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義與斷舍離

2020-12-21 專注體驗的昊澤君

當我們努力要做到一切和擁有一切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正在犧牲一些收益作為交換條件,而這些收益是自己永遠不會去主動追求的。當我們不去有目的地慎重選擇該把經理和時間集中於何處時,別人--老闆、同事、客戶、甚至家庭,就會替我們作出選擇。用不了多久,我們將對所有有意義的和重要的事情視而不見。要麼自己慎重選擇,要麼受制於別人的計劃,非此即彼。

為自己而活,不只是偶爾說說「不」,而是要有目的地、深思熟慮地、戰略性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僅要擺脫那些明顯浪費時間的事情,還包括放棄一些很好的機會;不要疲於應付那些讓你在多條戰線上作戰的社會壓力,要學會減少、簡化,並通過淘汰其餘一切來聚焦於絕對重要之事。

似曾相似的定義,源自對斷舍離收納法的解讀,沒錯,它們相似!就像你的衣櫃,如果不去收拾,它就會凌亂不堪,裡面堆滿了你很少穿的衣服,甚至從來沒有穿過的,衣櫃會變得無法使用,逼得你去整理。所以,斷舍離的收納法就教會了你「減」的要義。同樣,隨著好心承諾和應承下來的事情越積越多,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雜亂無章。而且,絕大多數這樣的努力根本沒有盡頭。除非我們找到系統的方法進行清理,否則這樣的雜亂狀態將會永遠持續下去。

清理

精要主義也自有一套整理「衣櫃」的方法:

1.探索: 在你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問自己喜歡哪件衣服就如同問自己:「這件事情或這份努力有可能會對我實現目標做出最大的貢獻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麼你就知道該淘汰它了。

2.排除:斷舍離中,我曾經介紹了衣服收納法,其中待收納的衣服有兩類,一類是「必須保留」,另一類是「可能需要處理掉」。但是,你真的打算把「可能需要處理掉」的衣服塞進袋子裡送走嗎?歸根結底,這裡面有一種沉沒成本:研究表明,對於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人們對其價值的評價要高於其實際價值,因此要放棄就更難。如果這還不能令你信服,那麼就試試這麼問:「如果我現在沒有它,那麼我會花多少錢來買它?」這麼問往往能奏效。換句話說,僅僅確定了哪些事情和努力不能幫你實現個人貢獻峰值還不夠,你還要積極地淘汰它們。

3.執行:如果要使衣櫃保持整潔,你就要經常整理。用一個大袋子裝好要扔掉的東西,把想留下來的東西集中一小堆放置,然後合理安排分類丟棄。也就是說,一旦弄清了哪些活動和努力要保留,你就需要一種方法來使執行變得毫不費力。

清理方法

人生就像「衣櫃」,新衣服--佔用我們時間的新需求,卻在源源不斷地湧來。精要主義就是要為整理人生的「衣櫃」創造一種方法。但是它不像整理衣櫃那樣,只要定期整一次就行;它是一種鐵律,你必須在每次面臨答應或婉拒的決定時執行。它是一種方法,幫你在很多好東西和一小部分真正重要的東西之間進行權衡取捨。它會告訴你如何做到更少,但更好,這樣你就可以在人生的每個珍貴瞬間裡儘可能地收穫更多。

相關焦點

  • 如何實踐精要主義的人生?
    你好,我是陳生民,今天我要和你一起精讀的是湛廬文化策劃出版的《精要主義》。作者是知名的管理專家格雷戈.麥吉沃恩。今天我帶你精讀的範圍是《精要主義》的前言部分——《設計人生,以一種精要的方式》。
  • 精要主義:如何應對擁擠不堪的工作與生活
    找到自己的二八定律是實行精要主義的前提。精要主義是一種選擇的方法。只專注精要事務,排除最重要事務之外的一切,只做最重要的事。做「更少」,但能做「更好」。如果你想要得到的越多,就會陷入盲目追求更多的境地,從而迷失自我。要守得住自己的本心,心無旁騖的去思索審視,明辨是非曲直,才能確保有能力判斷。前段時間,我就犯了這個錯誤。
  • 初步認識精要主義
    精要主義並不是一個任意說不,持否定意見的態度,也不是掌握新的而時間管理策略,而是不斷地停下來問問自己:這世界的事務和機會如此繁多,遠非個人的時間和資源所能及。儘管其中不乏好事,甚至是非常之好的事,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無意義的瑣事,重要之事少之又少。因此,學會區分差異---過濾篩選所有選項,並從中「擇」其真正精要之事為之,是精要之準則。
  • 《精要主義》:越忙越沒成就感?是時候糾正這三種選擇謬誤了
    《精要主義》在我的個人時間管理類書籍的書單中,排在第一位。如果你也在規劃自己的時間,建議你可以從它入手,用一種精要的方式去設計你的人生,時間管理就會卓有成效。本書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被譽為「21世紀的史蒂芬·科維」,是精要主義的提出者,倡導者和領導者,曾幫助全球多家知名企業摒棄瑣碎,直抵精要。
  • 《精要主義》:3條核心真理,3個養成步驟,教你成為精要主義者!
    後來我看了[英]格雷戈·麥吉沃恩《精要主義》這本書,深入了解了要想成為一個精要主義者需要具備的思維模式,以及按照探索-排除-執行這三個步驟來執行。在實踐之後,我發現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狀態都在逐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 精要主義:有時候你不做什麼恰恰和你做什麼一樣重要
    做擅長的事,過精要的人生,是暢銷書《精要主義》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所倡導的觀點。麥吉沃恩稱自己為「精要主義者」,在史丹福大學開設了「設計你的精要人生」課程。更少,但更好,是「精要主義者」的思考要義,摒棄瑣碎而無足輕重的生活,精心選擇有價值的工作, 精力分配給最終能帶來最大回報的事務上,抑制對一切事情說「Yes」的衝動。
  • 教你如何斷舍離,山下英子《斷舍離》
    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這個概念出自山下英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山下英子是誰,那麼來介紹下吧。山下英子是一名日本雜物諮詢師,生於東京,是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山下英子為何斷舍離?我們生活中會有很多閒置物品,我們不用,也捨不得扔。
  •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首次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總是覺得雲裡霧裡,但是如果細細品讀,簡直是一本教人精緻生活的好書,把斷舍離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就能簡單很多,也能提高生活的品質與質量
  • 泰國電視劇《無痛斷舍離》:斷舍離就是扔扔扔?你太膚淺了!
    這是泰國電視劇《無痛斷舍離》的故事片段,阿靜最重要的兩件東西就是菲林相機與古老鋼琴。古老鋼琴是父親留給她的,而相機是阿安送給她的,她想開啟新的生活,就必須要拋棄這些讓她思想混亂的東西。阿靜對於斷舍離的生活十分了解,因為她常年在日本學習,非常了解這個理念,所以,她感情受到了傷害的時候,準備開啟斷舍離模式,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 山下英子《斷舍離》:人生走到困境,要學會「斷舍離」
    有時候你的煩惱來源於你擁有的太多,比如同一天卻有不同的好友向你邀約,你無法選擇該去參加誰的派對,又或者你決定好參加派對,但好看的衣服太多,你拿不定主意選擇哪一件禮服,這一切都可以用「斷舍離」的思維來處理。
  • 《精要主義》:做好這三點,輕鬆擁有高效人生,做一個精要主義者
    看這本《精要主義》之前,我以為自己每天這麼忙,這麼拼就是好樣的,一定會有收穫的。但看過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是想魚和熊掌兼得。大家都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其實,我們內心的潛意識裡,就在不斷的給這二者做加法,想一同擁有。不要覺得驚訝,請你仔細回憶一下自己平時是不是任何事情都想一個人全部幹了,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掌握?
  • 《斷舍離》:斷掉執念,來一場心靈淨化之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大部分的焦躁、煩惱,都來源於繩子沒有斷掉,這根繩子有可能是名利,也有可能是執著,只有丟掉這根繩子,對心中的煩惱和執念斷舍離,人生才能重獲自由。那麼怎樣斷舍離,讓心靈重獲自由呢?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介紹的是,斷掉不需要的東西,脫離心中的執念,人生才能輕盈前行。
  • 放下一個人的好方法:斷舍離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這本書裡,提出了斷舍離的概念,她提倡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斷舍離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即: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去多餘的廢物。其實在感情裡也是如此,只要做到「斷舍離」,就沒有放不下的人。斷了和他的聯繫一段感情的結束,一開始肯定是痛苦的,也不會習慣,但是只有真正斷開聯繫,你才能重新開始。
  • failed: 令人怦然心動的斷舍離
    《知日·斷舍離》蘇靜 主編中信出版社星期日周刊記者 王娜 編輯整理「斷舍離」這一概念由山下英子提出,是近年日本新興的生活理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 與紫燕百味雞的相遇,從不存在斷舍離
    「斷舍離」可以算是2020年最火詞彙之一了。這個詞被延伸為一種生活態度,鼓勵大家放下物慾,簡單生活。  斷舍離不等於扔東西如果你以為斷舍離就是「扔東西」,那就有些以偏概全了。對於斷舍離,通俗的解釋是: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中的無用之物;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慾。每件物品都佔據著家裡的空間,甚至心裡的空間,囤物無疑會增加隱形的金錢和精力成本,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
  • 教你熟練掌握「斷舍離」的「魔法書」
    之前看了一些山下英子關於"斷舍離"的書籍,而實際上,"斷舍離"的書只是整理收納類書籍中的一小部分。在"收納"大行其道的日本,收納的書籍同樣也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新·整理術斷舍離》是一本理論性的書,主要講述山下英子所創的"斷舍離"的觀點。
  • 《斷舍離》:你的空間愈是空空蕩蕩,你的人生愈是嗡嗡作響
    引語:相信大多數人單單看到《斷舍離》這本書的名字就會被深深吸引,演員陳數曾說:《斷舍離》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受益良多。她還為這本書做了序,證明了它的可讀性。作者山下英子推廣「斷舍離」近17年,她說:我心中隱隱地有一種莫名的確定感——斷舍離會改變世界。
  • 日式「斷舍離」真的不適合中國家庭
    最近在B站上刷到了一部紀錄片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其中一集講述的是斷舍離 真實記錄了當日本收納達人 遇上中國節儉老人擦出的一系列火花
  • 這是最完整的「斷舍離」法則,別讓過剩的物品毀了你的生活
    《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斷舍離》和山下英子山下英子出生於東京,是點福利時概念「斷舍離」思想的創始人,《斷舍離》這本書在中國如此暢銷,實屬她的意料之外。
  • 《斷舍離》中的10句話,陳數:在物品的斷舍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說到山下英子,可能會有人不知道,她是東京人,從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畢業,也是《斷舍離》的原作者,她創造的「斷舍離」理念,影響了無數人,每一個遇見她的人都相見恨晚。山下英子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有意識地接觸瑜伽和禪宗,來幫助自己獲得平和的心態,她很早就知道,最讓人痛苦的事情,就是永遠活在「關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