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蘇將再為蘇北10萬農戶改善住房條件

2020-12-11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農房改善,宜居更要宜業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去年10萬戶蘇北農房改善年度任務全面完成,今年還要完成蘇北10萬戶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這是我省給蘇北農民群眾的一份「幸福套餐」。

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副廳長顧小平代表介紹,一年前的省兩會上,大力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被列入「十項民生實事」,明確提出3年改善30萬戶蘇北農民群眾的住房條件。2019年,我省根據「省政策指導、市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原則,層層壓緊壓實責任,並通過指導、督查、第三方巡查等手段,探索形成較為完善的推進機制。

顧小平說,蘇北農房改善工作,不能停留在房屋設計、建造層面,而要放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中,將住房條件改善與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保障、產業發展支持等緊密結合。在集中新建農民住房的同時,要同步建設交通等基礎設施,配置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更要同步規劃、積極促進產業發展,既滿足農民集中居住後的生活需要,也為他們增加家門口的就業機會,進一步吸引年輕人回流家鄉。在農民集中居住後,還要加快做好鄉村治理工作。今年,省住建廳將與相關部門攜手,進一步完善蘇北農房改善工作體系、運行機制,平穩推進這項工作,確保第二個「10萬戶」改善目標完成。

抓了一年農房改善工作,盱眙縣委副書記、縣長朱海波代表體會到,要解決好「人、錢、業」這3個核心問題。要充分發揮村支部書記等基層幹部的作用,摸清改善對象數量及改善需求,從而精準施策,並通過基層幹部為流轉土地招引合適的經營主體。該縣除了用好省財政撥付的2.69億元專項資金,還整合所有涉農資金、「三灘移民遷建」資金、國家開發銀行總行「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性資金,為改善項目提供堅實保障。至於「業」,就是利用農民集中居住後流轉的大量土地,積極發展產業,使農民在獲得一次性宅基地退出補助、長期穩定的土地流轉收入之外,還能增加就近打工的收入。「抓住農房改善這個『牛鼻子』,能夠倒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省政協委員、省農科院院長易中懿說,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產業發展要跟上。農民集中居住後,離原來種植的農田遠了,傳統經營模式不可持續,而住區垃圾清運等「社會治理支出」增加,村民需要資金保障自己轉為「居民」後的生活。他說,不管是延伸產業鏈、三產融合,還是發展種植業等基礎產業,必須打造有市場優勢的特色產業,讓農民從中獲益。

對於農房改善工作的資金來源問題,省政協委員、徐州工程學院管理工程學院院長馬慧敏建議,要用好用足土地綜合整治、土地制度綜合改革等政策。「根據相關政策,復墾出來的土地歸村集體所有,可以獲得一筆相當可觀的土地復墾費。通過不斷完善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激勵、土地流轉利益共享等機制,加大財政資金定向投入,以及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形成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保障集中居住投入的可持續性。」

省政協委員、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梅耀林提出,規劃蘇北農房改善項目時,務必充分了解村民改善意向,合理規劃好建設規模,避免新的集中居住區出現「空心化」。同時,既立足當前還要考慮長遠,建設的農民住房在相當長時間內作為村民的居住空間,在根據現有條件建設時,還要為以後的提升、改造以及當下不能實現建設的公共服務配套預留一定空間。

馬慧敏告訴記者,去年她在豐縣師寨鎮小韓村等7個村莊調研,發現有的村莊還存有豐富古蹟。她建議,蘇北各地在推進農房改善工作時,在規劃中充分考慮村落的歷史文化傳承,明確規劃保護對象,將傳統村落資源開發、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納入集中居住區建設中。馬慧敏說,農村住宅不僅滿足居住功能,也為農業生產活動提供便利,往往有較大的農具用房、院落、曬臺。農房改善,要借鑑傳統農房的優點,設計符合農民生活生產需要的住宅。

省政協委員、南京林業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盧曉寧說,現代木結構建築,防腐防火問題已從技術上解決。在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舊房改造方面,建議政府部門出臺針對木結構建築的支持政策,發揮蘇北地區木材加工產業優勢,促進這一產業加快發展。(徐冠英 白 雪)

(責編:蕭瀟、張妍)

相關焦點

  • 統籌推進,改變鄉村面貌——江蘇鹽城市加快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工作紀實
    實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是江蘇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央精神的重要舉措。2018年9月以來,江蘇省鹽城市順應農民群眾期盼,在提升群眾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文明程度諸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工作面廣量大,任務十分艱巨。
  • 建湖縣慶豐鎮掀起新一輪農民住房條件改善熱潮
    中國江蘇網3月25日鹽城訊 3月中旬以來,鹽城市建湖縣慶豐鎮組織10個工作組深入高鐵沿線的北凌村、東喬村農戶家中,開展住房條件改善宣傳動員工作,截止日前,在北凌村和東喬村541戶拆遷戶中已籤協議389戶,騰空讓房79戶,安排到北凌村集中居住點162戶,安排到縣城有關住宅小區和廖莊集中居住點各
  • 蘇北農房改善,煥新的不僅僅是房子!| 黃金時間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 趙慶紅:為做好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省級第一時間成立工作推進辦公室,下設6個工作小組,我廳作為設計建設指導組和綜合組組長單位,承擔省推進辦日常工作。為了做好這件事,我們自然資源廳專門下發了《關於做好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工作 支持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的通知》,指導各地開展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工作,重點強調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農民進城入鎮,促進小城鎮多元特色化發展;因避災避險,脫貧攻堅、生態建設重大項目和城鎮規劃建設等需要搬遷拆並的村莊以及人口流失特別嚴重的村莊,我廳要求將其納入拆並類的村莊。
  • 江蘇紀檢監察機關護航蘇北農房改善 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2018年9月以來,我省把蘇北農村住房條件改善,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計劃3年內改善30萬戶。目前,已有20多萬戶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過上與時代同步的幸福生活。在這過程中,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農房改善這一重大民生工程納入日常監督重點內容,保證了農房改善工作規範有序、廉潔高效推進。
  • 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日子——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現...
    12月17日至18日,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會議期間,與會同志實地觀摩了灌雲縣、海州區和贛榆區部分農房改善項目。白牆灰瓦、小橋流水,院落設計、一戶一院,乾淨的柏油路四通八達,停車場、菜園子、晾曬場、商超、衛生室、幼兒園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一路走來,大家看到了我市鄉村面貌在變化,更感受到農村群眾心中「穩穩的幸福」。
  • 走到哪裡都有風景 住房改善百姓富
    據調查,蘇北上世紀80年代以前有農房近50萬幢,年代久、面積小、質量差。全面小康,江蘇的短板在蘇北,蘇北的短板在農村,農村的短板在住房。2019年,江蘇全面啟動蘇北農房改造工程,一方面鼓勵農民進城進鎮買房居住,一方面按照鄉村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計劃3年內改善蘇北30萬戶農民住房條件,切實提高群眾生活品質。
  • 新沂農房改善工作走在蘇北縣域前列
    按照規劃,2018—2020年新沂市共編排農房改善項目74個。其中2019年該市安排農房改善專項資金6.6億元,啟動建設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44個,為1.2萬戶農民圓了「宜居夢」,2020年計劃實施農房改善項目55個(新建項目30個、續建項目25個),年底前力爭讓1萬戶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 東臺:大力改善農民住房條件 託起百姓幸福安居夢
    中國江蘇網1月24日鹽城訊 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建設新型農村示範社區,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標誌性工程,是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標杆。二期工程我們將於春節後,計劃再新建40戶,整個工程結束以後,將成為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的樣板村。」 東臺市富安鎮富北村黨總支書記翟先根高興地介紹說。東臺市富安鎮富北村農民集中居住區被列為2018年鹽城市農民居住示範區,規劃總用地252畝,規劃總戶數為174戶。居住區規劃設計有「基礎設施、綠化景觀、功能配套、黨建文化」四大類21個項目。
  • 宿遷新莊鎮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增強鄉村振興動力
    實行質監站行業監督、第三方監理巡查監督、代建單位專業監督、監理公司全程監督、群眾代表民主監督的「五位一體」長效常態監督機制,全面落實質量終身責任制,確保嚴格執行各項建設程序,建成了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農房改善項目。目前,全鎮「2+4」項目格局(2個鎮區幸福家園小區、2個集聚提升項目和2個特色保護項目)初步形成,共規劃建設房屋2191套,建成交付1045套,改善農民住房條件2810戶。
  • 淮安:將改善農民住房條件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標誌性工程
    和諧、幸福、憧憬……在淮安,這縷甜美情愫縈繞在農房改善項目所涉及數萬名農民的心田。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表示,2018年以來,淮安堅持將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標誌性工程,堅守初衷本意,堅持對標找差,農房改善工作推進有力有序有效。僅2019年就實施農房改善項目90個,實現改善農民住房條件1.8萬餘戶,全面完成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危房改造任務。
  • 【奔小康 看住房——蘇北五市農村行】保留特色風貌 彰顯地域文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好不好,首先看住房"。為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精神,推動蘇北各地加快補短板強弱項,盡最大努力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江蘇廣電總臺聯合蘇北五市電視臺推出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奔小康 看住房——蘇北五市農村行》。  徐州市在推進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中,各級政府從實際出發,聆聽農民意願,因地制宜進行農房項目建設,不僅改善農民住房條件,還幫助他們增產增收。
  • 45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首次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
    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和建設特色田園鄉村是實施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決勝高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牛鼻子」工程和重要抓手。7月30日至31日,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暨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徐州召開。45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首次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讓人眼前一亮。這背後有何深意,一起來看!
  • 東臺市溱東鎮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通過省考核驗收
    中國江蘇網5月20日鹽城訊 5月18日上午,省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曙平帶隊考核東臺市溱東鎮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現場考察了草舍村新型農村社區房屋建設情況,走訪了部分四類對象危房改造戶了解住房改善情況,抽查了規劃發展村莊新建翻建農戶檔案資料。
  • 補針點睛 奮力書寫決勝全面小康「江蘇答卷」
    江蘇全面小康短板在蘇北,蘇北短板在農村,農村短板在農民住房條件。「決不讓群眾住著危房『被小康』。」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主委、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表示,2019年是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全面推進的一年,農房改善項目開工750個、竣工428個,如期完成了2019年省定年度10萬戶改善任務和9691戶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
  • ...的生活家園更美好——新時代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
    「十三五」期間,江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強富美高」宏偉藍圖,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推進美麗江蘇建設,致力為人民打造「城鄉融合、美美與共」的美好生活家園,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實現了6個「邁進」。
  • 思想周刊130期薦讀|姿正腔媛工作室與智庫學者面對面聚焦改善蘇北...
    我們必須做好臺商這一重要群體的服務工作,積極創造條件,逐步為臺商臺胞提供同等待遇,提供良好生產生活保障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使江蘇真正成為臺商的「精神家園」,形成融合發展格局,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經濟利益紐帶和精神文化紐帶。
  • 「讓善匯流、為家充電」,江蘇向2.4萬貧困家庭發放「家電包」
    中國江蘇網訊9月4日,江蘇省民政廳、省政府扶貧辦聯合20家慈善公益機構共同發起「讓善匯流、為家充電」活動,動員慈善力量共同參與實施,為蘇北12個省重點幫扶縣(區)的城鄉貧困家庭捐贈「家電包」。今年全省首批24000多戶貧困戶將獲得實惠。
  • 「讓善匯流、為家充電」,江蘇向2.4萬貧困家庭發放「家電包」
    中國江蘇網訊9月4日,江蘇省民政廳、省政府扶貧辦聯合20家慈善公益機構共同發起「讓善匯流、為家充電」活動,動員慈善力量共同參與實施,為蘇北12個省重點幫扶縣(區)的城鄉貧困家庭捐贈「家電包」。今年全省首批24000多戶貧困戶將獲得實惠。
  • 江蘇著力鞏固「三保障」成果 補齊脫貧短板
    去年剛考上清華大學的宿遷市沭陽縣劉集鎮低收入戶家庭的丁淼說,近4年來,1.45萬元的教育扶貧資助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學習。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的問題提前解決後,住房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成為重點。「十三五」期間,江蘇聚焦「支出型」貧困、因病致貧返貧等突出問題,實施一系列特惠政策,逐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教育支出是眾多低收入家庭的重大負擔。
  • 江蘇將迎來一條高鐵,將貫穿蘇南蘇北,預計2020年11月通車
    蘇北地區的經濟,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蘇南的交通便利度超過蘇北地區,而如今江蘇將迎來一條高速鐵路,「連鎮高速鐵路」就是一條貫穿蘇南、蘇北的鐵路,並且將連雲港和鎮江串聯在一起,這條鐵路早在2014年就已經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