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超過五糧液卻「不賺錢」,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文 ✎ 雷彥鵬

編輯 ✎ 成靜衛

中國的近視人口日益龐大。2012年的時候,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近視,而到2020年,近視人數預計將達到7億,是總人口的一半。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

那麼,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01

毛利率超五糧液

寶島眼鏡、博士眼鏡、大明眼鏡、東方眼鏡,這些規模較大的眼鏡銷售連鎖企業,以及那些數不清的不知名眼鏡店,在小區、學校附近或者街道熱鬧處,開了,關了,似乎都不怎麼引人注目。

看似平淡的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卻在不斷擴大。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眼鏡零售市場的規模為730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50億元。有業內人士稱,實際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

這個行業也有很多神秘之處。2017年3月,博士眼鏡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才讓人們看到了這個行業背後的一些「秘密」。

其中,最神秘的或許就是,一副眼鏡的成本到底有多少?

博士眼鏡作為一家從事眼鏡零售的連鎖經營企業,銷售鏡架、鏡片、太陽鏡、老花鏡、隱形眼鏡和護理液等產品,同時也提供驗光配鏡相關服務。

根據博士眼鏡公布的數據,在2016年,博士眼鏡採購的鏡架平均單價為89.06元,鏡片平均單價為28.82元,隱形眼鏡平均單價為48.82元,隱形護理液平均單價為28.20元,老花鏡平均單價為28.81元,均在百元以內。

不過,在對外銷售時,博士眼鏡的價格卻高高在上。

以鏡架為例,售價有500多元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價格跨度很大。如果單從採購價和銷售價來看,「暴利」似乎也就坐實了。

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3.02%、75.78%、75.74%、76.47%、74.12%,平均超過了75%。

著名財稅專家馬靖昊曾說,毛利率在75%以上,就可以稱之為奢侈品。若按照此理論,博士眼鏡也可以歸在奢侈品之列。

白酒行業以高毛利率著稱,在高端白酒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國酒業大王」五糧液在這五年的毛利率分別為72.53%、69.20%、70.20%、72.01%、73.80%,平均不到72%,遜於博士眼鏡。

博士眼鏡的毛利潤來源主要有三部分:購銷差價、供應商返利和其他業務利潤。其中,購銷差價是博士眼鏡毛利潤最主要的來源。從2014年到2016年,購銷差價佔毛利潤的比例都在90%以上。

站在不同的角度,關注的點也就不同。常有人說眼鏡行業暴利,依據大多是毛利率太高。然而,博士眼鏡自身,卻只是富在外表。

02

利潤去哪兒了?

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淨利率一直徘徊在10%上下,最高時也只有11.07%。

同樣高毛利的五糧液的銷售淨利率卻常年維持在30%左右,涪陵榨菜2018年的銷售淨利率也高達35%。

那麼,博士眼鏡的利潤都去哪兒了?

這自然離不開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為1.55億元,銷售費用率為50.32%;管理費用為3059.64萬元,管理費用率為10.06%;財務費用為41.06萬元,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看出,淨利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於銷售費用率高居不下。

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中,包含了租金、物業、水電費、工資、社保、裝修費攤銷、折舊費、運費、廣告業務宣傳費、電商平臺及代運營費用、郵電通訊費等。

其中,租金、物業、水電費為7623.35萬元,工資、社保為5937.53萬元。此兩項支出最大,合計達1.36億,佔了銷售費用的87.74%。

租金和人工的費用,是博士眼鏡最大的成本支出,同樣,這也是傳統眼鏡零售行業的通病。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中日友好醫院附近,李亮經營著一家從父輩手裡接過來的眼鏡店。這家眼鏡店的周圍不光有大醫院,還有多所學校,如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人流較大,且周邊還有小區。這可能是這家眼鏡店傳承了兩代人、經營了20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本來就寸土寸金,如果選址選在好的地段,租金必然是眼鏡店成本中佔比不小的一項。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一家眼鏡店的成本開支,會是什麼樣呢?

李亮告訴市界,自家眼鏡店其實與博士眼鏡的情況差不多,毛利率的確很高,但是店面租金、人工等成本也很高,導致淨利率並不高。

李亮算了一筆帳:房租一年30萬元;一個店至少得3個員工,平均月工資7000元;店面裝修費10萬元,一般可以用個五年十年;加工儀器、驗光儀得20萬元,可以用6到10年;還有水電費、美團年費、物流費、售後費用、機器維護費用……

按照李亮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一個眼鏡店平均每天有10副眼鏡的生意,已經算很好了,不過這種情況很少,一般眼鏡店大概每天在4副左右,平均客單價700元已不算低,再加上一些隱形眼鏡和護理液的收入,一天的毛利潤在25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一家眼鏡店一年的淨利潤在26萬元左右。

博士眼鏡的門店經營效率還沒有李亮的高。

截至2019年6月末,博士眼鏡共有門店409家,其中直營門店379家,加盟門店30家,分布在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

如果將博士眼鏡的淨利潤平均到單店,2018年,平均每家店貢獻給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為14.65萬元;2019年上半年,平均每家店貢獻給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為6.15萬元。

李亮今年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再開家新店。「新店盈利比較難,沒有老顧客,只有新顧客,別人也不知道,路過的時候可能才看到。前兩年不虧本就不錯了。」

03

電商是攪局者嗎?

眼鏡行業競爭激烈,李亮見證了周邊其他眼鏡店的命運。「開的有,關的更多。」李亮說,自家眼鏡店附近,已經有三四家同行關了門店。

在博士眼鏡的擴張歷程中,也是開開關關。

2018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74家,其中直營門店66家,加盟門店8家;同期,關店46家,其中直營門店42家,加盟門店4家。截至2018年年末,共有門店405家,其中377家是直營店,28家是加盟店。

來源:博士眼鏡官網

博士眼鏡將擴大規模列為一項發展戰略,不過,到2019年6月底,門店總數只比2018年年底多了4家。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22家,同時關了18家。

眼鏡行業準入門檻低,導致行業集中度低,水平參差不齊,競爭也非常激烈。不只是實體店之間的直接競爭,還有來自網際網路零售的衝擊。

有機構預計,未來的趨勢是驗光和配眼鏡分開,消費者會在醫院驗光,然後按照驗光數據在網上眼鏡店配眼鏡。

有知乎網友將之總結為三步攻略,並獲得3萬多贊同:

1、去公立醫院找驗光師驗眼睛,拿到度數、散光瞳距等數據;

2、去眼鏡店假裝要買,試一試,看看好不好看,然後拿到眼鏡品牌型號;

3、上電商平臺旗艦店直接找,然後把數據給客服。

對於大多消費者而言,最敏感的是價格,而線上正好可以滿足。雖然線上也需要流量成本、人工成本等,但是避免了高額的租金費用,總的來說,線上成本總歸小於實體店的成本,導致線上配眼鏡比線下要便宜。

「線上198元的鏡架,實體店賣300元左右;線上200多元的鏡片,實體店賣400元左右。不同品牌,價格差異也不同。」李亮告訴市界。

為了抵禦電商對線下實體店的衝擊,尤其是對太陽鏡、隱形眼鏡等標準化產品的衝擊,2018年,博士眼鏡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江西博士新雲程商貿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博士商貿」),主要負責運營公司在天貓、京東平臺上的官方旗艦店。

線上也帶動了銷量和收入的增長。

2018年,在博士商貿的帶動下,博士眼鏡的太陽鏡和隱形眼鏡銷量增長超過了30%,同期,博士眼鏡的線上銷售額為1385.81萬元,增長了822.77%。同樣,在2019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額為1622.60萬元,增長達910.84%。

然而,線上生意並不好做。博士商貿從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一直處於虧損之中。2018年,博士商貿虧損額為126.59萬元,2019年上半年,博士商貿的虧損額為269.33萬元。對於虧損的具體原因,博士眼鏡尚未回復市界。

而且,博士眼鏡的線上銷售額佔營收的比重,仍然很小,2018年僅有2.45%。

目前來看,網際網路零售尚未對眼鏡零售業態造成實質性的衝擊,線下門店銷售仍是主流。

李亮認為,價格是電商唯一的優勢,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在減小,因為用戶的線下體驗很重要。

「實體眼鏡店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與服務。」李亮早在幾年前就做了線上店,並且銷量要高於線下店。不過,他告訴市界,眼鏡店最重要的,是驗光技術、加工、調整及售後服務。雖然線上銷量比線下高,而且可以覆蓋全國,實體店只能覆蓋周邊,但是網上沒法驗光,沒法試戴,沒法調整。

眼鏡不像電子產品,看看參數、比比價格,從網上買回來就能用。如果在網上買了眼鏡,戴著不舒服怎麼辦?不舒服到底是驗光問題、加工問題,還是鏡架、鏡片的問題?如果壓了鬆了歪了,又怎麼辦?這些都是眼鏡網際網路零售面臨的障礙。

張明的眼鏡店在江蘇,背靠全國最大的眼鏡交易市場——丹陽。他以前也在線上賣各種眼鏡,但因為退換問題太多,所以現在進行差異化經營,線上只賣太陽鏡等標準產品。他告訴市界,配眼鏡有一個完整的流程,需要驗光、調整等等,並不是簡單的購買行為。

儘管如此,眼鏡零售業網際網路化的可能並未消除,如果將來出現能整合好線上、線下的新銷售模式,勢必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衝擊。

一邊是混亂的價格,一邊是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這個最強調透光率的市場卻最不透明,誰能給我們一副放心的眼鏡?

相關焦點

  • 毛利率超過五糧液卻「不賺錢」,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那麼,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 買不起眼鏡是誰的錯?毛利率超五糧液堪比奢侈品!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 那麼,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 揭眼鏡行業暴利之謎:30元鏡片賣240多 竟然不賺錢
    (原標題:揭開眼鏡行業「暴利」之謎:30元的鏡片賣240多元,竟然還是不賺錢!)
  •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在2017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裡,眼鏡行業排在了前五名,到底眼鏡行業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它真的是所謂的暴利行業嗎?抱著鑽研的態度,見微研究團隊就近幾年眼鏡行業的發展做了一些調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在2017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裡,眼鏡行業排在了前五名,到底眼鏡行業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它真的是所謂的暴利行業嗎?抱著鑽研的態度,見微研究團隊就近幾年眼鏡行業的發展做了一些調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 明月鏡片IPO:給大家揭秘眼鏡行業是有多賺錢?
    又一眼鏡企業擬上市,披露出來的暴利讓大家的心又是一緊,雖然,眼鏡行業的「暴利」印象一直深入人心,但每次都讓人忍不住感嘆。2017年,「眼鏡第一股」博士眼鏡上市,就已經是揭開了眼鏡行業背後的暴利。根據博士眼鏡年報,從2014年到2018年,其毛利率就沒到過73%以下。
  • 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這樣看來,眼鏡行業除了驗光配鏡有一點技術含量以外,做一家門店基本上就不太需要經營者再懂什麼特別重要的知識了。 那問題來了,既然大家都知道眼鏡行業暴利,為什麼沒有出現一擁而上所有人都去開眼鏡店呢?反而還是飯店要比眼鏡店多得多,難道眼鏡生意的暴利是不存在的嗎?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巨大的近視人口,帶動著眼鏡成為了一門銷售額近千億的大生意,誕生了吳良材、大明、博士、衛康等眾多品牌,這樣規模巨大,競爭充分的銷售產業,竟然能與暴利掛鈎,這合理嗎?根據博士眼鏡2019年財報顯示,在其6.5億的銷售額中,作為主力產品的鏡框和鏡片合計銷售額為4.3億,其中鏡框銷售1.8億,毛利率74%,而鏡片銷售2.5億,毛利率更是高達84%。
  • 什麼行業前景好最賺錢 2020這些暴利行業可以了解!
    不少人應該知道,暴利行業的競爭一般都很大,慢慢的利潤就會越來越少了,但有些暴利行業卻可以長久不衰,利潤高居不下,自然吸引了不少的創業者。那麼,2020什麼行業前景好最賺錢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吧。
  • 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真相:眼鏡行業的拐點來臨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巨大的近視人口,帶動著眼鏡成為了一門銷售額近千億的大生意,誕生了吳良材、大明、博士、衛康等眾多品牌,這樣規模巨大,競爭充分的銷售產業,竟然能與暴利掛鈎,這合理嗎?根據博士眼鏡2019年財報顯示,在其6.5億的銷售額中,作為主力產品的鏡框和鏡片合計銷售額為4.3億,其中鏡框銷售1.8億,毛利率74%,而鏡片銷售2.5億,毛利率更是高達84%。
  • 又一暴利行業誕生了?日賺3000元,毛利率70%!門檻還不高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投資賺錢的生涯,但很多普通人想要賺錢暴富卻沒有什麼有利的門檻,因此,暴利行業就成為了人們「走捷徑」的方法。 但其實,一些合法的暴利行業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只是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
  • 「半醫半商」的明月鏡片IPO:成本6元毛利率50% 行業有多暴利
    2017年博士眼鏡(300622)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披露出這個行業成本的秘密。近日,產品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月鏡片」)披露招股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再次引發公眾對眼鏡行業暴利的探討。
  • 南寧眼鏡行業毛利潤高,店家感嘆:單品暴利不等於店鋪暴利
    近年來,不少南寧市民感覺,大街小巷上眼鏡店越開越多,競爭似乎越來越激烈了,但是到眼鏡店配一副眼鏡的價格卻沒有明顯下降。動輒數百元的鏡架、上千元的鏡片,讓眼鏡行業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的「暴利行業」。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走訪南寧本地眼鏡店、眼鏡批發市場發現,眼鏡行業的毛利潤確實很高。
  • 這兩個生意比茅臺都賺錢,毛利率均超過90%!
    看似不起眼的生意,毛利率居然高達98.57%。這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千萬不要去機場換外幣。因為在機場換外幣,已經相當於是一種便利服務,服務費就是它的利潤來源。它的成本就是機場窗口和人員薪資,所以它的利潤顯然不菲。並且機場的流量十分巨大,旅客忙於出行或者搭機等等,很多人都樂意兌換,還不會計較差額。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2020-09-08 15:00:10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彭碩 李雲琦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
  • 【小題大作】「心靈的窗簾」水太深 十倍利潤竟說不賺錢
    編者按:眼鏡行業的「暴利」早已成公開的秘密,甚至有人將眼鏡列入中國十大最暴利的行業的之一。3月15日,有著「A股眼鏡零售第一股」的博士眼鏡正式上市交易。藉助上市公司透明的財務情況,大家能夠重新認識這個被吐槽多年的行業。
  • 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真相:眼鏡行業的拐點來臨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
  • 大家都想開暴利的眼鏡店,那麼這個行業前景如何?
    眼鏡店行業還是暴利行業嗎,眼鏡店前景如何,如今的眼鏡店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暴利」。在如今這個近視眼遍地的時代,眼鏡店相信沒有幾個人是陌生的。但我們往往能注意到一個情況,那就是,明明看著平時都沒啥顧客的眼鏡店,為什麼總感覺不差錢一樣,店面長期屹立不倒。難道真的如某些人所說,半月不開張,開張吃半月?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懂,那就是眼鏡店暴利沒錯,但你要說靠著總價也就幾百的東西「開張吃半月」那是不太現實的。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眼鏡店主要不是賣眼鏡的,而是隱形眼鏡!
  • 傳小米進軍眼鏡行業,或推智能眼鏡 | 邦眼
    不過不少網友表示很期待小米做眼鏡,成為這一暴利行業的新變量。眼鏡行業真暴利嗎?據保守估算,到2020年我國近視人口接近7億人,龐大的需求也刺激了中國眼鏡行業的野蠻生長。有業界人士稱,眼鏡真實的市場規模已超過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