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今年的「雙11」來得格外早,戰線也拉得尤其漫長,曾經每年刷新峰值的物流系統終於可以稍微喘上一口氣。琳琅滿目的頁面上少了些「敬請須知」,卻也讓驚喜時刻多了幾分「飄忽不定」。有人下單5分鐘就收到了快遞,懷疑「鄰居給我發的貨」;有人云監工「快遞直播」,發現「有機器人在摸魚」;有人眼瞅著同在包郵區的快遞逕自畫出天南地北的軌跡,驚呼「你是要去旅遊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快遞那些事兒。
快遞的時刻表,換個角度看就是買家心情的晴雨表。有人這樣描述自己的波瀾起伏:「下個訂單猶猶豫豫,拆個快遞痛痛快快」。的確,對消費者而言,如果說「買買買」夾雜著拔草的爽感和剁手的痛感,那麼「拆拆拆」就是糅合瞭望眼欲穿的執念和塵埃落定的解脫。單就快遞本身,從千裡之外到近在咫尺,不畏山迢路遠、不管風霜雨雪,一路上的磕磕碰碰,都是買家和賣家魂牽夢繞的牽掛。
(圖片來源:騰訊網)
快遞讓買賣兩頭的人望穿秋水,也讓路途奔波的人望斷天涯。消費者的購物狂歡,反過來看就是快遞行業的「末日狂奔」。在新疆阿勒泰,「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白馬王子,也有可能是快遞員」,一名快遞小哥雪中騎馬送快遞的直播吸引了近千萬網友圍觀;在青海格爾木,一人一車近10年往返於4768米的崑崙山口和5010米的風火山口,留下「鴻雁天路」的動人故事;在菜鳥無人倉,機器人自動揀貨、組裝包裹,在流水線上以每秒2米的速度匆匆「趕路」,800萬人次熬夜監工。誰也不知道,那一個個送到自家門口的快遞,究竟是科技的饋贈之旅,還是人文的關懷備至。
快遞的快與慢,說到底還是供與求的投射。求得迫切,自然就要供得急促。據國家郵政局初步預計,11月1日到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57.8億件,同比增長47%左右。中國快遞在世界上一直被視作「不可思議的神話」,不僅因為世所罕見的規模,也是由於無可比擬的速度。卸貨、分類、裝車、投送……不管是疫情防控期間,還是購物節日期間,一輛輛穿梭的三輪車、一個個便民的收發點、一張張妥投的快遞單,就是生活安然無恙最好的證明。
這場快與慢的競速一時難分勝負,但另一條綠色賽道早已鳴響了「發令槍」。對快遞過度包裝的擔心由來已久,透明膠帶、空氣囊、塑膠袋的使用,雖然讓包裹減少了縫隙,卻也使環境容易發生「窒息」。無論如何,「雙11」的消費盛宴、快遞行業的十足馬力、消費者的翹首以盼,最終的結果應該是皆大歡喜,而不是顧此失彼。
(圖源網絡)
既要快樂購物,也要環保生活。早在2017年,菜鳥就針對「雙11」的網購紙箱開展了「回箱計劃」,今年升級的「雙11」綠色行動中全國8萬多個站點將以不同形式參與快遞包裝、紙箱回收;重慶郵政管理局開展「綠色快遞郵政城市」試點,鼓勵企業使用瘦身膠帶、低重高強包裝箱,力爭2020年底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8%;今年6月,國家郵政局印發《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範》,對過度包裝的要求和緩衝填充物的使用作出了明確指引。只有為快遞瘦身、讓包裹減負,才能走得更快、走到更遠。
「看誰都像是送快遞的」「快遞來了我就起了」「每十分鐘查一次物流」……「雙11」的快遞話題還在升溫,但對快遞的關注不該止於收與拆的快樂。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那群默默奉獻的人,那些休戚相關的領域,值得我們更多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這正是:
快慢之間,買賣相牽。身輕如燕,發展無限。
大家晚安。
(文 | 向南平)
| 薦書 |
★ ☆ ★
《與世界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世界談談心》。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都市、生活、藝文、校園、新知、科技、心理、食飲、光影、風尚10個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這個世界的豐富性,遠超出我們的想像。這本書所收錄的,也只是我們這個宏大時代的吉光片羽。但這些文化現象、社會風尚、思想觀念,就像風與水之於大地,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刻畫著我們的時代。我們嘗試從中看到水的走向、聽到風的聲音,去發現、接受和推動改變。我們希望,瞬間的積澱不要流淌,歲月的饋贈別被消磨,而是在時間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潛的力量。我們希望,能與讀者一道觀察、思考,發現更廣闊的時代,與社會一起向陽生長。
— 「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套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