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然地方狹小,但歷史悠久的廟宇、教堂甚多,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華人信奉的媽祖娘娘在這裡都能找到信眾。這些宗教建築有中式、西式、印度式樣,風格各異。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幾處。
佛教文物館:收集、保留並研究亞洲區域的佛教文物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佛教文物館旨在收集、保留並研究亞洲區域的佛教文物,透過介紹佛陀故事與相關文物傳授佛陀的教誨,同時促進訪客欣賞、認識佛教藝術與文化。隨著佛教傳入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韓國日本、斯裡蘭卡及東南亞等地也出現大量的佛教藝術。這些歷史悠久、造像精美、意義深刻的文物,一直以來是世界各地收藏家以及博物館競相收藏的對象。
不過,從宣揚佛陀精神及教誨的角度搜集並展岀佛教文物的收藏家並不多。有鑑於此,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特別成立了佛教文物館,從弘揚佛教的角度出發,致力於收藏、研究及展出亞洲各地的佛教文物,透過文物背後的故事及意義,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公眾,不分種族與信仰,得以進步了解佛陀及其教法的深意,以及豐富的佛教歷史與文化。
納哥德卡殿:小印度南部直落亞逸街上的另一座清真寺納哥德卡殿,是19世紀20年代首批南印度伊斯蘭教徒來到新加坡後修建的寺廟,原名為 ShahulHamid Durgha。與阿爾阿布拉清真寺和詹美清真寺一樣,它們都面向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的方向而建。納哥德卡殿不僅是信仰者的心靈歸屬,其特殊的外觀也讓遊客為之驚豔。這座清真寺建築典雅,將東西方文化融合起來,正門上方採用了古典設計風格。該建築像一個多層的婚禮蛋糕層層築起的雕花欄杆兩側,矗立著高聳筆直的尖塔,從底部朝天堆建14層。塔頂是清真寺的標誌建築—一小圓頂。這裡早期是南印度伊斯蘭教的文化信仰中心,1974年被列為新加坡國家歷史古蹟。
詹美清真寺:新加坡最負盛名的清真寺之建於1826年的詹美清真寺是新加坡最負盛名的清真寺之一,並於1974年11月29日正式列為國家紀念古蹟。詹美清真寺是1826年建於直落亞逸街的古蹟之一,與阿爾阿布拉清真寺和納哥德卡殿並稱為三大伊斯蘭遺蹟。詹美清真寺是牛車水華人地區一道醒目的風景線。詹美清真寺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正面精緻複雜,上面開有小門和十字形的窗戶。清真寺入口是典型的南印度風格,而兩個祈禱大廳和神殿卻是以殖民時代建築大師喬治·科爾門作品為代表的新古典風格。集兩種風格於一身的詹美清真寺,其獨特的外觀10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也成為攝影家的摯愛,它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各地明信片上。每年的齋戒月,詹美清真寺還會與全球的伊斯蘭教徒慶祝麥加朝聖的圓滿完成,舉行宰羊的祭拜儀式。
天福宮:新加坡最古老的廟宇之坐落在直落亞逸街的天福宮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廟宇之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人稱這裡為「源順街」和「媽祖宮」。天福宮建於1840年,這座當年全島最大規模的建築物,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得以修建完成。天福宮是華人的宗教中心,南來北往的華人,都在出航前到這裡朝拜,希望媽祖娘娘保佑他們出海平安。百多年來,它一直作為人們的精神支柱,整日香火不斷,常見到虔誠的華人來此祈禱。天福宮是正統閩南風格的宮觀建築,其建築之美,更使人讚嘆不已。層層疊疊的屋頂、豐富的屋脊裝飾、屋簷屋角及梁架間的木雕、柱子上的石雕等都美輪美奐。天福宮憑藉規模的宏大、建築工藝的考究、香火的興旺、絡繹不絕的香客,已成為來新加坡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
衛理公會禮拜堂: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堂成立於1889年的衛理公會禮拜堂,最初創立於文達街一間狹窄的小屋之中,後擴建為一間三層樓的教堂。禮拜堂坐落於華人聚居的中心,是衛理公會華人教會中歷史最悠久的堂會,也是當年衛理公會宣教士首先向南來的華人傳福音的基地。經過百餘年的洗禮,仍保留原有的外觀。如今的衛理公會禮拜堂坐落在一座1924年間的建築內,基於悠久的歷史與建築特色,於1989年被列為國家紀念古蹟。長方形的建築配以兩側的柱廊,平面屋頂上加有一個四面通風的閣樓,閣樓四角微翹,有如中國傳統建築的飛簷翹角,使得原本的羅馬古樸韻味增添了中國元素。
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新加坡也留下了很多了西式建築風格的建築,至今這些建築均保留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