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2020-12-19 i黑馬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2017-07-30 10:12 眼鏡行業

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

「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在2017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裡,眼鏡行業排在了前五名,到底眼鏡行業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它真的是所謂的暴利行業嗎?抱著鑽研的態度,見微研究團隊就近幾年眼鏡行業的發展做了一些調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副普通近視眼鏡貴在哪裡?

根據$博士眼鏡博士眼鏡(SZ300622)$ 2016年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一片鏡片的平均進價為28.82元,一個鏡架是89.06元,單從物料方面來看,一副普通眼鏡的成本可能不到200元。到底是什麼費用抬高了眼鏡的成本呢?在研究了博士眼鏡2016年的營業成本及費用後,我們發現門店租賃費(含水電、物業費)與員工薪酬福利費(店長,驗光師及售貨員)的分攤佔了眼鏡售價的大頭,分別約為27.3%和25.4%,這兩類費用主要用於提供導購及驗光服務。

驗光服務是線下購買眼鏡的關鍵步驟,服務人員通過了解顧客的基本信息、霧視、散光軸位,並進行度數初步檢測和紅綠平衡等測試後,為顧客提供一個最合適的眼鏡配置方案,花費時間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

眼鏡行業是否高暴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通過一張圖來了解一下眼鏡行業的毛利潤和淨利潤的構成:

從上圖可知,淨利潤需要在毛利潤的基礎上再扣除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及稅費,即非眼鏡生產相關成本。結合前文的數據,我們以一副標價為1000元的眼鏡作為假設,在扣除眼鏡成本、房租及員工費用、行政辦公費用和各種稅費之後,公司實際到手的淨利潤大約只有91元;從這個角度來看,擁有較高毛利(70%-80%)的眼鏡行業遠遠算不上暴利。

國內眼鏡行業市場規模與用戶現狀

根據歐洲著名諮詢公司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的研究,中國眼鏡零售市場規模從2006年的 208.20 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 673.94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3.94%;同時,據博士眼鏡2016年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國內眼鏡行業銷售規模達到719.57億,同比增長7%。

數據來源:博士眼鏡2016年招股說明書

根據北京大學發布的《國民視覺健康白皮書》調查顯示,2012年我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屈光不正(不含老視)的患病人數為4.8億到5.31億,屈光不正的人群中有超過90%的人是近視,以16-25歲年齡段人群為例,近視人群佔54.9%,高度近視人群佔2%,預計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發病率將增長到50.86%至51.36%。綜上我們可以看出,眼鏡行業在未來仍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眼鏡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作為一個半醫半商的行業,眼鏡逐漸由原來單純的視力矯正工具演變為時尚配飾,越來越多的潮男潮女用鏡框、無度數眼鏡來裝飾自己的形象。與此同時,眼鏡的功能也變得多樣化,比如具有防疲勞功能的防藍光眼鏡,防紫外線的太陽鏡等;同時,一個人也不再滿足於只有一副眼鏡:變色、偏光、防霧等鏡片產生幫助眼鏡提高單價;而更輕更薄的高折射率鏡片,則不停的在刺激用戶更新眼鏡的欲望。眼鏡功能的多樣化發展大大提高了眼鏡行業的消費潛力。

國內眼鏡企業現狀與機遇

我國目前眼鏡行業的公司呈現小而散的分布特點:眼鏡生產企業有4000餘家,有一定規模的驗光配鏡店則超過2萬家。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我國眾多中小型生產企業及其配套廠家聚集在一定的區域,形成產業集群,比如:溫州、深圳和江蘇丹陽是綜合眼鏡生產基地;台州臨海和福建省廈門市是太陽鏡生產基地;台州玉環是眼鏡零配件基地;鷹潭餘江是眼鏡材料生產基地;河北省新河是鏡盒生產基地。

以眼鏡行業裡的新三板公司為例,$明通四季(OC838567)$ 是一家純線上的眼鏡銷售公司,2016年的銷售額是9,800萬,另一家線下眼鏡銷售公司$OC839天明科技(OC839938)$ 2016年的營業收入只有1,800萬。而作為眼鏡零售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截止2016年完成銷售額4.16億元,擁有318家連鎖門店,其中304家直營門店,但市場佔有率僅有0.58%。

放眼全球,擁有36個品牌的最大眼鏡商Luxottica(陸遜梯卡)集團,其打通了眼鏡行業的上下遊,將設計、製造和銷售集於一身,2015年銷售收入高達90.11億歐元;該集團旗下的高端眼鏡零售品牌LensCrafters(亮視點)於2006年入駐中國市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已經擁有超過200家連鎖店。

而另一家法國依視路國際光學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鏡片製造商,2016年收入69億歐元,淨利潤7.57億歐元。鏡片銷量佔據全球鏡片銷量的25%,其中矯正視力鏡片銷量佔全球矯正視力鏡片市場超過40%。

今年一月,Luxottica(陸遜梯卡)併購了Essilor(法國依視路集團),該次併購交易價值450億歐元,併購後依視路陸遜梯卡(NYSE:LUX)佔有全球眼鏡行業近三成的市場份額。

因此,我們相信如果國內的眼鏡銷售公司能採取產銷一體化的模式,那麼未來的眼鏡行業肯定會出現不止一家銷售額超過百億人民幣的公司,而博士眼鏡目前站在最有利的位置,橫向和縱向的併購都有潛在機會,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眼鏡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傳統眼鏡行業的商業模式也被逐漸打破,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家選擇電商模式來進行眼鏡銷售,一定程度上節省了線下開店的運營成本,但線上銷售模式真的會在未來將線下模式完全替代嗎?見微研究團隊針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調查。 以前文提到的純線上眼鏡銷售公司明通四季為例:明通四季旗下的眼鏡品牌微INMIX音米,主要產品為INMIX音米牌太陽鏡、INMIX音米牌時尚鏡框和INMIX音米牌近視鏡片,該公司已獲得IDG為首的多家VC的投資。

明通四季2016年的年報顯示該公司的毛利率為70%,相對於博士眼鏡的75%較低。在查閱了該公司16年年報之後,我們發現,明通四季毛利率較博士眼鏡低的原因主要是太陽鏡的採購成本較鏡片和鏡架的採購成本偏高。

由於沒有線下實體店,明通四季無法提供驗光配鏡服務,因此明通四季16年只有36.3%的收入來自於鏡片與鏡框,剩下的63.7%來自於太陽鏡。反觀博士眼鏡16年的營業收入分布,近67%的收入來自於鏡片與鏡框,只有12%左右的營業收入來自太陽鏡。

因為明通四季處在擴張階段,所以公司仍在虧損。明通四季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相對偏高,且明通四季與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構成不同:明通四季銷售費用的80%來自於推廣費、廣告費、平臺佣金和倉儲快遞,而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的大頭則來自店鋪租賃費與員工福利費。

2016年10月,為了擴大公司市場佔有率及影響力,同時提升用戶體驗,明通四季第一家線下實體店在北京僑福芳草地正式開業,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由於驗光服務在矯正視力方面屬於剛性需求,再加上該服務的專有性和私人性,使得這一塊服務較難通過網際網路達成,而線上經銷商的獲客成本也會受到流量、電商平臺銷售規模等影響而逐漸提高,同時線上銷售也不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因此眼鏡網際網路企業在一定時間內難以完全取代傳統眼鏡店。

國內眼鏡行業的投資標的

我們根據眼鏡行業的產業鏈整理了部分該行業內的上市公司供大家參考。其中康耐特和博士眼鏡是A股上市,其他均為新三板掛牌公司。在這些新三板掛牌公司中,視客新材生產的樹脂材料主要用於鏡片的製作,集美新材主要提供醋酸纖維素膠板板材供塑料鏡架的製作,亨得股份生產的銅合金線材被用於金屬鏡架的製作。舒視豪和雅格股份提供鏡片和鏡架所需的塗料、樹脂等原材料。百時尚是一家紮根在武漢的眼鏡零售商。

最後,見微研究團隊秉著探索求知的心理,將申萬策略總結的龍頭股特徵和該行業的標杆企業博士眼鏡進行了一個對比:

1.ROE在15%以上 - 2016年博士眼鏡ROE(攤薄)15.4%,ROE(加權)16.53%

2.淨利潤複合增速大部分在20%以上 - 2016年一季度,博士眼鏡淨利潤639.22萬元,2017年一季度淨利潤933.84萬,增長46%

3.估值合理 - 目前博士眼鏡 PE(TTM)62倍,市值 26億,估值有點小貴

4.行業都是消費品 - 眼鏡屬於消費品品類

[本文作者見微數據,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注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相關焦點

  • 眼鏡價格過高?薄利還是暴利?丹陽阿里眼鏡網,創新思維打破傳統
    中國眼鏡市場看起來一派欣欣向榮之氣,不過,在購買眼鏡的人越來越多,眼鏡越發貼近人們生活的同時,一個亙古未變的話題也在持續——顧客:哦,眼鏡太貴啦!為什麼消費者認為眼鏡太貴了?主要是 「受害者」心態在作祟!一直以來,長期存在的「眼鏡暴利」傳聞讓很多消費者「深受其害」,但卻又無力還手。
  • 眼鏡行業真有這麼暴利嗎?走近眼鏡行業
    眼鏡行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有關數據表明,中國3.2億中老年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2000多萬在校生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
  • 平價眼鏡店曝內幕 眼鏡行業暴利驚人
    「京城眼鏡業暴利驚人,眼鏡利潤少則百分之一兩百,售價甚至比進價翻10倍!」自稱為眼鏡業「沃爾瑪」的全視角平價連鎖眼鏡店,昨天自曝業內暴利內幕。  該店的董經理告訴記者,眼鏡業多年來一直屬於暴利行業,最終的銷售價格比當初進貨價高個二三倍都還算少的,最終售價翻個10倍也不稀奇。
  • 200元眼鏡賣2萬 記者探訪武漢眼鏡行業暴利
    荊楚網(見習記者 顧雪存)一副眼鏡,從代理商到零售商,層層被抬價,從生產廠家到江城商場價格緣何瞬時「變臉」,從200元一變,成了20000多元,漲價百倍。眼鏡行業水到底有多深?消費者如何做到「慧眼識金」?記者近日多方探訪為網友揭秘。
  • 新開眼鏡店的廣告詞: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眼鏡暴利前段時間,幾輛掛著眼鏡廣告牌的車子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裡穿梭,來來回回反覆地播放著廣告。其廣告內容中的核心詞對顧客來說很有吸引力: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看到他們打的廣告,我抱著懷疑的態度來到了他們的眼鏡店。到了那裡,我發現他們開眼鏡店沒有選擇臨街的門面,而是選擇了第二層,這樣門面租金肯定要比一層的少得多。上樓進店之後,映入眼前的是幾排玻璃明亮的眼鏡櫃檯。許多款式新穎的眼鏡架整整齊齊地擺在裡面。在工作人員熱情地迎接後,我選擇在這裡配一副眼鏡。
  • 毛利率超過五糧液卻「不賺錢」,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那麼,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 揭秘眼鏡暴利:出廠價與售價最少差九倍
    暴利成為了眼鏡業留給公眾的印象,一塊鏡片從出廠到最終到消費者手中,其價格翻十倍為普遍現象。進入暑期之後,眼鏡市場迎來了學生的換鏡高峰,而隨之而來的有關多家洋品牌眼鏡被指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造成眼鏡價格居高不下等傳聞也讓眼鏡價格更加備受關注。眼鏡片到底如何定價?洋眼鏡片有沒有價格控制?記者就此進行多方調查,探尋國內眼鏡片定價秘密。
  • 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看完這3點讓你做個明白人
    導語: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看完這3點讓你做個明白人在網上有這樣一句話,開一個眼鏡店賺的錢比販賣毒品還要高,屬於暴利行業中的暴利行業,在我們印象中,一副眼鏡往往要大幾百,並且這個價格越來越貴,現在我估計很多人買眼睛都要上千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關係到自己的眼睛,那麼重要的事買一個貴一點的很多人都捨得,但是實際上這裡面的內幕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編和一位在眼鏡行業幹了
  • 南寧眼鏡行業毛利潤高,店家感嘆:單品暴利不等於店鋪暴利
    近年來,不少南寧市民感覺,大街小巷上眼鏡店越開越多,競爭似乎越來越激烈了,但是到眼鏡店配一副眼鏡的價格卻沒有明顯下降。動輒數百元的鏡架、上千元的鏡片,讓眼鏡行業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的「暴利行業」。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走訪南寧本地眼鏡店、眼鏡批發市場發現,眼鏡行業的毛利潤確實很高。
  • 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買過眼鏡的人都在喊眼鏡是暴利行業。眼鏡行業有多暴利?我上網搜了一下,還真有相當多的「內行」人士網上吐槽。 截止目前為止中國A股市場上唯一一家僅做眼鏡行業的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數據分析基礎。畢竟,上市公司是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數據會相對靠譜的多,藉此我們也對眼鏡這個「暴利」行業一探究竟。 首先了解一下博士眼鏡的股價情況。
  • 大家都想開暴利的眼鏡店,那麼這個行業前景如何?
    眼鏡店行業還是暴利行業嗎,眼鏡店前景如何,如今的眼鏡店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暴利」。在如今這個近視眼遍地的時代,眼鏡店相信沒有幾個人是陌生的。但我們往往能注意到一個情況,那就是,明明看著平時都沒啥顧客的眼鏡店,為什麼總感覺不差錢一樣,店面長期屹立不倒。難道真的如某些人所說,半月不開張,開張吃半月?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懂,那就是眼鏡店暴利沒錯,但你要說靠著總價也就幾百的東西「開張吃半月」那是不太現實的。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眼鏡店主要不是賣眼鏡的,而是隱形眼鏡!
  • 眼鏡行業暴利背後:零售批發價竟差10倍
    在春熙路上逛了多家眼鏡店和商場,她發現國產品牌眼鏡普遍在800元以上,最高價格竟達到了3萬多元,最便宜的一款促銷特價眼鏡也要賣到200多元。而令她疑惑的是,眼鏡批發城裡的同類型眼鏡,相對於零售價竟可低至1~2折,零售價與批發價之間相差近10倍,眼鏡行業這麼暴利嗎?
  • 消費者只能接受眼鏡暴利現狀麼?小米TS向眼鏡暴利宣戰
    配一副合適的眼鏡一直以來都是一件煩心事兒,大街小巷遍地的寶島、博士卻找不到一副心儀的眼鏡。緣何?只因目前眼鏡商家們為了牟取暴利使得一副眼鏡從出廠到最終拿到用戶手裡價格翻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哪怕是以廉價著稱的北京潘家園眼鏡城,如今也名不副實了。
  • 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真相:眼鏡行業的拐點來臨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
  • 揭眼鏡行業暴利之謎:30元鏡片賣240多 竟然不賺錢
    (原標題:揭開眼鏡行業「暴利」之謎:30元的鏡片賣240多元,竟然還是不賺錢!)
  • 千元眼鏡進價不到百元?揭秘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為什麼眼鏡成本這麼低,定價會這麼高?為什麼銷售利潤如此之高,還有大量眼鏡店關閉?眼睛行業真有看起來的那麼「暴利」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眼鏡行業背後的事。01.在眼鏡行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形容行業的「暴利」: 「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可以看出,眼鏡行業「暴利「似乎是公開的秘密。以鏡架為例,售價有500多元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價格跨度很大。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最慘的是,消費者即使拿到的眼鏡有重影,店員也會以「剛配好的眼鏡要適應」作為解釋。長期佩戴這種度數不標準的眼鏡,非常容易造成視覺疲勞。所以我個人建議,如果非要配眼鏡,一定要先在正規機構進行驗光。既然眼鏡行業是一個高毛利,低淨利潤的「偽暴利行業」,是不是就代表眼鏡店就完全沒套路了呢?並不是。
  • 2020未來暴利行業有哪些?全球三大暴利行業排名榜
    2020未來暴利行業有哪些、做什麼可以最容易收益、關鍵是投資又小呢?冷門暴利行業到底有哪些呢?今天中國生態殯葬網就為大家推薦幾個生活中所必需的項目。下面是沒人願意幹的暴利行業,不起眼的冷門行業,全球三大暴利行業排名榜,歡迎閱讀。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一方面,傳統品牌賣的貴,賺的少,舉步維艱;另一方面,LOHO、JINS、木九十等新零售品牌在各大商場、購物中心悄然崛起,吸引著90、 95 後們的注意力。一場新老品牌的對決,隨著消費習慣的變化開始上演。
  • 上千元的眼鏡成本僅十幾塊,如此暴利為何批發商還叫苦?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眼鏡行業的「暴利」似乎眾所周知,但現實狀況是,我們看到不少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甚至連剛剛上市的博士眼鏡,也逃不開「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到底眼鏡生意讓哪些人賺的盆滿缽滿了?線下眼鏡店值得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