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夏毓婕、柏可林、劉曉晶、劉理、程琦、許明、蔡黃浩、實習生馬旭、鍾書毓1月8日報導:「全家就是你家。」「但我家不會餵我吃過期食品啊!」
2004年7月,上海的第一家「全家」開門營業,伴隨了上海人近15年的「老牌」便利店,今天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獨立機構「藍莓測評」今天的一則爆料稱,一個月的時間內,在全國10座城市發現21家全家便利店在售賣過期食品。上海的靜安寺地鐵站店、復旦大學店榜上有名。
位於復旦大學第三教學樓旁邊全家門店營業照舊。
今天下午,東方網記者來到位於復旦大學第三教學樓旁邊全家門店。店內燈火通明,20平米左右的門店裡,主要以小吃零食飲料為主。記者在家門店內看到,冷藏櫃飲料商品生產日期全部顯示為今明兩天,貨架上的麵包、餅乾等商品均在保質期之內。短短5分鐘時間,10多位師生陸陸續續走進該店購買商品。而一位店員正在不停整理貨架的商品。
一位張姓年輕教師買了一根香腸和一個麵包,他告訴記者,今天一天都在上課,並不了解涉事全家門店的事情。他告訴記者:「平時下課後經常到這家店購買商品,沒有太注意商品是否過期。但是如果真的有銷售過期產品,那這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肯定不對,也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剛參加完今天期末考試的小楊同學在該門店買了一袋麵包,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平時經常在這購買蛋糕、麵包等食物,但不太注意商品是否過期。
全家靜安寺地鐵站店
隨後,東方網記者走訪了全家吳中路三店和樂虹坊店,發現貨架上的麵包、冰櫃裡的飯糰等食品均在保質期內。多名收銀員告訴記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在結帳時是無法錄入電腦的:「電腦上會顯示食品過期,我們賣不出去的。」
而在閔行區吳中路頂新商務廣場的全家上海事業部,前臺人員告知前往採訪的東方網記者,目前暫不接待媒體,以全家微博官方說法為準。而根據「全家」今天下午發出的聲明,「全家嚴格管控食品安全,決不允許門店販售過期食品」;「全家第一時間已內部自查藍莓評測文章提及門店,均未出現過期食品」;「藍莓評測文章內容不能完整反映事實真相」。
全家上海事業部拒絕了記者的現場採訪
此外,公司方面還在聲明中指出,「全家在內部自查時發現,門店監控視頻重複出現疑似藍莓評測人員一場購買過程行為」;「全家將通過法律手段保障合法權利」等。對此,全家方面在回應東方網記者時表示,藍莓評測視頻中一段去年12月3日在廣州建築新達城廣場店買到過期麵包的視頻,全家調取了結帳前後的店內監控,發現12月2日晚10點40分左右,店員正在店內整理麵包架,並將到期的麵包下架,這時一名可疑人員進店,取走了一隻店員放入下架籃內將於當晚12點過期的麵包。
由於當時時間點未到晚上12點的過期時間,店員也沒有生疑,此後該可疑人員將麵包放回了整理好的麵包架,然後離開了門店。晚上12點左右,該可疑人員返回到了門店,並手持了一個拍攝設備,取走該麵包結帳,藍莓貼出的結帳帳單,也正是2018年12月3日0:05,即該麵包過期後5分鐘。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家方面在自查過程中只發現這一例異常情況,而根據藍莓評測的視頻,多張過期食品結帳帳單,結帳時間都在當天凌晨時段。全家方面表示,相關可疑信息已提交給公司法務,目前尚未和藍莓方面進行溝通,仍在積極自查及配合相關政府部門的調查過程中。
同時,上海市場監管部門表示,此前沒有接到這家測評機構提交的全家售賣過期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投訴舉報,目前已要求相關區市場監管部門核查全家便利店總部和門店。今天靜安、楊浦等區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門店開展突擊檢查均未發現有銷售超保質期食品的違法行為。
據介紹,今天下午,楊浦區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內全部 92 家「全家」門店的食品安全檢查,抽查了門店內糕點、麵包產品,調取了店內進貨記錄與臺帳,並要求涉事門店提供監控與過期食品銷毀記錄。截至目前,尚未查見「全家」門店有銷售過期食品的行為。
靜安區市場監管局也在藍莓評測中提到的靜安寺地鐵站「全家」店進行了檢查,並未發現任何過期食品。此外,東方網記者從普陀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目前已對註冊在轄區內的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全家總部)進行了調查,目前尚在調查當中。
《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接近10萬家,2016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13%,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元,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由於在中國市場的迅速擴張、門店數量的和銷售業績上漲,全家的股價在2016年全年累計上漲近25%。
沒有日本的滿街的自動販賣機,也沒有臺灣的滿街的小吃攤,24小時便利店近年來在上海迅猛發展。不過,全家便利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並非首次。2017年5月,有消費者在上海地鐵2號線南京西路站的全家便利店陳列柜上,發現一隻大老鼠躺在盒飯間。隨後該門店被勒令關門,所有食品被下架。