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是當代人生活的常態,也是解決現代人很多情緒問題的良藥,比如焦躁,焦慮,抑鬱,胡思亂想。但是在長時間忙碌之後,你是不是還是會覺得空虛?回顧自己過去一段時間的收穫時,發現竟然是白紙一張?沒有留下什麼有意義的痕跡?是不是感覺越忙越沒有成就感?
如果以上這些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今天這本書,就真的非常值得一讀了。《精要主義》在我的個人時間管理類書籍的書單中,排在第一位。如果你也在規劃自己的時間,建議你可以從它入手,用一種精要的方式去設計你的人生,時間管理就會卓有成效。
本書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被譽為「21世紀的史蒂芬·科維」,是精要主義的提出者,倡導者和領導者,曾幫助全球多家知名企業摒棄瑣碎,直抵精要。格雷戈還在史丹福大學開辦了「設計你的精要人生」課程,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和追捧。
忙碌並不等於時間利用效率高。做得多,也並不代表做得好。而我們之所以會越忙越沒有成就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在太多不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事情上,分散到了太多事情上。我們每天面對的事務和機會那麼多,遠不是個人的時間和資源能夠搞定的,有一些是很好地機會確實讓人以至於難以取捨,還有一些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無法拒絕。
但是格雷戈卻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無意義的瑣事,這些無意義的瑣事構成了我們的生活,也佔據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讓我們忙忙碌碌卻毫無成就感可言。想要改變這種狀態,就需要培養精要主義的思維模式。本書中概括起來主要是三種思維模式:選擇,甄別,取捨。
選擇: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獨立存在於其他人和事物,任何人及任何量。
甄別:幾乎一切都是噪聲,花更多的時間思考,以便花更少的時間來做事。
取捨:明白自己究竟要什麼,戰略性的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極大地增加實現自己目標的機會。
這三種思維模式,相互關聯,要做出取捨就必須進行選擇,而如何進行選擇,需要仔細甄別。從非精要主義思維轉變為精要主義思維模式,需要克服以下三種根深蒂固的謬誤,而這三種謬誤,也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犯的錯誤。
謬誤一:這件事我必須做
人之所為人,就在於選擇的能力。——馬德林·恩格爾
身在職場中,總有很多我們不想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初入職場時,端茶倒水,跑腿代辦都是新人的事情。忙完了同事的事情,終於有時間做自己的工作時往往已經臨近下班,只能自己加班把落下的進度都補起來。如果要問為什麼,大概率會收到一個「沒辦法呀,這件事我必須做。」
我們時常會把「這件事我必須做」掛在嘴邊,但,你是真的沒有選擇,還是自己主動放棄了選擇?一旦我們放棄自己的選擇能力,別的力量或者逼得人就會插手替我們做出選擇。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擁有的選擇數量呈指數級增長,但是我們普遍沒有做好準備去應對這一切。巨量的選擇超過了我們的管理能力,要做的決定越來越多,身心疲乏的人類,由於無法做出優質的選擇,於是有人主動放棄了選擇。
謬誤二:所有事都重要
宇宙中存在的絕大多數事物——人類行為和其他一切力量、資源、觀念,都沒有什麼價值,也產生不了什麼結果。只是少數事物效果非凡,影響巨大。——理察·科克
董明珠在一次直播中,遭遇了畫面卡頓的情況,直播結束後,董明珠非常生氣的把負責這次直播的主管給罵哭了。當時那位主管很委屈,覺得自己為了這次直播好幾天都沒回家了,結果領導還這樣罵他。董明珠就說不是說你努力了,就一定會得到好評價的。
努力工作當然重要,但並不是說更努力就一定可以帶來更多的額收穫。
直播這件事,提前預估觀眾人數,準備足夠的帶寬,確保網絡的暢通,是非常重要的,正是這小部分重要的事情,直接決定了整個直播的效果。
面對工作和生活,很多人會選擇埋頭努力工作,在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告訴我們,努力世界出碩果的關鍵,我們努力把所有事都做好,包括哪些外界強加給我們的任務和挑戰。但是努力工作的價值其實也是有極限的,當這個極限被打破的時候,做的更多也不會再帶來更多的收穫。
只有當我們去認真辨別哪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並且把這些事情做好時,努力才會真的結出碩果。
謬誤三:這些,還有這些,我都想要
所謂戰略,就是如何做出選擇及取捨,它意味著通過慎重的選擇來實現不同。——麥可·波特
審視每一個機會,如果對努力要實現的最終結果沒有太大的貢獻,就不做那麼多不同的事情。
最近一起參加寫作訓練營的朋友,又開始拍小視頻了,說是要趕上視頻號這波的紅利。朋友也邀請我一起加入,但是一邊上班,一邊寫作,已經沒有辦法排出更多時間來去做其他的嘗試了,所以並沒有響應朋友的號召。我很明白自己不是一個多面手,無法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到多者兼顧,上班的時候專心工作,下班後專心讀書寫作,已經是我能為自己安排出來的精要主義了。
取捨是真實存在的,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在職業生涯中都是如此。在現實中,接受任何一個機會,無疑都需要我們捨棄其他幾個機會。比如準備換工作的時候,可能會同時收到幾家公司遞來的橄欖枝,一家穩定輕鬆但薪水低,一家收入高但是工作強度大,需要經常出差,一家各方面都比較一般,但是離家比較近。從來沒有一份工作叫做石少錢多離家近,無論做出去那種選擇,都不可能一次滿足你對工作的全部要求。
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找到實現它的方法,持之以恆的鑽研下去,才能最終達到目標。
結語
精要主義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也不是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張製作必須做的事情,儘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從而達到個人時間價值最大化。
精要主義者拒絕接受我們能做所有事情的想法,而是要求我們進行真正的權衡和取捨。對自己的生活進行重新規劃,而不是按部就班的過日子。通過這種自律的,系統的方法,去決定我們個人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我們關心的事情才能輕鬆地執行,也才能將個人選擇掌控在自己手中。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成就感,不妨從糾正前文的三個謬誤開始,培養自己的精要主義思維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