。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其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批評就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到21世紀初,在人口因素與政策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各大學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21世紀伊始,大學適齡學生的人數便持續下降。
  • 21世紀第三個10年我們一起見證
    從石家莊市第八十一中語文老師到9年的初中班主任、3年高中班主任以及擔任教育處副主任的經歷,再到副校長,每一步都傾注著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如今,他主管著學校的後勤、辦公室以及九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忙碌」是對他最貼切的形容詞。回顧過去的十年,「忙」這個字是對他這樣的教育工作者們最具代表性的概括。王雨露是學校、家庭兩頭忙。
  • 美刊:21世紀,政變數量為何大幅減少?
    文章分析了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政變數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文章稱,僅僅80多年,泰國就經歷了12場政變。  現在政變數量呈現急劇減少之勢。21世紀每年發生的政變從未超過兩次。在近日泰國的第12場政變發生之後這個數字被大量轉發——泰國軍方22日在經歷數月政治不穩定和努力推翻該國民選總理英拉之後,決定奪取政權。
  • 二十一世紀一零年代 我們的精神生活
    年是 year,世紀是 century。英文還有 decade,能精確地切割出來十年這個時間長度。中文有「年代」這個詞,但它的含義更曖昧些,比如在很多人嘴裡經常出現的「中國搖滾黃金年代」,在這個短語裡,「年代」可能只指一年,甚至一個夜晚。
  • 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天,帶你看一次性看完2019年的這一百個設計
    21世紀10年代 將要結束 還有不到12個小時,就要離開21世紀10年代了, 2019年,設計圈從有界變為無界,
  • 桌遊新聞|21世紀10年代最重要的100款桌遊!
    隨著2019年的謝幕,21世紀10年代正式畫上句點,20年代上演了他的劇目。美國的Meeple Mountain就這10年來發行的桌遊進行了專業的評估整理,探索出了100款對這個時代有比較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你看看你知曉多少?
  • 10個關於21世紀的搞笑歷史預言
    我們都喜歡嘗試和猜測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畢竟,夢想未來是人類的天性。因此,在整個20世紀,人們已經在展望21世紀,夢想著下一個千年的生活,這並不奇怪。我們收集了關於現代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的10個最有趣、最有趣的預測。有時,他們驚人地接近目標,甚至可怕地接近。不過,大多數時候,他們都錯得離譜。
  • 大學專業變遷:50年代俄語大熱 21世紀遠離高考
    九十年代:外貿熱  1991年,輪到陳家老三陳思高考了。她是全徐州市保送進一中的12名學生之一,在高考前夕還參加了江蘇省的青少年攝影比賽。這种放松的狀態被他的父親解釋為「我們從來不給孩子壓力,這是源自老北大的自由民主精神」。  高考前她甚至不考慮報什麼專業,因為她哪們功課都喜歡,並相信自己什麼都能學好。
  • 季羨林: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時代
    從人類的全部歷史來看,我認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關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並非歷來如此,也絕不可能永遠如此,到了21世紀,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將逐步讓位於三十年河東的東方文化,人類文化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為什麼我認為到了21世紀西方文化將讓位於東方文化呢?我是從東西方文化的基礎的最根本的差別在於思維方式不同這一點來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