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基本準則(3)
——意聯的表現(1)
上一講我們講到,聯家們通常把對聯的六要素簡括成四字:形對意聯。形對意聯,顧名思義,不僅形式對舉,而且意義關聯。所謂關聯,就是語意(或聯意)相關,(通俗的話說)就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要相關聯,要統一於主題。一般來說,上下聯應圍繞相關的主題來表達。那麼表達方式有多種,像並行表達,正反表達,也可以構成延續、因果等各種關係。
一副楹聯如果只求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內容上的統一,那就會留下拼湊的痕跡,不是對聯。前面五要素都是講的形對,本講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意聯。意聯就是指上聯下聯所表達的內容關聯,統一於主題。這個關聯和統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立意合拍
對聯在語意上,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包括景色、形象、思想、意境等,必須相關聯,圍繞著同一主題展開,為表現同一主題服務。
立意合拍,上下兩句通過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集中表現統一的主題。應對(成聯以後再講)的首要任務是讀懂出句,句子含義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正確的把握出句中的全部信息,然後選擇與之相當的句子來匹配。什麼叫「相當」呢?就是景對景、情對情 、情景交融宜適應。一般來說,上下兩句要從不同的側面來表達同樣的情感,而且下聯要比上聯有遞進。
我們來看一副對聯: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這是清人李文甫,少時隨老師出遊,老師指山峰上的積雪,出了一個聯「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來考考他,讓他對。李低頭沉思,見一池碧水被風吹起了漣漪,受到啟發,對出了下聯「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老師的意思:山原來是不會老的,但是因為山頂的白雪而顯得好像白了頭似的!(白頭,特指老人)李文甫對的,是說,水本來是沒有什麼煩惱的,他像鏡子一樣平靜,沒有一點皺紋,但當風吹過的時候就起了波瀾,就像起了皺紋。所以說,這就是讀懂了上聯,巧妙地對出了傳世的下聯。這副對聯中上下皆巧用了擬人手法,將普普通通的山和水,刻畫的生動,活潑,躍然眼前,引起讀者共鳴,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如果說「對」是對聯的骨架,那麼,「聯」就是對聯的精髓,失去關聯,也就不稱其為對聯。那麼如何做到上下關聯呢?
對聯的精華在於上下對稱,不僅是形式,更主要的是內容也要對稱,對舉,對等。聯語的內容分寫景狀物、敘事寫人、言志抒懷等方面,要達到對稱的目的 ,就必須門當戶對,別無選擇。上下聯語要做到物關物、景關景、事關事、人關人、理關理、情關情,從而達到意境的和諧統一。
初學對聯寫作,在選擇相關的物、景、事、情、理方面,要遵守的原則是:相關不相等。把握不好尺度,就會出現兩種錯誤:合掌和隔。請看下面的例子,
志效鯤鵬遠,
心隨鷹隼高。
上下聯的平仄、節奏、詞性沒問題,很顯然 「志」和「心」、「鯤鵬」和「鷹隼」、「遠」和「高」意義相似,因此上下聯語所表達的意境相同,兩句等於一句的作用,即所謂的合掌,是指一副對聯的上下兩句的句意完全相同或相似,內容重複,猶如一個人把兩隻手合攏,形影相疊,反看正看渾如一隻手;這種情況叫合掌。這是撰寫楹聯的一大忌。對偶修辭的本意是通過上下聯句對舉,而拓展語言的表現力及內涵容量,但,合掌的聯句卻字多意寡,上下聯對應位置中語意重複,既非相互對立,又非互為補充,造成了詞語的浪費,且徒增累贅,故應避忌之。 回頭我們來審視一副流傳很廣的對聯: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這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很受商界歡迎。但不難發現,「生意」和「財源」、「茂盛」和「興隆」、「通四海」和「達三江」是一個意思,有「合掌」之嫌。許多實用場合如店鋪開業婚慶等,人們喜歡祈福納祥也就沒人去細究其合掌與否了,但在文藝聯中我們一定要儘量避免。
《楹聯報》王妄君戲擬之《合掌對兩串》轉錄如下,希望有助於鑑別合掌:
其一 :
瞧對看,聽對聞,上路對啟程。後娘對繼母,亡父對先君。
醪五兩,酒半斤,掃墓對上墳。乞援雙瞎子,求助二盲人。
嶽父有因才枉駕,丈人無故不光臨。
十分容顏,五分造化五分打扮:
兩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妝成。
其二
行對走,跑對奔,早晚對晨昏。侏儒對矮子,傻子對愚人。
觀浪起,看波興,閉戶對關門。神州千載秀,赤縣萬年春。
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
恩深如地厚,地厚減千分。
需要指出的是,一副楹聯是不是「合掌」,主要看上下聯意思是不是重複、雷同,而不能只看某一個詞。
我們再看下面對例:
志效鯤鵬遠,
情同燕子親。
我們看平仄詞性自不必說,下聯說的是「愛情」,跟上聯的「立志」幾乎不搭邊,各說各的內容,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隔」。
隔,是指對句所表達的意義和出句所表達的意思沒有關聯性,甚至相差很遠,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隔。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同樣的一個物,他有不同的側面,我們要選擇適合於出句意思的那個方面 ,來挖掘他的形象意義來表達。(約定俗成的傳統文學形象是不可顛覆的,只能繼承,如:雁—相思與鄉思 蟬——高尚堅貞 松——硬骨鐵漢 竹——勁節虛心 梧桐——愁憂 芭蕉——忠貞。)
鳥語春光好,
人勤財富多。
很顯然 「人勤財富多」這個對句所說的道理是不可顛覆的,但是 ,跟上聯的景情有什麼關係呢?缺乏關聯,隔之甚遠。
造成意隔的因素很多,而根本原因是只注重了「對」 而忽略了「聯」,就出現了意隔的現象。對聯隔景,本質是對而不聯。實際上是沒有掌握對聯的基本要求。所謂對聯,不是說把對聯上聯逐字逐詞對出來就是一副完整的對聯了。你所對的對聯,或者你所寫的對聯,上下聯描寫的景物,構築的意境,必須具有內在的有機的聯繫。這才是一副合格的對聯。因此說,隔景是初學者比較容易出現的錯誤。
合掌和隔的現象是在選物、景、事、情、理方面走了兩個極端,合掌是太近了變成一條腿走路;隔是太遠了,變成兩條腿朝不同方向走路,都是違背了「相關不相等」的原則。
二、取景相融
景由物造,選物的原則是要符合時間和空間的相容性,做到符合生活邏輯,不可想當然。那麼怎麼取景呢?取景要符合當時的狀況、心情、經歷、感覺等等。
我們來看看鄭板橋的題聯:
鄭板橋到山東濰縣上任那天,濰縣城內張燈結彩,鞭炮齊鳴,迎接新任縣官的到來。可是鄭板橋來到衙門前沒有進門,卻吩咐手下人在牆上鑿洞。一會兒工夫,牆上鑿了十個銅盆大的洞,從外面一直能看到裡面。這時,有個人低聲問道:「大人,好好的牆壁,為什麼鑿這麼多窟窿?」鄭板橋笑道:「我聽說從前一些官吏,敲詐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連天,我要把留在衙門裡的那種腐敗官氣放掉,所以要鑿些窟窿,透一透氣!」鑿好窟窿之後,他立即叫人在衙門口貼一張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狀子。」接著鄭板橋又親自寫了一副對聯:
黑漆衙門八字開,
有錢沒理莫進來。
於是,喊冤的、告狀的百姓絡繹不絕,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於鄭板橋判案公正,百姓稱他青天大老爺。這就是根據當時的具體環境所寫的。
再看看,鄭板橋贈漁民中的對聯是在什麼情景中寫的。
一個秋日,鄭板橋租了一葉扁舟,到興化北鄉去。船行到中堡湖時,已經是晚霞紛飛、夕陽西下的時候了,船家在船後搖櫓,小船悠悠地蕩行著,板橋端坐船頭,觀賞著湖光山色。舉目湖心,艘艘漁船上升起了嫋嫋輕煙;側耳湖灘,只只菱舟上傳來了陣陣漁歌。天漸漸地黑了。板橋正待回艙時,忽覺眼前一亮,但見半輪上弦月從湖面躍了出來,皎潔的月光映著那微波細浪,像滿湖的碎銀在閃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圖」呵!板橋脫口吟出一句:「半灣活水千江月。」上聯吟罷,板橋正在沉思下聯時,天色陡然變了。不知從何處刮來了一陣狂風,平靜的湖面頓時翻騰起來,小船被打翻,人被拋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時,附近幾隻回家的小船趕忙攏來。漁民們從水中救起了板橋和船家,並熱情地請他們到莊上換衣服、用晚飯。席間,漁民們告訴板橋:這裡湖中出魚蝦菱藕,岸上產稻麥果蔬,湖中產一種大蚌,裡面還經常採到綠豆大的珍珠呢!
聽著聽著,板橋沉浸在漁家的歡樂之中。是呵,這裡一滴水、一粒砂,哪樣不是寶呢?真是「一粒沉砂萬斛珠」呵!臨別時,漁民朋友請他寫幾個字,板橋欣然提筆,一揮而就:
半灣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萬斛珠。
板橋走後,當地漁民請石匠把板橋手跡鐫刻在一塊石碑上,以作紀念。
再如:
一樹楓燃火,
滿籬菊鍊金。(村夫)
聯語寫深秋楓紅菊黃之景,時間關聯,色彩關聯,(「燃火」與「鍊金」)語義關聯都緊密。
如果下聯寫成1、三山桃落霞;2、滿輪月撒銀;3、千弦蟬撥琴……等句,有什麼不同?(1、異時景隔。2、晝夜景隔。3、異時異類景隔。)
上面我們講到聯語中的景都是實寫眼前景,就是具體描繪畫面,如果拍照,可以一次進入鏡頭。在許多聯語中還有一種情形,那就是虛寫。所寫景物是為抒情服務,叫借景抒情。所借之景時空或有跨度,但是符合邏輯,不屬於景隔。如: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這是清代彭元瑞自題聯。
二月杏花八月桂:春天的杏花和秋天的桂花,同時暗含古代春試、秋試的意思。舊時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鄉試,在二月進行,會試在八月舉行。
二月杏花正豔,八月桂子飄香,有如此良辰美景,足以讓人留連忘返。但某種緊迫感卻時時在警醒著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燈花雞鳴,催人勤學苦練,力求上進。聯語言簡而意明,激勵讀書人發奮進取,造語親切,平易近人。
「金榜題名」乃舊時文人的學習目的,故有二、八月最動人之說。所以杏花桂花並非實景,藉以抒情,因此並不矛盾。
【對仗簡析】「動人」與「催我」都是動賓結構。「二月杏花」與「八月桂」構成字數不對等的句內自對,「三更燈火」與「五更雞」亦相同,屬於很工巧的對仗。
還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流水對中承接關係,表示事物發展變換的一個過程,此種情況,不為景隔。例如:
嶺前梅已落,
江畔柳初新。(陌上花開)
梅是報春之物,梅落以後,柳綻鵝黃,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承接。
再看下聯:
風雲一路因緣聚,
日月同輝為志逢 。(陌上花開)
日月風雲雨雪,在一聯中用不好往往出現太陽雨,就是違背生活邏輯。但是,關鍵要看是實寫眼前景還是借景抒情,本聯中的風雲日月都是比喻人,這一聯恰好可以用來比喻初一同學,大家相聚到慈善詩會是一種緣分,不管才華高低,我們都要珍惜緣分,互相尊重,取長補短,因為我們有著同樣的夢想。
三、感情協調
聯語或敘事或寫景狀物,都包含一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樂愛惡懼總是融進字裡行間,論理、抒情更是直接,上下聯同喜同憂,達到感染讀者的目的。簡單的說,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融進字裡行間當中去。
十裡春風開畫境,
一江夜月譜詩篇。 (陌上花開)
本聯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上下景物明麗,表現歡快喜調。
十裡春風開畫境,
三江冷雨惹愁思。
典型的一哭一笑的效果,如果讓一個人做出下面表情:左臉是大笑,右臉是大哭,即使再高明的小品大師也難表現出來。因為和諧的一張面部表情應該是協調的同喜同憂,對聯亦如此,要做到情感因素協調,簡稱:情愫協調,恰恰是初學對聯容易忽略的。
淺深流水琴中聽,
遠近青山畫裡看。(柳如是·拂水山莊)
上聯:在琴聲裡,似乎能聽出所彈奏的高高低低的流水聲音。上聯是用了典故的,用的是俞伯牙彈琴,鍾子期從他的琴聲裡就能聽出彈的是《高山》曲,還是《流水》曲,這裡就是說琴聲裡面能聽出流水聲。是不是在暗指自己與錢謙益,一生難得一知己呢?下聯:在畫裡面,遠的近的風景都能一一看見。
透過這副對聯,應該感受到柳如是是用心用情在寫山莊,把山莊的那種動靜相襯的景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表達她喜愛這宜居亦宜耕宜讀的環境。(古韻中平仄兩讀其意不變:過、望、看、聽、醒、忘)
拂水山莊:在江蘇常熟。(柳如是1618—1664,女。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明末清初江蘇吳江人,一說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側室。有《柳如是詩》行世。)透過這副對聯,應該感受到柳如是是用心用情寫山莊,把山莊的那種動靜相襯的景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表達了柳如是喜愛這宜居亦宜耕讀的環境,這是借景抒情。
大明湖歷下亭聯:
勝景畫圖開,憶老杜當年,豪氣縱橫傾北海;
酒痕襟袖滿,自杭州至此,風光明媚似西湖。(清聯300)
老杜,杜甫。北海,李北海(678-747),即李邕,唐代書法家。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李邕少年即成名,後召為左拾遺,曾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人稱「李北海」。
上聯:大明湖的美景,美不勝收,回想你老杜當年,英姿瀟灑,豪氣沖天,好不讓我欽佩羨慕。
下聯:借景抒情,酒喝多了,灑的衣袖上前胸上都是了,從杭州到這裡,這裡的風光同西湖一樣的美。這就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在裡面了。
大明湖歷下亭在山東濟南。湖濱的歷下亭,居全湖之勝。湖心小島四面環水,島上只有三種植物:柳樹、竹子和海棠。最前面的迴廊,懸掛著杜甫的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老杜即杜甫,曾遊歷濟南大明湖,寫下《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傾:傾慕欽佩,一心嚮往。北海:即李北海名邕,字泰如,唐代書法家,時稱「書中聖手」。曾任北海太守。為人剛強,生活豪縱。亦曾遊歷濟南大明湖。後為李林甫誣陷殺害。杜甫《八哀詩》中有哀悼他的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本聯上聯憑弔懷古,下聯借景抒情,雙線開合得當,情愫協調。另有閩縣龔謁仁守濟南時所撰一聯,可做上聯的參照。
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頓教歷下古亭,千古入詩人歌詠;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試問濟南過客,有誰繼名士風流。(清聯300)
寫景狀物敘事的聯,有的彩繪,有的白描,即使白描,也是作者把感情融進字裡,讀者會感悟到,正如王國維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必須注意情愫協調。一切情語皆可找到相應的景,對很多聯,體會上聯時,是從景問情;「景語」指對景物的描摹,「情語」指對情感的抒發和表達。通常很多文學作品,詩歌,詞,對聯,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對景物的描寫其實重在表達情感,而非單純的寫景,所以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抒情才是目的,寫景只是手段。自己對下聯時,是從情選景,情景有些意象和景,古來都是對哪些情的,記住了,就會容易入手些,如:大雁——思鄉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清·顧嘉)
作者是清朝湖北襄陽人。但是在鹹豐、同治年間任南陽知府。他任南陽知府時,南陽人士請他證明臥龍崗是諸葛亮的隱居地,他頗感為難,因為諸葛亮當年究竟隱居於河南南陽臥龍崗還是湖北襄陽古隆中,從明代開始一直爭論不休,直至清鹹豐年間,南陽郡守顧嘉衡是個湖北人,寫了這副對聯,才有所停息。
先主:劉備。後主:劉禪。以議論文的形式,客觀公正地評價了諸葛亮為復興漢室的耿耿忠心,哪分什麼先主後主都輔佐。名揚天下了,何必辨別他是在襄陽還是在南陽。聯語構思新穎,立意得體,如此寫來,也真煞費苦心。
六難三災,打造成鋼筋鐵骨;
千辛萬苦,拓開了偉業宏圖。(村夫題小平)
上聯說他雖然經歷了種種磨難,依然鐵骨錚錚。下聯說再苦再難,也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宏偉壯麗。直接抒情的對聯更是上下同喜同憂。
海陸空三軍競銳,
青中老幾代揚威。(陌上花開)
軍事演習,國威、人威的和諧統一。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這兩句之所以成為傳誦的名言,是因為愛憎分明的立場。「橫眉」、「俯首」形象地寫出了革命戰士對待敵人和對待人民兩種絕然不同的態度。
橫眉,怒目而視的樣子,表示憤恨和輕蔑。冷對,就是冷落對待,這兩句不僅意義深長而且形象鮮明。千夫指,比喻敵人的指責。怒目而冷落對待敵人的指責。俯首,低頭,表示聽從的樣子。孺子牛,比喻人民大眾的牛。低頭,甘心做人民大眾的牛。
這類反對的聯,用詞雖是反義詞,聯意卻是對立中統一,上下合起來表達愛憎分明的感情。春聯、婚聯、壽聯、賀聯等情愫唯喜慶;輓聯須悼念。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春聯)
這副聯裡面包含著一種很大的祝福, 春回大地,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天地與人,都迎來新的開始。天地喜迎春天的萬物復甦,而人,當然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幸福。這副對聯,將個人有限的壽命與天地無限的循環,做了巧妙的聯繫,將自然景象與人的美好祝願相結合,寄予的是對人生歲月的美好祝願!
芝蘭永秀百年好,
鸞鳳和鳴萬事興。(婚聯)
芝蘭:芝蘭之室指德才兼備之人居住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結百年之好,那真的是好百年。鸞鳳和鳴的意思是指鸞鳥鳳凰相互應和鳴叫。比喻夫妻相親相愛和諧美滿。家和萬事興的意思。
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壽聯)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是祝壽吉語,比喻人福氣像東海一樣浩大,壽命如終南山一般長久。
燕賀新巢雙棲畫棟,
鶯遷喬木百囀上林。(喬遷)
上聯:燕子恭賀主人搬進了雕梁畫棟的新居,自己也高高興興的跟著搬家了。
下聯:鶯遷喬木出自《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嚶為鳥鳴聲,指黃鶯的鳴聲。「喬木鶯聲」,指美好的居所,常用於登第,或為升擢(提拔晉升)、遷居的頌詞。
本聯用擬人的手法,借燕子和黃鶯把人們的喬遷之喜悅,溢於言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鳳毛徵國瑞,
熊夢兆家祥。(生子)
鳳毛,原指鳳凰的羽毛。後常用語詞語鳳毛麟角,寓意稀少。 國瑞:古指國家的祥瑞,國家的棟梁之才。熊夢:指賢才得遇。賀詞表達了希望新生兒將來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美好的讚譽之詞。
廣西壯族自治區楹聯學會挽胡耀邦:
公道在人心永垂青史,
忠魂化雨露長澤蒼生。
這些對聯,更要注意情感表現,把握好分寸,上下統一。
四、用典互襯
「典故」一詞,一般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用典」也叫用事,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以古比今,借古抒懷,這塊內容比較多,我們將再下一講進行詳細介紹。
本講提綱:
意聯的表現(1):
一、立意合拍
取景相容
感情協調
四、用典互襯(待詳敘)
本講作業:
一、基礎理論部分:
1、什麼叫立意合拍?
2、什麼叫取景相容?
3、什麼叫感情協調?
二、實際運用題:
1、選擇自己前面作業中的任何一聯,分析是否符合立意合拍、取景相容、感情協調。
2、完成以下對句。(記得署名)
單號
出句:陌上白羊千片帛 (村夫)
出句:燕啄新泥雙築愛 (村夫)
雙號
出句:奇松一樹成龍態 (村夫)
出句:時有蛙聲添釣趣 (村夫)
往期回顧
對聯第1講
對聯第2講
對聯第3講
對聯第4講
對聯第5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