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指控Facebook利用愛爾蘭避稅 將追討90億美元稅金

2021-01-16 砍柴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這一案件不僅可能讓Facebook付出巨額經濟代價,並影響美國政府未來如何打擊企業將利潤轉移到低稅收國家的違法行為。

眾所周知的是,在過去多年中,美國科技巨頭被指在歐洲地區進行避稅操作,他們利用歐盟的漏洞註冊了多個實體,並且把利潤轉移到了低稅率的愛爾蘭、盧森堡等國家。這些避稅行為引發了歐盟的處罰,比如歐盟委員會下令蘋果向愛爾蘭政府補交140多億美元的歷史欠稅。另外,為了打擊美國公司避稅,歐洲許多國家推出了數字服務稅。

據外媒最新消息,在美國國內,這些美國科技公司同樣陷入了避稅風波中,被指利用海外避稅天堂,逃離在美國本土繳納所得稅的義務。本周,美國國稅局和Facebook之間的一個重要訴訟將開始審判,國稅局準備討回大約90億美元的Facebook歷史欠稅。

據國外媒體報導,這一案件不僅可能讓Facebook付出巨額經濟代價,並影響美國政府未來如何打擊企業將利潤轉移到低稅收國家的違法行為。

該審判定於本周開始,這一審判將結束圍繞Facebook如何構建其國際業務的長達九年的爭論。美國國稅局認為,該公司更多的利潤應該在美國按更高的所得稅率徵稅,而不是在該公司的愛爾蘭子公司。

Facebook將海外利潤轉移到低稅收國家的做法在美國跨國公司中很常見,這些公司因納稅額太低而在美國和歐洲受到批評。此案可能會為其他類似爭議的解決設定一個規則。

德克薩斯A&M大學的法學教授威廉·伯恩斯(William Byrnes)說,「雙方都有突出的論點,這使得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案件。」他預計法院將對Facebook徵收附加稅,但不會滿足美國國稅局的要求。「Facebook發生的事情為其他類似爭議設定了基調」。

來龍去脈

這起案件源於Facebook在上市前的內部交易,當時該公司正在建立全球業務。Facebook在美國補交的欠稅很可能取決於Facebook海外子公司使用的智慧財產權估值,這些子公司過去向母公司支付許可費。

Facebook有動機為這些無形資產設定較低的價值,比如用戶規模和公司的技術。通過這樣做,Facebook可以減少支付給美國母公司的授權費,這些授權費將按照2017年新稅法之前35%企業所得稅稅率徵稅。

不過,由於Facebook的公司架構涉及到一家開曼群島註冊的控股公司,該公司利潤將面臨低得多的稅率。根據2017年稅法徵收的一次性稅負,Facebook最終只需要支付相當於15.5%利潤的稅金。這與本案中35%的稅率之間存在差距。

法庭記錄中引用的2009年5月Facebook董事會的一份陳述稱:「鑑於Facebook公司2010年及以後的稅前收入大幅增長,減稅是保持利潤的關鍵。將國際利潤轉移到愛爾蘭,這將是長期稅收優惠的最大來源。」

在提交納稅申報單時,Facebook對該無形資產估價為70億美元。但該公司最近辯稱,其隨後對該價值的估值更低,因此有權獲得稅金的退款。

Facebook認為,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本來就很低,部分原因在2010年交易完成時,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還是不確定的,另外Facebook的愛爾蘭子公司為擴大非美國業務做了大量工作。

雙方分歧

該公司在審前備忘錄中寫道:「Facebook愛爾蘭和Facebook的其他外國分支機構——不是Facebook美國——領導了高風險、最終獲得成功的國際廣告銷售業務,Facebook愛爾蘭公司有權從它建立的外國業務中獲利。」

Facebook女發言人伯蒂·湯姆森說,公司期待著在法庭上陳述案情。

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審判是關於2010年發生的內部交易,當時Facebook沒有移動廣告收入,其國際業務剛剛起步,其網絡廣告產品未經證實。我們的業務時好時壞,但我們支持10多年前在公司面臨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時採取的行動。」

美國國稅局表示,Facebook全球整合業務的單獨組成部分——用戶規模、技術和營銷資產——不應該被單獨估價,而必須被視為一個可能比其組成部分的總和更有價值的組合。

美國政府嘲笑Facebook聲稱其愛爾蘭子公司為擴大業務做了大量工作。國稅局在文件中引用了公司高管的聲明,稱2010年Facebook已經走上了強勁增長的軌道,並暗示這些交易主要是出於減少稅負的動機。

在審前備忘錄中,美國國稅局援引Facebook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的話說,出於「稅收目的」,Facebook不得不將愛爾蘭分支機構稱之為「國際總部」。

當國稅局第一次審核Facebook的納稅申報單時,它計算出140億美元的無形資產價值,大約是Facebook確定的兩倍。但去年底,美國國稅局表示,該金額可能高達210億美元。

相關證券文件顯示,這樣的資產估值相當於90億美元的稅收,加上利息和罰金,大約相當於2018年和2019年Facebook全球納稅總額。這比美國國稅局修改數據前的50億美元有所增加。

亞馬遜也被起訴

在面臨預算削減之後,美國國稅局向其他公司發起了類似的訴訟,包括亞馬遜和Xilinx公司,但是訴訟前景不明朗。

不過去年,美國國稅局在法庭上擊敗了已成為英特爾公司子公司的奧特蘭公司(Altera Corp)。在這一訴訟中,國稅局依賴的是修改後的稅收法規,這些法規可能缺少法官在以前版本中發現的問題。

紐約大學稅法教授丹尼爾·沙維羅說,法院「似乎非常同情納稅人,即使很明顯有很多創造性的(避稅)行為在發生。」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政府和Facebook的納稅糾紛引發了三起獨立的聯邦訴訟,以及另外一個稅務法庭案件(該案件可能會讓Facebook再損失6.8億美元)。與此同時,Facebook抱怨美國國稅局對文件和員工證詞的大量索取,以及最近無形資產估值方式的變化。

雙方一直在努力就基本事實達成一致,美國國稅局威脅稱,如果公司和政府不能就事實達成一致,將傳喚Facebook營運長桑德伯格和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作為證人。

據報導,本周,加裡·普格法官主持的審判在舊金山舉行,定於今年晚些時候在華盛頓繼續進行。雙方列舉了幾十名可能的證人。一般來說,稅務裁決通常是在審判後幾個月做出的,但是它們可能不是案件的最終裁決。

德克薩斯A&M大學的法學教授伯恩斯說,「這個案件肯定會被上訴到第九巡迴法院,因為涉案稅金太多了。」

(來源:騰訊科技 審校:承曦)

相關焦點

  • 即便躲到「避稅天堂」愛爾蘭 蘋果也可能面臨80億美元稅單
    歐盟針對蘋果的避稅調查仍在繼續。1月15日,據彭博行業研究分析,歐盟委員會針對蘋果公司的避稅調查,可能導致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被徵收超過80億美元的補繳稅款。此前,歐盟相關監管機構指責蘋果利用愛爾蘭的子公司來規避美國以外地區產生的稅收。蘋果方面則表示,將針對這項不利於蘋果的裁決提出上訴。
  • 愛爾蘭將封堵稅收漏洞:蘋果谷歌失去避稅天堂
    北京時間10月15日上午消息,愛爾蘭政府周二對外界的批評作出回應稱,該國將封堵被等跨國公司利用的稅收漏洞。  歐盟和美國政府都在激烈批評跨國公司的避稅政策,以及為其提供便利的國家或地區。歐盟委員會甚至對跨國公司與愛爾蘭、盧森堡和荷蘭等避稅天堂之間的關係,展開了廣泛調查。
  • 蘋果是怎麼避稅的:買美國國債 五年就賺了至少6億美元
    導語:蘋果以及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避稅已經算不上新聞,但令人震驚的是,美國納稅人反而需要為此買單。據悉,蘋果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將大部分海外營收轉回國內,不僅不需要交一分稅款,過去五年間還藉此獲得了至少6億美元利息收入。
  • 美企偏愛「避稅天堂」愛爾蘭
    如此大規模的海外避稅的行為,美國會如何應對?今年2月,歐巴馬在2016年的預算案中提出,擬對美國現有在海外的利潤一次性徵稅14%。隨後,將每年徵收最少為19%的海外營業稅。按照估測,此一次性徵稅可以在6年內徵得2680億美元稅款。歐巴馬想用這筆錢來進行基礎建設。不過,歐巴馬的計劃在國會中受到共和黨人的反對。
  • 「避稅天堂」愛爾蘭成美企投資頭號目的地
    該報告稱,過去20年中,美國對愛爾蘭的FDI存量超過了「金磚國家」(巴西920億美元、俄羅斯100億美元、印度320億美元、中國510億美元,南非數據無)對愛爾蘭FDI投資存量的總和。與美國本土超過30%的公司稅稅率相比,愛爾蘭的公司稅率僅為12.5%,是不少美國大型科技企業外遷時首選之地。
  • 威脅美國經濟的不是中國 而是跨國公司和避稅天堂
    顯然就是那些對國家沒有任何忠誠度的跨國公司,他們正利用全球化的便利來獲取最大的利潤,卻沒有將這個利潤與他人分享,而是利用那些避稅天堂來積累驚人的財富以實現他們的一己之私。最該交稅的人不交稅 國家怎能不窮?
  • 愛爾蘭卸下「避稅天堂」光環
    繼瑞士之後,又一個「避稅天堂」愛爾蘭在美、歐國家的壓力之下,被迫修改其稅收制度,這將使包括蘋果、谷歌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在內的眾多跨國公司額外增加幾十億的稅收開支。一直以來,愛爾蘭以較低的企業所得稅和特殊的條款為跨國公司提供避稅「中轉站」的優勢得到眾多跨國企業的青睞。
  • 離開愛爾蘭找新「避稅天堂」?蘋果否認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7日上午消息,《紐約時報》本周發布長篇報導稱,在愛爾蘭的稅務方案遭到壓力之後,蘋果開始使用澤西島作為「避稅天堂」。這篇報導的材料來自洩露的企業內部文件。當地有自己的法律,不受大部分歐盟法律的約束,因此是熱門的避稅天堂。  在選擇澤西島之後,蘋果有策略地將兩家子公司遷往澤西島,並將第三家子公司設置在愛爾蘭。  蘋果發言人約什·羅森斯託克(Josh Rosenstock)拒絕回答關於蘋果稅務策略的大部分問題。他僅僅表示,蘋果已經對美國、愛爾蘭和歐盟委員會的監管者通報了愛爾蘭子公司的重組。
  • 合理避稅?圈內公司的避稅奇談
    當時,劉強東在年會上稱京東的銷售收入將超萬億元,為政府創造的間接稅收則達到5000億,直接稅收700億,此言一出被遭到了輿論的極大懷疑。根據他們財報的數據,一直虧損的京東去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僅為500多萬。他們聲稱的所謂5000億和700億,不過是偷換概念的純忽悠罷了,實屬畫餅。在玩避稅的電商企業中,聚美也算是別出心裁了。
  • 全面解析全球避稅天堂愛爾蘭投資移民優勢
    全球避稅天堂—愛爾蘭  據愛爾蘭中央統計局公布年度數據顯示,2015年愛爾蘭經濟增速高達26.3%。利用國別稅法差別避稅是跨國公司一貫做法,雖然英美等國一直致力於防堵此類法律漏洞,但基於各國發展程度和戰略的差異,「避稅天堂」一直存在。為此,愛爾蘭不僅成為美國對外直接投資頭號目的地,還成為美國企業在海外最掙錢的投資地。  英國樂施會Oxfam曾報導稱,愛爾蘭是全球15個避稅天堂之一。雖然這一說法,遭到愛爾蘭總理恩達·肯尼的強烈反對。
  • 漢堡王移居海外為避稅?
    美國知名快餐品牌漢堡王(Burger King)將商業觸角伸至加拿大,為公司進軍國際市場再添磚加瓦,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通過收購等交易將公司註冊地遷至海外從而實現避稅的目的,漢堡王此次交易再次引發市場的爭議。
  • 波音將付25億美元撤銷欺騙美國聯邦航空局指控
    波音公司將支付25億美元撤銷關於欺騙美國聯邦航空局的指控  中新社休斯敦1月7日電 美國波音公司7日發表聲明稱,該公司與美國司法部就兩起墜機事件已達成一項暫緩起訴協議。波音公司將支付總額超過25億美元的罰金,從而撤銷一項欺騙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指控。
  • 美股紅黑榜:瑞幸咖啡擴大經營範圍,Facebook或被罰超90億美元
    【特斯拉發新股融到23億美元,馬斯克買入千萬美元共持股18.5%】特斯拉公司近日宣布將發行大約20億美元的新股票,根據特斯拉向SEC提交的文件,馬斯克在2月14日一共購買了13037股特斯拉股票,金額大約為1000萬美元。
  • 傳美國政府減免花旗數十億美元稅金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12月16日下午消息,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作為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償還救助貸款協議的部分內容,美國聯邦政府已經「秘密」同意為花旗減免數十億美元稅金。
  • 報導稱蘋果公司將數十億美元轉移至澤西島
    據《紐約時報》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獲得的洩露財務文件顯示,蘋果公司通過將大部分離岸現金轉移至澤西島來避稅 。澤西島是英國的王權屬地而非英國本土的一部分。
  • 避稅天堂愛爾蘭的GDP魔法
    根據愛爾蘭統計局的說法,這份「驚喜」主要來自經濟的高度開放性,這令不少美國企業紛紛前來避稅。很多公司通過併購的方法遷至愛爾蘭,比如製藥公司百利高和爵士2014年就將總部搬至愛爾蘭。最近,Facebook也因為涉嫌將部分資產轉移至愛爾蘭而遭到美國國稅局調查。   稅收令愛爾蘭的經濟規模快速膨脹。
  • 「避稅天堂」開曼群島
    島內的金融業、信託業總資產已超過2500億美元。許多公司甚至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僅僅就在島上掛了一個郵箱地址。美國公司尤其是島上的常客。可口可樂、寶潔、英特爾、甲骨文等大型公司都在開曼註冊了子公司,並通過一系列複雜的財務路徑,將盈利轉移到這些子公司,從而規避高達35%的美國公司所得稅。難怪歐巴馬要酸酸地說:「這裡擁有的不是世界最大的辦公樓,而是最大的逃稅大本營。」
  • 避稅是什麼意思?避稅天堂是哪個國家?
    避稅是什麼意思?避稅天堂是哪個國家?避稅是納稅人利用稅法的漏洞、特例或其他不足之處,使用非違法的手段來減少納稅款的行為。避稅可從三個方面看:一是為減輕稅負,避稅的主體即納稅人或企業法人提前進行周密安排,利用稅法的空缺和漏洞或者利用稅法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來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二是避稅的前提是不違反稅法,避稅行為是不是合法,關鍵是看國家是否承認納稅人有權進行減輕納稅義務的選擇,或者是否從法律上對減輕納稅義務選擇明令禁止
  • 美國聯邦訴訟指控Facebook歧視美國工人
    美國司法部(DOJ)周四提起訴訟,稱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歧視美國工人,而是僱用廉價的外國工人。司法部的許多臨時工都指責Facebook給予僱用H-1B籤證的外國工人以優惠待遇。H1-B籤證允許美國公司僱傭從事「專業職業」的外國工人。批評人士說,公司,特別是科技公司,利用籤證計劃以更少的錢僱傭外國人。美國司法部進一步指稱,Facebook「拒絕」考慮合格的2,600名美國工人從事多個公開工作,平均年薪為156,000美元。
  • 【鈦晨報】矽谷今年將把4000億美元現金轉回美國 蘋果獨佔2000億
    1月6日,據外媒最新消息,華爾街一位分析師預測,受到減稅的影響,2018年,矽谷公司將把大約4000億美元現金轉回美國。美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存放大量的現金,已經成為一個敏感的話題。在歐盟市場,歐洲國家政府批評美國科技公司千方百計進行避稅,把利潤通過愛爾蘭轉移到了避稅天堂,歐盟正在要求諸多美國公司補交歷史欠稅。在美國國內,政界商界人士也認為大量的海外現金一直推遲繳納美國國內的稅收,應該儘早轉回美國,推動本土的投資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