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2020-12-06 海岸的寫作樂園

hello,大家好!我是日光海岸,來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們來叨叨一個話題:假如你有一個被人稱作是神童的孩子,你會對TA實行怎樣的教育?

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群特殊的人群:他們從小就擁有在某些方面異於常人的驚人天賦,並且為人所知。這些人我們稱為「神童」。我們驚嘆於他們這方面的天賦,他們的父母家長也是很受人注目,估計也是非常驕傲的。

那麼擁有一名神童,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於他們的教育,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最近,我在豆瓣的推薦下,看了一部關於神童教育故事的電影《天才少女》。看了這部電影後,我又想起了初中時學過的一篇也是類似神童教育方面的古文《傷仲永》。

同樣是對神童方面的教育,一部電影、一篇古文,三個家長不同的教育觀,結果卻並不一樣。

今天,我們就來結合這兩個例子,來聊聊關於神童教育方面的話題吧!

1、神童的教育,無論是不注重引導還是採取高壓政策或者放養教育,重要的是怎樣才是神童最想要的

首先來講講電影《天才少女》,這是一個講述擁有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比同齡人早熟有自己主見的七歲小蘿莉瑪莉,她的舅舅與外婆因對其教育的不同看法而產生爭奪撫養權的故事。

《天才少女》的主角瑪莉,因為擁有異於常人的數學方面驚人天賦,而被老師、學校甚至被其外婆所知。

外婆伊夫林曾經是一名數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卻因為嫁人而放棄了自己的天賦,所以為了實現自己曾經的夢想,發現了她的女兒黛安也有這方面的天賦後,便採用各種高壓政策手段,剝奪了黛安應該擁有的快樂,導致黛安最終抑鬱而自殺身亡。黛安在臨死前,把瑪莉託付給其弟弟弗蘭克,她希望瑪莉能夠過上正常快樂的兒童,不要像她那樣悲慘。

弗蘭克目睹了這起悲劇,為了完成姐姐的遺願,也不想瑪莉重蹈覆轍姐姐一生的悲劇,他答應了黛安的請求,也藏起了自己的鋒芒,從原來是大學教授的助教變成一個沒有穩定收入的修船工。他與瑪莉在物質條件並不算太好的環境裡生活,只為瑪莉創造擁有一個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但卻因為沒有穩定收入,沒有辦法買鋼琴,沒有辦法提供好的學習條件,甚至無法進入專門為天才兒童開設的學校學習。

而他在學校老師、校長發現瑪莉的特別之處後,和她們溝通時就講過自己的期望。但是,最終還是被學校暗地裡和在波士頓的外婆通了電話。外婆知道了外孫女這樣的天賦後,就想把未竟的事業讓外孫女瑪莉來完成。於是,兩人之間展開了爭奪撫養權的大戰。

在這裡,我們就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與方仲永的父親只為求金錢名利不注重教育,導致「神童」方仲永最後被埋沒不同的是,瑪莉的舅舅與外婆倒是對瑪莉的成長教育很重視的。

瑪莉的外婆物質條件自然比弗蘭克要好很多,她完全可以給瑪莉創造很好的物質條件,但是她卻是一個非常強勢愛命令的人,她在其女兒黛安身上所用過的高壓招術,現在全用於瑪莉身上。但是自小有主見的瑪莉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她雖然喜歡有這樣豐厚的物質條件,但是她更喜歡與弗蘭克在一起生活。儘管後來,弗蘭克不得已把她送到寄養家庭裡,不過到了最後,他發現再次發生了類似黛安當年那樣,各種各樣的家教圍繞著瑪莉,他後悔了,於是通過兩人的對質,最終成功地奪回了瑪莉的撫養權。

弗蘭克在這方面就有所懂得。但是他的教育是不是就是完美無缺的呢?也不是的!

他知道瑪莉是神童,但是他認為瑪莉應該要過得像一個普通的孩子,有著孩子正常的童年。

只是他忽略了一點,瑪莉人雖小,但卻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

瑪莉知道自己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孩子。她面對老師提出的簡單計算問題,她不屑一顧並嗤之以鼻,她小小年紀就已經看懂了高深的數學理論。她喜歡數學,對數學保持著很大的熱情,也曾經想過有一天,要讓自己的照片被所有人知道。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在家研讀高深的數學理論,也是她自願的。她也有像普通孩子一樣正常的心理需求和正常的情緒。

但是弗蘭克的一些做法,對她來說就是一個低幼的折磨。他所採取的「壓抑天賦」教育方法,也並不見得是個好方法。如果不是瑪莉外婆的出現,他也不會因此而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到了最後,瑪莉的外婆最終知道了黛安的死因,經過痛定思痛,兩人最後達成了協議,最終找到了一個適合瑪莉的教育方式平衡點。

其實,對於神童的教育,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個性需要,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人格的培養更重要。

2、如何正確看待並且正確引導神童健康地發展,避免神童悲劇的屢屢發生?首先應當想到的是,神童畢竟是人是孩子,而不是滿足家長個人虛榮心的物品

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就在於,對於神童過於各種標籤化,各種吹捧,各種神話。而有些神童的家長更是因此開始驕傲,以孩子為榮,把孩子當成炫耀邀功請賞的工具。在這個社會上,神童被神話一般地存在,卻忽略了他們本質是一個孩子,而不是物品和工具,因此而造成了各種悲劇的產生。

方仲永的父親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天才少女》裡瑪莉的外婆也是一個例子。

這也讓我想起了曾經被譽為神童的一些悲劇例子。

謝彥波,年僅12歲就進入了中科大,18歲就開始讀博士。但是因為不懂得如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有傳聞稱,他曾經拿著菜刀威脅過他在美國的博導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與博導反目,導致博士學位泡湯。

寧珀,也是很小進入了中科大,但是卻因為環境等方面的緣故,他不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後也落了個出家為僧的唏噓結局。

……

方仲永在幼年時,有一天哭著要文房四寶,並要來後當場寫下了一首詩,之後這驚人的天賦就被所知和發現了。可是,仲永的父親卻因為外界的各種邀功請賞金錢利益誘惑,為了所謂的各種炫耀,沒有培養仲永學習,導致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悲劇。

神童悲劇的背後,是一群像瑪莉的外婆、方仲永的父親這樣充滿著不斷膨脹野心和虛榮心的家長,把神童當作炫耀的物品和工具。而社會上神童的教育,也促使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在不斷地期許,也讓他們忘記乃至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曾經有人說,如果不改變教育的方式和理念,有多少神童就會有多少的悲劇產生。

《天才少女》與《傷仲永》,三個家長所選擇的不同教育方式,對瑪莉或者仲永的結局都是不一樣的。這兩個關於神童方面的教育做法,對於我們每個家長每個教育者來說,都是非常生動的教育課。我們都希望孩子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不管是普通的孩子還是神童,要想悲劇不再被屢屢發生,《天才少女》和《傷仲永》都能給予我們深刻的教訓和思考。

相關焦點

  • 天才神童僅兩天半讀完小學,十歲考進南科大,現如今怎麼樣了
    在山東泰安,就曾有一位天才神童,他是個00後,7歲就上五年級,8歲上高中,10歲參加高,憑藉566分的成績進入南科大。成為該校第一批錄取的46名學生之一,但是讀大學沒多久就傳出他退學的消息,現在網上也很少有關於他的消息了,這個人就是蘇劉溢。
  • 中國一代神童寧鉑的隕落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傷仲永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讀來總是讓人遺憾惋惜。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故事也不少見。這其中,就包括曾經被譽為第一神童的寧鉑。雖然原因不同,最終二人卻殊途同歸,「泯然眾人矣」。不忍祖國在這樣的條件下緩慢前行,李政道面對百廢待興的中國說「中國在過去十年的疲弱,全因教育落後,國家要強大,首先要恢復科技教育事業,抓好青少年的教育,其中一個舉措就是在大學開設少年班。」李政道不曾想過,這樣一句拳拳愛國的話,卻成為掀起一個少年人生波瀾的最初那隻蝴蝶。
  • 17歲進入中科院的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學,愛情讓他的人生逆襲
    天才是許多人眼裡羨慕的對象,但是,如果一個天才沒有得到正確有效的培養,那麼很有可能會發生天才隕落的事。關於類似「傷仲永」的報導,近些年來已經越來越多。最讓我們熟悉的一個應該就是一個叫做魏永康的神童了。神童魏永康魏永康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親臥病在床,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百貨工人。母親從小就對魏永康的教育非常看重,她將魏永康成了家裡唯一的希望。所以,在莫永康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母親就天天教他識字、背誦古詩。
  • 6歲寫自傳,日寫詩兩千首……「神童」出沒的背後是什麼?
    回溯「神童」何宜德的成長經歷,其超越同齡人生長規律的事例比比皆是。此前,最受爭議的莫過於他「3歲在雪地裡裸跑」,當年那段視頻也曾引發教育方式大討論,讓其父過於嚴苛的「鷹式教育」飽受輿論質疑。值得注意的是,何宜德的父親不僅將「鷹式教育」試驗在自己的兒子身上,還在2016年創辦了所謂「鷹爸公學」,打造一系列「鷹爸公學神童班」「鷹爸公學天才班」「軍事體育特訓班」「情商特訓班」「小領袖特訓班」等等。不過,該教育機構因被指殘酷對待學生,沒有辦學資質,已停課、整頓、關門。
  • 神童尚且無法避免災禍,何況是普通的孩童
    不管是數千年前還是當今時代,天才都是鮮少的,更何況是神童。天才的誕生,歷來倍受矚目,惹人追捧。只是,當天才誕生的那一刻,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去迎接他(她)的到來?歷史的慘劇依舊刻在無數人的心底。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傷仲永》道盡了神童方仲永「泯然眾人矣」的悲哀,也道盡了世人並沒有準備好去迎接一位天才的到來。神童本就難得,世人引以為奇,爭相求見,實屬常理。可惜,世人一點兒也沒有保護好這位天才孩童。於是,這位天才孩童還沒來得及綻放出最絢爛的煙火,就悄無聲息地隕落了。孩子就像幼苗般脆弱,小小的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她)受驚搖擺,乃至折斷。
  • 那個2歲便博覽群書,紅極一時的五道槓少年,撕開了神童最後一塊遮羞布
    文/小雨社會論 不知大家是否讀過《傷仲永》這篇文言文,其講述的是一個名為「傷仲永」的神童,這名神童天資聰穎,從小便會作詩,但由於父親的急功近利,硬是將其當作了賺錢牟利的工具,最終落得個「泯然眾人矣」的下場,神童就此隕落,一聲嘆息。
  • 曾如日中天的神童陶陽,為何不再出現在相聲舞臺?郭德綱用心良苦
    在這個世界上真有天才存在,陶陽如流星一般在京劇行業的出現,耀眼的光芒讓京劇名家和無數京劇迷們驚嘆:一代京劇大師出現了。陶陽的光芒到底有多盛?從于謙對小陶陽的評價,可見一斑。于謙稱:在見到陶陽之前,我是不相信有天才這回事的,直到遇到陶陽,我相信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後來經歷了種種風波,陶陽拜了郭德綱為師,無數京劇迷聞聽此訊,扼腕嘆息京劇神童明珠暗投了,有些偏激的戲迷喊出了:把京劇神童還給我們。
  • 3歲書法小神童:廣場上大秀漂亮書法,專家卻笑稱這並非是件好事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下面這個關於「神童」的話題。有那麼一則消息刷爆了網絡跟朋友圈,標題大多是「天才三歲神童書法堪比大師」。而當我們細究起這則消息時,果然內容令人一看還頗為吃驚。只見這視頻中一年紀不大的「小屁孩」看起來小小的手裡卻握著「大家風範」。
  • 「神童」1天作詩兩千首?看完天才少女的浮誇簡歷,忍不住要給父母提...
    神童真的好嗎?面對「神童」這個稱號,估計幾乎沒有家長會說「不」的吧。在美國紐約,就有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天才兒童項目),這個項目的教授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表示,天賦異稟和有一些天賦,這是兩碼事。神童的確存在,但非常非常少,大部分孩子其實只不過是比普通孩子「稍好」。
  • 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赴普林斯頓求學的謝彥波和幹政,遇到的也正是同樣的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對「神童」們的操作方式,美國也曾實踐過。 20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特曼L.M.Terman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實驗,他通過智力測試將智商大於等於140分的孩子劃分為天才,並以此為標準篩選出了一千二百名「天才兒童」。
  • 《傷仲永》練習題與答案
    一、(1-2):敘述方仲永由神童到平庸的故事。  ①"不使學"是泯然眾人矣的原因。  傷仲永後天教育的重要  ②由神童到平庸,為議論鋪墊。  二、(3):闡明作者觀點,點明原因,議論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的敘事部分一氣貫通而層次分明,詳略有致而結構緊湊,內容集中而意旨鮮明。請認真閱讀敘事部分後填空。
  • 電競小甜文,天才少女vs遊戲大神,能讓你站在巔峰,是我的夢想
    電競小甜文,天才少女vs遊戲大神,能讓你站在巔峰,是我的夢想大家好,小編來推薦超好看的言情小說了,今天給大家帶來5部電競小甜文,天才少女vs遊戲大神,能讓你站在巔峰,是我的夢想。解救書荒中的你。免費入坑,趕緊收藏起來吧!
  • 大清最後一個神童,死於2004年
    這神童算是糟了! 江希張不是第一個被過度包裝的神童,也不是最後一個。 中國自古不缺神童,而且是不同時代,就有不同類型的神童。那些被稱為神童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01.從君王到謀臣,先秦神童的神跡  神童是什麼?
  • 「小學生神童」鬧劇尷尬收場,這個過度崇拜「神童」的社會還會好嗎?
    教育總是繞不開一群特殊的群體,那就是—神童。 神童之所以「神」,是因為罕有,但在全民抓教育的如今,「神童」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 今年,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獎,引發了社會關注。
  • 15歲讀研、18歲讀博,天才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在這些孩子中,有一個人剛進校不久,就成為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就是謝彥波,15歲讀研、18歲讀博,曾經一度被媒體譽為最有可能獲諾獎的人。謝彥波小時候並沒有多聰明,反而被老師視為木訥的學生,連他媽媽都嘆氣:這孩子是個榆木疙瘩,長大肯定沒有出息。
  • 如何「養成」一個天才少女
    家有天才少女怎麼辦?傾盡一切培養?,還是放任自由生長?電影《天才少女》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爭奪天才少女撫養權的故事。與此同時,外婆與舅舅弗蘭克因為教育理念的不同,為爭奪瑪麗的撫養權終於鬧上了法庭。在所有人眼中,這場爭奪的勝利者肯定會是外婆,因為與住舊房子,用二手家具,沒有醫療保險,靠在碼頭給人修船為生的弗蘭克相比,有錢有地位的外婆佔據了絕大的優勢。但是不要小瞧了一位孩子,尤其是一位天才少女。
  • 泰國3人晉級8強,2名天才少女展開碰撞
    1/4決賽對陣表如下:上半區:戴資穎 vs 李文珊,布桑蘭 vs 米婭下半區:安洗瑩 vs 因達農,馬林 vs 蘇巴尼達在今天的比賽中,僅有一場是打滿3局才分出勝負。印度老將內維爾與泰國的布桑蘭鏖戰68分鐘,布桑蘭在首局落敗的情況下連扳兩局逆轉,2-1取勝晉級8強。值得一提的是:內維爾在前天檢測出新冠陽性,但由於體能有抗體的原因,羽聯允許其可以比賽。不過最終沒能打進8強。
  • 華裔天才數學家陶哲軒:31歲獲菲爾茲獎,熱愛和堅持比聰明更重要
    沒錯,一定是陶哲軒,這位年少成名、橫空出世的數學天才。年少有為,陶哲軒體內流淌著的數學天賦。陶哲軒出生在澳大利亞的一個華裔家庭,父母是香港大學的畢業生,因而他所誕生的家庭也具有十分良好的教育環境。天才的光環所散發出的光輝已經越發耀眼,陶哲軒也成功被選入一所天才兒童學會,人們都期待著這個體內流淌著數學天賦的神童,未來會有怎樣驚人的成就。一次次跨越,以菲爾茨獎為跳板成就數學人生。
  • 李白鬥酒詩百篇,愧對「神童」詩2000
    從古代的方仲永開始,到今天的「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少女一天寫詩2000」莫不如此。家長的動機是什麼?王安石早就說過了,一切都是家長的「利益驅動」。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事件剛剛平息,一則更勁爆的消息火爆網絡。一個14歲名為岑怡諾的女孩擁有驚世才華,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